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14年3月,七名14岁的初中少年一起考进西安交通大学本硕连读少年班,他们是同班同学,有班上的"学霸",有"学神",还有"学模"。在和他们的对话中,你感觉到的不是死读书的书呆子,而是个个侃侃而谈、神采飞扬,爱好天文、地理、文学的初中生。4月25日,课堂内外的特约记者来到郑州中学,采访了这群传说中的学霸,让我们一起与他们分享学习和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相似文献   

2.
<正>初中换了3个学校,好几门功课的成绩是个位数,应该算是个典型"学渣";复读一年,高考考上全国最好的大学之一,被封为学校"第一才子"——把这种人称为"学霸",也名副其实。这是张嘉佳,"学渣与学霸,两种状态螺旋式交替出现的人生"。人生那么多坐标,学习只是其中之一。换个角度看,他  相似文献   

3.
正中央电视台教育频道围绕"学霸"与"学渣"的话题,邀请了几位专家座谈讨论。议论很热烈,但鲜有明显分歧,专家一致认为"学霸"比"学渣"更能成功。尽管"学渣"也能"逆袭"成功,出人头地,但概率太小,人数太少。即使所谓成功,达到的高度也是有限的,成为社会精英人物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有位专家激动地说,某些当年的"学渣",后来在社  相似文献   

4.
正一张圆圆的瓜子脸,一双黑黑的眼睛镶嵌在两个深深的眼窝里,还有一口洁白的牙齿——他,就是我们班的"学霸"刘承钰。说到"学霸"的大名,在我们班可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的聪明程度是全班甚至全年级的同学都望尘莫及的。就先拿这次期中考试来说吧!考试前,大家都神色紧张,在讨论可能考什么题,他却面不改色,若无其事地拿着语文书继续复习,丝毫没有紧张感。  相似文献   

5.
以"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对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进行了初步实践与思考。以苏教版语文教材七上第一单元为例,要想构建初中语文"学的课堂",让语文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应事先谱好"重构主题教学""重整教学资源""重编学习小组"这"三重奏",只有这样,初中语文"学的课堂"的构建方能水到渠成。  相似文献   

6.
<正>她是我们班的"无敌学神"——刘美。"刘美",看似简简单单的姓名,却书写着令人羡慕的"留美"故事。她沉默寡言,总是文文静静的样子,每天泡在书山题海中。我真怀疑,她一年说的话都没有我一天说的话多。从初一刚开始,刘美的"学霸"形象就树立在我的心中。初一刚开学,学习任务还不算重,  相似文献   

7.
《英语沙龙》2014,(10):1-1
<正>一提起"学霸",大家可能会联想到自己身边那些专注于学习、很少参加社会活动、分数很高的同学,然而"学霸"并不是"两耳不闻天下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书呆子,而是"各方面全面发展,且都取得不错成绩"的代名词。为此,我们特别策划了本期专题——花样"学霸",带你了解这些多面手的精彩人生。《哈利·波特》系列电影风靡全球的同时,片中那个聪明异常的"小魔女"赫敏也被全世界观众所熟识。"赫敏"在影片中是出了名的爱学习,而"赫敏"的扮演者,  相似文献   

8.
张丽 《教育》2012,(32):5
最近,"清华学霸"成了一个话题。被称为"学霸"的是一个叫马冬晗的清华女生。据介绍,她就读于精仪系博士一年级,是清华特奖答辩全票通过者,大学三年学分第一;她还是学生会主席、辅导员。马同学被引起广泛关注的是她那张"周计划表",这张周计划学习表上,写满了各种学习任务。每天除了午饭和晚饭时间,几乎全与学习相关。除了周末,她每天只睡5个小时。(10月20日《京华时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生活  相似文献   

9.
李露 《大学生》2012,(23):21-23
学霸PK神想当年,学霸与神的PK,学霸总是败下阵来。流传着这样一个段子:"喂,你在干嘛呢?"普通人说:"玩。""玩什么?""唱K,逛街,看电影……"学霸说:"学习""学什么呢?""学数学。"神说:"玩。""玩什么呢?""玩数学。"学霸会在堆成山的桌前伏案到两点,困了也不不肯去睡觉,埋头学习;神的面前一般就摊着一本书,优哉游哉地用笔圈圈画画,不到  相似文献   

10.
<正>每年高考之后,各地"学霸"便雨后春笋般地冒了出来。何谓"学霸"?《现代汉语词典》《辞海》《辞源》均未收入,大半与所谓的"状元"一样,这定义和概念是民间的、口语化的、非学术的。指的多是考试成绩奇高的考生,人们眼睛盯着的是"考"的结果,至于学的过程和方法,学的可持续性,乃至情感体验则是存而不论的,且被有意无意忽略、遮盖。这"学霸"族里,既有"只  相似文献   

11.
正近年来,"学霸"一词不断吸引着人们的眼球。对此,有人认为学霸热背后是学历崇拜;有人则认为学霸们学习刻苦,成绩优异,是值得学习的榜样。"不上名牌大学人生不完美"——学霸典型的豪言壮语;"要么北大清华,要么名校经济金融专业"——学霸执着的奋斗目标。学霸热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环境和教育生态?超人式"学霸"不断撞人眼球这些年来,关于青年学生的新闻大多跟状元、学霸之类有关。17岁长沙学霸获得美国9所名校录取通知书;合肥一中的"学霸班"学生被国外名校"抢"光。辽宁高考状元刘丁宁的经历更传奇,考取香港大学,但又退学重新  相似文献   

