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神与物游”是刘勰对文学构思想象活动中物我关系的一个理论概括.对这个命题中的“游”字,人们的理解不尽相同.如周振甫解为“接触”,陆侃如、牟世金解为“融会贯通”,黄侃解为“文融”①.从这一般意义上讲,这三种解释大体不错,其中黄侃的解释比前两种稍好些,它突出了物我双方的相互作用.但严格地说,它们都没有揭示出“游”字的美学底蕴。我们认为这一美学命题中的“游”是指一种无意志、非理智、超功利的精神活  相似文献   

2.
“呜”字新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嗣环的《口技》一文 ,绘声绘色 ,把一场口技表演写得活灵活现 ,真可谓“众妙毕备”。文中写表演者摹仿一家人被惊醒后 ,有这样一句 :“儿含乳啼 ,妇拍而呜之。”其中的“呜”字 ,文下的脚注是 :指轻声哼唱着哄小孩入睡。“呜”后带宾语“之” ,而这里的解释偏重于“轻声哼唱” ,这便很让人费解。近日读钱钟书先生的《七缀集》 ,其中一篇题为《一节历史掌故 ,一个宗教寓言 ,一篇小说》 ,文中引用了西晋三藏竺法护译《生经》第十二篇《舅甥经》中的一段 ,文曰 :“甥既见儿 ,即以饼与 ,因而呜之。”钱先生顺便提及了“呜”字的解释 ,着实让人…  相似文献   

3.
《廉颇蔺相如列传》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对这句中的"间"字,课本的注解是"间道,小路。这里用作‘至’的状语,‘从小路’的意思。"教师教学参考书也将此句翻译为:"我实在怕受大王欺骗而对不起赵国,所以派人拿着璧玉回去,已经从小路到达赵国了。  相似文献   

4.
罗红柱 《老年教育》2008,(10):22-22
“人”在文字中占据着不同的位置,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若字斟句酌一番,的确耐人寻味。  相似文献   

5.
“陋”字新解江苏张道凡《陋室铭》教材注释:陋,(住的地方)狭小,不华美。我认为此注与文意、作者的思想不符,”陋”非“简陋”,而是“鄙陋、偏僻”之义。全文共81字,紧紧围绕“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一句展开。前文用“山、水”两句托物起兴,引出“陋室”。“苔...  相似文献   

6.
“房”字新解徐鹏飞(《讽刺与幽默》)楼上装修张书信 作(《新民晚报》)“大厦”的无奈池北偶 诗丁聪 画有人看好房地产,    多少人能买得起?争盖“广夏”千万间。老外、大款也有限。高级公寓一幢幢,供过于求不稀奇,豪华别墅一片片。大登广告亦徒然。建筑漂亮够气派,好多空房无人问,设备讲究又方便。只怪自己别怨天。“花园”、“广场”到处有,不少缺房困难户,安乐窝使人欣羡。渴望破屋快拆迁。只是售价真不贱,何不盖些两居室,一平方米好几千。讨人喜欢也赚钱。(《文汇报》1996年4月1日)这样出门才踏实孙书杰  “夜不闭户,路不拾遗…  相似文献   

7.
"帝"本义为"象‘花蒂’形"的说法有诸多无法解释的地方。"帝"字含义实与"帚"相近,亦为"捆束的柴薪"。柴垛顶端,即三角形部分,绑扎得紧凑小巧。字形最上面一横为放置的青铜镜"阳燧"。"禘祭"即古人所谓"阳燧取火",利用阳燧聚光吸热引燃顶端,继而使整束柴垛燃烧。古人将此现象归功于拥有至尊地位的神,即"上帝"。  相似文献   

8.
"王老师,李凯把田昊弄哭了。"语文课上,我刚布置完同桌听写生字词的作业,就有学生告状了。唉,这帮不安分的小调皮,真拿他们没办法!  相似文献   

9.
唐代诗人杜甫的《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诗中“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已传为千古佳句。“佳”在何处?佳在它道出了读与写的相互联系,指明“神”从“破”中来的深刻道理。对诗中的“破”字,历来人们多释作“达到”“超过”。我以为这尚有商榷之处。作  相似文献   

10.
“陋”字新解□江苏东海县石榴中学张道凡《陋室铭》为中学教材传统名篇,作者为唐朝诗人刘禹锡,陋室,是他的室名。教材上注:“陋,意思是简陋的屋子。陋,(住的地方)狭小,不华美。”我认为此注与文意、作者的思想不符,“陋”,非“简陋”,而是“鄙陋、偏僻”之义...  相似文献   

11.
《语文知识》’96第2期鲁云雁为文(下称“鲁文”),认为《冯婉贞》中“以吾所长攻敌所短”之“所”不是组成“所”字结构,而是相当于作结构助词的“之”,理由是两条,一日“所”字结构后头必接动词或动宾短语,二日此用法古已有之(为省篇幅未引原文)。  相似文献   

