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汉语具有神奇的表达功能,语序的变动是丰富表达功能其中的一种,语序的变动会发生意想不到的新意。读之妙趣横生,令人津津乐道。梁启超曾写过一个笑话,说一位学政负责评某县卷子,童生卷子乱七八糟,根本都不会写八股文。评了半天,勉强依照规定录取了三名。卷子上得写评语,怎么写呢?第一名的评语是“放狗屁”,第二名的是“放屁狗”,第三名的是“狗放屁”。有人见后问他:“同样三个字,有一、二、三名的差别吗?”那学政解释:“这里的学问大了。第一名,是人,  相似文献   

2.
过去有一位教师,在给一名女学生填写的家庭报告书有“作风飘浮”四字,引起家长找到学校,纠缠老师不放。这件事从反面教育我们:教师必须认真写好学生评语。为了写好学生评语,我们坚持三条原则,三道工序:三条原则是:①评语要因人而异,反映个性特征;②评语要一分为二,既肯定成绩,又指出不足之处;③评讲要文通字美,精益求精.  相似文献   

3.
短文谐趣     
一字对联“九·一八”惨案时,有人写了副对联,痛悼受害学生。上联写着“死”,下联写着倒过来的“生”意为宁可站着死,决不倒着生。三字小说《解放日报》曾发表过一篇超级微型小说,题目叫《第一篇稿件寄出之后》,正文只有三个字:等待着余味无穷,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相似文献   

4.
每一种艺术都有自己的微型形式。在文学领域中,诗歌有绝句、小诗,日本诗歌还有所谓“俳句”,就是由3句17音组成的短诗;戏剧有短剧、小品;格言、语录成为散文中的一种文体。而在艺术领域中,还有微雕、微型盆景。可见在艺术领域中,创造微型形式是一种带普遍性的规律。小说在经历了由短而长的演变之后,也出现自己的微型形式——“微型小说”。微型小说也被称为“小小说”、“—分钟小说”、“超短篇小说”、“极短篇小说”、“千字小说”、“袖珍小说”,最近还有人认为应该给它定名为“微篇小说”。虽然名称各异,但大家都承认,小说是可以写得比通常意义上的短篇小说(即10000字左右的小说)更短的。当然,篇幅的长短不是衡量文学作品艺术价值的  相似文献   

5.
田凤山是原黑龙江省省长、国土资源部部长,因贪污腐败而锒铛入狱。有一篇专门写此人蜕化变质过程的文章,作者巧妙地把“田凤山”这一姓名的三个字拆开后加上引号写入正标题《“田”“凤”“山”人生三部曲》,文中又分别以这三个字作为三个小标题的领字,与田的人生轨迹对接。请欣赏这三个小标题:  相似文献   

6.
沈从文作品中渗透着一种强烈的泛宗教情感和泛神论思想,其小说多次使用“神”这一概念,“神”字在他的笔下具有三层内涵:自然、爱与美,它们构成了沈从文作品主旨的三个重要维度。  相似文献   

7.
一九一三年四月出版的《小说月报》第四卷第一号的“卷首”发表了署名“周逴”的一篇文言小说《怀旧》,编者在小说后面加了赞赏的评语:“曾见青年人才解握管,便讲词章,卒致满纸饾饤,无有是处,极宜以此等文字药之。”这“周逴”便是鲁迅,加评语赞扬的人则是《小说月报》的主编恽铁樵。当时,鲁迅虽然早在日本发表了不少著译,但在国内文坛毕竟是默默无闻的。所以,恽铁樵对这  相似文献   

8.
春来福到     
“福”字,在我国代表福气、福运和幸福。每逢春节,无论城乡,许多人家都要倒贴“福”字,以祈求喜庆吉利,福运到来。关于春节贴“福”的来历,我国民间流传着三个美妙动人的传说。一说源于周朝的姜子牙。姜子牙(即姜太公)封神时,他的老婆也来讨封。姜子牙说:“你嫁到我家,我穷了一辈子,看来你是个穷命,就封你为穷神吧!”姜子牙的老婆不知穷神是好还是不好,只求有个“神”字就心满意足了,便高兴地问:“封我为穷神,那我蹲在啥地方?”姜子牙说:“有福的地方都不能去。”这事传了出去,老百姓家家户户都写了“福”字,贴到门窗上,用以驱赶穷神。从此,…  相似文献   

9.
一、提问式评语提问式评语,就是根据学生作文中的毛病设计出富有启发性的思考题,而不用肯定的语言下评语。例如有个学生在作文《今天真高兴》中写道:“我瞒着妈妈,偷偷地跑到离家约两里多地的东兴镇,镇上真热闹啊!我像只快乐的小鸟,在人群里飞上飞下,睁大两只双眼,看得简直入了迷。”这段话三处不通,如果干巴巴地批上“词语不通”,很难激起学生思考问题的兴趣,我运用提问式评语,针对错误设计了三个问句:“约二里多地”中有没有多余的字”?你能在人  相似文献   

10.
成语也有三个字的?对呀!同学们最了解的可能是四字成语,其实,成语家族成员可多了!除了三字、四字成语,还有五字的,如“小巫见大巫”、“天下无难事”:有六字的,如“风马牛不相及”、“五十步笑百步”:有七字的,如“冒天下之大不韪”、“是可忍,孰不可忍”;有八字的,如“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也有九字、十字甚至十字以上的。  相似文献   

