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实践主体的视角认识与把握大学课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课程的实践主体,即:以“学”为主要特征的学生;以“教”为主要特征的教师;以“管理”为主要特征的大学;以“政策”为主要特征的国家。从实践主体出发,大学课程体现为:学生课程、教师课程、学校课程、国家课程。不同的课程实践主体,在课程实践活动中的出发点、地位和作用都是不一样的,从而表现为课程的不同特征和规律。  相似文献   

2.
特色课程尤其是高质量的特色课程是学校特色建设的一大核心问题。笔者通过问卷及访谈法,对C市乡村学校特色课程建设现状调查发现:乡村学校特色课程建设起步晚且处于初级阶段;缺乏相应的环境和资源支持;特色课程成果欠提炼;缺乏体系建构、实施过程与理念设计差距大;特色课程建设未来方向不明。为此,乡村学校特色课程建设要以打造有价值的特色课程为目标;以儿童发展为特色课程的出发点;以特色课程文化为理念引领;以乡土资源为特色根基;以多股力量为支撑;以实践范式为先手,防经验范式。  相似文献   

3.
亲亲课程以"善于学习、趣于生活、敢于创造、亲于做人"为课程目标;构建了以学生成长为圆心,以国家课程、体验拓展课程、特长彰显课程为课程圈的"三级同心圆"课程结构;规制了"国家课程校本化"与"校本课程个性化"的课程开发具体运作机制;践行了国家课程、经验拓展课程和特长彰显课程的运作模式;设计了囊括学生学习、教师教学以及课程设计三维要素的课程评价框架。  相似文献   

4.
当前幼儿园课程中存在一些价值偏向问题:偏重身体机能保育,忽视心理健康教育;重工具性知识教育,忽视社会性知识学习;重"静态"课程,忽视课程"动态"发展。借助生态主义视角,探究幼儿园课程的整体性、丰富性、开放性和发展性的特点,构建以儿童身心的整体发展为主、以丰富和谐为基本内容、以生成性课程为活力、以反思性课程评价为保障的幼儿园课程,以期树立幼儿园课程的生态价值理念。  相似文献   

5.
以主体性哲学理念作为品德课程改革的价值取向,是一种合乎逻辑的、理性的选择。用主体性视野观照品德课程改革,要求建立主体性品德课程体系。其编制取向为:一切为了学生,促进学生主体主动发展的课程目标;以人本性为基点,以整体性和结构性为本位的课程内容;以对话为形式,发展主体间性的互动课堂教学模式;以学科课程为基础,以活动课程为主导的课程结构;突出过程性,积极倡导发展性课程评价。  相似文献   

6.
综合课程的建设是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在高中开设综合课程具有重要的意义。高中综合理科课程可以概念体系为中心、以主题为中心、以生活为中心、以环境为中心和以探究过程为中心而构建。在高中阶段开展综合理科课程宜采用如下策略:开展岗位师资培训,提高教师综合理科教学能力;高师教育课改协同,设置综合理科(科学教育)专业;纳入校本课程建设,设立综合理科课程研究小组;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寻求课程本土化、多元化;改革教学评价制度,确立多种多样的评价方式。  相似文献   

7.
李颖 《教育探索》2011,(11):156-157
韩国高职院校社工专业课程设置的特点包括课程类型以选修为主、课程内容以职业资格修习科目为主要依据、保证实践课程的时间和质量、课程的组织实施以学生需求为导向等.对我国高职专科层次社工专业课程设置的启示:一是确定准确的培养目标;二是开设选修课程,提高课程设置的灵活性;三是突出学校办学优势,重视实践课程的组织和实施;四是在课程...  相似文献   

8.
教师重构课程,是教师对课程的多次改造和优化实施,是教师理解与实施课程的动态过程。教师重构课程是形成课程价值观的整体意识,是表达课程话语的改进过程,是践行课程逻辑的系统方法。教师重构课程以提供最适合的课程、坚守学科属性、体现教师个性、实现自我与学生发展为价值追求。唤醒教师课程重构意识的策略包括强化生成意识,以彰显教师风格为重构目标;树立权利意识,以整合文本(教材)资源为重构途径;增强效率意识,以现代教育技术为重构保障;弘扬反思意识,以有意义的教育生活为重构成果;拓展空间意识,以丰富教师职业圈为重构生态。  相似文献   

9.
建立新课程体系是我国基础教育应对时代挑战的发展战略.初中科学教育课程(科学或生物、物理、化学)是基础教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其课程目标,必须对课程实施策略作出理智的抉择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以贴近学生生活和社会实际的课程开放性为基本特征;以形成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化学习方式为核心任务;以构建诊断、激励和发展为功能的多元化评价体系为导向,才能获取初中科学教育课程改革预期的丰硕成果.  相似文献   

10.
初中科学教育课程实施策略的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立新课程体系是我国基础教育应对时代挑战的发展战略。初中科学教育课程(科学或生物、物理、化学)是基础教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其课程目标,必须对课程实施策略作出理智的抉择: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以贴近学生生活和社会实际的课程开放性为基本特征;以形成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化学习方式为核心任务;以构建诊断、激励和发展为功能的多元化评价体系为导向,才能获取初中科学教育课程改革预期的丰硕成果。  相似文献   

