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各位同学,各位领导:大家上午好!(掌声)非常高兴许校长给我这么崇高的荣誉,让我谈一谈我在北大的体会。(掌声)可以说,北大是改变了我一生的地方,是提升了我自己的地方,是使我从一个农村孩子最后走向了世界的地方。毫不夸张地说,没有北大,肯定就没有我  相似文献   

2.
【教学片断】(学完《十三岁的际遇》后,有个学生举手提问。)生:老师,作者在北大不是已经整整生活了两年吗?为什么说"我望着熟悉而又陌生的北大呢?"既然熟悉为什么又会陌生呢?这不是自相矛盾吗?(我惊讶学生阅读如此之细心,如此之敏锐,我乘机让学生就此问题展开讨论,究竟矛盾不矛盾。)  相似文献   

3.
北大是改变了我一生的地方,是提升了我自己的地方,是使我从一个农村孩子最后走向了世界的地方.毫不夸张地说,没有北大,肯定就没有我的今天.北大给我留下了一连串美好的回忆,大概也留下了一连串的痛苦.  相似文献   

4.
各位同学、各位领导:大家上午好!非常高兴许校长给我这么崇高的荣誉,谈一谈我在北大的体会。可以说,北大是改变了我一生的地方,是提升了我自己的地方,使我从一个农村孩子最后走向了世界的地方。毫不夸张地说,没有北大,肯定就没有我的今天。北大给我留下了一连串美好的回忆,大概也留下了一连串的痛苦。  相似文献   

5.
《小读者》2008,(4)
谈到北大,我心里就会充满无限的憧憬;谈及未名湖,我心中就会荡起不息的涟漪。因为,那里是我向往的地方,那里有我美好的梦想。今天,总算有机会去参观北大了。在六个多小时的火车、汽车旅行中,我一直试图猜测北大的样子,可还未来得及勾勒出其中的一棱一角,  相似文献   

6.
俞敏洪 《小学生》2013,(7):36-38
北大是改变了我一生的地方,是提升了我自己的地方,是使我从一个农村孩子最后走向了世界的地方。毫不夸张地说,没有北大,肯定就没有我的今天。我记得自己在北大时有很多苦闷,一是普通话不好,二是英语一塌糊涂。尽管我  相似文献   

7.
各位同学、各位领导:大家上午好!(掌声)非常高兴许校长给我这么崇高的荣誉,谈一谈我在北大的体会。(掌声)可以说,北大是改变了我一生的地方,是提升了我自己的地方,使我从一个农村孩子最后走向了世界的地方。毫不夸张地说,没有北大,肯定就没有我的今天。  相似文献   

8.
高俊秋 《教师》2011,(6):77-77
我们常常会抱怨:"为什么讲过多遍的知识学生就是记不住?为什么一再强调的地方学生依然出错?"我想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数学课上除了"数"还是"数",少了生活经验,少了学习乐趣,却多了没完没了的讲解,多了枯燥无味的练习。学生厌学是因为没有求知的欲望,或者没有体验过成功的快乐。那么如何让学生对知识产生兴趣,  相似文献   

9.
北大是改变了我一生的地方,是提升了我自己的地方,是使我从一个农村孩子最后走向了世界的地方。毫不夸张地说,没有北大,肯定就没有我的今天。北大给我留下了一连串美好的回忆,也留下了一连串的痛苦。正是在美好和痛苦中间,在挫折、挣扎和进步中间,最后找到了自我,开始为自己、为家庭、为社会做一点事情。  相似文献   

10.
一位著名的企业家在作报告时,一位听众问:“你在事业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请问对你来说,最重要的是什么?”企业家没有直接回答。而在黑板上画了一个留有缺口的圈:“你们问我为什么会取得辉煌的业绩,道理很简单:我不会把事情做得很圆满,就像画个句号,一定要留个缺口,让我的下属去填满它。”  相似文献   

11.
各位同学、各位领导:
  大家上午好!(掌声)
  非常高兴许校长给我这么崇高的荣誉,谈一谈我在北大的体会。(掌声)
  可以说,北大是改变了我一生的地方,是提升了我自己的地方,使我从一个农村孩子走向了世界的地方。毫不夸张地说,没有北大,肯定就没有我的今天。北大给我留下了一连串美好的回忆,大概也留下了一连串的痛苦。正是在美好和痛苦中间,在挫折、挣扎和进步中间,最后找到了自我,开始为自己、为家庭、为社会做一点事情。  相似文献   

