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课程理念下的中学化学教学是要以构建学生自主活动为基础的教学新过程,它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具有完整人格的学生,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学生要从以前的“被动地接受学习”转变成“主动地探究式学习”.老师要把过去学生单纯记忆和重复做题训练的负担减掉;而要加强以学生为中心的主体实践活动、探究活动,促使学生多动手.多思考.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构建以学生自主活动为基础的教学模式.本人在课堂上有以下几点尝试:  相似文献   

2.
冯璐 《语文天地》2010,(11):54-56
时下.在许多学校语文教学仍然存在一个误区:将“以学生为主体”、“学生为本”简单地理解为在课堂上让学生多活动、多说话.为了使课堂显得学生活动丰富,有的教师将动画片、课本剧引入课堂.而实际效果只是徒添了笑料而不能引起深思;有的教师不管什么体裁、题材的课文,都是提出’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将学生活动流于形式;有的教师只是搞机械式的一问一答:  相似文献   

3.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数学教学不应以学生被动听课和让学生反复练习为主要的形式,而应该设置动手实践,动脑分析的活动情境,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索与思考.笔者设计了“平行线的性质”这样一堂课,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实践,引发他们进行数学思考,让他们在数学活动中体验数学的乐趣。  相似文献   

4.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人.“抢答”活动被越来越多的教师引入课堂。但目前的一些课堂特别是一些公开课,课堂上的“抢答”活动不但不能满足学生表现的欲望.相反却产生了与课程目标不相符的现象。如:老师的问题刚一出口,多数学生还未来得及思考.甚至连问题还没听清,就被少数尖子生抢答了.抢答变成了个别学生的专利;有时老师的问题刚说完,学生就你一言我一语.  相似文献   

5.
吴静 《江苏教育》2008,(8):50-51
《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活动不应该仅限于课堂.而是延伸到课堂之外的学习和生活中。教师要把凡是学生能够自己独立做的事情都给学生留出空间,让学生有时间、有机会去选择、决定,去思考,去体验、感悟.去创造、实践、应用。”作业作为英语教学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要求教师对作业的总体创意和设计要符合课程标准要求.符合学生发展要求。笔者认为要多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需学生主动去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家庭作业。  相似文献   

6.
王云生 《考试周刊》2013,(99):167-168
郭元祥教授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一文中指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一门实践性课程。应以学生活动为中心,教师在学生的活动过程中起着指导作用。综合实践活动不是教师“教”出来的,而是学生“做”出来的,因而,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应在中小学建立起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导师制。教师的主要作用就在于指导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导师制”要求一个教师指导一个或多个学生活动小组的活动。由于班级人数的限制,一个班级往往需要若干个教师组成指导小组.即教师小队(teacherteam),共同指导学生活动。作为一个一线的综合实践活动教师。我对郭教授的这段话感同身受.觉得导师团队制的建立和实行是推行综合实践互动课程实施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7.
物理新课程标准要求:“高中物理课程应体现物理学自身及其与文化、经济和社会互动发展时代性要求,肩负起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任。”提出了中学物理教学中运用物理知识与方法解决生活与实际问题的新理念,倡导将物理学习与生产生活及实践活动相结合.引导学生用物理的眼光观察世界,用物理的思想思考生活与生产实践、思考世界。  相似文献   

8.
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可以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经验:通过“综合应用”,可以获得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实践与综合应用”要求教学目标综合化、教学内容生活化、问题情境多样化、教学过程动态化、学习方式开放化。  相似文献   

9.
根据“综合与实践”的功能定位和数学实践活动课的特点.提出了培养实践能力的策略主要有:创设良好的学习的氛围,激发学生主动性;激发实践活动的兴趣,体验实践活动带来的乐趣;重视实践活动,井在活动中体现“数学味”。对小学生数学实践能力的培养从:综合实践与其他学科相结合,软化学科界限;综合实践与课外调查相结合,开拓学生视野;小组多元组合,促进主题实践活动实施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思考。  相似文献   

