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用审美的眼光“读”心灵●秦志强陈明华从某种意义上说,教育是一种审美。教育的审美对象是鲜活的生命,是学生五彩斑斓的心灵。人的心灵是微妙、精致的,教育者要用审美的眼光去“读”学生的心灵。如果我们不能“读”懂学生的心灵,那么,即使是绝无恶意的误解或轻描淡写的指责,也有可能推翻学生心灵中的全部美好。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言,教师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的心灵。晶莹透亮的露珠是美丽可爱的,却又是十分脆弱的,一不小心露珠滚落,就会破碎,不复存在。记得读过这样一则外国故事:俊俏、可爱的小女孩苏…  相似文献   

3.
一个俊俏、可爱的一年级小女孩长了肿瘤,经过化疗,头发全部掉光了.一个光秃秃的头对于一个七岁的女孩来说是多么残酷,她发愁以后学校生活该如何度过.在她返校前,年轻的女班主任热情而郑重地宣布:"从下星期开始,我们要认识各种帽子,所有的同学都要戴着自己的帽子来学校上课,越新奇越好!"一个星期后苏珊返校,她站在校门口迟迟不敢进去,她担心,她犹豫,因为她戴了一顶帽子.令她感到意外的是,她发现班上每个同学都戴着帽子,和他们五花八门的帽子比起来,她的那顶帽子显得那样普通.  相似文献   

4.
学生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老师对他们的评价与影响。在教师的眼中,学生不应该有优劣之分。虽然每一个学生确实存在着智力、能力、性格、气质等方面的个性差异,但是,只要老师善于用审美的眼光去看待每一个学生,潜心挖掘每一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摆正老师的位置,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就没有不“成功”的学生。  相似文献   

5.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四册教材节选了《红楼梦》第三回里的一段——《林黛玉进贾府》。这篇课文在人物描写、性格塑造方面历来为人们所称道,也是学习的重点。王熙凤作为整个《红楼梦》中一个重要的人物,作者对她的塑造是不遗余力的。在节选的这一节里作者除了采用“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手法为王熙凤的登场营造声势外,还不惜笔.圣地描写了她的衣饰、容貌、体态、神情,再通过语言描写、行动描写,淋漓尽致地向读者展现了她的性格特征。  相似文献   

6.
刘妍 《绥化学院学报》2005,25(2):175-176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指出:“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康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可见,《语文课程标准》对审美教育的重视。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们越来越感觉到人才数量的匮乏,人才素质的低弱。要想改变这种局面,就需要跨世纪的一代教师教好书,育好人,  相似文献   

7.
鲁迅先生在《拿来主义》中提出的“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的观点,至今让人受用不尽。然而,我们却鲜有用“拿来主义”的眼光来审视这篇杂文本身的,本文试就文中三处内容做辩证分析,以期做到“占有,挑选”。一、关于几位“大师”《拿来主义》第一段写道:“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根据课文注释,我们得知1932年至1934年间,美术家徐悲鸿、  相似文献   

8.
中学生作文难的症结,不光是缺少文字表达能力,真正缺的是对生活的观察——缺少观察生活的眼光。因此,要想写出积极的有力度的文章,就必须用审美的眼光去观察生活。一、要有一双审美的眼睛罗曼·罗兰说:“要播阳光到人心中,总得自己先有。”因此教师首先必须带着审美的眼光去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才能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美的东西,进而积累积极向上的作文素材。只要是体现真善美的,就是捕捉的目标,就是发现生活的对象。许多时候,人们熟视无睹的生活细节就是作文的素材,司空见惯的生活现象就是议论的热点。罗丹说过,生活中不是…  相似文献   

9.
<谈礼貌>是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的一篇富有审美情趣的记叙文.文章叙述与议论相结合,告诉我们: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相似文献   

