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初中语文教学设计作为教学工作的前提或者指导工作,往往对初中语文教学工作的开展以及教学目标的实现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教师在现阶段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要积极的探究教学设计的相关方法,优化教学设计内容,为初中语文教学效果的提升提供相关参考。文章结合实际经验,就初中语文教学设计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2.
<邓稼先>好长的文章!内容繁多琐细而无序,处理是有难度.别急,教你几招:  相似文献   

3.
一、内容分析《邓稼先》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本单元课文内容定位在“社会生活”上,这体现了语文与自然、社会的密切关系。社会生活是人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除了是交际和学习的最重要的工具之外,还是人类社会与自然界联系的纽带,它使人类认识自然、陶冶自然、感悟自然。欣赏这些作品,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增强自豪感。  相似文献   

4.
5.
【我解读】作者杨振宁是家喻户晓的著名美籍华裔物理学家,1957年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他和课文中的主人公邓稼先既是同乡,又是中学和西南联大的同学,曾一起坐船去美国留学,彼此有着深厚的友谊。邓稼先在1950年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后毅然回国,参与并领导了两弹一星的研发,为新中国国防科技的强大作出了杰出贡献。不幸的是,邓稼先英年...  相似文献   

6.
《邓稼先》出自美籍华裔物理学家杨振宁之手,本文饱含深情地赞美他的老朋友邓稼先的先进事迹和崇高品格。这篇文章的形式是“散”的,它虽然没有系统地介绍邓稼先的事迹,但主题是集中的:中华几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孕育了邓稼先,邓稼先等杰出人物又使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相似文献   

7.
一、构建资源型语文学习环境学习环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学习环境是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进行学习活动依赖的情境和条件,情境指学习活动展开的氛围,条件指维系学习活动的内容、方法和媒体使用的保障。  相似文献   

8.
结合个人教学设计,提供《邓稼先》创新教学的有效途径:大处着眼,二次整合,用大线条设计、大背景渲染、大人物烘托,整体架构读懂大人物的时空情境;小处切入,设计让学生可全面融入的任务活动,以小而细的语言文字活动为抓手,人物解读有温度、有高度。  相似文献   

9.
【我解读】作者杨振宁,系美籍华裔物理学家。曾与李政道共同提出宇称不守恒理论,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奖。他与邓稼先很小就一同玩耍,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成人以后。两人虽分居美中两国,但对祖国的感情却同样浓烈炽热。  相似文献   

10.
11.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所选课文的作者有叱咤风云的政治家,有决胜千里的军事家,有博学睿智的科学家,还有给人类贡献宝贵精神食粮的文学艺术家。这些人对社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他们的事迹广为流传。青少年应探寻他们的足迹,学习他们的精神,将有利于健康成长,将有益于身心发展。  相似文献   

12.
《邓稼先》一文是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先生献给好友的一首深情的挽歌。井然分明的结构、朴实无华的语言、长短变化的句式、对比烘托的手法,使得全篇情感充沛,极具感染力,显示出作者相当深厚的功底。尤其是文中影视手法的运用,更增添了邓稼先英雄形象的美感,不失为一篇回忆性散文佳作。  相似文献   

13.
14.
徐雷 《广西教育》2012,(17):39-40
一、设计理念《鸟语》是一篇洋溢着浓浓儿童味和人情味的课文,用儿童的语言写了儿童喜欢的动物——鸟儿,儿童喜欢的事情——倾听鸟语。课文蕴含着人鸟和谐共处的明暗双线:明线——鸟儿成了“我”的好朋友;暗线——“我”成了鸟儿的好朋友。  相似文献   

15.
文章认为在课堂上落实语文核心素养,一定要以“语言”为基础,要在“语言实践活动”中进行。文章以《邓稼先》教学为例,具体地论述了如何在语言运用训练活动中发展思维品质、在语言赏析活动中培养审美能力、在语言品读过程中传承理解优秀传统文化,从而在课堂上落实语文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以及板书设计这几方面对《落花生》进行了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17.
马红莉 《教学随笔》2016,(5):156-156
本文从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以及板书设计这几方面对《落花生》进行了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18.
《田忌赛马》讲述的是战国时期,田忌与齐威王进行两次赛马,田忌在孙膑的帮助下赢了第二次比赛;说明了做什么事都要细致观察,认真思考,充分利用规则,采用恰当的方法,以己之长攻敌之短,以己之短消敌之长。教师要让学生通过学习课文,明白对一件事情可以转换不同的思维方式,从而得出不同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逯玉珍 《广西教育》2012,(25):57-58
《穷人》一课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一篇短篇小说,作品通过叙述桑娜和丈夫渔夫收养邻居西蒙的两个孩子的事情,真实生动地反映了穷人的善良之心。教学这一课,关键是使学生读懂“穷人”的心,走进桑娜和丈夫充满同情的内心世界。为此,教学中可以采用如下策略:  相似文献   

20.
本文是德育课《货币》的教学设计。笔者运用体验式教学,“情景导入、合作探究、理性升华、课后延伸”四个环节以及“模拟表演、问答大赛、成果展示、即兴演讲、问卷调查”等五个活动有机结合,设计内容符合学生实际,充分彰显学生个性,重视学生的感觉体验,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与探究等学习方式,使课程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