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职业教育吸引力不强,究其原因,除了职业教育结构不尽合理、质量有待提高、办学条件薄弱,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体制机制不畅、管理创新不足。职业教育面临的问题,既是教育问题,又是社会问题,归根结底是人的问题。长期以来,许多教育者将大众化需求简单等同于低层次需求,这是管理创新不足的根源,也是突破管理创新不足的关键。解决人的问题首先要加强对人的研究。比如学生选择职业学校的缘由,直接就业的缘由,继续升学的缘由,或有业不就的缘由等等。诸多问题背后,实际上隐含着学生和家长对生活的追求、对就业的理解、对教育的期望,以及未被满足的诉求,没有被听见、被看见的情绪和声音。社会大众不热衷于高就业率的职业教育,也许是对职业教育过程不放心,也许是对初次就业质量不感兴趣,也许是更关注学生长远的职业发展。职业发展离不开知识基础、能力基础,更要有职业认知和专业认同。帮助学生打好职业发展基础,获取相应的职业认知和专业认同,正是职业学校的主要任务,也是职业学校的专业优势,关键在于如何服务、如何管理。上海信息技术学校的“二次选专业”,表面上是给学生提供了多一次选择专业的机会,深层次是遵循职业教育规律,是对学生及家长的理解和尊重,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这种经过学生亲身体验、教师精心指导的第二次慎重选择,才有可能是学生人生真正出彩的机会。  相似文献   

2.
如何成为就业大军中的“香馍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统计,2000年至2008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由107万急剧上升到559万。仅2006年就有103万大学生还没有就业,再加上2007年毕业大学生495万,按照70%的初次就业率计算,约有180万人无法实现就业。面对日趋严峻的就业形势,在校的大学生究竟应该如何应对?  相似文献   

3.
为“剩男剩女”就业支招当2007年应届毕业生为找工作而奔波时,还有一个群体正与应届生“争抢饭碗”,那就是至今尚未就业的2006届,甚至2005届大学生(又被称为“剩男剩女”),他们因为长期未就业,“空白”的职业经历使他们在招聘市场上处境尴尬。今年高校毕业生总量达到413万。按照70%的初次就业率计算,今年约有124万高校毕业生无法实现当期就业。看来“剩男剩女”就业问题,越来越受国家和社会的关注,但造成“剩男剩女”未就业的原因是复杂的,只有针对于不同类型的“剩男剩女”支招,帮助他们实现就业才能起到实质性效果。求职受挫消极埋怨不久…  相似文献   

4.
<正>日前,《中国教育发展报告(2014)》教育蓝皮书正式发布。《报告》显示,从学历层次的比较来看,初次就业率呈现"两头高中间低"的特点:专科生为79.7%,本科生为67.4%,硕士生与博士生均为86.2%;从学校类型来看,高职高专院校初次就业率普遍超过"211""985"重点大学,更比一般地方本科院校高出好多。本科毕业生的就业不敌高职高专,出现"毕业即失业"的现象,以致"拖了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后腿",这种非正常现状正是国家下定决心要求600所地  相似文献   

5.
结合客观存在的供需总量、就业难度系数和以就业率为主的自我束缚的主观管理现状,从传统就业价值取向、用人单位社会责任感缺失、就业统计的科学性等方面综合分析就业难背后的主导因素,并借鉴国际就业管理经验,从强化就业跟踪统计、构建跟进服务的多维就业指标体系、转变就业价值取向等方面着手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能够有效释放就业压力,进而营造良好的就业氛围。  相似文献   

6.
"啃老"与就业之间的关系,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公平与效率问题。既有研究对"啃老"的界定尚无共识,厘清"啃老"与大学生就业之间关系的研究更是凤毛麟角。"啃老"表现为"啃钱财"、"啃劳力"、"啃关系"三种类型;它通过就业成本、就业观念、就业能力三个方面影响大学生初次职业选择,并受到社会、学校和家庭三种环境的调节作用。本研究在...  相似文献   

7.
邹康 《中国培训》2012,(8):39-40
近年来,技工院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持续走高,不少技工院校应届毕业生就业形势火爆、学生供不应求的消息屡有报道。仔细分析技工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就会发现虽然初次就业率居高不下,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和隐患。  相似文献   

