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正前不久,第十八届"中国光谷"知识产权国际论坛在武汉光谷国际科技会议中心举行。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下称"东湖高新区")知识产权局有关负责人表示,知识产权已成为东湖高新区和武汉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及产业创新发展的关键支撑。截至目前,已有近400家各类知识产权服务机构落户武汉东湖高新区,从业人数超过4000人。近年来,东湖高新区相继成为全国第一个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园区、第一批国家专利导航光通信产业发展实验区、第一批国家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试验区、国家中小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推进工程试点园区,知识产权实力得到进一步彰显。  相似文献   

2.
目前武汉东湖高新区国家大学科技园已取得一定发展,但仍需提高相关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探讨了产业集群对创新的影响,并进一步提出促进武汉东湖高新区国家大学科技园的产业集群,优化创新环境。  相似文献   

3.
以武汉东湖高新区为例,以1992~2004年相关统计资料为基础,通过其发展过程和影响因素分析,探讨区域发展特点。分析和研究武汉东湖高新区区域发展演进过程说明,武汉东湖高新区的区域发展对“中部崛起”将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4.
正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武汉东湖高新区")于1988年创建成立,1991年被国务院批准为首批国家高新区。30多年弹指一挥间,从我国第一根光纤、第一个光通信国际标准,到第一款商用存储芯片、全球首款128层闪层芯片……一大批高技术核心产业在长江岸边蓬勃生长,催生出了518平方公里的"中国光谷"。如今的武汉东湖高新区,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光纤光缆研制基地、全国最大的光器件研发生产基地、国内最大的激光产业基地。光谷光纤光缆占全国市场的66%、国际市场的25%,销量世界第一,培育出中国信科、长飞光纤、华工科技、华工激光等全球知名的行业领军企业,成为全国10家重点建设的"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之一,是享誉世界的现代化科技新城和宜业宜居之城。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东湖高新区"一区多园"管理体制发展现状的调查研究,发现目前东湖高新区"一区多园"管理体制存在跨管理空间的责权利冲突的问题。深入剖析认为根本原因是"越界管理难协调、多重博弈难均衡"。从强化高新区"一区多园"管理体制创新的顶层设计、统筹协调高新区"一区多园"的行政管辖权与经济发展权、建立科学合理的高新区"一区多园"政府治理结构、做大和分好高新区"一区多园"的利益蛋糕等四个方面提出了东湖高新区"一区多园"管理体制创新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科技资讯     
《科技风》2013,(20):1-4
"中国光谷"释放创新能量打造创新创业乐土[导读]作为我国第二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有"中国光谷"之称的武汉东湖高新区以领先全国的科技创新活力,激发无数人的"光谷梦",并让梦想落土生根。——迈向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作为我国第二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有"中国光谷"之称的武汉东湖高新区以领先全国的科技创新活力,激发无数人的"光谷梦",并让梦想落土生根。"光谷标准"凸显"创新驱动"高度"一流企业卖标准,二流企业卖品牌,三流企业卖产品",这是当今国际产业分工的流行趋势。能否参与国际、国家标准的制定,是衡量企业和地区科技创新能力的基本尺度,也是实现企业和地区效益最大化的现实途径。武汉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经过多年的培育发展,已经在很多领域走在了世界前沿,在很多方面已经具备参与和主导国际标准制定的能力和水平,特别是在光纤光缆部分领域已经取得了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7.
1 科技园概况 武汉理工大学科技园座落于“武汉·中国光谷”,是武汉东湖高新区国家大学科技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园区总体规划用地面积1000亩,计划总投资6亿元;2001年4月一期工程已全面开工,整个园区3~5年建成。园区的规划、建设、企业孵化、招商引资和物业管理由武汉理工大科技园股份有限公司负责。该公司由武汉理工大产业集团有限公司联合四家有实力的社会企业组建而成,注册资本8000万元人民币。  相似文献   

8.
正宁波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下简称"宁波高新区")成立于1999年,2007年升级为国家级高新区。进入国家队仅14年,2013年扩容建设宁波新材料科技城,核心区面积也仅55平方公里,在2020年169家国家高新区评价中排名跃居第15位。与中关村和上海张江、深圳、苏州、广州、武汉工业园等诸多"三十而立"的"老大哥"比肩,宁波高新区犹如一位红日初升的少年,洋溢着自信和朝气,稳稳居于国家高新区第一方阵。  相似文献   

