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徐梓 《中国教师》2007,(11):45-46
<正>在中国人的教育辞典里,"师傅"与"师父"是两个与教师密切相关的概念,但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不了解"师傅"与"师父"区别在哪里,往往混用这两个称呼。这提醒我们,有必要通过梳理"师傅"与"师父"这两个称呼所指的演变,辨析清楚它们之间的关系,看混用这两个称呼是否适宜。  相似文献   

2.
苏教版第十册《二泉映月》一文中多次出现“师父”一词,如:“他想起了师父说过的话”“在怀念对他恩重如山的师父”等。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学生书写时经常会将“师父”写成“师傅”。针对这一现象,我进行了如下设计:  相似文献   

3.
夏斌 《辅导员》2011,(14):24
在一次练习中出现了一道看拼音写词语题,内容是"shi fu",结果学生多数写成了"师傅",少数写成了"师父",并且他们各持一理。甲学生说:"在《谈礼貌》一文中,周总理称给他剪头的人为朱师傅。因此应为‘师傅’。"乙学生说:"在《二泉映月》中,有阿  相似文献   

4.
“师父”“师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汉语中,“师父”与“师傅”语音相同,因此,人们在使用时常常混而不辨。写成师父的如:(1)一场“师徒大战”并没有碰撞出太多的火花,在一场激烈有余、精彩不足的对抗中,“师父”周穗安率领的南京××队在越秀  相似文献   

5.
因为工作调动,无法与师父朝夕相处已有数年,电话、短信成了最主要的联系方式。每次发短信,打出"师",屏幕上便出现"傅",每一次,我都十分执著地翻寻自己心目中的"父"——我怎么可以用一个对陌生人都可以随便称呼的"师傅"来称呼我那既是师又是父的我生命中如此重要的人?  相似文献   

6.
    
徒儿功成,拜别师父下山. 师父送至山门. 风雨凄迷,山色空蒙. 山风拂动师傅银髯,撩起师父衣带.师傅走了,就如山间一片飘零的黄叶. 这是师父最后一个徒儿,师父再也不会收徒了.师父潜心武功绝技"天罡刀法"的修炼,终生不娶,因而没有子嗣,以后就只有师父一个人孤守寒山了.这也是师父一生中最疼爱的一个徒儿,聪明好学,伶俐精明,平日饮食起居待师父如同亲父.师父于是把毕生心血全都传给了他.此时此刻,师父望着徒儿踽踽而行的背影,心想以后他立足江湖,是可以大有作为的,因而孤寒凄苦的同时,心中也就有了欣慰. 可是,就在这时候,徒儿回首了.  相似文献   

7.
在较正式的场合以及被指称者的社会影响足以让我们对其表达敬意时,"先生"、"女士"这一对称谓语的使用是对称的。除此,两个称谓语在分布上是不对称的,具体可分为两种情形,一种情形是可以用"先生"来称呼男性,但一般不用"女士"来称呼女性;另一种情形是可以用"女士"来称呼女性,但一般不用"先生"来称呼男性。  相似文献   

8.
王瑜婷 《文教资料》2012,(27):151-152
"师父"与"师傅"仅有一字之差,且互为同音词。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人们常常将二者混淆。词汇的发展中,两者各自的义项有的发生蜕化,有的却被凸显,甚至不再囿于原有义项,产生了泛化用法。对二者的辨析能够便于我们更好把握词的用法,以达到更高的交际效能。  相似文献   

9.
《考试》2007,(1)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自六祖慧能开宗以来,佛光普照华夏,某代出了两位高僧,一个是师傅,一个是徒弟。当年徒弟拜师学艺时,问师傅说:“师父,根据我的慧根,要修多久才能成正果呢?”师傅答道:“最少也要十年罢!”徒弟说:“哇!十年太久了,师父,假如我加倍地  相似文献   

10.
俄语中的"вы"与"ты"这两个看似简单的第二人称代词,在交际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在日常的交际中人们会发现,当谈话的对方只有一个人时,有时用"вы"来称呼对方,有时则用"ты"来称呼对方,有时在同一个交谈场合中"вы"与"ты"相互转换,这使得俄语初学者常常感到困惑和不解。如何正确运用"вы"与"ты"是本论文要阐述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1.
多得多痛苦     
<正>早上,小和尚发现师父和大师兄都得了6个馒头,而自己只有4个。他觉得不公平,又和师傅要了2个馒头。他勉强吃下这6个馒头,肚子很难受,也没法像平时那样扫地念经。师傅对他说:"你并没有享受到多吃下两个馒头的好处,相反,它们给你带来了痛苦。有时得到不一定就是享受,适合自己才重要。"  相似文献   

