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早在宋朝赵恒就为读书人指明了出处,宋真宗赵恒御笔亲做《励学篇》迷醉天下士子者,几近千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籍是瞭望世界的窗口,读书首先就是为了拥有丰富的知识,一本好书会告诉你生活、科学、做人等多方面的知识。一本坏书也能改变一个孩子的命运、破坏一个家庭的幸福。其实人生又何偿不是如此呢?一个人在对的时间选择了对的人生,你就会成就一世、精彩一生;而在对的时间选择了错的人生,你就会伤心一世、愁苦一生。每个人的一生其实都是一本书,人生有长有短、有精彩有单  相似文献   

2.
乐书     
正多年以前,读过一首《四时读书乐》,现在只记得四句:"读书之乐乐何如?绿满窗前草不除。""读书之乐乐无穷,瑶琴一曲来熏风。"这是春夏的情景,也是读书的乐境。"绿满窗前草不除"一句,是形容生意盎然的自由自在的情趣。"瑶琴一曲来熏风"一句,是形容炎炎夏日中书会给人一个清凉世界。这种乐境只有在读书时才会有。  相似文献   

3.
乐书     
多年以前,读过一首<四时读书乐>,现在只记得四句:"读书之乐乐何如?绿满窗前草不除.""读书之乐乐无穷,瑶琴一曲来熏风."这是春夏的情景,也是读书的乐境."绿满窗前草不除"一句,是形容生意盎然的自由自在的情趣;"瑶琴一曲来熏风"一句,是形容炎炎夏日中书会给人一个清凉世界.这种乐境只有在读书时才会有.  相似文献   

4.
王崧舟 《教育文汇》2012,(11):52-53
我爱读书。有人问:"王老师,读书是不是你的业余爱好?"我说:"错了,应该把‘业余’二字去掉。"读书是我全身心投入的爱好。于我而言,读书跟吃饭一样,跟呼吸一样,在我的生活中是非常自然的。关于读书,我有三句话。第一句:为己读书。孔老夫子在《论语》中说有两种学问,一种叫"为己"的学问,一种叫"为人"的学问。他认为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什么意思?老夫子认为,古时候的君子读书是为了  相似文献   

5.
乐书     
多年以前,读过一首《四时读书乐》,现在只记得四句:"读书之乐乐何如?绿满窗前草不除。""读书之乐乐无穷,瑶琴一曲来熏风。"这是春夏的情景,也是读书的乐境。"绿满窗前草不除"一句,是  相似文献   

6.
<正>"知识改变命运,读书成就人生",这是儿时父母对我们的教诲。也正是这句话,改变了无数寒门子弟的人生轨迹。然而,曾几何时,知识变成"无用论","读书人"成为贬义词。"百无一用"是书生?我们摸摸胸口、拍拍良心自问:读书真的没用吗?我是读书人,我为读书代言。当急功近利演变为全民心态,当"读书无用"成为一种社会声音,你问我读书有什么用?当恶俗与下流在社会蔓延,当审丑与审怪成为一种文化主流,你又问我读书有什么用?当无知与愚昧变成可爱,当显而  相似文献   

7.
一看完兔年春晚,我有两个较深的感触,一是不读书真可怕,二是读好书很美好。可怕之处在于,如果不读书识字,可能在给你喜爱的人写信时,满纸都是圈圈;读书的美好体现在许多方面,而我独喜欢周杰伦和林志玲一同演绎的《兰亭序》,尤喜那句"无关风月,我题序等你回",其中的意境遐思非由读书得来不可。  相似文献   

8.
正一直认为,一本好书就像一丛柠檬草,仿佛有那么一股清新、淡雅的微风,吹入每个人的心灵,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一个人一时的身心乃至一世的性格。我非常喜欢读书,尤其是世界名著,虽然读的量并不多,但我自认为读得挺精。刚开始接触郭沫若的"活人读死书,可以把书读活;死书读活人,可以把人读死"这句话时,我感到非常惊讶:书真有这么大的  相似文献   

9.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发人深省、促人思考。不读书者,不仅变得肤浅,也将很难跟上社会进步的步伐。职高生们,你喜欢读书吗?你乐在其中了吗?你曾有过在风和日丽的时候拥一份"清风不识字,无事  相似文献   

10.
<正>最近几年,我校开展了"最是书香能致远"读书活动,我认为这是一项"师生共受益师生同成长"的好举措,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只有飘满书香气的校园才算是一处上进的、真正的学校。读一本好书,不仅可以修身养性、陶冶情操,更可以开阔视野,让人变得聪明睿智。年少读书,志在千里,而中年读书则别有一番情趣。苏霍姆林斯基曾这样说:"要天天看书,终生以书籍为友,这是一天也不断流的潺潺小溪,它是充斥着思想的河流。"作为用  相似文献   

