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逆转是古汉语中常用的一种修辞方法,其特点是通过增字、减字、断句、对句等方式,使其原意向反面转化。运用了逆转修辞格的对联,我们称之为逆转联。逆转联有褒有贬,诙谐有趣。明代大学者解缙是写逆转联的高手。一次,他的一个朋友有意跟他开玩笑,在门口贴了一副对联:“闲人免进,盗者休来。”解缙看完,便在上下联后各加了三个字,改为:“闲人免进贤人进,盗者休来道者来。”改后的对联巧用谐音字“贤”、“道”,使原对联意义得以升华,让人耳目一新。明末大臣洪承畴,官至高位,常以忠节自命,曾在厅堂门框上亲撰一联,曰:“君恩似海,臣节如山。”后来…  相似文献   

2.
<正>2016是农历猴年,在我们绚丽多姿的联苑中,有不少对联中含有"猴"字,读来妙趣横生。明代的解缙,性情刚直,才思敏捷,常用诗文、对联做武器,嬉笑怒骂权臣。他身材短小,有位权臣便在一次宴会上当众取笑他,出了上联让他对:"二猿断木深山中,小猴子也敢对句(锯)?"解缙不假思索,立即反击:"一马陷足污泥内,老畜生怎能出蹄(题)!"在座的人听了,皆相视而笑,那位权臣自讨没趣,气得脸红脖子粗,却也作声不得。  相似文献   

3.
解缙续联戏富豪 明朝才子解缙自幼聪明,能诗善对。民间流传着他的许多故事。 解缙的家门前正对着一家富豪的竹林,一年除夕写春联,解缙就借竹林之景写了一副: 门对千根竹; 家藏万卷书。 那富豪一见此联,甚为生气,便叫家人把竹子砍掉一截。解缙深解其意,便在上下联下各加一字,成为:  相似文献   

4.
解缙智对     
<正>与徐渭、杨慎一起被称为"明朝三大才子"的解缙,曾经跟随皇上游览御花园。皇上登上桥,问解缙:"这应当怎么讲?"解缙答道:"这叫做‘一步高一步’。"等到下桥时,皇上又问他:"这又该如何讲?"解缙答曰:"此为‘后边又比前边高’。"皇上听了十分高兴。又有一天,皇上对解缙说:"你知道后宫昨夜有喜事吧?据此作一首诗来。"解缙吟道:"君王昨夜降金龙。"皇上摇摇头,说:"不,是一个女儿。"解缙随即应答:"化作嫦娥下九重。"皇上又说:"但是她  相似文献   

5.
<正>"明朝第一才子"解缙自幼好学,出口成章。这年春节,他在自家后门上贴了这样一副春联:门对千竿竹,家藏万卷书。对门的员外看了,很不高兴,心想,只有像我这样的人家,才配贴这副对联。于是,他命仆人把院子里的竹子都砍了。不一会儿,家人来报,解缙的春联改成了:门对千竿竹短,家藏万卷书长。员外听罢,非常恼火,令人把竹子连根挖出,不料解缙又将春联改为:  相似文献   

6.
编辑导语 解缙,明初学者、文学家。解缙生而秀异,颖敏绝伦.其母画地为字,于襁褓中教之。一见不忘.六七岁就能即席吟诗作对,一时传为神童。解缙历明太祖、建文帝、成祖置朝,仕途曲折。解缙才气放逸,下笔不能自休。解缙一生业绩最足称道的,便是主持撰修了闻名于世的《永乐大典》。  相似文献   

7.
奇妙的对联     
<正>同学们,还记得王安石的《元日》吗?这首脍炙人口的诗中有这样一句:"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诗中的"新桃""旧符"说的就是对联。对联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它又称楹联或对子,最大的特点就是讲究对仗,言简意深,语言优美,是汉语独有的一字一音的艺术形式,是世界文化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先给大家讲个小故事。明朝有个大学士叫解缙,据说他四岁的时候就能对对联。相传他家的对门住着个特大的官,是尚书。有一天,他把解缙叫到自己家里,准备好好地与他对一场。那年,解缙的妈妈刚给他做  相似文献   

8.
练习三课题对对子。要求按照现代文的对偶要求,为一些话配上相应的词和句子,完成对子。指导要点 (1) 讲一则对对子的故事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如:明朝有一个学士,姓解(xie)名缙(jin)。小时候他很爱学习,传说他家对面住了个姓王的员外。王员外家里很富有,家里种了一园的竹子,逢人便夸。解缙听了很讨厌,总想嘲弄他一番。有一年春节,解缙在大门上先贴了一副对联的上联:  相似文献   

9.
解解元妙对乐乐府相传解缙参加乡试考了第一名,称解元,闻名远近。一次他游山口渴,向一位老者讨茶喝。老者问他身份,解缙直报自己是"解解元"。老者想挫挫解缙的锐气,说他出一个对子,解缙对得上方能喝茶。因以出句:  相似文献   

10.
对联故事     
明代文人解缙家对面是一位富人的竹林。有年除夕,他在门上贴了一副春联:门对千根竹,家藏万卷书。富人见了,就叫人把竹砍掉。解缙深解其意,便在对联上添了两个字:门对千根竹短,家藏万  相似文献   

