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运用认知心理学的有关理论和"减数分裂中的染色体行为"的教学中具体实例,就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提出了五个方面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2.
王生 《历史学习》2004,(1):26-27
教育心理学对“迁移”做了如下定义:“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按其效果可以分为正迁移(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促进作用)和负迁移(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干扰作用)两种类型,我们所说的迁移一般都是指正迁移。知识迁移能力是将所学知识应用到新的情境,解决新问题  相似文献   

3.
教学中,学生对知识的熟练掌握及运用,与他们的知识迁移能力有内在的联系。通常可以通过启发性和对比性教学,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意识;通过条件变换教学,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通过培养概括学习的习惯,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相似文献   

4.
<正>"不等"与"相等"是一对矛盾,它们的关系是辩证的."不等"是普遍的、绝对的,而"相等"则是局部的、相对的.它们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它们既对立统一,又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把"不等"关系转化成"相等",  相似文献   

5.
一个人的发展潜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身认知结构的水平和知识迁移能力,就发展潜力而言,能否形成良好的知识迁移能力是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为了考查学生创新意识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为了培养学生勤于反思、追求新知的良好学习品质,近年来中考中设置了不少以旧知为基础的新定义下的迁移拓展型问题。如何在学生原有认知结构基础上寻求与新知识之间的转换,进而解决问题,本文试举几例说明:  相似文献   

7.
长时间的教学实践发现,教师将已经学过的知识或经验应用于新情境中,可以让学生更快地感知、理解新知识.但是以往的教学中,不少中学地理教师并不注重知识的迁移应用,习惯于照本宣科.这样的教学方式虽然可以让学生暂时识记教学重难点,但是学生无法真正地理解、内化知识,更难以灵活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要想改善这一情况,教师需要在教学中...  相似文献   

8.
知识迁移就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在学习这个连续过程中,任何学习都是在学习者已经具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结构、已获得的动作技能、习得的态度等基础上进行的。  相似文献   

9.
思想政治课的知识具有广泛性、深刻性、基础性、结构性、科学性和价值性等基本特征,这就为在该课程的知识教学过程中运用迁移规律、培养迁移能力提供了基础.思想政治课知识教学的迁移主要有:纵向迁移与横向迁移、近距迁移与远程迁移、内迁移与外迁移.“辐射式教学”是一种新的迁移教学模式.为促进迁移,应合理编排教学内容,安排教学程序,创设学习情境,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近年"希望杯"全国数学邀请赛试题为例,介绍判定三角形形状的一些方法,相信对同学们有所帮助.例1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长分别是a,b,c(a,b,c都是质数),且a+b+c=16,则这个三角形的形状是( )。  相似文献   

11.
在求解一些数学问题中,特别是涉及一些三角形的问题时,经常要通过作垂线来辅助解题.但在作垂线的过程中,垂足的位置却往往不能确定,也由此会产生对三角形是锐角或者是钝角的讨论.在《人教版》必修5第一章“解三角形”第1节对正弦定理的推导中就分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进行分类讨论,尽管垂足的位置不影响定理的成立,但它又恰恰能给解题者带来一些麻烦.那么,能不能仅通过一种情形的分析,就能解决问  相似文献   

12.
研究生“全程问题导向学习模式”与知识迁移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生基于问题的学习(PBL)模式对陈述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的教与学重视不足,使研究生问题导向学习模式与基础科学、常规知识的学习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没有把问题提出、问题讨论和问题解决贯穿于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学习的全过程,不利于知识迁移作用的充分发挥,不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和探究性学习的深入开展。研究生“全程问题导向学习模式”,把基于问题的学习模式导入研究生各种知识的教与学过程之中,使传统教学模式和现代教学模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统一。  相似文献   

13.
作三角形的高是小学生数学学习中的一大难点,采取直接讲解式往往并不能够让学生从真正意义上掌握画法。基于学生画平行四边形的高和过一个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的认知经验,让他们自主尝试作三角形的高能够有效突破这一教学难点。  相似文献   

