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许多父母都有类似的梦魇,孩子到了玩具商店,着魔似地的要东要西,一旦你不顺从他的要求,孩子便赖在地上,大哭大叫,极尽所能的令你难堪,任凭你软硬兼施、好话说尽(如果不是在公共场合,早就一巴掌下去),也是无用,最后要不就是不欢而散、扯手拉耳朵地离开现场,要不就俯首投降、心不甘情不愿地任凭勒索。这里提供父母们几个简单的观念及做法。首先,当孩子发脾气时,你要让他明白“他是可以发脾气的”,你也必须接纳“发脾气的孩子”,目的是要孩子明白,情绪是他的朋友,而非敌人,也要引导孩子接纳“发脾气的自己”或“自己的情绪”。  相似文献   

2.
《中华家教》2020,(3):54-55
情绪处理能力较好的孩子,会有较好的人际关系;善于向他人表达自己情绪的孩子更受人欢迎;表现积极情绪更多的孩子有更好的同伴关系。而我们经常看到的孩子们的情绪表达方式却是:生气的时候大哭大闹,严重的时候会说狠话、摔东西、打人;一哭就停不下来,怎么哄都哄不好;不管什么场合,大街上不满足自己的愿望就哭闹;学习、做作业易发脾气……。  相似文献   

3.
前不久,上海亲子教育研究会作了一个问卷调查,有25%的父母对自己两三岁宝宝的任性、爱发脾气感到困惑。不管宝宝是情绪好,还是情绪坏,他总会时不时地发脾气。而且很多时候宝宝发脾气的原因是由于不了解孩子心理的大人招惹的。所以父母了解宝宝,是避免宝宝发脾气的关键。父母心里备有几招,更是化解宝宝发脾气的小窍门,你不妨一试。  相似文献   

4.
发脾气实际上是孩子正在成长的独立意识的信号。一般来讲,孩子发脾气的行为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减弱。如果你的孩子爱发脾气,你不要轻易地下结论说自己教子无方。每个孩子养成发脾气习惯的  相似文献   

5.
家庭是儿童情绪社会化的起点,家庭表露影响着儿童情绪的健康发展;父母要学会积极表露,引导孩子学会正确认知和表达自己的情绪,为孩子情绪的健康发展创设良好的情绪氛围。  相似文献   

6.
<正>在现实生活中,许多父母都曾经在孩子面前不可抑制地发脾气,强烈地表现出伤心、失望、愤怒等负面情绪,过后又难免自责、后悔。其实,当孩子出现家长不可接受的行为时,父母首先要做的是稳定自己的情绪,分析孩子产生这种行为的原因,这样才能有效地解决亲子冲突。1.控制情绪。家长在生气的时候,通常是先"打击":"你怎么这么不听话?""你笨不笨?"然后是说教:"平时跟你说多少次了,要有礼貌……"孩子则是内心奋起反抗,瞪着眼,翘起小嘴。此时,具体的教育内容完全被家长火冒  相似文献   

7.
越来越多的老师感受到的教育"累",主要是由教育场景中频繁的情绪失控导致的.为什么教师容易失控?与被教育者之间过近的人际距离容易造成对彼此的审美缺失;发脾气的管教方式对于低年龄段孩子具有威慑力,而对于长大后的孩子已失效,教师又没能探索出合适的管理方式;树人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快节奏的生活习惯往往致使教师急功近利,忘记了教育的规律;教师太注重学生成绩反馈,而忽视了对孩子成长方向性的引导.STOP技术主张从四个步骤来调节人的情绪,简单易行、值得教师学习.根据STOP技术,教育者在面对情绪失控时,首先要停下来;再深呼吸三次,和孩子保持距离;然后体验和反思自己的情绪来源及后果;最后继续前行,找到有效的解决方式.  相似文献   

8.
如果问你:你希望孩子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我想很多家长都会提到一个词:情商高.不同于以前只要孩子智商高就够了,情商高逐渐成为了培养孩子的"硬指标"之一. 确实,情商高的好处多多.想要拥有高情商,最核心的是要能够理解自己和他人的情绪,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共情"能力."共情"能力高的人会获得更多的社会支持,在社会交往中也会更受...  相似文献   

9.
正情绪没有对错,但是情绪的表达方式却有好坏。父母要从小教育孩子应该用什么方式和正确的行为来表达情绪,学会调节情绪,并且要以身作则,要知道,父母的身教重于言传。经常听到一些父母说,孩子就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等他长大了、懂事了,自然就好了。真的是这样吗?让我们来请教专家吧!Q:孩子长大后,能自然而然地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吗?  相似文献   

10.
1.坚持就是胜利 父母的思想要先行,孩子任性、发脾气的责任在自己,而不在孩子,不要怪罪孩子。需知:孩子哭1个小时,是因为你把他要的东西在1小时零1分钟给他了;孩子哭2小时,是因为你把他要的东西在  相似文献   

11.
瑞德的坏脾气在班上是出了名的,他常常会因为一些小事大发脾气,同学们都对他敬而远之。我留心观察了瑞德一段时间,发现这孩子本性并不坏,因为发脾气只是一种单纯的情绪,它不同于以伤害和破坏为目的的进攻。瑞德发脾气并不是真的要伤害什么人或是破坏什么,而且事后,瑞德也往往为他的暴躁而内疚。比如,有一次,在上体育课时,一位小女孩不小心把篮球扔  相似文献   

