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抗日战争时期,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特地从海外回来参加抗日救亡运动。这天,陶行知到一所保育院看望无家可归的受难儿童。在保育院,他把孩子们集合到一个大教室里,为孩子们讲课。讲课时,他把一个大大的"春"字写在黑板上,说:"大家看,在这个‘春’字里,我们仿佛能看见中华民族的希望。"孩子们歪着脑袋看了半天,也没看出个所以然来。只听陶行知解释道:"‘春’字是由‘三’和‘人’,还有‘日’这三个字组成的。三人为众,只要  相似文献   

2.
上课的时间就要到了,我整理好教学用品,照例提前一两分钟到教室“候课”。  相似文献   

3.
《作文大王》2014,(12):27-27
在人类的文明史中,火真是个关键的角色。人们的生活劳动都离不开火,以至于许多汉字都和火有关系,比如,“熊”和“焦”下面的四点都是由“火”变来的。这天,小熊在路上遇到了一个奇怪的汉字——θ。小熊奇怪地打量起它来,这个家伙长得多像蜡烛的火焰啊,中间是烛心,周围是火焰,难道它也是火?  相似文献   

4.
<正>【字的写法】【字的演变】“友”是会意字。甲骨文“友”字的字形,像顺着一个方向的两只手,表示以手相助。金文和小篆都承续了甲骨文的字形。隶书、楷书沿袭小篆,只是字形变化较大,至楷书已难以看出“友”字原形。“友”的本意为朋友、友好。《说文》提到:“友,同志为友。”“友”字还可以作动词,表示结交朋友,  相似文献   

5.
<正>【字的写法】【字的演变】“阳”是会意字。它的甲骨文像太阳升到了祭神的石桌上方;金文加“彡”表示阳光,变为“昜”,会意太阳升起,阳光普照,也有学者认为右边是一盏明灯,明灯升高,光明至极;隶变后楷书写作“陽”;汉字简化后,以“日”代繁体楷书的“易”,成为通用的简化字“阳”。  相似文献   

6.
<正>【字的演变】“水”字最早见于商代甲骨文。从字形上看,其形态各异但都似水蜿蜒流动的样子。两侧的点像水滴,表示水流的曲线或多曲折,或作复式、曲向,或左或右;表示水滴之点数或多或寡,但所表达的意义没有差别。水,其本义是河流,泛指一切水域(江、河、湖、海的通称);又以河流的象形字“水”表示无色无味的透明液体,引申泛指某些液态物质;  相似文献   

7.
<正>【字的写法】【字形的演变】“鸟”是个象形字,最早见于甲骨文。“鸟”字在商代甲骨文中有喙、首、身、羽、足的形态。春秋时期开始,“鸟”字脱离象形,向笔画方向发展。到了战国时,“鸟”字的字形已被切割作几部分,字形颇乱。  相似文献   

8.
从前,有一个姓俞的人,他很有钱,但却十分吝啬,而且对于他人的财物通常会想尽办法去占有。一天,他带着爱犬出去散步,突然看见小镇中心安了一座精美的铜像,这座铜像通体镀  相似文献   

9.
<正>米芾(1051-1107),初名黻(fú),后改芾,字元章,自署姓名米或为芊,时人号海岳外史,又号鬻(yù)熊后人、火正后人。北宋书法家、画家、书画理论家,与蔡襄、苏轼、黄庭坚合称"宋四家"。能诗文,擅书画,精鉴别,书画自成一家,创立了"米点山水"。集书画家、鉴定家、收藏家于一身。其个性怪异,举止"颠狂",遇石称"兄",膜拜不已,因而人称"米颠"。  相似文献   

10.
2005年,是农历乙酉年(不完全等同),按十二生肖排列,酉属鸡,故也称鸡年,笔者有心搜集鸡字成语故事数则,经反复查考,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11.
最近,听了一节低年级识字课,老师教学“羊”。其过程如下:  相似文献   

