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了我国在本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这就要求我国各族人民提高整体素质,享有平等受教育的机会,特别是要切实抓好学校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进一步提高全国人口的识字率。在我国,从清朝政府1904年颁布《奏定学堂章程》到国民党政府推出有关义务教育的规定,都没有能够实现义务教育。建国初期,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仅为20%左右,非识字人口率高达80%以上。建国以来,我国非常重视初等教育的普及,使非识字人口大幅度地下降。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明文规定了实行义…  相似文献   

2.
日本从1886年开始实行义务教育,依靠国民的重视与支持、经费和法律的保障、充足和高质量的教师队伍等条件,到1948年全面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普及速度之快是罕见的。阐述了日本义务教育的普及过程、日本得以迅速全面普及和巩固义务教育的原因,及其对我国当前全面普及和巩固义务教育工作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中日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心军 《教育科学》2002,18(2):16-19
众所周知,课程是把教育理想转化为教育现实的纽带。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成了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突破口,是现阶段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主题。本文拟通中日两国的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目标、设置、管理进行比较分析,借鉴日本国课程改革的经验,进一步推动我国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发展,优化新的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4.
日本为应对学龄儿童减少而造成众多学校生源短缺的问题,于2008年7月出台了新政策,从而开始了新世纪以来的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本研究从其调整的背景出发,分析了日本在学校布局调整中的特点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2006年1月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修订草案)》,对1986年制定的义务教育法进行了修改和完善。在新的社会形势下,如何建立健全义务教育法,是我国教育工作者需要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针对这一问题,通过对日本义务教育立法过程及其特点的研究,以期对我国完善《义务教育法》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中日两国同为具有东亚文化的国家,文章通过对中日两国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体制的分析比较,发现中国在义务教育投入体制上与日本相比是有差异的,主要体现在日本的义务教育投入标准全国统一,而中国则不同;中国的投入保障力度不及日本;中国在教育资源分配上城市优于乡村;对于特殊教育及贫困生的资助等日本都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而中国的《义务教育法》中并未体现。因此,中国可以借鉴日本的经验,学习日本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形成农村义务教育服务投入的均等化的全国标准、计划和监管执行体系;加强农村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对教育资源进行合理分配;加大对农村贫困学生的资助和帮扶力度,促进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一、日本义务教育开设课程分析 纵观日本的中小学课程改革的目标及内容,日本义务教育课程呈现出课程目标兼顾总括性与具体性、课程结构合理、课程设置科学,重视道德教育、重视课程的体验性及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充分体现了日本文部省的教育改革战略重点.面向21世纪的日本中小学课程改革的重点表现为"生存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8.
日、美私立教育营利问题分析及启示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对于私立学校,多数国家从立法上明确规定私立教育机构不得以营利为目的,有的国家规定私立学校分为营利与非营利两大类,只是营利性的私立学校应当纳税。本文先对日、美等国私立教育中的营利问题进行了分析,进而认为,我国确实存在营利性的民办学校,对我国的民办学校是否也要区分营利性与非营利性两类作了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9.
上海市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流动现状调查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通过对上海地区24所中小学的校长和974位教师的调查,发现校长和教师总体上对于教师流动具有积极理性的认识,但在刚性流动和柔性流动的认同度上存在差异,而且普通教师与市、区级骨干教师之间存在显著差异.报告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胡进 《教学与管理》2014,(12):56-59
文章从班额的界定入手,分析了我国班额划分的主要类型。从全国和北京市两个层面分析了基于政府公布的班额统计数据,对全国与北京市的大、小班额的现状进行了细致描述,从政策层面与研究层面阐述了关于班额的规定、研究与评价。指出班额是影响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重要因素。班额直接影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成效,为此迫切需要加强班额与学生学习成就之间关系的实证研究,逐步减少大班额班级数量,将义务教育阶段的班额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提高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建立健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预算制度,对于规范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内部的资金管理行为、提高教育经费使用效益具有重要意义。美国义务教育经过长期发展已形成了比较成熟的学校预算制度,其主要包括科学安排学校预算编制时间、统一编码设置学校预算收入和支出科目、赋予学校较大的预算自主权、强化学校预算问责。基于美国学校预算制度的成功经验,我国健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预算制度需要关注以下几方面:实行标准预算周期;推行校本预算;探索效益导向的学校预算绩效考核模式;建立学校会计基金体系;建立全国联网的学校预算数据库管理系统。  相似文献   

