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文本指的是经过作者独具特色的艺术化处理之后的,展现客观世界的成品,它不仅能够展现作品所处的时代,作者的生平简介,还能够展现自己的审美能力和文学水平,是多种因素的集合体。本文试图对初中语文文本解读中的发散进行研究,希望能够为初中语文教学做出自己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学生走进文本,和文本进行深度对话,最终达到深度解读文本的目标。教师要采用一些灵活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去解读文本,同时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促进学生进行个性化解读,实现高效课堂的构建。  相似文献   

3.
传统语文阅读教学效率一直不高,究其原因,还是与教师对文本解读的方式有关。在传统语文阅读教学中,当教师对文本进行解读时,首先不是站在读者的角度来解读文本,而是站在教师的角度来解读文本,这就无形中让教师要依赖于参考书,依赖于网络资料,定势的影响让教师自己的东西缺失了,这样再去引导学生对文本解读,也就有局限性了。  相似文献   

4.
重视发散思维,多角度解读文本是新课标提出的要求,其目的是改变过于局限于书本知识缠手的倾向,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关注学生的个体学习兴趣和经验以及独特感受。培养学生多方向、多角度、多层次思考问题。  相似文献   

5.
语文教学的基本形式是阅读教学,阅读教学就是语文教师课堂上以文本为载体,引导学生从文本中获得知识,锻炼能力,建构人格。然而多年以来,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对于文本都是条分缕析,为学生分析透彻,使其更容易拨云见雾。殊不知,这种嚼碎了喂进去的方式并不利于学生能力与个性的发展,我们需要的是一种个性化的文本解读,那种解读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强化学生的体验。  相似文献   

6.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解决学生缺乏阅读技巧的问题,指导学生找到阅读的突破口。寻觅展现人物形象的词汇,抓住承载重要信息的段落,体会作品独特的叙事风格,体会作品展现的人生境界。这些方法都能让学生把握住文本解读的重要"钥匙",进而促使学生提高解读文本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肖英 《黑河教育》2013,(5):31-31
对于语文教学而言,解读文本无疑是非常重要的,它是一个领悟、传递的过程,而调动生活积累和情感因素,将自己的解读付诸于文字的再创造与解读同样具有重要的作用。以写促读,不仅有助于提高写作能力,更有助于发展发散性思维,提高阅读效率。  相似文献   

8.
一、选择发散性思维训练的切入点语文教材中的许多课文,处处都有训练发散性思维的切入点。例如,一年级有一篇课文《落叶》,教学伊始我创设情境,教师和学生扮演课文中的不同角色,采用文本、师生、生生对话的方式,抓住“爬、躲、藏、游、飞”这些表现小动物动作的词语进行比较、品味。然后再采用朗读的手段体会落叶给蚂蚁、燕子、小鱼、小虫带来的情趣。之后引入课外作品《秋姑娘的信》:秋姑娘摘下片片枫叶,给它的好朋友们写信。一封写给南去的大雁,让它们路上多加小心。一封写给要冬眠的青蛙,盖好被子别着凉生病。一封写给贪玩的松鼠,快准备…  相似文献   

9.
饱经沧桑后,老画家被迫住进了一间闲置多年的老房子,房子连一扇窗也没有,一进去就有一种憋闷的压抑感。老画家笑呵呵地拿出一张洁白的画纸,贴在墙上,然后在上面画了一扇窗户,画得如同真窗,他顿时感觉屋外的阳光和空气像流水一样涌入小屋。  相似文献   

10.
《考试周刊》2020,(89):15-16
文章从师生文本解读的角度探讨等待策略运用,旨在为学生阅读精彩文本提供多样化探究交流的机会。围绕精彩文本的内涵意义,教师多引导学生从咬文嚼字与畅所欲言方面深入解读语篇,从留时品读、支持畅谈和随笔倾诉等方面多深入引导,是学生发现问题和探究问题必不可少的重要途径。探讨等待策略在文本解读中的运用意义,是活化阅读指导的有效途径,是培养学生敏锐语感感知的重要渠道。  相似文献   

11.
初中语文教材解读有自身规律。教师要在遵循教学规范的前提下,对文本展开创新解读,帮助学生厘清文本内涵、结构、外延、主旨等构成要素,形成重要学习契机,激发学生学习潜力,提升课堂教学综合品质。  相似文献   

12.
本文结合初中作文教学实际,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究,通过对教学过程运用发散思维实例的分析及对学生习作的点评,明确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引导学生加强思维训练,提高作文的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13.
新课标新要求,初中语文教师要以新的角度理解教材,对教学有新认识,对文本解读有新发现。初中语文是中学生深入接触语文知识的核心载体,学生对文本有深刻理解需要教师的正确指导,同时,师生要利用感知与文本产生对话。教师不是简单地生搬硬套教参,而是要用自己的悟读、思辨,进而教授来唤起、激发学生的学与思。基于此,以新课标下的初中语文文本解读为研究对象,从文本解读的必要性到当前学生解读文本存在的问题,自然提出解读策略,希望可以为有需要的人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4.
小学英语的学习是小学生接受英语的首次阶段,教学者应该善用文本多元化地向学生传递知识点,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去学习,从而培养英语思维。从编演剧本、联系对比、预测推理、结合背景等四个方面探析多元化解读文本,培养英语思维品质的策略。  相似文献   

15.
面对教学文本,即将成为教师的师范生们对如何解读深感困惑,他们所理解的文本解读,仅是看教参或是网上查阅各种资料,尚不知文本解读需要静下心,老老实实、认认真真地来完成。鉴于此,从新课标、作者、编者、学生、教师等五个方面分析探讨如何解读文本,以期为师范生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李蓉 《文学教育(上)》2008,(24):118-118
我们在阅读教学时,一定要营造一个“开放、广角、多维”的教学环境,让同学们在认真阅读文本的基础上,尽力拓宽思维空间.尽量调动积极的思维,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解读文本。不同于“参考资料”的解说,不盲从所谓的“标准”,不局限于传统的、现成的解读。老师也不能一下子就抛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人为地给学生设置思维障碍,堵塞学生的思维通道。  相似文献   

17.
《考试周刊》2019,(93):28-29
写作是初中语文学习中学生需要面对的重要学习任务。良好的写作需要学生有丰富的素材积累、开阔的观察视野与独特的解读能力。而对于结构设置、情感表达来说,素材很多时候是第一位的,因为只有具备了丰富逼真的素材,作文才能有血有肉,进而确立主题与情感。但当下,在学生的写作中,由于素材缺乏而导致作文内容千篇一律、情感空洞。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学生对写作的步骤性没有深刻的认识,没有理解素材对于写作的支撑作用。故而,采用发散性思维挖掘写作素材对于学生的写作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18.
19.
曾水浪 《考试周刊》2011,(44):54-55
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均是语文知识与人文情感的载体,是一种静态的文本。教师在课堂上的指导,学生在课堂上的感知、理解、评价、创获,都依赖文本。教师个性解读关系着三维目标的达成程度。师生通过观照文本及心灵对话,实施静态文本解读,实现教材的知识架构与人文价值的统一。  相似文献   

20.
思维导图又叫心智图,是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图形思维工具,它简单却又极其有效,是一种革命性的思维工具。思维导图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思维导图充分运用左右脑的机能,利用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协助人们在科学与艺术、逻辑与想象之间平衡发展,从而开启人类大脑的无限潜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