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爸爸的话     
说实话,我很讨厌别人要我怎样怎样做,好像完全置于被迫的状态,这样反而使我更不耐烦,因为我觉得"主动"与"被动"所产生的效益几乎是天文数字般的差距。这不,老爸又要给我上一堂我最不喜欢的课--政治课,我也不敢不听,只是采取默认的态度。开始时,我并不在意,几乎是一只耳朵进,一只耳朵出。他所说的无非就是应该怎样学习,真是换汤不换药,难道整天泡在书海里还不够吗? 这回爸爸给我"换药了"……他谈起了他和爷爷小时候的事。  相似文献   

2.
社会考察,也是一种学习,还能锻炼我们与人的交往能力,这种学习的方法我非常喜欢。我曾经和小组的同学们一起,做过很多调查,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家庭调查。我们小组到同学家中做调查,主要是采访家长,了解同学在家中是怎样学习和生活的。我们总能受到同学家长的热情招待,我们表现得也很有礼  相似文献   

3.
每次看着那些萌萌的汪喵星人,内心总会变得一片柔软,不禁产生"我也好想抱养一只"的想法,但我也知道养这些萌宠就好比养孩子,责任重大,所以到最后也是想想而已,不过这也不妨碍我对这些萌系星人的喜爱。每次在街上或者在亲戚朋友家看到它们,总忍不住盯着它们看好久,有时它们也会回看我,那时我就会想,它们会不会在心里暗暗嘀咕"为什么这个怪阿姨一直盯着我,还在对我笑?"这样一脑补,感觉不能更萌啦!但同时,这也让我产生好奇:在这些可爱的猫猫狗狗眼里,这个世界是怎样的?我们这些人  相似文献   

4.
正Preface在教授创意写作课程时,我经常拿绘画来打比方:一张画儿是"一层一层"画出来的。而现在我想聊聊我们家小朋友是怎么学画画的,我观察到他的老师用了哪些方法来引导,他从中获得了什么,又做出了怎样的反馈。或许,从中你还能看到一些通用的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5.
刘刚 《中学教学参考》2014,(33):128-128
<正>老舍的《我的母亲》,语言朴素直白,字里行间透出的真情却令人感动不已。老舍幼年丧父,与母亲相依为命,母亲身上所具有的淳朴性格,成为他一生汲取不尽的生命源泉。儿子对母亲的爱也感人至深。"街上是那么热闹,我却什么也没看见,泪遮迷了我的眼。今天,泪又遮住了我的眼,又想起当日孤独的过那凄惨的除夕的慈母。"在这饱含泪水的文字中,我们看到了儿子对母亲深深的热爱之情。文章还抒写了对母亲深深的愧疚之情:没有遵循母亲的  相似文献   

6.
<正>陶行知在《晓庄三岁敬告同志书》中提到:"事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这是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理论的核心部分,也是晓庄学校之所以开办成功的关键。那"教学做合一"理论在当今的教育界还适用吗?答案毋庸置疑,现福建"陶研"专家、福建教育学院邹开煌教授用福建省行知实验学校的成功试验向我们证明了"教学做合一"理论的重要性。那作为人民教师,我们应该如何去践行"教学做合一"理论呢?邹教授给我们指引了方向。很荣幸我能成为二小卓越教师团队中的一员,  相似文献   

7.
正经常有人问我:"请问成都市武侯实验中学是怎样一所学校?你们学校的文化理念是什么?"我总是做如下回答——成都市武侯实验中学是一所不刻意追求特色也不着力打造品牌的学校。不是不要特色,而是不"刻意追求"特色;不是不要品牌,而是不"着力打造"品牌。我认为,特色也好,品牌也好,都是学校发展的水到渠成,教育实践的瓜熟蒂落。自然而然,自由自在。任何急功近利的"刻意"与"着力",都可能导致"假特色"和"伪品牌"。我还认为,一所学校有特色、有品牌固然很好,但如果  相似文献   

8.
历史是一脉相承的,今天是对未来的创造和探索,也是对昨天的继承和发展。在学生刚进入高一时,"怎样看待你曾经的历史课,你眼中的历史课应该是怎样的"是我反复自问的问题,由此还引发了一些更具体的问题与思考:老师如何将所理解的历史教育价值传达给学生,老师应抱着什么样的教学目的来设计自己的课堂教学?我们不仅要告诉学生过去发生了什么,更应  相似文献   

9.
黄朴民 《中国德育》2014,(15):37-40
正我今天的演讲题目是"‘儒’的文化史的考察"。作为国学院的一位老师,我一直考虑这样几个问题:第一,怎样回归"国学"的本体,本相到底是什么?第二,怎么来认识国学的价值?国学在今天究竟还有没有用?更重要的是,我们的"国学"不是一种简单的怀古,不是做象牙塔的学问。我们所从事的国学教育与研究,跟今天的生活有密切的联系,和未来的发展也有联系。第三个问题要回答的是:怎样展望国学的未来?今天,我的讲演就是从"儒"这个问题出发,对人生处世的一些问题提出自己的思考。  相似文献   