8.
张震 《文教资料》2010,(26):149-150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对人的需求作出了科学合理的划分,这对一切以人为对象的工作都有着实际的指导意义。军校的教育工作者,如果能认真吃透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精神.并积极运用它指导我们的日常工作,就会有助于把“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9.
李向文 《现代语文》2009,(12):120-120
作文教学是一门充满思想,充满人文精神,充满智慧的心智活动,而我们的教学却恰恰缺少智慧缺少思想,缺少人文关怀。课堂中权威的声音,统一的答案,呆板单调的方法,重复无聊的过程,抹杀了学生个性化的理解和独特的内心体验;学生人格的尊重,个性的张扬,生命价值的体验,  相似文献   

10.
我国高等教育正在从精英教育走向大众化教育,高校扩招后学生就业压力正日趋明显.去年年底,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领导在分析大学生就业形势时说:"今年高校毕业生比去年增加了75万人,总量达到413万人.按照70%的初次就业率计算,今年高校毕业生约有124万人无法实现当期就业."  相似文献   

11.
高职学生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据统计,近几年高职院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一直徘徊在65%左右,高职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了一个不争的事实。解决高职学生的就业问题,是建设和谐社会,促进经济稳定发展以及学生实现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的需要,直接关系到社会、家庭和个人的切身利益。因此,希望通过对用人单位与高职院校毕业生这一人才市场供需双方的调查分析,探讨影响高职学生就业的因素,为高职院校的教育工作提供建设性的参考意见,为高职学生的就业提供一些建设性的参考方向。  相似文献   

12.
韦统友  王芳 《现代教育》2012,(Z1):66-67
各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压力越来越大,为实现毕业生的高就业率和高就业质量,设立就业办事处是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十三五"期间,在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下,在省教育厅、各高校、省有关部门共同努力下,在社会各界大力支持下,我省累计投入就业经费3.4亿元,就业工作队伍不断扩大,服务质量不断提升。五年来累计向社会输送毕业生169.67万人。2016—2019年,毕业生初次就业率稳定在90%左右。2020年,省教育厅主动作为,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82.62%,超额完成教育部和省政府制定的目标任务,位居中部六省第一。创新手段:线上+线下"十三五"期间,省教育厅以服务美好安徽建设为主题,牵头举办了省级师范类、财经类、医药类、农林类、艺术类、工科类、高技能应用类、建筑类、就业帮扶类等大型省级就业市场,采取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就业市场服务体系,累计举办线下省级大型毕业生就业招聘会55场,提供就业岗位212844个。全省高校积极举办各类招聘活动4.5万多场,提供岗位超过368万个。  相似文献   

14.
各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压力越来越大,为实现毕业生的高就业率和高就业质量,设立就业办事处是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本文探讨了管理者在管理实践中应确立并运用一切从人出发,以人为根本的思想观念,充分调动人的主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  相似文献   

16.
旅游业的高速发展与该专业低迷的就业率形成了鲜明的反差,主要原因是高校毕业生的职业意识培养未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正确的主观意识会对客观实践活动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职业意识培养在教学实践中的探索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7.
关于工程造价管理人才的培养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我国工程造价管理专业起步较晚 ,与我国目前工程造价管理制度的发展和加入WTO对我国工程造价管理专业人才的要求不相适应。本文从三个方面论述加强我国工程造价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18.
针对当前有关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观点和思想,该文从如何培养高职学生的发展能力的角度论述了就业与学习、初次就业与就业能力、基础知识的重要性、对教育部16号文件的正确理解和实践课程的合理安排等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面对逐年增加的毕业生人数和就业率压力,高校在就业指导工作领域实施就业指导课程"四年一贯制"具有重要意义.从入学开始进行就业指导,通过逐年级、按步骤系统地进行就业指导,能帮助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使之具有自主择业和自主创业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3年前。他们走出藏区来到内地陌生的校园。3年后,他们走出校园走向工作岗位。这一切,得益于四川省委省政府实施的“9+3”免费教育计划。通过这个惠民政策,首届8413名“9+3”学生来到内地中等职业学校免费就读。截至记者发稿时,首届毕业生已就业7321人。另有584人参军、362人升学,初次就业率达98.3%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