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正义究竟是什么:公平、权利还是美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正义究竟是什么?罗尔斯认为正义就是公平,他用两个正义原则即平等原则和差异原则来保障;诺齐克认为正义应该是个人权利的自由保障问题,他提出了包含有持有正义三原则的权利理论来反对罗尔斯的判别原则及其分配正义原则;麦金太尔反对把社会公平与个人权利作为伦理学的主题,主张回到亚里士多德的美德伦理,向传统美德伦理寻找答案。三人的见解各有千秋,理想的正义论应该是三人的合题,即公平与权利、规范伦理与美德伦理的内在统一。  相似文献   

2.
如何理解教育的公平性并使其在教育实践中得以实现是近几年教育研究中的一项热点。考察教育公平如何可能有许多观察维度和考察路径,原有的以罗尔斯等人为代表的配置正义观在实践教育公平芳面有难以逾越的局限。只有从多元正义的维度出发,对如何实践教育公平做理论阐释,才可能避免单一的分配正义视野下教育公平难以实现的困境。  相似文献   

3.
罗尔斯认为,不平等并不意味着不正义,只要它符合两个正义原则。罗尔斯的第一个正义原则适用于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的领域;第二个正义原则适用于调节经济和社会的不平等。目前我国教育领域的不公平问题主要是教育资源分配不平衡,属于“经济和社会的不平等”,因而解析这一问题主要是应用第二个原则。罗尔斯的第二个正义原则认为不平等的分配必须以提高弱者的利益为目的,只有建立在这一基础上的不平等分配才是正义的。按照这一原则,在教育领域里处理公平与效率的正义方式就是允许教育资源的不平均分配,但前提是这种分配有利于弱势群体利益的提升。应用这一理论可以解析目前教育领域里存在的3种较为突出的不平等现象。  相似文献   

4.
教育正义——我国教育发展的新追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教育规模发展迅速,然而教育在高效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负面的问题,即教育正义性的问题。罗尔斯认为,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首要价值,因而教育正义与否则是检验教育制度的首要价值标准。因此,教育的高效性与正义性之间的矛盾,教育正义怎样实现都是值得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5.
从分配正义到关系正义——西方教育公平探讨的新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尔斯的分配正义论提出后对西方学界的教育公平研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的很多理论在上个世纪的西方教育实践领域内均有深刻体现.然而近些年来,一些政治哲学家却指出,社会公平的问题不应该只在分配层面上讨论,他们认为不公平和非正义在分配领域之外的人际互动的社会关系层面上也有明显表现,这一派新兴的关系正义论的观点已经在关于教育公平的理论研究,及包括教育政策在内的公共政策领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相似文献   

6.
作为一种利益,教育资源的分配与矫正是社会正义的重要论域。在平等、公正的原则下,教育公平的本质是满足不同人的发展需求。教育公平的实现基于社会理念中的共同标准,同时也受制于既有的制度环境和利益结构。它的正义取向体现为平等、补偿和发展三个原则。要实现教育公平,制度必须有效保障教育机会均等、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以及政府教育权责的规范。  相似文献   

7.
公民美德与制度正义都体现了自由、平等、和谐、民主、包容等价值精神,表达了人们对公共秩序、公共利益、社会和谐的维护。因此,应当将公民美德养成和制度正义安排结合起来,在两者的双向互动中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增进社会活力。  相似文献   

8.
社群主义是当代西方政治哲学的最新发展,它是在批判和反思以罗尔斯为代表的新自由主义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自由主义强调个人的自由和权利,因而主张建立普遍的正义原则,这样才能实现公正的社会;而社群主义则认为美好社会生活的建立光有普遍的正义原则是不可能的,还需要有借助传统的社会美德而且还要关注社会生活中普遍的善。本文从新与社群主义争论的这一侧面出发来阐发二者的不同之处,以期对人们了解社群主义的基本观点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9.
10.
正义美德是大学生培育公民社会责任感的必要而重要的维度。大学生公民社会责任感的培育有赖于大学生公民个体性的获得与丰富、大学生公民社会性的拓展与成熟、大学生对正义美德的道德确认和价值共识、大学生正义美德的社会实践。  相似文献   

11.
作为古希腊两位杰出的思想家,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都意识到了公正存在的两种基本形式———德性的公正与规范的公正。这两种形式的公正之间存在着典型的辩证关系,它们互为前提,互有长短,相互生成并塑造着对方,正是在这一不断地相互转化过程中实现着德性的公正与规范的公正的历史的具体的统一。而作为规范的公正与德性的公正的统一体的公正则是在这样的历史的具体的统一过程中得以发展变化。  相似文献   

12.
公正是人类社会具有永恒价值的基本理念和基本行为准则。城乡教育资源的统筹安排应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则。公正是统筹城乡教育资源的重要价值取向。教育的制度公正是实现城乡教育资源统筹的重要保障。城乡教育资源的分配与统筹应坚持机会均等原则与补偿原则,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3.
高等教育作为国家、地方、政府、社会、群体、个体等各种利益主体高度关注的领域,其公平、正义与效率的实现与人民生活及国家命运息息相关。当前,中国高等教育改革面临着正义缺失之痛、政府主观偏颇导致公平正义与效率之失衡、基础性资源与竞争性资源分配之混沌,以及法律缺失与大众置身事外导致保障机制之匮乏等现实困境。实现高等教育改革中公平、正义与效率的和谐统一,应以“教育正义”为基本价值取向,遵循并坚持“竞争中性”原则,推动“差别”原则与竞争性资源“效率优先”原则并驾齐驱,从法律与制度维护二维视角建立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公平观教育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公平理论为指导。当前大学生的公平感不是太高,因此要加强公平观教育,使之树立正确的公平观。在公平观教育中必须尊重大学生群体,适应其生理和心理成熟度;要注重大学生群体的丰富性,使之体现出个性差异;还必须创新教育的工具和手段,构建一个合理的全社会连动平台。  相似文献   

15.
人之卓越就是实现人之为人的内在要求,在现代条件下,它意味着人要超越低层次的需要,走向高层次的需要,即自我超越。人之卓越不是一种品质,而是实现活动。物质主义造成了卓越的扭曲,官僚体系束缚了对卓越的追求,相对主义带来了自我的封闭,民主政体在某种程度上造成了大众的平庸,这些都是造成人之卓越丧失的现代根源。让学生接受卓越的教育,学过卓越的生活,对他们的卓越表现给予承认,并培养他们苏格拉底式反思的品质是可能的教育出路。  相似文献   

16.
“立德”与“成德”——论中国古代教育的价值诉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受古代德治理念以及伦理型文化的影响,中国古代教育固然重视传道授业解惑,重视知识的传承和传播,但更为强调教育的目的旨在修身和立德的人格塑造和品德培养,由此中国古代教育也呈现出鲜明的以“成德”为轴心的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17.
文学作品欣赏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之一,高校在把握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和特性的基础之上。积极引导大学生进行文学欣赏,对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教育具有育人价值、社会价值及生态价值。教育面对的是一个个有生命的作为主体的人,因而教育的价值落实到个体身上就体现为智慧的启迪和德性的提升。  相似文献   

19.
制度化教育的当代发展,所确立的是以能力为本位的英才教育体系。这一体系要求教育必须充分注意基于能力确认的程序公正的实现。在此过程中,既需要建立有利于能力选拔的公正规则,又要保证执行程序的公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