10.
三年前的一个冬天,在一所初中,我听着几位仅有几个月教龄的新教师聊着“为师”的感受。一位说:“蛮开心的,特别是当有些学生主动与我说话时,直觉告诉我他们喜欢我。”一位接着又说:“那些学生可喜欢我们了,只要他们知道双休日我们住在学校,即使不上课也会往学校跑,到我们的寝室来。”这时,有一位说了自己的另一番感受:“学生真的对我们这些新教师很好,可我不知道把握怎样一个度来回应她们。看看自己身边的‘老教师’很少有像我们这样做的。如此‘亲密’下去,我还会有教师的威信和威严吗?”  相似文献   

11.
[引导文]看图作文的重点是看懂图意。因此在平时的课堂上,老师们也经常强调要"仔细看图"。对于"怎样看图"这一内容,我们在前面已经讲过了。当我们把图看得明明白白,也确定了图画所表达的主题之后,又有很多同学遇到问题了。简单地把图画的意思写出来,我想大部分同学不会有太多的困难,但怎样把文章写具体、写生动?怎样让自己笔下的文章有滋有味?很多同学就开  相似文献   

12.
孙蓓  尉钰  师媛 《少年月刊》2013,(17):8-10
"山村小伙伴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是怎样的?他们又有着怎样精彩的故事呢?"带着很多城市孩子的疑问,本期《一起聊吧》走进了一所山村小学。清晨,雨后的空气中还夹杂着淡淡的湿气,我们一行人驱车赶往位于长武县冉店乡的马屋小学。汽车沿着蜿蜒的山路一路行驶,期间,路过一片片田地,途经一个个村落。山路有些颠簸,我们望着窗外,在脑海中猜想着这所学校的样貌,假想着与学生见面的种种情景。在驶过村子中曲曲折折的一段路程后,我  相似文献   

13.
最近我们正在学习教育方针,讨论有关教学改革的问题,至于历史课怎样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怎样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在头脑里还极其抽象,因而也提不出什么改革的办法.上海市育才中学的同志们在"历史教学问题"第十一期上发表的经验("大胆革新历史教学方法的体会"),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和帮助.不过看了以后还嫌不满足,有些问题还不能完全接受,当时在思想上很想能够向育才中学的同志们当面请教.十一月底我校全体同志到上海参观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展览会,乘此机会参观了育才中学.非常欣慰,我们既听到了育才中学历史教研组长的介绍又听了两节课.这次参观使我学到了不少东西,这里就学习所得谈一些我个人的体  相似文献   

14.
    
秦嘉杰 《新读写》2014,(12):60-60
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没好好感受年轻就老了,一句歌词道尽青春的忧伤。有时我会想.我的人生究竟是怎样?该怎样?从出生、上学、工作到买房,想到这里就很慌张。我的人生竟有可怕的预设,设计者不是我。在大都市迷茫的人大多可能与我有相同的感受,我们在人生的旅途中受伤、仿徨,因为我们好忙。  相似文献   

15.
我校建在"先农坛"内,我们的校本课程是"走进先农坛"。孩子们有着强烈的了解"先农坛"的愿望,我也在考虑怎样利用校址资源开展中队活动。于是,我提示队委会研究一下怎样"走进先农坛",有意识地把队委会向前推了一步。很快,"与先农坛亲密接触"考察活动的初步方案出炉了。  相似文献   

16.
毕业有感     
<正>时间走得太快,以至于我想留住它都不行。在中考结束的那一刻,就意味着初中生活的结束。或许,在毕业典礼上我们还能见到最后一面,然后就要说"再见"了。想起这些,我不禁感到一丝悲伤。离别意味着什么?我不知道。我思考了许久,还是得不到答案。也许,它包含着一层深刻的意思,是我体会不到的。我想,离别是一种幸福,也是一种忧伤,这要看我们怎样去理解了。  相似文献   

17.
当前,我们的语文课堂提问存在着许多问题,比如:1、提问肤浅,看上去场面非常热闹,老师的问题一出口,学生便异口同声回答,表面上所有的学生都会,但是实际上却什么也没学到;2、提问过难,听课经常会碰到这样的现象:老师所问的问题高深莫测,可学生却云里雾里,不知从何答起;3、提问带有惩罚性质,比如,有的教师发现某一学生上课思想开小差,就会借机发问?……这类弊多利少的提问,对学生而言还不如不问。其实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都明白: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在很大程度上是与教师的课堂提问息息相关的。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都应当多多关注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问题。作为年轻教师的我,学校、领导、自身各方面都要求我必须尽快学会怎样"有效提问"。在平时的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我做了以下尝试。  相似文献   

18.
我们是一所创办才9年的学校。从2005年举办第一届生本实验班算起,今年即将办到第五届。依我看,生本真正是"理论说得通,实践有效果"。下面我谈谈学校这几年是怎样办生本的。  相似文献   

19.
2014年7月1日晴今天是来北京的第二天,也是我所期待的一天。这天,我们三点多就起床了,此刻的老北京还在沉睡,但是为了观看来北京必看的升旗仪式,我们一车的人都精神的很。"到了!"导游一声大喊,让我们都活跃了起来,我们随他行走在夜幕中,欣赏着北京迷人的夜景。不知不觉,我们便到了全中国最大的广场——天安门广场,此刻的天还未亮,我们一行人便急急忙忙地  相似文献   

20.
《小读者》2008,(5)
你可能不晓得,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这样的一个银行,它的名字是"时间"。每天早上,"时间银行"总会为你在账户里自动存入86400秒;一到晚上,它也会自动把你当日虚掷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