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奇诗撷趣     
所谓“奇诗”,是指那些在常见的传统诗歌体裁之外的“别出心裁”之作而言。这些诗虽然多为文字游戏.但读来却都妙趣横生。藏头诗。藏头诗的特点是除了诗本身所表达的意思以外,如果把每句诗的头一个字连起来读。又表达了另一种意思。如诗人刘章在著名诗人艾青80岁生日时,写的一首《贺艾青八十大寿》诗:“艾子初萌三月天,青青芳草满人间。诗家自有留春笔,豪气凝成珠玉篇。”此诗表达了对艾青的敬仰和赞颂,若把每句诗的头一个字连起来,则为“艾青诗豪”。  相似文献   

2.
所谓藏字诗,指的是在每句诗中故意把需要突出的字词藏去,而藏去的一般是成语、俗语或惯用语中的字词,明眼人一下便可悟出藏去了什么。这种藏字诗,曲折含蓄,幽默风趣,且带有谜语的意味。请看下面一首诗:  相似文献   

3.
藏头诗览胜     
20世纪80年代初,《文学报》发表了一位著名作家这样一首诗:“呼朋引伴踏莎行,唤君同喝满江红。知友何时满庭芳,音信千里雨霖铃。”这首诗赢得了文艺界各方人士的赞同。原来这是一首藏头诗,意思是“呼唤知音”,它道出了文艺界各方人士深埋在心底的呼唤,大快人心。藏头诗是有意在每句诗的开头嵌上一个预先设定的字,把这几个字连起来可联缀成章,表达一个明白的意思。可孤立地看每句诗,不易发现,一经点破,恍然大悟,使人感到妙趣横  相似文献   

4.
藏头诗拾趣     
藏头诗是有意在每句诗的开头嵌上一个必要的字,把这几个字连起来可组成一句意思完整明白的短语。孤立地看每句诗,不易发觉,一经点破,恍然大悟,使人感到妙趣横生。民间留传着不少杰作。戏曲《望江亭》里,谭记儿当着白士中吟了一首诗:“愿把春情寄落花,随风冉冉到天涯,君能识破凤兮句,去奴当归卖酒家。”横头四  相似文献   

5.
藏尾撷趣     
藏尾是藏词的一种,就是将成语或句子后半部的本词隐去,单用前半部来代替。陶渊明《庚子岁从都还》中有这么两句:“一欣侍温颜,再喜见友于。”其中的“友于”二字见于《尚书·君陈》:“惟孝友于兄弟。”是说只有孝顺父母的人,才会对兄弟友爱。陶诗用了藏尾手法,以“友于”指代兄弟。徐师曾在《文体明辨》中有诗云:“当初只为将勤补,到底翻为弄巧成。”诗中将成语“将勤补拙”和“弄巧成拙”的“拙”字隐去,在接连二句诗中妙用藏尾,而且本词为同一字,实在难以创制,故深为文人学士所称道。  相似文献   

6.
我们曾向大家介绍过古体诗词中有一种奇特的宝塔诗,在楹朕园地里,也有一种有趣的宝塔联。这种对联首句为一字,以后每句递增一字, 就像宝塔一般。据说最早的宝塔联是宋代苏轼  相似文献   

7.
正藏头诗,又名"藏头格",是杂体诗中的一种,常见的形式是将每句的第一个字连起来读,可以传达作者的某种特有的思想。苏轼这首词每句的第一个字联起来就是"郑容落籍,高莹从良"。减字木兰花·赠润守许仲涂宋·苏轼郑庄好客。容我尊前先堕帻。落笔生风。籍籍声名不负公。高山白早。莹骨冰肤那解老。从此南徐。良夜清风月满湖。  相似文献   

8.
方渔 《语文知识》2003,(9):12-12
我国古代的诗歌,题材、格式繁多,其中最奇特的当数宝塔诗和枣核诗。宝塔诗是杂言体诗的一种,常以一个字开头,接着每句或每两句增加一两个字,诗的排列格式如同宝塔,故称宝塔诗。通常从一字句递增至七字句,逐句成韵或叠两句为一韵。如令狐楚的宝塔诗《山》:  相似文献   

9.
神州风采展世界,州人时时赞不绝。大地生辉通四海,地沃人勤富家国。喜事多多乐融融,迎接奥运龙出海。奥运健儿练真功,运动场上显神威。龙飞凤舞中国人,腾挪跳闪磨利剑。虎跃丛林吼一声,跃出群雄上奖台。福星降临神州地,娃儿怀抱鸿鹄志。唱着凯歌行天下,歌伴健儿展欢颜。(指导老师/郑全胜)编辑提示:同学们,你知道这首诗叫“藏头诗”的原因吗?如果到现在你还不知道,请你再依次读读每句诗的第一个字,就会发现其中的“机密”所在。畅想2008(藏头诗)!831505$新疆阜康兵团222团阜北中学小学部六(1)班@王朝霖  相似文献   

