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电影《狼图腾》的"竣工"以及即将年底全球公映的消息,再次让人们聚焦小说《狼图腾》。作为当今出版界的奇迹,《狼图腾》2004年出版后,10年间在国内再版150多次,正版发行近500万册,盗版约1600万册,被译作39种语言进入110个国家。毫无疑问,《狼图腾》已经成为一部经典,这是很多人想都没有想到的。而且,文学评论家李敬泽说:《狼图腾》竣工"以及即将电影《狼图腾》的"竣次让人们聚焦小全球公映的消息,再次出版界的奇迹,狼图腾》。作为当今出10年间在国内图腾》2004年出版后,近500万册,盗50多次,正版发行近种语言进入110600万册,被译作39种图腾》已经成为家。毫无疑问,《狼图都没有想到的。经典,这是很多人想都说:《狼图腾》文学评论家李敬泽说  相似文献   

2.
    
正在阅读《狼图腾》这本书之前,狼在我印象中一直是一个天地不容的角色。我们把心肠歹毒的人形容成"狼心狗肺",把互相勾结干坏事比作"狼狈为奸",把居心叵测看作"狼子野心",把侵犯异性的人比作"色狼",甚至生活中大人吓唬小孩,也会大喊一声"狼来了",吓得小孩赶紧躲在大人身后,诸如此类的还有"披着羊皮的狼"、"东郭先生与狼"和"狼外婆"等等。然而,直到翻开《狼图腾》这本书,我才认识到不一样的狼。  相似文献   

3.
《狼图腾》让我抛弃了对狼的原有偏见(贪婪、凶残、愚蠢),相反,我认为狼是动物界中除了人之外最聪明、勇猛和富有团队精神的,人应该正确地认识狼,这样才能从狼身上获得更多的知识,进而引“狼”入教,弥补人性的某些缺陷,提高整个国民素质。  相似文献   

4.
小说《狼图腾》和《狼孩》在探讨人类与生态之间的关系方面具有共同的视野。《狼图腾》对内蒙古额仑草原狼与生态的关系问题展开描述,揭示了草原万物生态的内在联系,尤其是狼对整个草原生态的巨大贡献。《狼孩》则主要致力于狼的性情与命运描写,通过人与狼视野和心理的相互对照,反映狼对人性的痛斥、人对狼的发现以及自我的反省。  相似文献   

5.
成吉思汗为什么能够远征到欧洲?中国人性格里究竟狼的成分有多少?有狼的风景会带给你怎样的震撼与冲击?一部关于狼的史诗性著作,一部对中国历史进行独特解读的小说,一部可以给包括商界、文化界、学术界带来重大震撼的原创性作品——《狼图腾》。书中通过狼群的荣衰最终描摹了蒙古草原慢慢消失的最后片断。透过《狼图腾》,我们发现在草原狼身上,竟然潜伏着、承载着一种如此巨大的吸引力,这种看不见、摸不着,虚无却又坚固的东西,可能就是人们心灵中的崇拜物或原始图腾。  相似文献   

6.
读过小说《狼图腾》的人,都被小说精彩的描写、独特的视角所吸引。这不,许多教育工作者和青年学生就向作者提出了将《狼图腾》缩改成适合肯少年阅读的小说的要求。作者姜戍先生满足了人家的愿望,将51万多字的《报图腾》精编修订成了18万字的《狼图腾之小狼小狼》,供青少年欣赏。《狼图腾之小狼小狼》保留了《狼图腾》的风格,集中写陈阵与小狼的故事。全书共45章加一个尾声,可以说常章精彩。这里。我们选取其中的一章《小狼给自己挖了一个地洞》,略作分析。  相似文献   

7.
从《狼图腾》的出版在中国当代文坛形成的“《狼图腾》热”这一现象出发,通过对中国古代典籍中“狼”作为文化原型的钩沉。“狼”文化原型在中国传统文学中流变脉络的明辨以及现代以来“狼”原型文化意义的复归三个阶段的探讨,论证了《狼图腾》在当代中国文坛所产生轰动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8.
电影《狼图腾》根据同名小说改编而来。电影以狼这一银幕上相对陌生的形象激起观众的兴趣,同时回避原著中富有争议的内容,从小说的复杂议题和多重主题中选择最利于观众理解和国际传播的生态主义主张,通过对情节故事和人物设置的改写,在商业上和艺术上取得了双重成功。  相似文献   

9.
《狼图腾》是一部融合了历史学、军事学、人类学、哲学等多领域,以狼为叙事主体的文学著作。全书以三次大型的关于狼的战争以及主人公与一只小狼朝夕相处的故事为叙事主线,用极富张力的语言,彰显狼身上的种种特性,同时也引发人们对于狼的重新思考。本文对《狼图腾》中的“狼性”从精神生态的角度进行了新的诠释与解读。  相似文献   

10.
《狼图腾》由几十个连贯的"狼故事"组成,情节紧张而激烈,带领我们走进了一个新奇神秘的未知世界。当我对这个曾经未知的世界有所了解的时候,才一改以前对狼是凶残的代  相似文献   