12.
莎士比亚在他的《威尼斯商人》里,一开头就让安东尼奥道出了这样的对白: “真的,我不知道我为什么这样闷闷不乐。你们说你们见我这样子,心里觉得很厌烦,其实我自己也觉得很厌烦呢;可是我怎样会让忧愁沾上身,这种忧愁究竟是怎样一种东西,它是从什么地方产生的,我却全不知道;忧愁已经使我变成了一个傻子,我简直有点自己不了解自己了。”  相似文献   

13.
张戈 《留学生》2014,(9):52-57
曾经有一位北大的学者这样概括了中国民营企业家的困惑:过去赚了钱,但不知道为什么;今天想赚钱,却不晓得怎么做。他们现在角色是很清楚的,但将来是什么角色?这就是“身份焦虑”。  相似文献   

14.
在自然课堂上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1.让学生大胆质疑不善于发现问题,就无创新可言。我在教学《毛细现象》这一课时,引入课题后,我就让学生把布条、铁钉、胶片和纸条的一部分放进水中,观察它们是否都会产生毛细现象,并让他们说说在实验过程中产生了哪些疑问。学生提的问题越来越多、越来越深入:为什么水不会沿着铁钉上升?为什么水会沿着纸条上升?为什么水会沿着布条上升?为什么水不会沿着胶片上升?为什么有的材料水上升得较高?为什么有的材料水上升得较低?为什么有的材料水上  相似文献   

15.
任何金钱都不可能让人感动,让人感动的永远是金钱背后的思想。一个强大的国家.一个繁荣的时代,注定会产生伟大的企业家。但伟大的企业家会是谁?我们选取了代表工业革命的福特。我们想知道,到底是什么让福持这样的企业家如此伟大?  相似文献   

16.
北大保安"站着上北大"的励志故事着实让人感到另类与欣慰。他们不泯理想、不甘平庸、立志成才的朝气和远大抱负无疑是令人振奋的,是励志的,但同时他们更是幸运的。因为他们身在北大。全国的保安大军数以千万计,为什么只有北大的保安能实现华丽转身呢?原因不在保安本身,而在北大,正是北大的兼容并蓄铸就了这些幸运的保安华丽的转身。  相似文献   

17.
读罢材料,不禁仰天长叹:为什么老天没有赐予我一个聪明的头脑,如果我拥有聪明头脑,有幸扣响北大校门,一定会去参加这次选美。我是新世纪的女大学生,我要用青春的魅力制造靓丽。我不能理解,为什么北大的绝大多数女生对选美那么不屑一顾?难道选美对她们身份是  相似文献   

18.
你熟悉余杰吗 ?《火与冰》的封面上这样提示:中国大陆的第一个李敖,北大的“第二个王小波”,一个北大怪才的抽屉文学。为什么称“北大怪才”,又为什么称“抽屉文学”,我带着疑问打开《火与冰》。   主编贺雄飞在序中说:“我选定的第一匹‘黑马’是北大 25岁 (1998年 )的研究生——余杰。当我在回家的路上,随手翻阅孙郁先生转给我的那些字迹模糊的、被余杰自称为‘抽屉文学’的油印小册子时,禁不住吃了一惊。这一夜我彻夜激动,耳边是火车的轰鸣,眼前是闪闪的灯光……”   贺主编继续说:“余杰的文章改变了我对北大的偏见”…  相似文献   

19.
很小的时候,我就从中央电视台的天气预报里认识了你.让我疑惑的是:电视屏幕上的你为什么有的地方凸出来,有的地方凹进去?为什么有的地方下雨,有的地方却是晴天?(习作一开头就使用第二人称,为全文奠定了抒情的基调.)  相似文献   

20.
告诉孩子我不会,并不会破坏我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反而会给她以积极的影响,让孩子从小养成诚实、好学等良好的习惯和品质,这会让其受用一生. 记得女儿很小的时候,好奇心特别强,每天只要一睁开眼睛,她就不停地问这问那,比如:天空为什么是蓝色的?小鸟为什么会飞翔?秋天为什么会落叶?人是从哪里来的?女儿提出的这些问题,我一般都能很快给出确切的答案,女儿总是十分高兴,并不停地夸妈妈真棒.虽然只是来自孩子的夸奖,但也让我的虚荣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同时让年幼的女儿产生了一种崇拜的错觉,那就是在她心目中妈妈是无所不能、无所不会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