11.
《辅导员》2011,(Z2):114
明代才子解缙,自小思维敏捷,聪颖过人。他家与当时辞官在家的曹尚书家离得不远,有一天,曹尚书邀解缙过府吟诗,要他当场作鸡冠花诗一首。解缙不假思索随口吟道:"鸡冠本是胭脂染"。  相似文献   

12.
谐趣园     
随机应变吟趣诗明代才子解缙,思维敏捷,聪颖过人,题诗作对,常有随机应变、出人意料之处。一天,曹尚书邀解缙过府吟诗,要他当场以鸡冠花为题作诗一首。解缙不假思索随口吟道:"鸡冠本是胭  相似文献   

13.
高四冊《改造我们的学习》中有这样一副对联:“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这副对联是谁写的呢?这副对联是明代著名学者解缙的创作。解缙是有三亿七千万字的巨著《永乐大典》的总编。他很小的时候就能吟诗作对,被誉为神童。上面那副对联是他同一位自视甚高的秀才要找他联对一比高下的戏作。这位  相似文献   

14.
一、九岁妙对父联解缙曾为明代翰林,从小才华出众,被人称为“神童”。九岁时有一次和父亲一起到江边洗澡。父亲见他把衣服挂在一棵老树上,出口吟出一句:“千年古树为衣架”。解缙不假思索,信口对出:“万里长江作浴盆”。解缙非凡的语气令父亲又惊又喜。二、机敏巧对师联解缙幼年机敏异常,一次他摘了一朵花玩耍,不提防老师进来,他急忙把花藏在袖内,老师随口吟道:“小子暗藏春色”,解缙对道:“大人明察秋毫”,这才平息了老师的怒气。三、施展才华得佳偶解缙年轻时,一位尚书指着棋盘出了一联:“天当棋盘星当子,谁人敢下?”他对道:“地作琵琶路…  相似文献   

15.
<正>有一种特殊的对联,只讲究上下联字词相对,至于内容则是各讲各的,绝不相干,而且相差越远越好,可谓风马牛不相及,以此使人产生奇谲难料的妙趣,这就是所谓的"无情对"。"无情对"盛行于明清,大多都是信手拈来,偶然得之,出其不意,却又回味无穷。明成祖朱棣曾对心腹大臣解缙说:"我有一上联叫‘色难’,但就是想不出下联。"解缙应声答道:"容易!"朱棣说:"既然你说容易,就请对出下联吧。"解缙说":我  相似文献   

16.
<正>"龙"变"凤"君王昨夜降金龙,化作嫦娥下九重。料是人间留不住,翻身跳入水晶宫。这是一首流传甚广的"应变诗"。有一次,明代大学士解缙陪明成祖朱棣游御花园。朱棣对解缙说:"你听说昨夜宫中有生小孩儿这种大喜事了吗?那么,你为这事作一首诗吧!"解缙遵命,立即吟了第一句:"君王昨夜降金龙。"皇帝马上插嘴说:"是女孩儿!"解缙听了,立即改口:"化作嫦娥下九重。"皇帝又出难题,道:"那孩子已经死了!"解缙马  相似文献   

17.
正明代大才子、书法家解缙,自幼聪明过人。据说,幼时他家与当时在朝为官的曹尚书住对门,一个在街东,一个在街西。有一年春节,解缙在自家大门上贴了一副对联:"门对千竿竹,家藏万卷书。"曹家的下人把这件事报告给曹尚书,曹尚书很不高兴,就命人把院里的竹子砍去一截。解缙见此情形,就在上下联的下面,各加了一个字,就成了:"门对千竿竹短,家藏万卷书长。"曹尚书知此后更加生气,命人把院  相似文献   

18.
鑫鑫 《学习之友》2009,(3):58-58
高二语文教材上有一篇议论文是毛主席的《改造我们的学习》。文中毛主席引用明朝解缙的一副对联:“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以此讽刺那些徒有虚名并无实学的人。我在给学生们讲解这副对联的同时,也介绍了解缙的其他两副对联。学生们听得津津有味。可以看出,他们对对联很感兴趣。  相似文献   

19.
我国明代才子解缙,聪慧过人,年少时便考中了解元,即乡试第一名。这使他远近闻名,他自己也为此沾沾自喜。据说有一天,他外出游玩,由于天气炎热,途中流汗,使他口渴难耐。行走中,他见山林路旁有一茅舍,便急步赶到,入舍求茶。茅舍主人是一位老者,虽须发皆白,却神采奕奕。老者借沏茶之机询问解缙尊姓大名。解缙年轻气盛,不无自豪地对老者说:“吾乃解元解缙也。”老人端过一碗茶,故作惊讶地说:“哦,你就是远近皆知、才华惊人的神童解缙呀!久仰!久仰!”解缙不禁面露得意之色,刚想端碗饮茶,老者却忙双手接住碗说:“且慢,要饮这碗清茶,请先应我一个对…  相似文献   

20.
《中学生阅读》2004,(7):117-118
明代翰林学士解缙,文思敏捷,出口成章。一天,解缙参加同僚的宴会,有一大臣,权倾当朝,对解缙的才华十分妒嫉,处心积虑地要想奚落他一番,就提出让解缙对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