11.
上课了。 马老师熟练地板书了《群英会蒋干中计》(高中语文第四册)的课题,然后指着黑板问道: “大家预习了吧?” “预习了。” “谁还有什么问题?” “好,现在我来提个问题。”说着,他转身在黑板上写了个“(王熏)”字。 “这个字念什么?” “……”面对这个笔力遒劲的,“(王熏)”字,同学们无一人回答。 “今天大家怎么客气起来了?——好,我请人来答。于是他叫起学习委员,学习委员不好意思地低下子头;他又叫一名“尖子”,这名尖子也未答出。课堂空气顿时变得紧张起来。这篇课文本来是一篇阅读课文,看来预习时,大家对这个新而生僻的字  相似文献   

12.
一字社论。1968年4月,美国《明星晚报》就约翰逊竞选总统失败发表了一篇题为《约翰逊认输》的社论,全文仅有一个字:“妙。”从而鲜明地表明了自己报纸的态度,真是耐人寻味。一字小说。1984年,美国一记者写了一篇内容只有一个“网”字的小说,揭示了美国错综复杂、形似蛛网的社会  相似文献   

13.
田凤山是原黑龙江省省长、国土资源部部长,因贪污腐败而锒铛入狱.有一篇专门写此人蜕化变质过程的章,作巧妙地把“田凤山”这一姓名的三个字拆开后加上引号写入正标题《“田”“凤”“山”人生三部曲》支中又分别以这三个字作为三个小标题的领字,与田的人生轨迹对接。请欣赏这三个小标题:[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一字社论。1968年4月,美国《明星晚报》就约翰逊竞选总统失败发表了一篇题为《约翰逊认输》的社论,全文仅有一个字:“妙”。鲜明地表明了自己报纸的态度,耐人寻味。一字小说。1984年,美国一记者写了一篇内容只有一个“网”字的小说,揭示了美国错综复杂,形似蛛网的社会关系。一字回信。一个爱嫉妒的人写了一封讽刺信给美国著名作家海明威:“我知道你现在的身价是一字一金,现在附上一块美金,请你寄个样品来看看。”海明威收下美金后回信说:“谢”!一字复函。1944年12月,德军以优势兵力包围了美国第101空降师,并送信,要求美军投降。该师统帅麦…  相似文献   

15.
读书二则     
读———书里有答案! 有个“脑筋急转弯”的题目:有个千百年来都读错的字,这是什么字? 其实就是“错”字。 但这个“错”字也挺怪,怪得有 的坟茔中。 有个“脑筋急转弯”的题目:有 时,找找有关的书看看的确大有好 这的确是一篇极怪异的小说, 个千百年来都读错的字,这是什么字? 处,而且,越是好书越值得看,它的 那么,它的主题究竟是什么呢? 其实就是“错”字。 确是我们最好的老师。 我苦苦地想,思考再三后才恍 但这个“错”字也挺怪,怪得有 然大…  相似文献   

16.
老师布置学生写一篇500字以上的游记。小强写道: 今天早上爸爸带我们全家爬七星山,一路上蝉声一直吱吱吱吱……吱(此处共有“吱”字513个),叫个不停,感觉很舒服。老师评语:内容属实,能痛改前非完成作业,老师很高兴。但全篇用了五百多个“吱”字,乃本人教书20余年来所未曾见。下次请务必注意,写作要用心,不  相似文献   

17.
当代生活频率的加快,促使微型小说的创作日渐活跃起来。为此,进一步探讨和研究微型小说这一文学形式的基本特征和创作规律,就显得十分必要了。微型小说的基本特征是什么呢?顾名思义:微型小说必须微型;微型小说必须是小说。这样的概括看似多余,实则则不然,针对目前的创作情况,很可探讨一番。所谓“微型”,就是说它应是千字以内的微雕精品。它比一般短篇更小巧精悍,所以它又有“袖珍小说”、“超短篇”等名称。千字,应该是比较恰当的约束字数。我国古典许多微型小说和现代外国一些微型精品,也大部在千字以内。现有的报刊对二、三  相似文献   

18.
评语变奏曲     
凡是当过学生的,都读过老师给自己的评语。每学期末,那使得“几家欢乐几家愁”的评语,总会成为孩子朝思暮想却又“想说爱你不容易”的期盼。笔者生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在90年代开始成为一名教师,也就在那时和评语结缘。每逢期末,那短短的百来字总令自己百般揣摩,直至衣带渐宽,江郎才尽,仍惴惴不安,生怕言语不周,凉了孩子的心。说起来这短短的百来字也有着自身发展的曲折历史呢。远的不说,从20世纪60年代至今,至少经历了明显的三个阶段变化,谱就了一首风格迥异的“评语变奏曲”。“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末期”好容易请到一位经历过那个年代的朋…  相似文献   

19.
“读”乃是语文学科最基本的,也是我国传统的教法和学法。 古往今来,多少人对于“读”作过肯定和推崇。我国历史上,对于求知求学,进私塾叫读书的,一读就是几年、十几年乃至终生读下去。古人诗圣杜甫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一千古名句几乎人所皆知。鲁迅先生更以切身经历来肯定,推崇“读”。他在谈到写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准备工作时说:大约所仰仗的全在先前看过百来篇外国作品和一点医学上的知识。足见鲁迅先生对“读”的看重。今人,著名的作家叶文玲在一九八五年《中学生阅读》发表一篇散文《我的“长生果”》现已选登在中学课本第五册第九课。在写作上,强调“读”的重要。他说:“那是初中二年级时,我写了一篇800个字小小说《夫妻间的小风波》”。被刊登在县级报纸上,她深有体会地说:“假如不是读过几百部真正的小说,我决不可能写那800个字。”可见“读”的重要,可见“读”见成效。  相似文献   

20.
曾经看到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位私塾老先生,在批阅学生作文时发现有三篇不同寻常的作文,他分别给他们加上评语。第一篇作文写了标题后,只写了一个夫字就没了。他评曰:大有作文之势。第二篇仅有标题,连夫字也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