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2010年9月14日,华中师范大学校长马敏撰文指出高校师生关系渐行渐远。2013年9月25日,《光明日报》报道了一系列高校师生关系紧张的事件。例如:"广东某高校新生开学接到自杀免责书"。可见,中国教育界虽然认识到应重拾亲密的师生关系,然而情势的发展不容乐观。那么,如何重塑和发展我国高等教育应秉持的师生  相似文献   

2.
主体间性:师生关系的新视角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主体间性是当代哲学一个重要的范畴,可以为师生关系的认识提供新的视角.反思当下教育界关于师生关系的认识,存在着"主客二元对立"的误区.从主体间哲学的视角看,师生关系的本真是主体间关系,主体间关系的建构要求实现从对象化活动向交往活动的转变.师生主体间交往具有平等性、双向主体性、相互合作性和精神情感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以"微课程"为代表的新型教学模式在教育界掀起了一股浪潮,已逐步成为现代课程体系中的一个重要补充。将"微课程"教学理念融入高校商务英语教改创新中,一方面有利于提升教师的教学视野、优化课程的资源配置;另外一方面也有利于在网络信息时代重塑师生关系,从教师主导课堂的传统模式转型升级为师生共建课堂的新型模式,从而提高大学生的参与精神和学习热情。  相似文献   

4.
主体间性是当代哲学一个重要的范畴,可以为师生关系的认识提供新的视角。反思当下教育界关于师生关系的认识,存在着“主客二元对立”的误区。从主体间哲学的视角看,师生关系的本真是主体间关系,主体间关系的建构要求实现从对象化活动向交往活动的转变。师生主体间交往具有平等性、双向主体性、相互合作性和精神情感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在某种意义上,当代社会中的"平等"师生观是对传统社会师生关系地解构。通过对当代"平等"师生观进行反思,发现"平等"存在虚假的两面:师生"伪平等"关系——形式平等中的实质不平等;师生"伪不平等"关系——形式不平等中的实质平等。由此而提出"真平等"的师生关系——形式平等实质亦平等,通过对"真平等"师生观价值诉求的合理阐释,构建和谐共生的师生关系,从而有效改善当下的教育教学环境。  相似文献   

6.
张健  于泽元 《职教论坛》2018,(1):140-144
在学徒制的不同阶段,师生关系有着各自的内涵和特征,在传统学徒制时期,师生关系一方面表现出了"等级性、契约性、雇佣性"等特征,另一方面也体现出了较强的"亲密性、情感性和道德伦理性"。而在实施现代学徒制过程中,师生关系则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利益导向的功利取向师生关系、主体流动性及人文性矛盾下的弱情感关系、界限模糊的权责划分关系"等问题。现代学徒制中可以从建立健全责权明晰的师生交流保障制度,重塑"追寻完整的人"的教育价值理念,提升和增进学生的职业认同感,重塑尊师爱生的道德伦理等方面建构良好的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7.
教师的权威主义文化在学校场域较为普遍.在师生关系视野下,分析教师权威主义文化的言语表现及其文化生成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深入剖析教师权威主义文化对师生关系的负面影响,即:教师权威主义文化拉大师生社会距离、阻碍师生"自我披露"、引发师生关系异化.师生关系视野下的教师权威主义文化探析将有助于教师反思和重建教师文化,改善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8.
何为案例?案例是实践中发生的带有普遍性、代表性的典型事例,它反映一个问题.一件工作,一个案件发生、发展和演变的过程,通过对这些典型事例的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思路.我国教育界开始对案例的关注,是三两年的事,由于时间短的缘故,在我国还没有对它有一个统一的界定,有人认为案例是一种准实践的教学方式;有人则认为案例是一种培养师生自我分析和反思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新课程要求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种合作不仅是"生生合作",还应该包括"师生合作"。师生合作方式的出现,是新型师生关系、新型教学观、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教师教学反思等多种因素的必然要求。我们可以通过学习前的"师生合作备课",学习中的"师生合作上课",学习后的"师生合作评价和反思"等策略,从而实现"师生合作"学习方式的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10.
《考试周刊》2020,(52):55-56
在新时代课标的要求下,我们要发展和谐的师生关系。那么何为良好的师生关系?我认为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心意相通、心意相融,二者之间可以相互愉悦、相互欣赏。这一种相处模式一直是教育界及各任职老师所追求的。只有用合理的教学方式发展师生之间的关系,才能更好的保证师生之间的和谐,才能更好地提高小学数学的课堂效率。本文着重阐述了发展良好的师生关系的方式及对未来师生关系发展的见解和看法。  相似文献   