10.
11.
美术作为一门艺术性学科,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对于促进学生今后的发展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与此同时,审美能力对于个人修养、创造力的发展以及思维能力的提升都有着重要的影响,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能力,使学生发现美、探索美、创造美。现阶段,小学美术审美教育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如部分教师不注重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教学方式过于单一等,这不利于引导学生快速走进美术课堂,也不利于引导学生进行美术鉴赏,从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美术核心素养的发展。文章以审美能力为导向,探究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策略。  相似文献   

12.
审美与心灵     
不论是从审美的角度讴歌生命万物、讴歌大自然、讴歌人生,还是从审丑的角度批判现实,两类角度完全不同的艺术都蕴涵理想,无非是希望社会现实和人类生活更符合人类渴望、期待的理想状态。而持这两种不同角度的艺术家必然都具备一颗正直、真诚、美好、善良的心灵。因为有了这颗心灵也就有了主心骨。而真正使人感动的也恰恰是因为这颗心灵的辐射、心灵的光芒、心灵的温柔与炽热的力量。人时常会激动,看到历史遗迹会激动,看到高山流水会激动,看到名  相似文献   

13.
读过宗璞的《紫藤萝瀑布》,不妨想想:要是自己也见到这样的藤萝,能:有这些印象  相似文献   

14.
儿童的数学教学就是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让儿童获得数学素养的教育过程。从学科特点出发,最核心的数学素养当属数学思维,而关系思维是最为重要的数学思维之一,引导学生用"联系"的眼光来学数学,将有助于他们结构思维、整体思维、逻辑思维、理性思维的培育与发展,从而实现数学学习价值的提升。  相似文献   

15.
苏霍姆林斯基先生是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他的“相信孩子,尊重孩子,用心灵去塑造心灵”的思想是教育思想宝库中的瑰宝,他的教育实践鼓舞着千百万教师。他那生动的实际事例、精辟的理论分析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原来学生该这样教——案例一一位基洛夫格勒州的女教师抱怨说:“我真不懂,孩子们上学以后,在他们身上发生着什么变化。孩子来的时候,既聪明伶俐,又勤思好问。可是你瞧,到了五年级,他已经是个平平常常的学生了,而到了六年级,他就不想学习并且掉进不及格学生的行列里去了……怎样来解释这种现象呢?”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校的整个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16.
当我第一次走进教室,就看到了一双双期盼的眼眸和一张张稚嫩、可爱的小脸儿。当我第一次与这些孩子们交谈,便感受到了一颗颗童心的美好与至纯。也正是那一刻,我郑重地对自己说:我要用我的真诚,精心地去采撷、去雕琢,让这些珍宝绽放出奇光异彩。从此,我便一头扎进孩子们之中,转眼二十几个春秋,曾有过太多的辛酸与苦辣,但我心无悔,因为它让我更坚强,更成熟,更懂得怎样用“心灵”去召唤“心灵”。  相似文献   

17.
概率既是高中数学新课程的一大亮点、热点,同时也为我们解决其他问题提供了有力的武器.养成用“概率眼光”看问题,体会概率模型的作用及运用概率思考问题的特点,形成用随机观念观察,分析问题的意识.1用“概率眼光”看数学问题根据某些数学问题的特征,巧构概率模型求解,往往可获  相似文献   

18.
作文教学是审美教育的一个重要阵地,作文的过程就是对生活审美的过程。如果学生能够用审美的眼光打量生活,学会用敏感的眼去发现美,用敏慧的心去领悟美,用敏健的笔去表现美,那么学生作文就不会脱离生活,学生也就形成了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培养“通才教师”,让教帅朝着“通才”的方向成长、发展,这是一个很有现实意义的课题。[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幸福的儿童大致相同,不幸的孩子各有各的不幸。大上海千家万户中有不少小朋友生活在困难的处境中。上海市科学育儿基地通过对本市281名处境困难儿童进行跟踪调查,发现他们身上突出地反映出孤独、自私、胆怯、放纵、自卑、自暴自弃等不良心理因素。孩子们的心伤了,育儿基地老师伤心了,要救孩子!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