12.
2005年,是农历乙酉年(不完全等同),按十二生肖排列,酉属鸡,故也称鸡年,笔者有心搜集鸡字成语故事数则,经反复查考,整理如下:“刈鸡焉用牛刀”源于《论语·阳货》中的典故。孔子的学生子游,在武城(今山东费县西南)做县官,有一天,孔子经过武城,听到一阵阵弦歌之声,笑了起来说道:“刈鸡焉用牛刀?”意思是说:武城是个很小的地方,而弦乐是礼乐之事,属于治理天下之大道。治理一个小城,而施行礼乐大道,就等于用杀牛的刀来杀鸡,何必小题大  相似文献   

13.
2005年;是农历乙酉年(不完全等同),按十二生肖排列,酉属鸡,故也称鸡年,笔者有心搜集鸡字成语故事数则,经反复查考,整理如下:木鸡养到。源于《庄子,达生》里的故事。纪省子为周宣王养斗鸡,才10天,宣王派人问:鸡能斗吗?纪回答:不行。10天后,又派人问,纪回答:还不行。又过了10天再问,纪答:鸡还盛气而怒视,不能斗。直到第40天,派人再问,纪答:差不多了,别的鸡鸣叫,它不为所动,精神凝寂,简直就是一只木鸡。出场结果,场场斗赢。这个掌故,强调精神作用,后人常以“木鸡养到”一词,比喻学养精深。张祜《送韦正字析赴制举》诗中就有“木鸡方备德,金马正…  相似文献   

14.
拼音是一个符号,意义随着声音和环境而改变。而汉字是一幅图画,图中的每一部分都是有意义的,随着时代的不同,解读的意义也会有差异。但基本上,汉字笔画的意义是稳定的,不会随声音、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更重要的是,我们从这些笔画当中,可以看到造字时代的社会情况、经济活动、文化思潮……一个汉字就是一段历史,就是一个故事。  相似文献   

15.
<正>曾经执教了一篇三年级的课文《争论的故事》,起初确实给我带来了很大的困扰,因为这是一篇由文言文转化为白话文的文章,而且编者在呈现故事内容后,更在故事的前后加了"盛老师讲故事"和"故事感想"的板块,使得这篇文章的整体感很强,同时也增加了把握的难度。诚然,这个故事很多人都耳熟能详,我课前也做了初步询问,发  相似文献   

16.
一丝不苟“局长,早上好!”A局长腆着啤酒肚,迈着方步,官气十足地走进办公室,科员们点头哈腰地奉承着。来到办公室,A局长脱掉真皮大衣,朝桌子上一扔,将空调开关一摁,就靠在了沙发上。女秘书小刘把打开的文件夹往他面前一放,甜甜地说:“A局,这份报告您签个  相似文献   

17.
一字判词清代年间,一寡妇想改嫁他人,受到邻居和家人的百般阻挠。于是,她向官府递上了状纸:"豆蔻年华,失偶孀寡,翁尚壮,叔已大,正瓜田李下,当嫁不嫁?"寥寥数语,尽述了改嫁理由。知县接  相似文献   

18.
邓惠明 《班主任》2000,(6):24-24
我曾被学生们称为“一字之师”,这个雅号是因为我的“一字管理法”得来的。一次,我向学生提出几个要求,并根据要求的难易程度限定了达到要求的时间。  相似文献   

19.
曾有幸受教于一古文老师,其人以严谨闻名于全校,表现在教学上就是”一字一句需仔细推敲,一音一义应谨慎对待”,因此而被我们戏称为“一字天师”。记得某节古文课,他提问我们班的语文科代表:“‘何陋之有’应做何解?”科代表流利地答出,然后本以为可以安然就座,岂  相似文献   

20.
“一”字歌     
一滴油,一粒米,一本书,一张纸,一棵蔬菜一只梨,都是农民辛勤种,一个玩具一支笔,都是工人汗水换,样样来得不容易。我们大家要珍惜。我们大家要珍惜。(56i6#5323#132#10)#323#50#232#10#6·6#i6#34#5-#5·5#i i#765#6-#56i6#532#1-#1-:#356i#256#i-#i0#结束句·“一”字歌@熊益美 @周筱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