11.
高职教育项目课程体系构建——以高职旅游英语专业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职旅游英语专业课程设置存在课程体系与工作体系脱节、公共课程与专业课程脱节、学习内容与工作内容脱节、评价方式与能力目标脱节等问题.高职旅游专业应构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项目课程体系,包括:以工作任务为起点,开发专业项目课程;以服务专业建设为核心,改革公共基础课程;为专业项目课程开发和公共基础课程改革提供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2.
本ESP课程改革更新了ESP课程教学理念一以“就业能力”为导向;修订了ESP课程教材——以“专业实践能力”为主线;形成了新的ESP课程教学模式——以“团队项目式实践教学模式”为特色;建立了ESP课程学习新模式——以“自主学习团队”为基础;改革了ESP课程考核方式——以“形成性评价”为主体。以商务英语课程为例,将就业能力的培养贯穿整个ESP课程教学过程,使“就业能力”的“教学”、“实践”和“考核”三者有机结合,从而让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得到有效的培养。  相似文献   

13.
课程统筹是指以学校为单位,对要在该学校中运作的所有课程——包括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进行通盘筹划。校长的课程统筹的意义包括:有利于使学校课程体系变得有序而高效;有助于形成学校课程文化;有助于构建学校特色。校长的课程统筹的原则有:以学习为中心;面向学生的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以学校为基点;达到高度的课程统筹自觉;实现各种相关课程决策行为的协同性。校长的课程统筹的操作过程包括四个基本环节:确定统筹目标;明确统筹问题;展开统筹工作;逐步形成方案。  相似文献   

14.
文章结合宁波市校长培训课程的历史,通过对宁波市小学、初中、高中校长的培训课程需求分析,提出新形势下校长培训课程的建设性意见,即:突破“学科中心”课程思路,设置“以问题为中心”的课程;突出重点,设置核心课程;强化领导者和教育者的身份,课程设置从以管理者为核心的中观领域向宏观和微观延伸;创新培训模式,加强实践课程的建设;关注校长办学思想动向,应时设置专题培训。  相似文献   

15.
在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中,我校始终以师生为主体,以人的发展为核心,以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灵魂,积极发展学生个性,全面落实素质教育。在过去的一年中,学校强调课程的发展性价值,从满足学生的需求和兴趣出发来设计课程;引导师生参与课程设计,提供主题线索,不断完善和研发学生喜欢的课程;将学生现有的研究性学习成果作为课程开发和实施的再生资源;以已有课程为基础,不断丰富、深化、拓展形成系列,以点带面地推动新课程的开发和实施,使之富有生命力。  相似文献   

16.
以高职银行会计课程为蓝本,首先阐述了高职银行会计课程教学存在的三个问题:学生对该课程学习存在较为复杂的心理预期;传统的课堂讲授教学方法形式单一;课程教学中的重难点缺乏较好的诠释与演绎。进而从五个方面论述了该门课程教学的改进策略:以树立学生就业的乐观预期为导向,培养课程学习的信心和兴趣;以课件设计为重要抓手,综合发挥讲授法、图示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的优点;以精编案例为切入点,更好地诠释与演绎教学重点与难点;以小组演讲现场评分为手段,全面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团队分工协作能力;以边教边学边实践为基本思路,有效彰显实践教学方法的直观功能。  相似文献   

17.
职高电子电工专业在原有课程设置中,存在一些急待解决的矛盾,针对这些矛盾,我校在课程改革过程中坚持"以技能为本位,聚焦学生发展"为战略,以就业和升学为导向,实施分模块课程教学;以技能模块为核心,优化课程组合;以理论与实践一体化为原则,整编现行专业教材;以职业资格证书考核为依托,突出课程的实效性.在课改实践的过程中,我们不但积累了经验,而且对学校、教师和学生而言都具有不同寻常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在西方20世纪课程发展史上,以施瓦布为代表的实践课程模式是重要的课程流派之一.施瓦布的实践课程理论包括五个方面的主要内容:把能力德性提高视为“实践兴趣“的课程目的观;以教师和学生作为课程创造者的课程主体观;以课程过程和结果相统一的课程价值观;以教师作为研究者的课程行动研究方法论;以课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主要特征的实践艺术观.分析施瓦布实践课程模式对于搞好我国课程改革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9.
课程理论的文化自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化自觉为课程理论提供了新的认识论视角、价值论支撑与方法论指导,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课程理论的文化自觉过程中,本土化是其研究逻辑,并倡导课程理论的对话与课程理论的和谐共生。课程理论文化自觉的路向在于,以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以跨学科方法论为参照坐标和以专门学科的研究范式为具体方法应用作为其方法论选择;以课程理论学科的终极价值为起点构建课程理论的学科体系;课程理论构建主体需要自觉觉醒其反思意识。  相似文献   

20.
体育课程思政质量提升是乡村振兴背景下高等农林院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必然要求。文章通过对55所高等农林院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现状调查,发现高等农林院校体育课程思政融入课堂教学不够深入,缺乏导向性和示范性体育思政课程;体育课程教师团队不够健全,教师体育课程思政能力有待提高等。基于此,高等农林院校要以目标为导向,把课程思政纳入体育课堂教学体系中;以校本课程为引领,建立高校农林院校野外生存、农耕技能等体育示范课程;以项群理论为依托,建立体育课程思政名师团队;以教学研究为支撑,提高教师体育课程思政的能力;以培养效果为标准,完善体育课程思政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