12.
过去,人们一般把在先秦两汉古籍中出现的“杀”字,都训为“杀伤”、“搏杀”之义。徐勇同志在其近著《尉缭子浅说》(解放军出版社1989年2月版)中举出了二十条例证,认为“杀”字除了具有上述含义外,还可训作“减省”之义(具体情况要根据其读音和在古籍中的不同运用而定)。我同意他的这一新见解,并认为尚可再陈数例,以作补证。一、《墨子·备城门》:“其上称议衰杀之。”(毕沅注:“言称此而议减其上。”)二、《备城门》:“城中无食则为大杀。”(毕沅注:“杀言减。”)  相似文献   

13.
《强项令》是语文版七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一篇文言文。课本对"强项令"的注释为":硬脖子县令,指董宣。强,硬。项,脖子。"据此",强项"就应该理解为"硬脖子"。课文并没有给"强"注音,在实际教学中,有的老师读成"qiáng",有的老师就读成"jiàng",甚至同一学校同一年级的教师也有两读的情况。从教辅资料来看,有的也像课文一样,没有注音,这种情况应该理解为读常读音,如《王后雄学案·教材完全解读·七年级(下)》(中国青年出版社);有的则直接注音为"jiàng",如原建平主编的《文言文  相似文献   

14.
对《孙子兵法》中的某些文字进行新的解读,一改《虚实篇》中"越人之兵虽多"一句中"越"字解释的旧说,将其释为分散、离散、不集中的意思。  相似文献   

15.
心字令     
各位间掌翻裸心.哄教翩像说说心。其说心咱们全说心,实打实她艾支心。承谁守花有撼心,助入芳篮皿蔽心。做犯事情有但心,菜知篇派其度心。工懊哄讲奥苍心.做好幼雄其翻心。\、喇妙丫里刻困难滚东心,拾金茉膝凭宜心。见义其芳工豆心.五之域寸里雄心。刘钻生绪其井心.扶贫某弧献爱心。实砚小赓有信心.汉喊、教们大索弄拉斗莱向前班—象通心盆心窗提未)一段小快板.有点像绕口令.因此在表演的而且要一气呵成.才能把大家的叱气心字令@李适哲!浙江省温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天鹅湖小区1幢205~~  相似文献   

16.
陈彬彬 《天中学刊》2015,30(1):121-123
对于《诗论·葛覃》"得氏初之诗"中"氏"字,相关学者有不同的解释。廖名春先生认为"氏"通"祇","祇"通"祗",故"氏"当读作"祗"。而笔者认为,从语言文字、历史文化以及文献注疏三个方面综合考察,"得氏初之诗"的"氏"字应理解为姓氏之"氏"。  相似文献   

17.
《沁园春·长沙》中“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一句,关于“翔”字,教参曾作如下解释:用“翔”而不用“游”,精当地把鸟不扇动翅膀地盘旋回飞的状态,用来描写游鱼在水中自如轻快的神态,形象生动。但笔者认为此解析尚不够深入,联系诗歌本身的特性,对“翔”字可作出新的理解。   《沁 ?春·长沙》中“漫江碧透”一句突出了湘江水的清澈,“鱼翔浅底”便可以理解为:天空中的景象映射到清澈的湘江水中,水天一色,相映成趣。鱼儿游在水中,也是游在空中,故一个“翔”字,便写活了这一景象,开拓出一种新的审美想像空间,鱼儿既是在水中…  相似文献   

18.
文学接受活动是一个系统的过程,至少包括接受主体、接受客体和接受语境三个必不可少的要素,它是作为主体的接受者在特定语境中对作为客体的文学文本的具体接受.杜甫"熟精<文选>理"亦可作如是观,即"<文选>理"实际上是接受者杜甫在特定语境中对<文选>的理解、消化和运用的表现和结果.此"理"字富有三层要义,且具有很强的理论张力.  相似文献   

19.
中有处中、时中、中和三个涵义。处中指未发的心灵状态,有先验性和形而上学性;时中既指人随时事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合乎正道的方法,也指人对正道的持守;中和是理想。庸在理论上和中是一体的,尽管文字上不同。中庸之道和亚里士多德的中道概念是相异点多于相似处。  相似文献   

20.
悲字在中国古代诗文中的含义,不仅有悲伤、悲壮之意,当其和声音、心绪配合,合成悲歌、悲心等词汇时,还有高厉张扬、慷慨激越的意味。当此之时,其所表达的情绪,并不同于通常意义上的悲伤低落,反而是高亢激昂的。这在建安时期士人的诗文作品中,表现得尤其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