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丽 《吉林教育》2008,(3):97-97
放手让学生主动学习,促进学生主动发展,越来越成为我们教师的教育追求。现在,谈到这个问题,人们都在强调教师要转变观念,换脑充电。观念的转变确实是根本,但在现行的传统教学条件下,即使教师真正转变了观念,要落实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也很难实现。1名教师怎么也满足不了50多名学生各自不同的学习要求。网络教学就可以极大地突破大班化教学对学生自主学习和发展的制约,网络世界为学生主动学习与探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在这里,学生可以最大范围的获取信息,满足个体学习的需要,为自由学习提供了广阔的天地,为今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下面就以《黄山奇石》一课的教学为例谈谈运用网络教学,促进学生发展的体会。  相似文献   

2.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儿童的这种心理需要更为强烈。”可见,小学生的自主求知、自主学习的欲望是很强的。但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能够积极主动学习的学生却并不多见,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就在于长久以来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教师“灌述式”教学抑制抹杀了学生的创造性和主动性。在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的今天,终身学习与学会学习已成为每一个社会成员生存、发展的第一需要。所以,我们的教育势必要适应时代的要求,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更要让学生学会如何学习知识,给他们一根“点金”的手指,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达到教育的目的。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呢?几年来,我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围绕这一课题,做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3.
易丽珠 《成才之路》2013,(27):80-81
素质教育的本质就是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发展,使学生学会创造性地学习,学会应用科学的方法主动探究知识,敢于质疑问难,敢于合作竞争,从而成为学习的主人。苏州大学刘电芝教授说",对个体而言,要成为一个具有创新能力的人,首先得是一个会学习且高效运用学习策略的人,一个能生成自己策略的人。"所以,"学生在校学习,知识的掌握是手段,而学会学习、  相似文献   

4.
充分发挥以信息技术为主体的现代教育技术的独特优势,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合作交流,是顺应教育教学的发展的要求,教师必须恰如其分地运用教材,灵活地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充分利用其设备的各种功能与优点,不仅能扩大知识的容量,而且能激活语文课堂,优化课堂结构,降低教学的难度,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5.
新课标指出以人为本是教学改革的灵魂,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教会他们学会学习是教学改革的关键。我一直在语文教学中进行着探索:如何教会他们学习课文学习语文,把课堂交给学生,教师成为一个组织者、引导者。经过不断实践,稍有一些体会,写出来与大家共讨。刚开始实践时,我是失败的,我把课堂还给学生,一上课让他们自己读文质疑,合作探究解决问题,并要求科代表把每个同学发言次数记下来以资鼓励,于是,课堂举手的举手,发言的发言,解决问题的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6.
申文成 《成才之路》2013,(12):24-24
所谓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发展,是指学生在对待学习、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在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引领下,内心产生的对解决问题的一种求知欲望,有利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和良好素质、语文能力、创造能力的形成,可有效强化课堂教学效果,进而实现课堂教学目标。一、注重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  相似文献   

7.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营造和谐的氛围,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让不同的学生都得到成长,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8.
自主探究不是学生在黑暗中的盲目探索,而是他们在教师的指导下所进行的有意识的、具有明确目的的探索研究活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巧妙运用多媒体手段,融知识学习、能力培养、智力开发于生动活泼的课堂之中,达到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的积极效果。一、巧用媒体手段,引导积极参与兴趣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是一种复杂的个性品质。它可以推动人们去探求新的知识,发展新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语文学科从初级教育阶段就占据了重要的地位,教师和学生都投入了大量的时间的精力,但效果却并不理想。本文从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出发,分析了造成此现象的原因,并结合教学实践和教学经验提出了一些具体实施的方法和途径,旨在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效率。  相似文献   

10.
陈文魁 《师道》2006,(12):20-21
必答题——语文课堂,生命必须鲜活 纵观当今的语文教学,课堂已悄然改变:学生自主思考着,细细地品味语言,咀嚼文字。寻找语文的诗意,感受语文的魅力;学生合作探究着,一起走向语言,一起走近文字,一起追寻语文的本源,一起享受学习的乐趣……  相似文献   

11.
时代的发展要求学生形成新的学习方式,这就要求我们应以“解决问题”为突破口,激发主动探究的欲望,强化主动探究的自觉性,提高主动探究的能力,从而达到主动发展的目的。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实施探究学习的策略.[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很多教师在解读新课标理论时出现偏差,即在注重体现学生主体作用时,忽视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作用,好像学生的自主学习就是学生按照自己的意愿想怎么学就怎么学,老师只要组织好合作小组并维持好班级纪律即可,学生在自主学习遇到问题时得不到有效的指导,这种盲目的自主学习,自然是一团糟,教学效果不甚理想。因此教师不仅要鼓励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更重要的是发挥好自身的主导作用,给  相似文献   

13.
小学语文教学应该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并为他们以后的学习、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对小学语文教师来说既是一个机遇,又是一个挑战。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再适应学生的学习需求,如果教师再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只会扼杀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所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打破传统的教学观念,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从而提高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4.
卢中美 《新疆教育》2013,(7):135-135
把学生作为主动的求知者,在学习中培养他们主动学习,主动探究,主动运用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课堂是学生发展自我、展现自我的舞台。我们教师充分利用课堂这一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战场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精神,从鼓励学生自主习,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入手,把课堂还给学生。提倡在学生读书思考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指点,时绕重点展开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发表独立见解。新大纲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  相似文献   

15.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推进,小学语文教学越来越把教学的重心转移到培养学生能够受益终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上来,以实现素质教育。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切合课程教学需求的新的教学方式。也是培养小学生语文素养、合作精神、学习探究思想以及健康的心理素质和思想的有效途径。如何将这一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物尽其用,将是本文重点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探究式教学法是一种启发式教学法,是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提出问题,然后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大胆尝试、发展智慧、学会质疑、学会探究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方法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使学生的学习不仅是一个接受知识的过程,更是一个自主探究、合作互动、人人参与的过程,是一种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新型教学结构.  相似文献   

17.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推进,小学语文教学逐渐把教学的重心转移到培养学生能够受益终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上,以实现素质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切合课程教学需求的新的教学方式,也是培养小学生语文素养、合作精神、学习探究思想及健康的心理素质和思想的有效途径。如何将这一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物尽其用,是本文重点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向荣 《教学随笔》2016,(5):70-70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推进,小学语文教学越来越把教学的重心转移到培养学生能够受益终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上来,以实现素质教育。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切合课程教学需求的新的教学方式。也是培养小学生语文素养、合作精神、学习探究思想以及健康的心理素质和思想的有效途径。如何将这一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物尽其用,将是本文重点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小学语文教学要改变过去"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剔除"硬塞知识"的办法,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张扬个性、展示自我,实现高效课堂。一、目标定位——高效课堂的"奠基石"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学目标的分析和定位是课堂教学的指南针,指引着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活动的设计、教学策略、教学模式的选择与运用、学习评价的设计等。因此,语文教师必须牢牢把握教学目标,紧扣学  相似文献   

20.
<正>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是:使学生形成积极生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的过程。即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打破传统的基于精英主义思想和升学取向的过于狭窄的课程定位,而关注学生"全人"的发展,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