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王慧华 《课外阅读》2011,(9):281-281
让“语文味”回归课堂,让语文教育回归本色.理想的语文课堂教学应该是是散发着浓郁的语文味的,语文教学应当体现语文学科的特点,回归本色,莫让语文教学课变了味。  相似文献   

2.
本文针对当前高中语文重复教学的弊病,深入分析原因,针对性地提出了回归本色语文,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观点,并从"回归简约,让课堂单纯有效""、回归质朴,让课堂文味盎然"和"回归实践,让课堂巩固扎实"等三个方面对"回归本色语文"的观点作了具体阐述。  相似文献   

3.
著名小语专家杨再隋教授曾撰文提出了本色语文这一概念。如何让本色语文回归课堂?我认为读写结合是其重要途径之一。一、本色语文回归呼唤读写结合1.读写结合凸显了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教学的核心任务是什么?是提高学生正确  相似文献   

4.
回归本色语文,对于学生的素质教育产生重大的影响。我们要牢牢把握本色语文的内涵,抓住本色语文应有的本质和本位,一方面有利于增进学生对真、善、美理念的认同,另一方面有利于本色语文教学引导其走向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5.
无论是过去"课内外衔接"的语文教学实践,还是"自主、合作、探究式"语文教学,都是为了回归语文课的本色。而语文教学的过程就是阅读文章的过程。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效性,应从文本解读、语言本色、课堂管理三个方面去探索。  相似文献   

6.
语文教学是各学科教学中的核心,更是提高学生理解能力与语言运用能力的关键。在语文教学中,关注语文本色教学,呼唤语文的本色回归,已经成为语文教育界的共识。当前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各阶段的语文教育中还存在诸多问题,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语文教育的发展。本文基于现实的角度重点分析了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合理的解决策略,希望对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糜山 《成才之路》2013,(17):92-92
语文教学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而如今,孩子读得太少,背诵得太少,积累得太少,开口不能言,举手不能书,学生怎么可能形成良好的语文素养呢?因此当前的语文教学要从语文教学的形式,回归到语文的本色。我认为,本色语文是原汁、原味的本真语文。教出语文味,是本色语文教学的自然之道。  相似文献   

8.
陈红红 《文教资料》2008,(33):130-131
目前小学语文教学出现了一些问题,本文指出,小学语文教学要回归儿童本位、回归语文本色、回归课堂本身,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9.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要让学生的学习更能发挥个性,也要让教学过程更加真实,注重语文教学的本色回归。教师可以从自读、精读以及诵读三个角度让学生的学习更能发挥个性,实现语文教学的本色回归。  相似文献   

10.
语文教学中存在过度强调人文性、夸大自主性、曲解综合性、忽视整体性等弊端,渐失语文的学科本色。我们倡导本色语文教学观,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坚守语文本真、紧扣教学目标、重视朗读会文、崇尚简约教学,从而获得语文教学的本色回归。  相似文献   

11.
笔者就《塞翁失马》这一教学案例,引出对本色语文内涵的理解与解读。教师通过学习与实践逐步领悟到:文言文阅读教学应重视提高教师自身对文本的深入解读能力及精心设计恰当的问题环节等,而不仅仅局限于表面的热闹与好看。唯有如此才能真正让语文本色回归语文课堂。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有忽视了语文教学自身的特性和功能的倾向,失却了语文教学的本色。语文课也因此远离了感性和激情,迷失在凝重的理性和空洞的说教里。“语文味”的提倡,正是呼唤语文教学本色的回归。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呼唤本色的回归,倘若我们的语文课真正充满了语文味,我们的学生一定能在丰富多彩的语文世界里,感受语文的无穷魅力,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个性得到发展,人文素养也会因此而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4.
陆燕 《学周刊C版》2013,(4):30-33
随着《语文课程标准》的实施,我们对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探索也逐步深入,使得部分语文课堂变得异常热闹。但冷静反思之后我们发现,学生的语文素养并没有就此得到提高。要想让语文课真正具有语文味,还得回归文本;要想让语文课堂真正体现有效性,还得回归本色。  相似文献   

15.
语文教学正进行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历史性变革,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正促使人们重新审视语文教学。长期以来处于政治附庸地位的语文教育,忽视了语文教学自身的特性和功能,失却了语文教学的本色。语文课也因此远离了感性和激情,迷失在凝重的理性和空洞的说教里。“语文味”的提倡,正是呼唤语文教学本色的回归。  相似文献   

16.
随着新课程改革实验的逐步深入,当我们以更加理性的态度观察课堂教学时,我们会发现:在一些偏重于互动探讨与人文性挖掘的教学中,表面热闹的课堂教学中缺失了语文味,使得语文课堂教学缺少语文本色魅力。我们反思,如何在新课程背景下,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度和深度,让语文课堂回归本色,充盈浓浓的语文味,在简约中走向深刻。  相似文献   

17.
著名小语专家杨再隋教授曾撰文提出了“本色语文”这一概念。如何让“本色语文”回归课堂?我认为读写结合是其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8.
语文教学必须回归朴实的本色,提倡"简简单单教语文,完完全全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的回归常态的语文教学.本色语文充盈着教师的智慧,洋溢着教师的情感,整个教学过程是灵动生成的,给予学生的是精神的愉悦.走向简约,就是走向语文教学的一种高境界,就是走向语文教学的艺术化、精良化、高效化.  相似文献   

19.
理想的语文阅读教学是赏心悦目的,散发着浓浓的语文味。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去繁从简,充分体现语文阅读教学的特质,回归本色,让阅读教学充满语文味。  相似文献   

20.
2006年1月杨再隋先生发表他的学术报告《语文本色和本色语文》,总结了语文课堂上出现的虚、闹、杂、碎、偏等问题,认为这些现象的存在,使语文教学被抹去了本色,拧干了原汁,使语文教学错位、变形、变味、变质。由此,他发出“语文课又怎么了”的诘问,同时质疑:语文课该是什么样?语文课该怎么教?基于这样的理性审视,杨教授提出语文回归的理念——让语文还原本色,复归本位,返璞归真,即平平淡淡教语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