11.
从吉鲁批判教育学中的"反文本"和"反记忆"出发,并结合吉鲁对知识分子的看法和分类,可以对传统教师角色及师生关系作出反思和批判,并由此确立以平等对话为基础的新型师生观,这对于构建我国师生关系当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2.
前沿观点     
《广西教育》2013,(20):31-31
教师需要超越“老师说”话体 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教授李润洲在《课程·教材·教法》第3期上撰文认为,在中小学课堂教学中,常会出现“老师说”“老师认为”“老师告诉你们”等类似“老师说”的话语表达方式,即“老师说”话体。这种话体反映了教师主体“自我”的隐匿和“知识权威”的宣示,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教师的自我意识,扼杀了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超越“老师说”话体,教师不仅要增强自我意识,把自我作为认识和反思的对象,重塑自己的教育言行,而且要关注学生,在新的话语体系中重塑师生关系,将师生关系由“我一他”关系转换为“我一你”或“我一我”关系,以师生的平等对话来实现师生的共同成长。  相似文献   

13.
张国松 《现代语文》2005,(11):95-97
近年来,香港语文教育界传播着"用普通话教中文"的声音.有人主张用普通话教中文,认为这是解决目前香港中小学语文教学问题的法宝,有助于提升香港学生的语文能力;也有人认为这不仅无助于解决学生的语文问题,反而是人为地设置障碍,迫使师生运用一种双方都不熟练的语言,最终只会收到得不偿失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阳宗 《甘肃教育》2014,(12):15-15
正考试就是通过书面、口头提问或实际操作等方式,对应试者进行知识水平鉴定的方法,它之于教育就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日前,湖北荆州某学校将考场布置在学校的一片小树林里,引发了教育界的讨论。针对此事,在众多的评论者中,有人认为树林做考场防抄袭是"矫枉过正",有人认为其折射出师生间的"信任危机",还有人认为树林考试难以"树人",但有人认为树林考试很正常,不必过分关注。探究树林考试背后的深意,笔者窃以为,既然进行树林考  相似文献   

15.
朱百武 《中小学电教》2010,(10):156-156
<正>一、师生关系的界定对于师生关系的界定,可谓是众说纷纭。但是通过笔者对师生关系的各种界定进行了总结来看: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百家争鸣"的局面,主要是大家的关注点不同。有的学者认为师生之间是一种工作关系;有的学者认为师生之间是一种人际关系等。本文研究的师生关系是:"教师与学生在教  相似文献   

16.
文章通过师生关系的冲突分析研究,提出了要正视这种冲突关系,并从树立新型学生观、塑造新型教师角度两大要点合理重塑师生之间的关系,另外从师生关系重塑的角度分析了其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师生关系经历了从身份到契约、从道德到法律的演化,传统师生伦理关系正被异化为法律关系,其结果是师生信任的丧失。要重塑和谐师生关系,须明确教师职业的双重性,将师生关系定位为信义关系,通过各种立法模式构建师生信义义务体系,在"教"、"学"相长中使师生双方尽到忠实和勤勉义务。  相似文献   

18.
写"反思"作业设计,是新课程改革精神的最好体现。通过"反思"教师与学生搭建起一座心与心交流的桥梁,我们是师生,是同伴,是能倾诉心言的知心朋友"。反思"能更好地增进师生感情,拉近师生距离,使师生彼此信任和理解。  相似文献   

19.
教与学需要师生之间充分的互动交流。构建新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确保大学实现培养人才目标的重要前提条件。通过对南昌地区四所高校师生调查问卷分析,笔者认为,构建当代高校新型师生关系需要师生双方面共同努力,形成"双主体"格局,同时改进学生管理模式也是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一种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0.
和谐、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师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价值和生命意义的具体体现。文章在反思现有的学生观的基础上,提出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最根本的是教师应该尊重学生,平等与学生相处.建立起尊重与平等的学生现。教师应将尊重与平等教育思想切实体现到学生观和教育教学实践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