10.
藏头诗在汉语的诗体作品中不为少见。《水浒传》中吴用在卢俊义宅中题诗一首,即将“卢俊义反”四字暗藏于四句诗的首字中。 在英语中,藏头诗称为acrostic(又译离合诗)。该词由两个希腊词akro+stikhis演变而来(akron意为:头;stikhos意为:诗行)。据记载藏头诗最早流行于亚历山大诗体时期的希腊作家之中。因此写藏头诗的英国人很可能受到希腊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宝塔诗     
《同学少年》2011,(5):53
杂体诗中有一种叫做"宝塔诗"的特殊体裁。全诗由若干行组成,第一行一个字,第二行两个字,第三行三个字……以此类推。书写时每句都居中排列,形似宝塔,故名"宝塔诗"。  相似文献   

12.
梅花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背诵指导这首诗字浅意明,是写梅花的诗。先写梅花“凌寒”孤傲的品格,后写其颜色与气味;洁白如“雪”,“暗香浮动。对于这样简洁明了的诗,我们在理解了诗的意思的基础上,就可以以一字带全句的方法背诵,即先记住每句诗开头的一个  相似文献   

13.
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是《诗经》,诗经中的作品大部分是每句四字,按照过去的习惯,诗句中的一个字叫做一言,每句四字的诗叫做四言诗。因此,四言诗是我国最早定型的诗歌形式。至西汉时期出现了五言诗并为此后诗人所接受,终于代替了四言诗。三国时曹丕写了两首《燕歌行》,又算出现了较为完整而成熟的七言诗,至南北朝七言诗逐渐流行。齐梁时代的诗人逐渐注意到汉字四声的特点,并且有意识地运用到诗歌中去,从而愈加注意到诗的声律。这时已有律诗的雏形。延至初唐,诗人总结前人的经验,创造出了绝句和律诗的形式。这种诗具有严格的规律。每首诗的句数字数,用韵、平仄、对仗都有严格的规定,和以前的诗大不相同。唐人把这种绝句和律诗叫做近体诗或今体诗;而把唐以前各种形式的诗叫做古体  相似文献   

14.
奇诗汇聚     
王宝琪 《下一代》2013,(3):46-47,29
十字奇诗 今古奇观里有一首“十”字形的诗,诗的结构十分巧妙,位于中心的“龙”字在每句诗中都处于正中间,其他每个字都使用两次。你能按一定的顺序读出来吗?  相似文献   

15.
校园诗人     
“百字令’”共19句,首句一个字,前10句每句均比上一句依次增-个字;后9 句则每句比上一句依次减一个字。原则上每句均押韵9句诗正好一百个字,所以冠名为。百字令”。 女生看罢.不悦 迅以“男”X题挥就“百字令”一首回赠。诗曰: 男 难 叹是懒 赶赞总在憾 谈业华—高实遗谈 烂运作年多心总苦干 碗翻命把春有评却艰剧返 犯大本篇爪育天批划辈恶知几 甘屡扛课连舞愁白了计长把不不单玩心改饭试话牙赋明惯了那心途命绩看贪不屡吃考鬼张强不习拟恨有迷自成免惨 班上男生和女生常爱文字游戏互娱。…  相似文献   

16.
趣猜谜语     
请在下面每句诗前面的空格里填上一字,使诗句完整。然后,用所填写的字组成一部电影片名,并以组成的影片名为谜面,猜一国名。( )日行天午不知( )切香黄蟹正肥( )梅时节家家雨( )遍山原白满川  相似文献   

17.
诗是讲究形式的文学样式。我国新诗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七十多年来,尤其是近四十年间,它的形式已由单一变成多样化。教学之余,畅游在闪现着奇光异彩的诗国里,获得无穷乐趣。一、藏头诗把特定的话语分开嵌在每一句诗的头上,叫“藏头诗”。如1976年“四·五”运动中出现的一首: 迟睡早起为人民,群众爱您您爱民。  相似文献   

18.
朗读古典诗词,应注意以下几点:1.划好音节中国古典诗歌中每句都有一定的"顿数",并有规律可循。一般"五言诗"是每句两顿,每顿两个字或一个字,并且主要是第三个字或第  相似文献   

19.
<正>"缺字"是指对联在适当位置上出现的字数空缺,其实是故意空出一个字让人去填补,收到"此时无字胜有字"的效果。这种手法也叫"缺如"或"隐字"。缺如,也称隐缺、隐语、漏字,在对联里是一种比较特殊的表现方法。这种方法故意将尾字或联句中的一字隐去,并以联中展现之字向读者暗示所缺之字,而该联的用意往往正是在空缺的字上,联句仍能形成很规矩的对仗。仔细玩味,顺藤摸瓜,从展现的字面上不难看出联中所藏  相似文献   

20.
1."二首"完形法 学生在背诵古诗时常有这种情况:一些背熟的诗,突然想不起第一句,这时,如果有人提示一下领头字,他就能很快接下来.这说明"领头字"、"领头句"有诱发思维、帮助记忆的作用."二首"完形,就是抓住每首诗的首句和每句诗的首字.由于古诗经常采用对偶的形式造句,句子结构整齐,意义相近、相关或相对,更有利于采用抓取首句、首字来完成背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