12.
"我们班有个人很酷。学霸当道,谁敢拦路。学霸们一直都在看书,连上厕所都要跑步……"网络上一度疯传的《学霸去哪儿》是这样唱的:"我们班上有个人很酷。学霸当道,谁敢拦路。学霸们一直都在看书,连上厕所都要跑步……"其实,真正的"学霸"并不是一直都在看书,更无须连上厕所都要跑步,他们多是处在一种匀速快步前进的高效率学习状态。  相似文献   

13.
<正>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学生只有对知识感兴趣,才会爱学、乐学。因此,教师必须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自主学习,才能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下面就笔者在"三角形的内角和"的教学来说说是如何使"听数学"变为"做数学",让学生在"做中学",以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教学片断】1.师拿出两个三角板,问:它们是什么三角形?  相似文献   

14.
所谓"先学后教",就是让学生先自主学习,然后教师再进一步指点。在此过程中,学生可以自己来调整自己的学习进度甚至内容。在这里的"学",是学生在教师的提示下自主学习。这样,学生便可以结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去寻求新知识,进而激发出强烈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5.
<正>古人常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这其中就表明了个体应该重视知识学习的方法获取,而非轻松地接受"拿来主义"。那么,这个学习方法的获取也就是"授之以渔",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该如何实现呢?著名的语文教育专家徐根荣有这样一句话:"我们的课堂不是缺少教师的‘教’,而是缺少学生的‘学’。"谁能改变教学的这种不正常的状态,谁就能取得有效教学的主动权。从"被学"到"让学"的转变就是在实现"授之以渔"。一、"被学"与"让学"以往的课堂教学都是教师主导的  相似文献   

16.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这是美国当代数学家哈尔斯的话。没有好的问题就没有异彩纷呈的数学,没有好老师用好问题引领学生去学,就没有数学课堂的精彩。教师教的"有效",要通过"好题"的深入浅出,落实于学生学的"有效"上。教师说题不能停留在"从解题角度看说题"这种浅表意义上,而应有更深、更广的视角。笔者从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上对说题提三条浅说陋见:一是从建构主义知识观的角度  相似文献   

17.
正1不知道你上学的时候,班里有没有这样的女孩子。她们相貌一般,成绩也一般,甚至连性格也一般,不会说好听的话讨老师欢心,也不具备随时能和同学们打成一片、融入人群的技能,总是显得有点尴尬,为了避免说话时冷场,就习惯性地保持沉默。学霸自带气场,欢快、洒脱型"选手"因为可爱而招人喜欢,漂亮朋友更是惹人呵护,最不受待见的就是这种完全不具备热点的寡淡型"选手",放在今天,就是完全没有话题度。  相似文献   

18.
我曾在淮安听了李刚老师的一节公开课《揠苗助长》,上这节课之前,师生互不相识,然而课上师生却配合得相当默契,主要是李老师使学生把"兴趣"当作老师,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兴趣"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是一种复杂的个性品质,它推动人去探求新的知识,发展新的能力.对于小学生来说,培养兴趣有特殊的意义.小学生年龄小,道理懂得少,各种心理过程常常带有很多的无意性,所以,激发学生对所学学科的兴趣就成了他们学习新知、发展思维的强大内驱力,只有当学生对所学习的内容感兴趣时,才能积极主动、心情愉悦地去进行探索学习;只有当学生有兴趣学习的时候,他才能集中注意力,积极思维,甚至会达到废寝忘食的地步;也只有满怀兴趣的学习,才能掌握快,记得牢,效果好.学习语文就是这样,如果学生对语文不感兴趣,"一上课就叹气","一做作文就头疼",这怎么能学好语文呢?所以,作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在教学中要注重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兴趣当作培养学生成才的起点,把兴趣当作最好的老师.只有这样,学生才有动力主动、全面地发展自身.  相似文献   

19.
在孩子们丰富多彩的课外阅读风景中,还有一道别样的风景,那就是读"作文选"。尽管说读"作文选",对有些家长和老师来说可能有些功利色彩,甚至有时因为使用不当,还可能带来一些学作文的负面影响。但只要注意策略,有效的引导,读"作文选"对学生感悟生活、积累语言和学习习作表达方法都会起到有益的帮助。一方面,对于同龄人的佳作,学生更容易产生感情共鸣。另一方面,阅读这些多生、多类、多题的,并有名师或作家评  相似文献   

20.
"快乐学习"主要包括"快乐地学习"和"学习(的)快乐"两层意思。在"快乐地学习"中,快乐是学习的工具,即"乐学",与"厌学"相反,与"苦学"相邻;在"学习(的)快乐"中,快乐是学习追求的目的,即指学生学习需要满足、学习目标实现的内在体验。在我国现实的学生学习活动中,"厌学"多见,"苦学"少见,而"乐学"罕见,学生也较少地获得"学习(的)快乐"。以"厌学"为主要特征的学习不良症候群在校园上空弥漫,已是不争的事实。为了改变校园中这种学习现状,克服"厌学",扬弃"苦学",倡导"乐学",让学生获得"学习(的)快乐",意义毋容置疑。而让"要学"、"会学"成为学生学习的基础,让学生"学得好",以及让学生学习活动蕴含自由精神,或将主动、超越和本体(纯粹)的精神特质融入学生学习活动中,是学生克服"厌学",扬弃"苦学",走向"乐学",进而获得"学习(的)快乐"的捷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