11.
<正>这个周末,我终于读完了《狼图腾》。此时的心情,用个现代词汇来形容,叫作"心塞"。没错。当那昔日翠绿的额伦草原逐渐沙化,当草原狼不再归来,当小狼结束了自己悲惨的一生,我真的很心塞。狼,作为几千年额伦草原的图腾,一直都是那里的人敬畏的对象。它教会了人太多。细想草原上人们的生活,几乎与狼十分相像。  相似文献   

12.
6月20日 晴 狼在我心目中一直是一个凶狠而可怕的形象,"狼外婆"、"狼来了",众多的狼故事,传送给我们的观念就是可怕、凶狠,不招人喜欢,理当诛之。然而,读了《狼图腾》,观念却为之一新。《狼图腾》通过一位"知青"的讲述,展示知青在蒙古草原的生活图画。书中,陈阵从小喜欢观察狼,到处掏小狼,直到把小狼的狼牙磨掉流血,最终小狼得病死去。书的最后,知青回到额伦草原祭拜草原之神腾格里,祭拜小狼的洞穴,整个过程伴随着额伦草原生态的日益破坏,那种破坏是渐进的。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小说《狼图腾》内在意蕴的分析,力图挖掘出在"狼"意象表征背后所蕴涵的以"狼图腾"为文化内核的草原游牧文化精神,从而揭示出在人类学视域下,小说《狼图腾》所彰显出的文化认同理念。  相似文献   

14.
在蒙古族舞蹈中,《狼图腾》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它展现的是草原文化和游牧民族文化。狼具有着原始的和顽强的生命力,创作者和表演者在展现狼的特质的同时也为当下人心的淡薄增添着狼这一图腾精神。在舞蹈《狼图腾》中,舞者们通过极具艺术性的表现,展示了蒙古族舞蹈的豪迈与豁达,也从作品表现中倡导维护生态平衡,反对肆意猎杀狼群。  相似文献   

15.
新千年以来,“狼文化”在我国渐热起来,从贾平凹的《怀念狼》到张洪海的《狼-孤独的守望者》,再到从国外引进的《狼图腾》等纷至沓来,热销不衰,赢来国人的一片叫好声。  相似文献   

16.
合了书,深深地呼了一口气,忽见封面上的一双深邃幽绿的狼眼在漆黑的夜幕下显得如钢锥般锋利可怕。莫非它可以穿透我的肉体而直逼灵魂深处?想到这,我不禁打了个寒颤,将书的正面翻了过去,又拿起另一本书压上,这才感到有些许平静。现在的我真的可以想象出陈阵第一次见到杀气腾腾的巨狼群,真正面对那钢锥般锋利的狼的目光时,魂魄被击出天灵盖的感觉了。那些在风中飕飕飞来的狼的目光中运载了最真切的狼族精神,我深深地被这样的精神感染,甚至于灵魂都由于太过依恋而留在那样的精神世界里。读《狼图腾》的过程是一个接受灵魂洗礼的过程。我发现先…  相似文献   

17.
运用吉尔·德勒兹的“生动动物”这一概念对《狼图腾》进行解读,我们可以看到,《狼图腾》不是在宣扬“克分子”狼的暴力、野蛮、残忍、嗜血和弱肉强食、强者为王、损人利己的“狼道”,而是向读者展现了一种全新的生命经验,展现了“分子”狼的感受和感知,展现了人的“生成狼”.生成狼不是模仿“克分子”狼的血腥、残忍、贪婪、邪恶,而是要看到或想象“分子”狼具有怎样的“感知”和“感受”,让“分子”狼具有的或假定“分子”狼具有的生命力穿越人自身,让人具有“分子”狼的诸种感受.生成狼是在人和狼之间找到一条逃逸线,摆脱华夏儒家文化限制、束缚良民顺民的一切规定,从而重新接近“非个体、非有机的生命”,通过不断地欲望生产生成差异,增强自身的力量.  相似文献   

18.
<正>一部狼的史诗,一首生命的赞歌。——题记读这本书时,我正坐在奔驰的火车上。已是黄昏,太阳收起了万丈光芒,缓缓地向山下隐退。我坐在靠窗的位置,在落日余晖中轻轻走进她的世界。这是一本歌颂狼的著作,书名叫《狼图腾》。  相似文献   

19.
笨妈妈 《成才之路》2012,(12):99-I0016
《狼图腾小狼小狼》是一部不可思议的、入眼即化的奇书,它会让今天的孩子读一遍则终生受用。  相似文献   

20.
青海作家(现居青岛)杨志军在新近出版小说《藏獒》的序言里边,毫不掩饰对于《狼图腾》流行的不屑:“狼一生都在为自己而战,藏獒一生都在为别人而战。狼以食为天,它的搏杀只为苟活;藏獒以道为天,它们的战斗是为忠诚,为道义,为职责。”《藏獒》PK《狼图腾》,应该是一个很有趣的题目。如果杨志军描述准确的话,那么他起而宣扬一种藏獒精神,就不仅仅是看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