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边华军 《考试周刊》2014,(63):33-33
<正>"只为那些期待眼神,心若在梦就在,天地之间还有真爱"。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看文章,把握人物心理描写有时比情节更重要,我们会从心理描写中洞悉人物的行动依据;写文章,注意心理描写,我们会让文章贴近生活,会让心思更细腻,会让想象力更丰富。"心事浩茫连广宇",人心之大可通宇宙,心若在梦就在。一、从古典小说说心理2014年的江苏高考试卷,有许多关于心理分析的试题,如短文分析外国小说《安娜之死》,所有题目都离不开人物心理  相似文献   

2.
马志杰 《成才之路》2020,(1):108-109
作文教学要注重描写人物的方法,特别是写出人物的精神风貌,让人物活起来。文章从描写人物的具体方法入手,探讨细节描写、肖像描写、心理描写等方法在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神态、外貌等方面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3.
要提升记叙文的品质,就应该认真研究表现人物心理的方法。这里结合一些经典的例子,谈一下如何表现人物心理。一、巧用内心独白内心独白就是把内心的感受、想法等直接表达出来。当心理认知和现实状况发生矛盾时,文章特别适宜通过内心独白的形式呈现矛盾、纠结的心理。例:"我的老天爷!"他想,"难道我是  相似文献   

4.
黑玲 《小学语文》2011,(7):97-98
【关于心理描写】 心理描写,指的是对人物内心的思想活动、情感变化等进行描写。恰当的心理描写能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反映人物的思想变化,推动情节的发展,深化文章的主题。心理描写是一种重要的刻画人物思想性格的手段。  相似文献   

5.
心理描写是人物刻画的重要手段,记叙文往往通过人物心理描写揭示事物发展的因果关系,展现人物言行的隐性动力和鲜明个性,更深刻地表现主题思想。平常分析文章时,我们注意最多的是文中诸如“某某想”、“某某感到”之类的直接的心理描写,而忽视了文章通过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外貌和周围环境所暗示出的人物心理活动。其实在一些经典的作品中,用得多的往往是后者,它不仅使文章脱离  相似文献   

6.
《高中生》2008,(13):66-66
经验丰富的作者往往抓住某一人物的某一个动作,通过具体描写,就能表现这个人物的内心世界。动作,总是具有体态语言的显著特性,是最富有心理表现力的。人物的一颦一笑;一举手一投足,都是人物内心世界的外在体现。动作描写应该符合具体情境,应该表现当事人的某种特定心理,特别是对刻画人物的性格或者心理有很大的帮助之时,就更不能省略。有些同学在写作时,就不喜欢描写人物的动作,只会平铺直叙,这就有损文章的神韵了。请看下面这个例子。人生就是从生到死的过程、艰难和困苦是与生俱来的,甚至是终生无法消除的,所以人生又是与困境周旋的过程。请以"面对挫折"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相似文献   

7.
写人记事类文章,在塑造人物形象时通常会运用多种描写方法。如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而肖像描写广义上包括外貌描写和神态描写。从狭义上讲,肖像描写就等于外貌描写。外貌描写(或称之为肖像描写)就是对人物的外貌特征(包括人物的面容、衣着、神情、体型、姿态等)进行描写,以揭示人物的思想性格、表达作者的爱憎,加深读者对人物的印象。  相似文献   

8.
心理描写要点同学们作文时,在人物心理描写上,一般都很简单。有时为了突出人物思想境界,而脱离生活实际,人为地进行"创造性的心理描写"。人的心理空间是无边无垠的,心理活动最为复杂。我们在展示内心世界这幅图景时,应该把它的丰富内容充分地表现出来,要做到有层次、有波折。  相似文献   