11.
乐书     
宗璞 《初中生之友》2012,(Z4):34-35
多年以前,读过一首《四时读书乐》,现在只记得四句:"读书之乐乐何如?绿满窗前草不除。""读书之乐乐无穷,瑶琴一曲来熏风。"这是春夏的情景,也是读书的乐境。经常读书,接触的都是别人的精华。读书本身就是一件聪明的事,也是一件快乐的事。陶渊明说:"每有会  相似文献   

12.
读书的味道     
付晓玲 《山东教育》2012,(29):54-55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意思为拥有知识的人不如爱好知识的人;喜爱知识的人不如以学知识为乐趣的人。兴趣是学习的动力,乐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读书求学问的态度能以求学为快乐才是高境界,兴趣即为最好的老师。陶行知先生认为:"学习有了兴味,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学与乐不可分。"所以,"知、好、乐"实乃学习的三境界。读书是否也有味道呢?读书成习,  相似文献   

13.
读书必有所得,我觉得阅读的收获按层次可分为三种。一、获知求识读书的基本收获就是求知。每个人的未知和疑问,都可以通过读书得以解决,读书是求知的捷径。书读得越是多,头脑中积累的知识就越是多,所以持续读书者会渐渐成为博家,让人敬称为"学者"。"手不释  相似文献   

14.
读书与治学     
我是带着自愧的心情写下这个题目的。因为这好像我就是个读书治学的人了,其实却不是那么回事;而来访的问学之士每每以此为题而下问,以为我可以谈些心得经验,这就使我深感惭愧。我若和真正读书治学的前辈相比,那就简直差得太远、太不够格了。这读书治学得讲真的,怎么冒充得了呢?只有不知愧怍为何物者才敢冒充什么学者。然后又因我常问而不答,人又说是"谦虚",甚则疑为不肯待人以诚。  相似文献   

15.
守株待兔     
"当你40岁时,没有4000万身价不要来见我,也别说是我的学生"。前些日子,北京师范大学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董藩教授这句特别雷人的话曾再次引发了人们对读书目的的激烈争论。读书到底为了什么?是为了"挣大钱",为了"孝顺父母",还是"为中华崛起而读书"?或"为了给人带来快乐和幸福"?本文围绕上述问题娓娓道来,耐人寻味,值得一...  相似文献   

16.
我读王世襄     
读人如读书。读书有所谓浅阅读,读人亦如是。譬如读王世襄,——哦,久仰久仰,他对明式家具、养鸽子都内行,老头儿人缘也挺好。这说得都不错,但失之浅。有的所知略多,说,那是个公子哥儿,上燕京大学还提笼架鸟玩蛐蛐,整个一个"玩主",玩出"世纪绝学"来:评价不低,用意甚好,但似是而非。为什么似乎都不甚了了?是由于王世襄虽在专业圈子早为人知,而名满四海却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降。我也是这样的一员,就像当年的外籍教授温德说的,"一知半解"。总是从朋友处听说:这是一个亲自动手的美食家,骑自行车倍儿帅,一手扶把,一手夹着案板,从芳嘉园到  相似文献   

17.
乐书     
宗璞 《中文自修》2011,(Z1):64-65
读书本身就是一件聪明的事,也是一件快乐的事。多年以前,读过一首《四时读书乐》,现在只记得四句:"读书之乐乐何如?绿满窗前草不除。""读书之乐乐无穷,瑶琴一曲来熏风。"这是春夏的情景,也是  相似文献   

18.
七言古诗《四时读书乐》以一问一答的形式,概括了文人的读书乐趣:春季,"读书之乐乐何如?绿满窗前草不除";夏季,"读书之乐乐无穷,瑶琴一曲来薰风";秋季,"读书之乐乐陶陶,起弄明月霜天高";冬季,"读书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读书之乐,乐的是一种情调,一种情趣……  相似文献   

19.
慈母在天堂     
一个人视力所及的距离能有多远?听力所及的范围又能有多大?你也许会说,这是完全不值得追根究底的问题。真是如此吗?我想眺望母亲久已鸿飞冥冥的身影,倾听她老人家早就喑哑在岁月喉咙里的声音,然而幽明永隔。我既不能上穷碧落,又无法下抵黄泉,只得把目光投向浩茫的天宇,投向形同蜂窝的星海深处,抱持着不肯割舍的愿望,久久祈祷——"慈母在天堂!"那正是善良者应有的归宿,  相似文献   

20.
<正>(1)我以为,读书其实是一种"遇见"。打开书本的刹那,就开启了一扇去往不同时空的大门,碰见各种各样的人,听说形形色色的事,接触不同年代留下来的思想菁华。(2)如果说,"遇见"是读书与生俱来的产物,那么,选择怎样的"遇见",读书人理应有属于自己的主动权。苏东坡说得好:"书富如入海,百货皆有。人之精力,不能兼收尽取,但得其所欲求者尔。"那么,什么才是"所欲求者"?我想,除了要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