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勇 《师道》2009,(6):35-35
创设快乐的教学情景。让学生“心动”。历史教学的最终目的,并不仅仅在于让学生掌握多少历史知识,而应该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铺路奠基。学生学习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的参与程度是学习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在历史教学实践中,让学生成为历史学习的真正主人,就要采用多种途径、形式和方法,让学生真正地“心动”起来。  相似文献   

2.
在大多数学生的心里,都认为数学是门极其枯燥的学科,如何才能让他们认识到数学的趣味和奥妙所在呢?这正是我们数学课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为什么刚学数数的小孩子不觉得它枯燥,是因为老师在教他们的时候,都是用的现实中的例子,他们能现学现用。因此据我了解,学生厌倦数学课的主要原因有几点:第一,学生看不到它的用处所在,觉得它离我们的生活太远;第二,学生参与的机会(既包括课堂上,也包括课外)太少,他们的主体地位没有体现出来。第三,过份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常常是教师讲。学生听,学生在课堂上处于被动地位,很难主动地学习、思考,久而久之学生的主动性受到压抑,进而影响学生智能的发展和素质的全面提高。因此要让学生彻底改变对数学课的认识,真正实现“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动”起来,还得对症下药。  相似文献   

3.
教学中活动活动中教学——历史活动课教学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的历史教材与传统教材相比有突出的特点:强调一个“活”,贵在让学生“动”,就是以活动带动知识,把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教学中坚持“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述为辅;学生活动在前,教师点拨在后”的原则,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则仅仅起到引线的作用,这样激活了学习氛围,给了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的机会,学生既增长了知识,也提高了技能。  相似文献   

4.
<正>新学期开始,我校对学生进行了一次"你最喜爱的科目"小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历史课不大受学生欢迎。教师们不由得进行反思:学生不喜欢历史课的重要原因,在于历史课堂乏味、沉闷,历史教师缺乏教学魅力。为此,结合我校校本课题研究,本人从三方面作出了改变,推陈出新,彰显历史教学新魅力。  相似文献   

5.
王秀奎 《山东教育》2001,(29):44-44
“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观,已经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所认同。但在具体教学实践中,作为主体的学生却很难动起来,教师仍然占统治地位,因此,让主体真正的动起来,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创造性,成为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6.
教与学既对立又统一,在这对矛盾中,双方都有积极因素,把两者的积极因素充分调动起来,以教促学,以学促教,以学促学,使整个教学过程处于共振、互动和合作之中,这就是网络环境下中学历史教学“动”的态势。  相似文献   

7.
颜坚汉 《中学文科》2007,(11):44-44
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历史课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历史教师有责无旁贷的责任。在历史教学中,我运用比较法进行国情教育,使学生在牢固掌握有关知识的同时,能明辨是非,澄清不正确认识,从而激励他们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使他们健康地成长,努力成为“四有”的革命接班人。[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新课程倡导课堂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主,让学生主动获得知识。由于智障学生在学习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在动起来的教学中能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让智障儿童在愉悦的气氛中学习,从而使他们能更好地融入社会,更好地生活。  相似文献   

9.
不同的人对教师有不同的理解。而我认为,教师应是风。一缕春风;学生是水,一池春水。风吹水起,在素质教育的天地间,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激越的浪花,翻卷成一幅幅壮丽的美景,教师要驾驭好这股“风”,既不能“无风不起浪”,让课堂成为死水一潭,又不能如狂风暴雨,让课堂失控。润物细无声是春风的追求,百舸争流是春水的境界。为此,我在教学中尝试教师“搭台”、学生“唱戏”的做法,巧借“东风”,从而拉起学生自由驰骋的缰绳,点燃学生火山一样的激情。  相似文献   

