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阿碧 《金秋科苑》2011,(8):132-132
远古时代的长颈恐龙的长脖子有什么用?这是多年来困惑科学家的一个难题。2003年年底,我国科学家李春发现了世界上第一具完整的海洋原龙化石,这是一种长颈龙的化石。经过几个月的研究,李春与美国费尔德博物馆的奥里维尔·里玻耳以及芝加哥大学的动物学家米歇尔·拉巴贝拉一起揭示了海洋长颈龙长颈的奥秘,这个研究成果发表在美国《科学》杂志上。  相似文献   

2.
远古时代的长颈恐龙的长脖子有什么用?这是多年来困惑科学家的一个难题。2003年年底,我国科学家李春发现了世界上第一具完整的海洋原龙化石,这是一种长颈龙的化石。经过几个月的研究,李春与美国费尔德博物馆的奥里维尔·里玻耳以及芝加哥大学的动物学家米歇尔·拉巴贝拉一起揭示了海洋长颈龙长颈的奥秘,这个研究成果发表在美国《科学》杂志上。  相似文献   

3.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17):I0015-I0016
布里斯托大学进行的一项新研究在5月20日的《Journal of Evolutionary Biology》杂志在线发表,这个研究揭示了恐龙的大脑和内耳如何发育。英国布里斯托尔大学地球科学学院的Stephan Lautenschlager和德国汉诺威下萨克森州博物馆的Tom Hubner合作,研究了两件1亿5000万年前的侏罗纪恐龙大脑化石。  相似文献   

4.
正1.为什么说中国是恐龙家族的博物馆在古生物学中,恐龙是占据重要地位的重量级明星。它们也是美国电影《侏罗纪公园》中的主角。而且,大家比较熟悉的霸王龙、梁龙、三角龙等也都产自北美。而英国则是最早发现和最早命名恐龙(创造了恐龙"Dinosauria"这个名词)的国家。但是,世界上拥有恐龙种类最多的国家是中国。到2019年12月,中国已经研究命名了322种恐龙,居世界首位;  相似文献   

5.
正在电影《侏罗纪公园》里,恐龙是科学家们通过琥珀中的蚊子肚子里的一滴血液克隆出来的。而现在,人们大概不用找蚊子了:一支来自多个国家的古生物学研究团队找到了一件琥珀中的恐龙标本。这项研究由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的邢立达博士与加拿大萨斯喀彻温省皇家博物馆的瑞安·麦凯勒教授领衔,研究论文于近期发表。  相似文献   

6.
正6500万年前,一颗巨大的小行星撞击了地球,在这场全球性灾难中,恐龙灭绝了,但接下来发生了什么?生命又是如何复苏的?美国丹佛自然与科学博物馆科学家的惊人发现,揭示了世界和生命如何在这场灾难事件中恢复的细节。最近,在《科学》发表的一篇论文中,科学家描述了在科罗拉多州中部康瑟尔布拉夫斯发掘的一批化石。他们提到在小行星撞击地球后关键的100万年中,保存完好的动植物化石揭示了地球上最黑暗的日子之后,生  相似文献   

7.
正恐龙是曾经的地球霸主,但你或许不知道,高大威猛的恐龙当年也有被小小寄生虫侵扰的烦恼。最近,首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团队在《自然·通讯》发表题为《白垩纪中期琥珀中取食恐龙羽毛的新昆虫》的论文。该研究发现,带羽毛的恐龙身上寄生着一种与现代虱类似的昆虫。这种新发现的昆虫物种名为"恩氏中生食毛虫",与部分受损的恐龙羽毛同时保存在有着约1亿年历史的琥珀中。虱子这类昆虫到底是什么时候诞生的,是在恐龙时代,还是更早?所有的恐龙身上都有体外寄生昆虫(寄生在体表的昆虫)吗?这些寄生昆虫对恐龙有什么危害?  相似文献   

8.
3年前,科学家在一次对内蒙古二连盆地进行的科学考察中,发现一种巨大的兽脚类恐龙化石,经过两年多时间的研究,最终确定这是一具当今世界上最大的似鸟恐龙化石,并把它命名为二连巨盗龙(Gigantoraptor erlianensi)。这一发现,引起世人关注,并被《时代》杂志评为2007年十大科学发现之一。  相似文献   

9.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5):I0016-I0017
据俄罗斯"纽带"新闻网2月7日消息,加拿大科学家在《自然》科学期刊发表论文,提出可采用微裂纹系统使玻璃强度提高约200倍。  相似文献   

10.
《今日科苑》2014,(2):25-26
阿拉伯半岛历来鲜有恐龙化石发现,最近,来自瑞典乌普萨拉大学、维多利亚博物馆、莫纳什大学和沙特地调局的国际合作团队,首次发现了沙特阿拉伯的恐龙化石记录。无法想象,现今充满沙漠的阿拉伯半岛曾经是一片铺满海洋爬行动物和恐龙化石、牙齿的海滩。一串似雷龙的蜥脚龙巨型尾部脊椎骨和一些食肉兽脚类恐龙的牙齿被发现于沙特阿拉伯王国西北部的红海沿岸。科学家是在一次野外考察过程中发现这些化石的,研究成果在PLOSONEE发布。  相似文献   