9.
武汉东湖兼具自然与文化的双重优势,是武汉城市"水文化"的重要在载体。分析了武汉东湖文化旅游品牌化的基础条件,探讨了东湖文化旅游品牌化的发展思路,并提出"三主三辅"文化旅游品牌的设想。  相似文献   

10.
1987年6月,全国第一家科技企业孵化器——武汉东湖新技术创业中心在武汉东湖新技术区诞生,截止2003年底,湖北省创业服务中心发展到48家,其中国家级创业服务中心8家,孵化场地面积达60多万m2,入驻企业达1400多家。这是记者从2004年全省科技工作会议上获悉的信息。  相似文献   

11.
正本刊讯内江高新区始终坚持"以升促建"工作思路,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发展,以创新创业服务为宗旨,完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加快汇聚创新资源,全力打造西部地区国家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示范区、成渝经济区协同发展桥头堡、四川全面改革创新示范先行区和川南新兴特色产业发展高地。一是抓好申报创建工作。主动向科技部、火炬中心汇报衔接,进一步做好申报创建国家高新区汇报材料完善、宣传氛围营造及专家组现场考察方案修订  相似文献   

12.
<正>本刊讯近日,经国务院批复,我省德阳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攀枝花钒钛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升级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目前,我省已拥有国家级高新区7家,省级高新区4家,国家级自主创新示范区1家。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坚强领导下,我省高新区建设在"十二五"期间得到了快速发展,国家级高新区从2家增加到7家。特别是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实施《四川省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认定和管理试行办法》以来,新认定省级高新区6家,其中  相似文献   

13.
2002年11月21日,位于东湖之滨的武汉科技会展中心彩旗飘扬,锣鼓喧天,群贤毕至,嘉宾云集。2002年湖北科技博览会暨信息安全技术与产业发展论坛在  相似文献   

14.
区域创新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宏观背景下,为保证区域创新系统功能的正常发挥,开展区域创新系统运行(以下简称RISO)的研究具有较强的理论和实际意义.在简单介绍RISO"四三结构"模型的基础上,以湖北武汉东湖高新区国际通信专用通道建设这一区域创新的典型案例为对象,实证研究了RISO"四三结构"模型的内在机理.  相似文献   

15.
<正>湘潭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湘潭高新区")成立于1992年,2009年晋升为国家级高新区,2014年获批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管辖面积46.8平方公里。为抢抓"一带一部"历史新机遇,落实"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湘潭高新区着力"打造智造谷建设自创区",是中部地区技术创新活跃、产业特色突出的重要基地。创新驱动发展1992年8月28日,湘潭高新区在美丽的湘江湾畔奠基,点燃了中国中部地  相似文献   

16.
正株洲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高新区"),被称为"中国动力谷",成立于1992年5月,同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000年,高新区与株洲市天元区进行职能合并,从而构筑了株洲新区,园区总面积为328平方公里,形成了"一区四园"的发展格局。建设创新型特色园区自成立以来,高新区立足株洲产业基础和优势,以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为宗旨,以轨道交通、通用航  相似文献   

17.
正作为全国唯一以稀土冠名的国家级高新区,近年来,包头稀土高新区立足"高新特快",专注谋划稀土这一特色文章,拿出壮士断腕的勇气和决心,主动把握整个稀土产业转型升级调整的节奏步伐,与大产业、大形势同频共振,实现了从"初级向中高端"的跳跃。如今,在全国稀土产业略显不景气之际,高新区稀土产业发展向好,并铺就了一道亮眼的底色——在种种利好的吸引下,北京、山东、山西、宁波等地的稀土企业纷纷入驻高新区,拉开了稀  相似文献   

18.
刘善琨 《学会》2010,(9):41-43
<正>在武汉东湖高新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中,依托高校和研究所建立的激光学会如何融入其中,更好地发挥学会的组织、桥梁与纽带作用,更好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  相似文献   

19.
当前,东湖高新区产学研协同创新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但是知识产权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协同创新的绩效。应当制定专门的高新区产学研协同创新知识产权工作指引政策,充分发挥知识产权服务业在高新区产学研协同创新中的作用,大力强化产学研结合的高新区知识产权合作创新机制,积极支持高新区重点产学研协同创新项目知识产权产业化,推动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规范的知识产权管理系统。  相似文献   

20.
2016年8月下旬,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在湖北省等7个省市新设立自由贸易试验区,我国自贸区的数量从4个激增到11个。孝感市作为武汉"8+1"城市圈核心成员之一,抢抓湖北自贸区建设的重大机遇,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试点,积极输送优势和特色产业,搭上自贸区建设快车,促进孝感市及周边城市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