12.
有一位年轻的妈妈说,她的儿子动不动就发脾气,不知该怎么管教他。其实,要想让孩子变得有涵养而不粗暴,首先要弄清楚原因。小孩子之所以容易发脾气,是因为孩子的自控能力差,情绪起伏大,易外露,受挫时,容易被激怒。孩子太小,不知该怎么办,只有通过发脾气才可以发泄出来。孩子发脾气时很可怕,好像着魔似的,忘掉了周围的一切,内心被怒火所控制,感到害怕,痛苦,但是自己控制不了。其次,采取可行的方法防范孩子发脾气。既然挫折常常是引起孩子发脾气的原因,父母应让孩子所受的挫折在能容忍的限度之内。不要过分地规定孩子做什么事,也不能过分地强迫…  相似文献   

13.
你体验过愤怒的情绪吗?有些人会说:"体验过,而且正在体验."而又有些人会说:"我从来没有愤怒过."这是不可能的,每个人都会经历过愤怒,愤怒是人类具有的基本情绪之一.当然,一些人可能会过于控制自己,使自己愤怒的情绪不会公开地表现.我们要认识到,表达愤怒是健康的行为,而且愤怒可以被建设性地表达出来.人们通常存在一种误解,常将愤怒和攻击行为联系在一起,认为表达愤怒,就是在攻击他人,会带来更坏的结果,因此,他们感到难于表达自己愤怒的情绪.其实,以建设性的方式表达愤怒是一种自信行为,是个体有力量的表现,我们不要害怕愤怒的情绪,而要学会有效地表达.  相似文献   

14.
秋辰  友童 《父母必读》2010,(2):90-91
孩子哭闹和发脾气的时候,父母到底应该怎样做呢?这个问题深层次的内涵是,我们应该如何帮助孩子学会有效地管理情绪?  相似文献   

15.
感恩     
我相信,你的同学斯塔尔迪从不抱怨他的老师. 你用不满的语气说:"老师情绪不高,不酎烦."你想一想,你多少次发脾气,对谁?是对你的父母,对你父母发脾气是犯罪.你的老师偶尔发脾气是有缘故的!  相似文献   

16.
蒋一平 《教师》2014,(7):33-35
正一天,一位从事小学教育的温柔耐心的朋友对了我说了这么一句话:"想想自己是老师,应该比学生多一些道德。孩子闹情绪你也闹,被孩子的情绪牵着走,说明你也是个孩子!"当时这句话真的深深触动了我,并在以后的日子里默默影响着我!学期期末,我窝在开着暖暖的空调的办公室里用心写孩子们的评语。当这样一段评语一气呵成时,我的脑海那么自然地浮现出我和他相处的点点滴滴,  相似文献   

17.
龙兰 《考试周刊》2013,(43):175-176
情绪管理,就是用对的方法,用正确的方式,探索自己的情绪,然后调整自己的情绪,理解自己的情绪,放松自己的情绪。儿童情绪管理的能力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要让孩子做情绪的主人。"情绪管理"是时下最流行的教育方式之一,即通过情绪管理教育,让孩子学会倾诉和表达快乐、悲伤、紧张、胆小等各种情绪。同时,教育孩子学会聆听别人的谈话、欣赏别人的优点、对待生活中的得失等。儿童期健康情绪的发展对幼儿的个性形成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关系到一个人一生的成长。因此,儿童期的情绪管理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8.
我儿子上小学六年级,特别容易冲动。不仅在家经常发脾气、摔东西,而且在学校有时只为了一两句话,就和同学打一架,根本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这样下去,我真担心他会做出伤害别人甚至伤害自己的事情。我该怎么办?浙江舟山李国平你的孩子可能经常发生这样的情绪或问题:他可能因为你不让他在睡觉前吃糖而大吵大闹,也可能因为小朋友不和他玩游戏而和人家打上一架。其实,如果你从小就培养孩子的自控能力,那么他将能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如果孩子没有自控能力,那么在情绪激动的时候,他很可能不考虑后果,冲动地说一些过激的话或者做一些过激…  相似文献   

19.
融立 《家长》2015,(3):27-28
除了不压抑孩子的情绪,更重要的是,我们需要注重孩子情商的培养,让孩子自己学会控制情绪,合理表达情绪,最终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最近,上小学的女儿回家后总是情绪激动。由于老师对班上一个同学很偏爱,让她感觉不公平。怎么劝她都无法平复她的情绪。真不知道该怎么办。"这是最近一位家长找我咨询时说的一番话。很多时候,孩子的情绪也是很强烈的,直接支配着他的一举一动。一件在成人看来是芝麻绿豆大的事,常常  相似文献   

20.
我们知道 :当我们生气、恐惧或悲伤时 ,这种不愉快的情绪 ,会使我们感到心跳加快 ,呼吸急促 ,身体聚集了大量的能量。只有把它释放出来 ,我们才能恢复到平静状态。其实我们的孩子也一样。“您真讨厌 !”孩子大声喊叫 ,喊完之后 ,“讨厌”引起的不悦就减少了许多。如果我们压抑孩子表达不愉快的情绪 ,就会迫使孩子去找不正常的渠道渲泄他们的情绪 ,他们不是把情绪发泄到别人身上 ,就是发泄到自己身上。比如有些孩子打人 ,抢别人的东西 ,用伤害别人来发泄自己的不愉快 ,有的孩子不去找别人的麻烦、却把不悦压抑在心里 ,结果造成忧虑 ,性格内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