10.
优秀历史教师的人格魅力、历史知识丰富的内涵和灵活机动的教学方法,可以充分展现历史课堂的魅力,帮助中学历史教学走出困境。  相似文献   

11.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不只是一种思想意识,更是一种认识水平,不只是一种方法,更是一种能力。所谓创新,一定是充满个性色彩的,对所看到的事物有自己独特的想法,而这种想法是非常规推理的,有跳跃性的,有灵气的,乃至有灵感的。青年学生是国家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振兴中华民族的希望,及早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是教育工作者肩负的重任,历史课教师更应首当其冲,肩负起这个重任,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历史课作为学校进行德育教育的主渠道,也必须把创新作为目标,把培养创新型人才作为主旨。在历史“活动课”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呢?作为一名中学历史教师,就此问题做了一些浅显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什么能让语文课堂教学更具魅力?我认为.关键要看教师对课堂的把握能力.也就是说.教师能否给学生一个“活”的课堂。那么,如何才能把课讲活呢?  相似文献   

13.
严桂荣 《中学文科》2006,(10):52-52
课堂的关键是让学生动起来,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尽可能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教学相长,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为此,我作了一定的探索。 第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努力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想“动”起来 谈到情感教学,人们总容易想到教师的微笑、鼓励、和蔼可亲上去:这只是情感教学的一个方面。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得好:“我们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而没有兴奋的情绪状态怎么激励人,没有勃勃的精神怎么鼓舞人呢?只有生气才能产生生气,死气只能从死气中来。”  相似文献   

14.
“探究性学习”亦称“研究性学习”,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和途径,让学生通过主动地探索、发现和体验,学会对大量信息进行搜集、分析、判断,从而增进思考力和创造力。也就是教师或其他成人不把现成结论告诉学生,而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历史学科是一门关于"人"的课程,历史教育的重要任务是使学生汲取历史智慧,形成进步的历史观和人生观,以便能够正确认识生活中的历史和历史地认识生活.而传统的"讲授--接受"的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成为被动静听、静思的知识接受者,即使是课堂提问,也往往是教师"牵着"学生鼻子,影响了学生的主动发展.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把教学的重点转移到学生身上,利用多种形式让学生动口、动脑、动手,使学生"自己发现""自己动手""自己体验",充分发挥主体作用,这有助于历史教学育人目标的落实,有利于素质教育总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6.
历史问题教学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问题教学有直接提问和情景启问两种基本模式.要用好此法,教师要营造一个民主化、个性化的课堂氛围,要遵循学生主体性、新颖性和实效性三个原则,要掌握四种问题的思维方式,还要注意五个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17.
“快乐教学”主要是运用直观、激励、操作等刺激手段,创设富有兴趣魅力的教学情境,稳定学生注意进而激励学生产生愉快的心境去学习新知识。如何把这种教学运用到历史教学中,让学生对历史课感兴趣呢?我在教学实践中运用“快乐教学”教历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历史风云凭借细节还原,历史的魅力在于细节。历史细节"盘活"了教师和学生,让课堂内容有血有肉,丰富灵动;让"课堂呈现"视角独特,充满个性;让"课堂境界"意在言外,育人无痕。关注历史细节,是为了更多地去关注"人",实现历史学科的人文教育功能,让历史课堂在"人性光芒"的映照下魅力四射。  相似文献   

19.
传统的语文阅读课重结果,轻过程;重知识,轻能力;很注重把学生“教会”,而不认真研究怎样让学生“学会”,更想不到让学生“会学”。阅读课上,教师是分析分析再分析,讲透讲透再讲透,占据了学生自由发挥的时间,严重压抑了学生智力的发展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提高。因此,阅读课上,教师要淡化繁琐的分析,给学生自由,让学生真正“动”起来。  相似文献   

20.
很多人总会对听历史故事一脸的向往,然而长年从事历史教学,我深深体会到:绝大多数学生对历史学科态度冷漠。一次问了一些已毕业的学生,他们回忆说现在能对历史课有深刻印象的是一些大人物及其品格。这给了我很大的启示,这不正是历史学科的人文精神的魅力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