12.
因为人们对于"儿子"、"女儿"这两种称呼早已习以为常,认为理所当然,所以几乎没有人去深入地探求、挖掘其中的文化奥秘。笔者通过研究发现:"儿子"、"女儿"这两种家庭称谓在其发展过程中体现出的是一种"男权"与"女权"的纠葛。  相似文献   

13.
这是一篇问题设计很有特色的教学设计。一、以"称呼"切入,问题设计用心巧妙稍有生活经验的人一定知道,人与人之间,抑或人与物之间,彼此关系的亲疏能通过称呼体现得出。即便是对同一个人或物,因为场合和情境的不同,人们对他(它)的称呼也会有所差异。本课教学设计,李老师就从作者对常春藤的不同称呼入手,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找"称呼",依据情境释"称呼",透过"称呼"析情感,探究"称呼"揭隐征,不知不觉中,学生逐渐梳理出作者从卿卿"小我"迈向民族"大  相似文献   

14.
请先动手     
寺是小寺,没有名声,寺里只有两个和尚,一老一小,老的是师父,小的是徒儿. 由于小寺没有名声,又只有师父和徒儿两个和尚,因此来寺里的香客很少,所得也就十分少,师父和徒儿的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艰难. 一天,徒儿对师父说他要离开这座寺庙,到一座大寺庙去.师父说:"不用去大寺庙,我们这儿就可以成为大寺庙." 徒儿听了说:"师父,我们这小寺庙能成为大寺庙?不可能吧!"  相似文献   

15.
曾读过一个名为"满了吗"的故事,说的是有个徒弟学艺三年,认为自己技艺在手,可以出师了,于是便向师父提出请求。师父未回答,而是拿出一只装满石子的碗,问徒弟:"满了吗?"徒弟回答:"满了。"师父又抓了一把沙子撒进碗里,问:"满了吗?"徒弟回答:"满了。"师父又在碗里撒上石灰,仍没有溢出,再问:"满了吗?"徒弟点了点头说:"满了。"师父又向碗里倒入一些水,问:"满了吗?"徒弟见状,略有所悟,终于无言以对。  相似文献   

16.
五个“放”     
新来的小沙弥,对什么都好奇。秋天,禅院里红叶飞舞,小沙弥跑去问师父:"红叶这么美,为什么会掉呢?"师父一笑:"因为冬天来了,树撑不住那么多叶子,只好舍。这不是‘放弃’,是‘放下’!"冬天来了,小沙弥看见师兄们把院子里的水缸扣过来,又跑去问师父:  相似文献   

17.
<正>除"老师"之外,古代对教师的称呼还有很多,而且有些你我已经相当陌生——师长:含有视老师为尊长之义,是古时候对教师的尊称之一。夫子:原为孔子门徒对孔子的尊称,后来夫子成为人们对教师的尊称。山长:是历代对山中书院主讲教师的称谓,其出处源于《荆相近事》。师傅:古时老师的通称。"师傅"一词原本是太师、太傅、少师、少傅等官职的合称  相似文献   

18.
卞文志 《教学随笔》2015,(Z1):88-89
<正>曾读过一个名为"满了吗"的故事,说的是有个徒弟学艺三年,认为自己技艺在手可以出师了,于是便向师父提出请求。师父未回答,而是拿出一只装满石子的碗,问徒弟:"满了吗?"徒弟回答:"满了。"师父又抓了一些沙子撒进碗里,问:"满了吗?"徒弟回答:"满了。"师父又在碗里撒上石灰,仍没有溢出,再问:"满了吗?"徒弟点了点头说:"满了!"师父又向碗里倒入一些水,问:"满了吗?"徒弟见状,略有所悟,终于无言以对。师父的所为是在提醒徒弟:石子满了还有沙子,沙子满了还有石灰,石灰满  相似文献   

19.
“相”与“像”读音相同、意义相关,在日常生活中,在学生作文里,这两个字常常混淆。例如:奶奶请照像师傅照了一张相。这里“相”和“像”都用错  相似文献   

20.
成尚荣 《江苏教育》2007,(22):13-13
最近,读了张兴华徒弟们的一组文章。这些徒弟回忆起张兴华对他(她)们的培育与教诲时,个个心潮澎湃,有的“尚未落笔,已是泪流满面”;有的把“师傅”写成了“师父”.理由是“怎么可以用一个对陌生人都可以随便称呼的‘师傅’来称呼那既是师又是父的生命中如此重要的人”?他(她)们说得最多的话是:“一个人,一辈子。”是张兴华影响了一批人,影响了他(她)们一辈子。读着读着.一股暖流升腾起来,我要对张兴华说:你是最优秀的特级教师!你是真正的大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