14.
知识的掌握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目标。教者根据学生学习心理特点将知识有效地传授给学生,努力使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学习的目的之一是学生能够做到举一反三,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类似或同类课题。为此,心理学家十分重视学习的迁移问题,并提出口号:为迁移而教学。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现代认知心理学家十分重视认知结构的重要性,他们认为认知结构的形成是产生广泛迁移的根本。心理学家奥苏倍尔曾指出认知结构的可利用性、可辨别性以及稳定性或清晰性会对知识的学习产生促进作用。他认为过去的经验通过对认知结构发生作用而影响(包括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到新的有意义学习。因此,有意义学习中包含着迁移。有意义学习受已有认知结构的影响,反过来这种习得的经验通过修正认知结构而产生迁移。为了促进教师“为迁移而教”,教师应自觉运用促进知识迁移的条件来组织教学。促进知识迁移的条件包括以下几方面:一、学习材料之间的共同因素根据认知结构理论,两种学习之间要产生迁移,关键在于发现它们之间的一致性或相似性。而在实际的学习中,知识之间的共同因素往往潜藏于内部,这就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辨别能力。要培养这种能力,教师应给学生尽可能多地提供练习认识事物之间同一性或...  相似文献   

15.
2009年第5期《中学数学教学参考》(上旬)杂志刊登了张巧凤老师的《“圆内接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的概率”的探究》一文.文中张老师利用构造法,把原问题转化为线性规划问题,得出结论:圆内接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的概率为1、4,是钝角三角形的概率为3、4,是直角三角形的概率为0.  相似文献   

16.
<正>小学数学课堂中,学生的思维处于以感性认识和具体形象为主的阶段,学生在学习、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知识时感到吃力。如果利用学具教学,课堂就会变得轻松、高效。学具在教学中究竟有什么功能呢?下面是我的几点看法:一、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利于能力的养成  相似文献   

17.
一、课内知识迁移的重要性 现在的学生,大都死磕书本的知识,尤其是高校中的大学生们,普遍都是考试完后,就变得什么都不记得了,这就是知识没有同化吸收的结果,故其也就不能做到课内知识的外延。如果我们可以认识到这一问题的重要性,建立课内引导知识迁移机制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能灵活地进行知识点的转换,形成知识更加宽广的知识组织架构,从而形成广的知识网。在最近的研究表明,要想新旧知识能相互融合、迁移,必须建立起认知结构,然后形成一个知识的广域网,在课外获得知识和课内所学的就知识中建立起联系,同化吸收,建立完整的架构体系。这样新的认知,就会变成对老问题的重新思考,二者就不再是孤立的,就不会像原先那样每个知识都不再是独立的;二是可以不断吸收新的知识,将新的知识建构建立在旧架构的基础上。这对学生无疑是智力的再开发和提高。  相似文献   

18.
<正>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是当代世界各国教育的一种趋势,也是我国当下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现实要求。围绕着"创新教育",我们大连市甘井子区金家街第二小学校进行的研究活动,前后历时十多年。从"十五"期间,我校就进行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研究;"十一五"期间,我们进行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研究;步入"十二五",我们又进行了"小学创新教育特色化建设"实践研究。伴随研究的进程,我们深刻认识到创新教育要通过学校教育的各种渠道去落实,其中课堂教学是最重要的渠道。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渠道,当然也是实施创  相似文献   

19.
肖川 《辽宁教育》2003,(10):28-29
知识,首先我们可以将其区分为公共知识和个体知识。公共知识即在人们长期的交往实践中所达成共识的、约定俗成的一些规定。比如数学中的“十进制”,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度;比如对一个字的书写和发音;比如对一个物体的命名等等。公共知识是人们建构的产物。这个命题的意含是:公共知识就像房屋、桥梁、玩具、汽车、佛塔、陵墓一样是建构的产物;而不是像金子、石油、煤炭一样发现的结果。“发现”意味着,不管你发没发现,它都“存在”在那里,它具有客观的独立性。而“建构”则渗透着人们的主观意趣,知识的建构是基于人们的利益、立场、需要、趣…  相似文献   

20.
黎克云 《广西教育》2008,(20):69-69
我们知道,任何学习都是学习者在已有知识经验、认知结构和习得态度等基础上进行的,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发展水平会对新的学习任务产生影响,这种影响就是学习迁移。按影响的效果分类,学习迁移可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正迁移表现为原有学习对新学习起促进作用,有利于新知识、新技能的掌握;负迁移则相反,表现为原有学习对新学习起干扰或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