10.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要求数学教学应与学生的生活相结合,提供学生“充分进行实践活动和交流的机会”,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相似文献   

11.
传统数学课往往教师讲得多,学生练得少;课外学生作业多,自由活动少;忽视学生主动参与、主动获取知识过程的教学,忽视学生思维能力与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与提高,?而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基本规律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因此我在课堂教学的各个阶段都应强调学生的实践(练习),在实践的基础上认识客观事物(数学知识)。?激励学生自己去思考、去发现、去创新,确保学生主动获取新知、形成技能、发展思维、提高能力。从而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2.
综合实践课《探索“黄金分割线”》是与苏科版初中数学教材相配套的《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八年级的活动内容.它是在学生学习完黄金分割后,为学生提供的“做”数学的材料,以体现“生活·数学”、“活动·思考”的新课程理念而设计的.其内容既有动手操作的数学实验,又有动脑思维的探索研究;既有经历实验、操作、猜想、验证的过程,又有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结果,较好地体现了《数学课程标准》中“综合与实践”这一课程目标.  相似文献   

13.
心理学家皮亚杰曾说过:“聪明的鲜花是开放在指尖上的.”他一语道出了动手操作的重要性.动手操作是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我们怎样在数学教学中组织有效的操作活动呢?下面笔者就结合“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这一课的教学谈一谈自己的一些实践与思考.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了作文活动与生活的统一,强调作文的真实原则,指出:学生要“在生活和学习中多方面地积累素材,多想多写,做到有感而发”;教师要“引导学生写熟悉的人、事、景、物,做到说真话,表达真情实感”。遵循上述要求,我们开展了“生活化写真作文教学”的课题研究,现将实践中积累的一些初步的思考和体会与大家商榷。  相似文献   

15.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是高中数学课程追求的基本理念。“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对概念、结论和技能的记忆、模仿和接受。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动手实践、阅读自学等都应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而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因此。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16.
背景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下称新课标)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目标,选读经典名著”.“与文本展开对话”.“通过阅读和思考,领悟其丰富内涵,探讨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以利于逐步形成自己的思想”,“养成独立思考、质疑探究的习惯.增强思维的严密性、深刻性和批判性”。其中必修课程部分的“阅读与鉴赏”要求“发展独立阅读能力”。“注重个性化的阅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地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由此可见.新课标理念要求阅读教学是主体间的对话即学生与文本、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间的对话,在这里文本、学生、教师都是主体,而学生是最重要的主体.一切对话是为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独立人格的形成。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揭示了阅读活动的本质: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创造性的活动。阅读不应该以教师讲解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而应该让学生自读自悟,积极主动地思考寻求问题的答案,通过个性化的阅读,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个性”在阅读教学中放飞。  相似文献   

18.
一、小学数学学科的特点 1.小学数学是学生自己的数学 小学数学知识是学生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具体活动产生的:数学教学要向学生提供探索、讨论、实践、调查和解决问题的各种机会.其基本方式不应该是“授予”.而是“引导”.给学生的思考和发展留下充分的空间.  相似文献   

19.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2011年版)》)在各个学段安排了“综合与实践”课程内容,并指出:“综合与实践”内容设置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有关的知识与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积累学生的活动经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课标(2011年版)》要求每学期至少开设一次“综合与实践”教学活动,苏科版《数学》每册教材在末尾编排了一个“课题学习”,大多数章节均设计了“数学活动”.  相似文献   

20.
语文教学应当是生动活泼的充盈着丰富多彩的学生自主的实践活动,我们要改变对语文教学那种传统的理念,打破语文教学那种师问生答的定势,使语文教学活起来,使教学中的语文实践活动多起来。教学中,笔者充分利用现实生活的教育资源,利用有效途径,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一、“每周话题”实践活动1.活动目的。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说话习惯,扫除由“说”到“写”之间的障碍。2.活动方式方法。提前将话题告诉学生,诸如:“自我介绍”、“家庭成员介绍”、“我的生日”、“我家的喜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