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艺术与审美是人生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而诗意是生命和谐的维生素;人的生命是知、情、意的统一,美通过艺术与诗意笼罩、覆盖着人生;发掘人生的诗意是人在自然恩赐和社会修炼中所锻铸的特有的功能,诗意的栖居是人所能选择的理想的生活状态,是中哲西圣们的执意追求;我们应当创造日常生活的艺术化,职业生活的文明化,精神生活的诗意化以应对现代社会。  相似文献   

2.
一、导入一个世纪前,德国诗人荷尔德林曾高声唱道:“人充满劳绩,但还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之上。”“诗意地栖居”,就是把生活富有诗意的阳光播撒到心灵深处,像一条潺潺的小河,在这个世界流淌;“诗意地栖居”,就是摒弃现实社会的声色犬马,不时仰望头顶那片灿烂的星空;“诗意地栖居”,就是在简洁、明净的自然怀抱中简单而真诚地生活,在任何挫折和磨难的境遇中都保持充实、和谐、宁静的心态,在恶浊的世俗泥潭中永远独守精神家园的月亮。这是一种诗化的生活,是一种诗意的人生。《兰亭集序》就是这样一篇表达“诗意地栖居”的美文,一篇关于自然、人…  相似文献   

3.
从时代背景上看,中国的“写意人生”产生于农耕社会之后的封建文明时期;海德格尔的“诗意栖居”产生于20世纪以来西方社会的工业文明的对人类精神的挤压与对环境生态的破坏。它们共同的地方是走向大自然。从哲学基础上看,“写意人生”以道教和禅宗为哲学基础;“诗意栖居”则以存在主义为哲学基础。从价值取向上看,“写意人生”是中国士大夫追求的一种人生的审美境界,也是普通人向往的惬意生存方式。“诗意栖居”则上升到了人类生存的高度,重视人类的生活质量和生存价值。  相似文献   

4.
武淑莲女士继2010年出版的《心灵探寻与乡土诗意》之后,于2013年又出版了散文、评论合集《真水无香》,全书分为“岁月印迹”、“读书感怀”、“澳洲杂记”三个部分。相比较而言,《心灵探寻与乡土诗意》比较多地收入了作者学术研究的成果,而本书则侧重记录了作者以往的岁月抒怀和人生感悟。两本著作的封面从红到绿,内容侧重点也有很大不同,但一种内在的精神向度依然在延续,即作者坚持着对自己心灵、生活予以反思和诗意探寻。从现当代文学、文化的视野来看,这种不懈的探寻意向与中国现代知识分子在“断裂社会”中上下求索寻找安身立命之所的精神轨迹相契合。  相似文献   

5.
对于今天的读来说,王小妮是个并不陌生的名字,早在朦胧诗创作的繁荣时代,王小妮就以她接近口语式的平白无华的诗作,像一朵“清癯灵动”的小花,在现代诗的坛上,开得分外显眼。然而,就在她写诗声名日隆,完全有希望沿着一条平坦大道去取诗人桂冠的时候,她开始更多地转向了散随笔的写作。在上个世纪散泛滥的90年代,在充斥着“油腻腻地磨擦着生存皮肤”的平庸之作的坛上,王小妮以她“超度万物,俯看人生的灵气与磁性”,以她对于这个世界的诗意的体味,  相似文献   

6.
吴智勇 《考试》2004,(9):7-9
“珠藏川自媚,玉韫山含辉。”平平常常的山川因有了宝珠和美玉的存在,便拥有了令人神往的魅力。散文的写作也是一样,如果我们能够在“形散而神不散”的前提下,让笔下的文字显出几缕真情、几分睿智、几许深刻、几点诗意,必然也会给文章带上璀璨的“个性光芒”,诚如古人所说的“腹有诗书气自华”。诗意化的散文通过对人生阅历、生活感悟和哲理的诗情化处理,将诗意蕴含在哲理之中,让哲理显出几分诗  相似文献   

7.
莎士比亚作品中对人类某种永恒冲动的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代大师莎士比亚以自己特有的对生活和生命的诗意妙语,在其作品中表达了人类生与死、梦境和偏把事物看成另外一种事物的人生“包法利主义”的永恒冲动,解答出一道道由精确感觉通向理智信念的人生方程式。  相似文献   