11.
古生物研究     
《科学中国人》2022,(21):14-15
<正>中国恐龙蛋研究揭示恐龙灭绝新机制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王强与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等单位科学家合作,为解答恐龙灭绝之谜提出了新的认识。相关成果发表于《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要回答好恐龙灭绝之谜,最为核心的还是要依托于恐龙在地球上生存的时空记录,但由于陆相地层记录的不完整性和区域差异,  相似文献   

12.
杨孝文 《百科知识》2013,(16):26-27
随着发现的恐龙化石越多,科学家对恐龙家族的了解就越深入。新的研究发现,恐龙家族拥有令人吃惊的多样性:它们有的庞大,有的小巧,有的食肉,有的食草,有的会飞,还有的虽长有羽毛,却只用来炫耀求爱……1.非洲厚颚龙非洲厚颚龙学名Pegomastax africanus,直意为"来自非洲的厚颚"。这种恐龙的化石是20世纪60年代在非洲南部的岩层中发现的,2012年,科学家对保存在哈佛大学的这些  相似文献   

13.
动态     
正琥珀中发现亿年"旅行青蛙"中美科学家在缅甸琥珀中发现了4只特别的"旅行青蛙"。与手游中周游四方的"呱儿子"们不同,这些蛙是穿越时光的旅行者——它们来自1亿年前的中生代白垩纪时期。6月14日,这一科学发现发表在自然集团旗下的《科学报告》(Scientific Reports)上。2015—2016年间,科学家们在缅甸陆续发现了4件蛙类琥珀化石,并在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及美国国家地理  相似文献   

14.
《中国科学院院刊》2010,(3):350-350
羽毛的起源和演化是进化生物学研究的一个难点问题。近年来在我国中生代中晚期形成的地层中发现的带羽毛恐龙化石为研究羽毛的起源和早期演化研究提供了大量信息,相关研究在世界上产生了广泛关注。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所徐星研究员、山东大宇自然博物馆郑晓廷馆长和地科院地质所尤海鲁研究员等.观察和分析了保存于不同种类的恐龙和早期鸟类化石标本上的羽毛形态,  相似文献   

15.
言论     
《科学中国人》2004,(10):62-63
中国科学家论文数仅占全世界科学论文百分之五9月9日出版的英国《自然》杂志报道说,中国科学的发展正紧紧跟随经济快速增长的步伐。上周出版的《科学观察》的统计数据表明,在1981年到2003年间,中国大陆科学家在国际科学期刊上发表论文的数量增加了20倍。《自然》杂志认为这种增加率在不同的学科领域应该有大的差别,而且质量的提高可能滞后于数量的增加。《科学观察》是位于美国费城的汤姆逊科学信息研究所(Thomson ISI)出版的跟踪科学界活动的新闻快报。《科学观察》的统计数据显示,尽管中国大陆科学家发表的论文数只相当于日本的一半,但…  相似文献   

16.
《今日科苑》2017,(3):5-5
电影《侏罗纪公园》中,用基因技术复活恐龙的点子实在太迷人了,无数科学家都想这样玩一把。复活恐龙虽然不太可能,但那些不那么古老、又具有生态意义的灭绝生物或许可以靠这一技术续上香火。如今,一些科学家正在尝试复活绝种的欧洲野牛(aurochs)。  相似文献   

17.
美国《时代》杂志最近评出了2007年10大科学发现。内蒙古确认发现当今世界上最大似鸟恐龙化石,也入选第7号榜位。1.干细胞研究获得突破权威期刊《细胞》和《科学》同时刊出来自美国及日本的两份研究报告,证实皮肤细胞经过"基因直接重组"后可以转化成为具有胚胎干细胞特性的细胞。  相似文献   

18.
<正>2014年岁末,我国古生物学家主导的"鸟类起源"研究入选国际权威刊物Science杂志年度十项重大科学进展。科学家对20多年来新发现的、主要产自中国的化石的研究表明,羽毛这样的类似鸟类的特征,实际上早在最早的鸟类出现以前,就已经在不同的恐龙类群中多次重复出现。目前看来,羽毛不仅仅是用于飞翔,也用于保暖、展示,也可能有保持平衡的作用。另外,研究也发现恐龙向鸟类的进化中身体逐渐变小,同时骨骼逐渐变得纤细。  相似文献   

19.
民间科学开发问题之我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间科学是指民间科学家从事的科学研究活动及其成果。凡从事非本专业科学研究的人员,相对于专业科学家,就被称为民间科学家。民间科学家与一般的科学爱好者不同,而是已经在某一科学问题上进行了长期而系统的研究,从而产生出一定研究成果的人群。  相似文献   

20.
恐龙归来     
英国著名科学家和科幻作家阿瑟·克拉克最近发出预言,说人类将在2023年克隆出恐龙。他的预言科学吗?到那时恐龙真的能归来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