12.
“穷国办大教育”是我国教育的突出特点和主要矛盾,这种特点和矛盾主要体现在义务教育中。因此,解决好我国的义务教育问题,也就基本上解决了我国的教育问题。一、中外义务教育发展回顾义务教育是国家对一定年龄段的儿童和青少年所实施的强迫性、免费性、公共性基础教育。这种不同于封建时代的现代教育制度产生于欧美自由资本主义的发展时期。1642年,尚处于英国殖民统治者占领下的美国马塞诸塞州颁布法律,规定儿童必须接受强迫教育,这是世界上产生最早的义务教育的法律。此后,在1763年德国腓特烈二世颁布法令,强迫5~12岁儿童上学…  相似文献   

13.
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是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的基础。日本的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经历了以硬件均衡为内容的资本主义工业化时期、以软件均衡为特征的经济增长期以及以个性化发展为目标的经济全球化时期三个阶段。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日本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由政府行政指导转变为法制化轨道,在硬件和软件均衡后追求特色和差异化发展,同时教师流动的保障体系不断健全与完善。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我国义务教育学校大班额现状与发展趋势,选取2006年、2011年和2015年3个年段,分学段、分城乡、分区域等多维度地对大班额问题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发现:总体上看,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大班额比例基本呈下降的发展趋势,大班额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有所缓解;分学段看,我国初中大班额问题重于小学;分城乡看,城区小学大班额问题最严重,镇区初中大班额问题依旧突出;分区域看,义务教育大班额问题的严重程度表现为"中部>西部>东部".  相似文献   

15.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和课程改革的深入,网络教研已成为一种常用的教研模式。通过对山西省阳泉市的中小学的硬件条件、学校目前教研方式、网络技术实践能力和网络教研基本情况等方面进行问卷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针对问题提出了相关建议。对进一步开展网络教研,提高网络教研水平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6.
教育是一个国家的立国之本,在我们这样一个农民占大多数的国家里,农村教育,尤其是农村的义务教育就显得尤为关键和重要。当前,党和国家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目标,其中农村教育,尤其是农村义务教育就被放在了一个十分重要的地位。但是由于历史和管理体制等原因,我国义务教育长期存在着城乡二元结构的问题。城乡义务教育在教育投入、办学条件、师资力量、  相似文献   

17.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的义务教育何以实现了均衡发展,其答案至今仍有讨论的余地。1958年颁布的《义务教育标准法》在半个世纪以来与《义务教育费国库负担法》等法律相配合,为中央财政支持义务教育提供了可操作的机制,甚至实现了国家对落后地区更多的教育投入。与此同时,日本通过降低生师比提高了义务教育质量。《义务教育标准法》在日本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日本文部科学省于2006年3月27日颁布的《义务教育学校评价指导方针》,是一部用以指导各学校及各地方自治体进行学校评价的纲领性文件。其基本理念是:通过学校评价的实施促进学校自律、持续的改善与发展。其基本特征是:理念的指导性与系统的开放性;方法的灵活性与可操作性;主体的多元性与多维性;项目指标的重点化与序列化;评价结果的及时反馈与有效利用。该评价指导方针对于我国当前正在进行的基础教育课程评价改革与实验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教育》2007,(2S):57-58
目前,日本的免费义务教育期限为9年。日本保障义务教育经费的法律逐步形成了体系。  相似文献   

20.
美日义务教育阶段教科书使用制度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教科书使用制度。在义务教育阶段,美国和日本制定和应用了不同于中国的教科书使用制度。本文以比较的眼光叙述和分析了美国和日本在义务教育阶段教科书使用制度的不同,并从借鉴的角度思考了我国目前教科书使用制度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