8.
在很多人看来,海德格尔的“诗意地栖居”不过是人类梦想的空中楼阁,在现实世界中,生活是充满酸甜苦辣的。也许是人们对“诗意”的理解不尽相同,也许是人们对生活的要求过于物质化,所以,我们没有获得“诗意”。而在娄底市第一小学有一对作家夫妻,他们都是辛勤的园丁,他们用自己的工作、写作和生活诠释着“诗意”。他们的名字是海叶和王利芝。2005年12月1日,怀着对“诗意”的向往,我们倾听了这对夫妻的人生故事。一人生总有那么多美妙的巧合。用王利芝的话来说,那就是缘分。1986年,16岁的王利芝以优异成绩考入了湖南省中医药学校。她学的是医…  相似文献   

9.
语文是一门充满诗意的学科。作为学生学习母语的“家园”,语文不仅仅是“字词句篇、听说读写”,它还承载着丰富的情感、深邃的思想和人类绵绵不绝的文明。语文是“川流不息的生命”,它充盈的主体情感和人生体验为学生构建了“诗意栖居”的世界。语文是一门精彩的艺术,它看似无声的语言却能激起澎湃的浪花,流淌着诗一样的意境。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语文与诗水乳交融,“诗意”是语文教育的生命与活力所在。口积月累,潜移默化,滋润心灵,积淀文化,语文就会折射出人性的魅力,流放出生命的光彩。一、在精彩的表演中感受一份情感  相似文献   

10.
1.人生活在世界中,这是一切人类活动的根本事实。世界是什么?它根本不是“什么”。世界不是单纯的诸存在者,不是可数或不可数的现存事物之单纯聚积,而是对现实的诸存在者的超越。只有人能作这种超越,所以只有人才可能“有”世界。世界包罗万象,涵酝时空,生意盎然,寓于生意的世界是“活的世界”,活的世界孕育着诗意。只有人“有”“世界”,只有人才能秉承、领受世界的诗意,在无限的“世界的诗意”中展开诗意生活与人生。  相似文献   

11.
“以文为诗”始于陶渊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为诗”是中国人诗歌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但是后世论多认为始于中唐的韩愈。当笔认真考察了唐前中国诗歌发展史之后,却惊奇地发现:“以为诗”并非始于韩愈,而是始于早韩愈400年的陶渊明。所谓的“以为诗”,即以散的篇章结构、句法及其虚词、虚字入诗,使诗歌呈现出一种如散般的平实自如、天然入妙,能够更痛快畅达地叙事、抒情,而这一切在陶诗中都有鲜明具体的体现。“以为诗”的运用,使陶诗更为亲切、平和,贴近人心,一种如叙家常的真切动人由此而生,这与陶渊明的为人及其诗歌朴素自然的风格是极其协调一致的。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以为诗”陶渊明是韩愈的老师。  相似文献   

12.
诗散文是诗和散文嫁接出来的一个文学新品种。诗散文既要有散文那种散体而又形式自由的散文特征;但它同时又必须具有诗意的内核。诗散文不是生活现象的罗列和浅层次的简单记写,它要求作家必须把生活以诗意的精神形式呈现给读者。它长于写意,不仅要强调生活事件的真,而且它还要强调内心生活的真,追求一种内宇宙与外宇宙的和谐。诗散文是散文和散文诗之间的一种边缘文体。"诗"和"散文"是散文诗和诗散文的两个极,"散文诗"向"诗"靠近,"诗散文"向"散文"靠近。它无论是从总体构思上来看,还是从章节韵律上来看,它都具有诗的特质,即便在字里行间、乃至每一个方块汉字都应该闪耀着诗的光芒。  相似文献   

13.
散文批评隐含着散文美学观念的变化。纵观内蒙古新时期散文批评,其美学观念的转变可分为两个阶段:1980年代至1990年代中期是其发展的第一个阶段,散文批评主要以社会历史批评来分析和评价作品,强调散文的真实性与民族性。从1990年代中后期至今,内蒙古散文批评在坚持散文真实性、民族性的同时,出现了新的批评方法与观察角度,开始对散文审美特性进行深入探讨,主要涉及到散文写作的形式结构、语言文字、心理描写等方面。  相似文献   

