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慕课的兴起为高等教育带来了挑战和机遇。在慕课平台不断增加的课程之间存在激烈的竞争。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和提高竞争力,慕课授课教师应该在授课时运用各种叙事策略:首先要建立“对话式”的叙事思维;其次是要营造出利于在场感的叙事情境;最后是要掌控叙事节奏。  相似文献   

2.
《科技风》2020,(12)
"慕课"式模块化教学是教师从实际教室授课的课堂讲授方式向短而精的视频化教学模式的转变,这就要求必须在有限的视频时长内完成教学任务。因此,在采用"慕课"式模块化教学方式的过程中,提炼整个课程的重要知识点,以知识点为单位对课程内容进行合理拆分,使其既反映整个课程学习的重点难点,又不失课程的整体性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材料检测技术》课程为例,阐述"慕课"式模块化教学方式应用在该课程中的必要性和实践情况,以期为慕课实践和慕课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网络"慕课"(MOOC)风靡全球。本文立足生物科学专业,分析了生物科学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体系的现状,如学生培养模式过于单一、课程设置结构不够合理、内容存在一定的重复性、实践课内容较陈旧、授课方式方法单一、较落后等,根据生物科学专业的特点,提出结合慕课构建网络授课平台,通过网络及时了解国内外生物领域发展的前景,不断改革生物科学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体系的建设,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同时通过大学本科阶段慕课的授课形式,提高生物科学师范生对网络慕课的理解,推进慕课在今后教育领域的应用模式。  相似文献   

4.
本文首先对慕课平台、慕课授课模式、慕课的教学资源进行了简单的介绍,然后提出了慕课的四大优势:个性化课程教学、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化、教学活动的高度交互性与可参与性、多元主体的评价机制;最后论述了慕课对大学英语教学从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质量以及评估方式这四个方面产生的冲击与挑战。  相似文献   

5.
"慕课"作为一种新的课程模式,体现出了规模大、互动性强、授课方式较为生动活泼等诸多优势,在我国教育教学发展中起到较好的积极影响作用。在"慕课"视域下,对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进行改革,不仅是为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也是适应社会形势变化的必然发展趋势。本文就针对"慕课"视域下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改革进行分析,希望能为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的发展提供有利依据。  相似文献   

6.
《科技风》2021,(13)
慕课这种新型授课方式的主要优势在于其能够让数量众多的学生在相关的信息化平台上反复观看教师所制作的电子课件,让学生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寻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也能够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逐渐养成学习的良好习惯。这对于一个学生的未来发展而言是极为重要的。慕课内容的展现方式和制作手段和传统的课堂授课模式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授课教师在决定授课内容的时候需要考虑到教材中的各种知识点核心内涵。在制作慕课课件的时候经常需要将教材中的各种重点内容进行精细化处理,让知识能够具备碎片化的特点,这样,学生在学习某些知识的时候会更加具有针对性,学生对于每个单元知识的重点内容能够把握得更加牢靠。同时,慕课持续的时间也是较为短暂的,一般情况下不会超过15分钟,完全符合心理学的主要规律。教师在制订教学计划的时候一定要提前和本班学生进行多方面的讨论,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制定更加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教师需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相似文献   

7.
慕课作为近两年新兴起的大规模公开在线课程平台,其授课形式多样,教育资源丰富,正在逐渐改变传统的高等教育模式。中国医学教育的慕课资源相对匮乏,但发展前景广阔。该文介绍了慕课的知识传播模式及国内慕课医学教育的现状,并提出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8.
慕课是一种新兴的授课方式,近几年发展的速度极其迅猛,给传统教育造成了较大冲击,同时也促进了教育的创新。本文就慕课的具体内涵以及慕课教育的利弊进行了分析,了解慕课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的发展机遇,并提出了相应的高校图书馆个性化服务措施,提高高校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的质量。  相似文献   

9.
"慕课"正在全球迅速发展,然而,作为文献信息传递机构的公共图书馆在"慕课"时代的职能定位仍相当模糊,而且公共图书馆为慕课学员提供支持服务的研究和实践也正处于探索阶段。只有全面掌握"慕课"学员对于图书馆的需求,了解慕课学员在使用图书馆获取学习资源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才能知道如何改变现状,做好公共图书馆在慕课时代的职能定位。  相似文献   

10.
田静 《大众科技》2015,(2):108-110
在国内慕课是在清华、北大等高校发端的,但随着云技术和互联网业的迅猛发展,其产生的"鲶鱼效应"将对我国高职院校产生一系列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中国的"慕课"处于襁褓阶段,职业教育在本土化借用慕课的概念的同时,更应该关注高职院校青年教师胜任力的提升。国内对于慕课背景下高职院校青年教师胜任力提升路径的研究尚处于空白状态。本文主要阐述了慕课的内涵特征,针对青年教师现状提出了系统全面、切实可行高职院校青年教师胜任力发展的路径建议。以慕课冲击为契机,推动高职院校青年教师胜任力的提升,加快教学的根本变革,实现教师与高职院校共同成长是职业教育面对慕课风潮的最好姿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