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我教育是现代德育的追求,在德育中,学校有效引导研究生自我道德教育需要把握四个要点:一是前提,激发自我道德教育的需要,提高自我教育意识;二是关键,引导自我道德教育的目标,明确自我教育方向;三是核心,落实自我道德教育实践,增强自我教育能力;四是最终目标,强化自我道德教育行为,养成自我教育习惯。  相似文献   

2.
德育,即教育工作者为使受教育者在道德价值的理解和道德实践能力等方面不断建构和提升而为其提供合适的品德成长价值环境的教育活动。换言之,促进个体的道德自主建构的价值引导活动就是德育。在此活动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均为其主体。学校道德教育是提高德育实效性的根本途径,本文结合学校德育的实际,从分层递进道德目标的建立,重视道德情感内化,引导自我教育和开展道德实践四个方面加以思考。  相似文献   

3.
班级德育模式的构建,需要学生的参与、教师的指导,使德育活动既成为塑造学生灵魂、陶冶学生情操的过程,又成为学生自我实践、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完善、发展综合能力和提高自身素质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的自我教育是落实思想政治教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环节和有效方法,引导大学生进行自我教育是由他们成长发展的个性特征和融媒体时代发展的社会要求决定的。大学生自我教育的实现需要培养和训练大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使他们能够主动地对自己的思想、观念、行为等的合理性进行质疑、反思和论证,从而做出选择和判断,继而树立自我批判的意识、倡导自我批判的精神、提升自我批判的能力,最终实现自我教育。  相似文献   

5.
乔建华 《科教文汇》2007,(9X):60-60
班级德育模式的构建,需要学生的参与、教师的指导,使德育活动既成为塑造学生灵魂、陶冶学生情操的过程,又成为学生自我实践、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完善、发展综合能力和提高自身素质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涵盖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其中个人层面是要求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本文从学校、社会、家庭及自我四个角度探讨了如何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好地融入德育:学校教育——促使教师行为规范,完善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融进校园文化构建;社会教育——多管齐下,丰富核心价值观建设的平台;家庭教育——创造民主、平等、和谐的家庭环境;自我教育——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忠于实践,通过自我教育提高思想意识以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  相似文献   

7.
韩玮 《科学中国人》2014,(5S):106-107
眼下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德育地位的弱化和德育目标的错位。(二)道德教育的内容理想化,欠缺有针对性的主题。(三)道德教育低效和德育评价空泛。在校园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应当做到:(一)认真遵从《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内容,加强德育队伍建设,增强德育工作原动力。(二)从传统文明着手,强化学校道德教育。(三)注重课堂教育,在教学中渗透道德教育是德育的主要渠道。(四)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  相似文献   

8.
试论当代高校学生道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当代高校学生德育中存在一些问题,诸如应试教育的功利化,使学校教育重科教,轻德育;道德教育目标过于泛化,使学校德育工作变得“务虚”;道德教育方式单一,德育方法的机械灌输,导致了德育实效被削弱;道德评价内容缺失;德育师资队伍不稳定,影响道德教育的效果等五个方面,这是加强高校学生道德教育管理工作的前提和出发点。  相似文献   

9.
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道德教育,增强高校德育实效性,需要进一步创新道德教育理念,妥善处理高校德育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道德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教育实践活动,主客体这一对范畴是其过程中最基本的逻辑起点,正确处理二者关系能够从根本上找到提高德育实效性的办法。这就意味着在德育过程中,绝不能把学生的“主体性”当成道德教育的前提,而是必须把学生道德主体性的养成作为过程、作为目的来看,使之贯穿于德育活动过程的始终,只有从这一理念出发才能够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10.
让学生成为德育主体,是德育有所成效的关键,本文从五方面进行了论证。将学生成为德育主体,就是要把学生放在德育的中心位置,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学会自我认识、自我管理、自我评价、提升自我教育能力,把外在教育逐步转化成其自身的自觉行为,德育才能有效地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