14.
苏轼是古代一位在诗、词、文三方面都达到一流水平并作出巨大贡献的全能作家,而现代文学史中,有一位在诗、文、翻译、评论等方面都颇有建树并在处世、创作等方面都深受其影响的作家--余光中.可从"静"与非"静"、"随物赋形"、以"气"驭文三方面着手,来分析余光中的苏轼情结及其影响.  相似文献   

15.
灵焚是散文诗界一个不容忽视的独异存在,是当代散文诗坛的一大怪杰,是关切人类生存和精神处境并建立在深广文化与知识背景上的一位诗哲。他总是超越生存的悲欢,巡回于人类内心境况的悖论与荒谬的地带,把我们引进人迹罕至的精神陌土,显示生命的虚无、恐惧、困惑、缠绵、坚毅、率真等一幕幕心灵图景,孜孜以求灵魂上的魄力与韧性。面对"在者"的诗性言说,寻找"情人"的精神旨归,直面终极的灵魂救赎,突出重围的审美自足,使灵焚的艺术文本,在文学史的意义上影响和决定着散文诗在当下的趋向。  相似文献   

16.
余光中和周梦蝶都是"蓝星诗社"的成员,一个是诗文双绝的才子,一个是独行孤绝的隐士,他们的诗歌为台湾诗坛树立了标新立异的航标。他们均深受中西文化的熏陶,对诗歌在文学中的独立地位也有所共识,对世界宇宙有着不谋而合的价值观,它们相互渗透并影响着二人的诗歌风格与创作道路。虽然,他们对诗歌所表达的意义追求和表现各有独特的见解,但是对生命的瞬逝和永恒却有不同的感受。其中,二人在"自我"表达,"孤独"审视和"死亡"感知这三个生命主题上存有相似之处,但是由于个体生活经历和对宇宙人生感悟的不同,二人在此话题上存在一定差异性和可比性。  相似文献   

17.
散文诗是人类文学史上的一种奇特文体,它分别萌芽于不同国度,主要寄生于诗与散文两种文体中,并渐渐从两种文体中分离出来,由诗与散文两种文体合育成新的文体。因此,散文诗文体具有特殊的起源和价值,西方散文诗具有散文味较诗味浓的文化特点。  相似文献   

18.
从新历史主义文论的观点来看古代东北亚国家,高丽王朝基本上是以"诗学意识形态"支配其社会生活的。以诗歌为代表的文学不仅仅是生活和情感的反映,也直接进入了社会生活,文学文本介入生活而不仅仅反映生活。由于十分推崇汉字书写,高丽王朝的诗学意识形态具有与西方拼音文字完全不同的"书写中心主义"追求,体现了明显的东方文化特色。其后的朝鲜王朝也营建了自己的诗学意识形态,但其文化上最有成就的"性理学"却是以散文为主导文体的。  相似文献   

19.
作为内蒙古散文作家,舒正钟情于散文创作,近年来创作了大量优秀的文化散文和抒情散文。作家在创作中。摈弃矫揉,以传统抒情之美成就了一组具有审美意象韵味的抒情散文。“花”是舒正散文中最常见的意向。散文以植根于中国文化土壤的“花”意象,与人生情感中最珍贵的亲情自然糅合成亲情之“花”的意象,素朴而令人感动,使舒正散文具有独特的审美意蕴与精神价值。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30年来,内蒙古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改革开放大潮带来的新观念、新方法,为内蒙古文艺批评实践增添了生机,打破了以往社会历史批评一统天下的局面。新时期内蒙古文艺批评实践值得深思的是,马克思恩格斯确立的“美学的历史的”批评原则在多元化的批评语境中始终占据主导地位,成为文艺批评家一种不可取代的选择。总结回顾改革开放30年内蒙古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和文艺批评所走过的历程,发现成绩和经验时,也看到了许多的缺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