9.
人物的步态描写是人物心理和性格的外化。鲁迅在描写人物时十分重视锤炼动词来表现特征各异的步态。教学时通过比较鉴赏、类化组合,能帮助学生建立起立体的知识网络。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详细介绍和对比英语中有关"闪光"、"哭"的一些近义词的区别,还有大量的英汉解释、例句,力求帮助学生在英语阅读中正确体会文章作者的意图,准确把握人物的性格、心理和心情,使学生在英语写作时正确使用这些词,准确地表达思想和正确掌握英语词汇。  相似文献   

11.
在备课<风筝>时,理清文章"写什么"较容易,但理清文章"怎么写"却一直萦绕在笔者的头脑中.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旗帜性人物的鲁迅,写作此文时一定有他匠心独运之处.通过反复研读课文,笔者发现了"妙用对比"这个"文眼".  相似文献   

12.
《茉莉香片》是张爱玲创作中不多的涉及个人家庭生活的作品。在这种"个人故事"的观察与讲述中,旁观叙事者的存在被凸显出来,在聂传庆"发现"事实真相前隐身,心理描写或经意象加以点染,或通过人物言行表现,在真相大白时显现,参与描述事态发展与人物心理,人物心理与旁观者的介入交融在一起,使得作品呈现出张爱玲一贯冷静、客观的特点,这与她的人生态度不无关系。  相似文献   

13.
《慈母情深》的教学应本着"立足整体知全篇,着眼局部读文本"的原则展开。教师可紧扣"只为情深"这条主线,抓住关键词,找准立足点,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心理等,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感悟含义深刻的句子。  相似文献   

14.
<正>让人物"活"起来是指将文章中的人物写得具体可感、活灵活现,能让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印象深刻。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综合描写,让人物立体呈现描写人物时,可以从语言、动作、外貌、心理等方面进行直接描写,也可以通过景物或其他人物的行为、语言来进行间接描写或侧面描写。例如,都德《最后一课》的结尾就成功地运用了多样化的描写  相似文献   

15.
孟学荣 《成才之路》2014,(29):38-38
记叙文是中小学阶段比较重要的文体,在教学中,应把这类文章分为"感知人物形象、探究人物写法、练习人物习作"三步来进行,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才能。  相似文献   

16.
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写人记事的文章占很大的比重。抓住人物的心理描写能够使作文中的细节描写更出彩。所以,要深刻剖析人物心理,充分利用教材,从教材中学方法。紧扣文章主题,在具体的环境中把真实的情感流露笔端,这是小学语文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7.
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级下册《习作一》。教学目标1.通过回忆、交流,确定自己亲身经历的难忘的"第一次",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2.通过修改文章,学习运用描写人物的心理、神态、动作、语言等方法,把自己难忘的第一次的经历、感受写具体。3.学习写好难忘的"第一次"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小说叙事中的人物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进行分析,"心理性"人物观着眼于人物的心理可信性,"功能性"人物观侧重于人物在情节中的作用."心理性"人物观着重分析了福斯特的"扁形人物"和"浑圆人物","功能性"人物观着重分析了法国结构主义叙事学的人物观,"心理性"人物观和"功能性"人物观都表明叙事人物身上含有叙事主体的某种评价态度.  相似文献   

19.
<正>心理描写是对人物在特定环境中的心理活动的描写。心理描写的作用主要是提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刻画人物性格,深化文章的主题。因此,运用好心理描写对于写好一篇文章是很重要的,所以我们必须重视心理描写。那么,怎样进行心理描写呢?1.在写作文时,可以用内心独白来刻画人物性格,表现中心思想,这是对人物的内心世界的直接叙述。例如,《青春之歌》对林道静的内心世界的剖析。小说中的心理描写刻画了在党和革命斗争的教育下逐步觉醒、成长  相似文献   

20.
现行小学语文中高年级教材,大部分都是写人的文章.无论是小说、散文还是童话故事中的人物,来源于现实生活而又高于现实生活,个性鲜明、生动,无时无刻不给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学此类文章,笔者遵循着"以读把握人物特色,以议感悟人物情怀,以写升华人物精神"的教学模式,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