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科技部近日印发《中国公民科学素质基准》(简称《基准》),来自中科院和高校的8名科学家在科学网和"知识分子"微信公众号上联合署名撰文,指出《基准》存在一些"不严谨、不科学的问题",其中最突出的一条是第48条中"知道力是自然界万物运动的原因"违反了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此外,批评者还认为,《基准》把争议性的内容作为科学素质的基准也是不适宜的,如要求公众"知道阴阳五行、天人合一、格物致知  相似文献   

2.
美国华裔女作家谭恩美的成名作《喜福会》中贯穿了作者对麻将、阴阳五行、生肖风水等众多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描述和独到理解,表现了华裔后代对母辈文化复杂而深厚的感情。作者将中国文化的魅力融入到华裔"自我身份探寻"的写作中,使小说主题得到升华,并赋予了作品独特的审美价值和深刻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3.
从中国饮食文化、五行学两个方面对谭恩美的作品《喜福会》进行了分析,揭示了该小说中反映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涵。其中包括:中国的传统丰厚的文化内涵;阴阳五行及其变化关系的经验性类比等,意在说明《喜福会》的创作与中国的传统与文化的影响是分不开的。这种影响既是自觉的,有意识的,同时也是无意识的,潜移默化的。  相似文献   

4.
正近期,《中国公民科学素质基准》(以下简称《基准》)引起学界和公众的广泛讨论,其中不乏争议。虽然笔者没有做过调查,但是如果说请大家对于"中国公民应该提高科学素质"这一观点表态的话,赢得绝大多数人的赞同应该是没什么问题的。因此大家需要明  相似文献   

5.
1923年,英国遗传学家霍尔丹在剑桥大学发表了一篇题为《代达罗斯,或科学与未来》的演讲,畅想科学应用的未来,提出科学将造福人类并对传统道德提出挑战。翌年,著名哲学家罗素发表《伊卡洛斯,或科学的未来》予以回应,警告人类对科学的滥用将导致毁灭性的灾难。本文介绍论辩双方的主要观点,并在一战前后西方社会文化的背景和"两种文化"论题的语境中分析这一争论的意义,最后回到同期发生在中国大地上的"科玄论战",对中国近代思想史上的这一重大事件进行重新审视。  相似文献   

6.
"美丽中国",一个传统而又崭新的名字。十八大报告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建设"美丽中国",并首次把这一概念写入了党代会报告,这是对人民群众生态诉求日益增长的积极回应,也彰显了执政  相似文献   

7.
葛炜 《中国科技纵横》2010,(23):219-220,209
传统的概念,科学就是指自然科学,这是近代西方的科学观,是唯西方和文化中心主义,唯自然科学,唯自然科学方法,唯技术理性的产物,我国从20世纪末开始重视人文和传统文化,但这不是彻底的人文回归,我们从概念和逻辑上仍然无视“科学”与人文的分裂,这不符合21世纪科学、教育发展的方向和中国的国情,我们对科学和文化要有新的认识。(该篇文章分四次发表)  相似文献   

8.
最近,在《科学时报》“科普新见”栏上读到了一篇“奇文”,《科学的迷信与迷信的科学》。本来,“科学与迷信是一对水火不容的死对头”,但是,在作者的笔下,科学竟成了迷信,迷信竟成了科学。奇谈之一:“科学,也常常是迷信的对象”。理由是:“科学在大众中的形象恰恰是神!”“把自己不懂的东西尊奉到一个至高无上的位置,这种态度,正是迷信”。我们不知道这位作者是否写过“科普”文章,是否在这位作者的笔下写出来的“科普”,是不讲科学道理的“科普”,  相似文献   

9.
《东方杂志》是我国近代影响深远的大型综合性杂志,1904年由商务印书馆创办。五四时期,《东方杂志》以其独特的魅力,在科学传播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东方杂志》科学传播内容丰富,既传播科技知识,又传播科学精神,注重传播的时效性、通俗性和实用性,运用图片增强传播效果。《东方杂志》的科学传播对民众起到了科学启蒙的作用,并对当时社会迷信思想进行了批判,引进国外先进科学理论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0.
大豆食品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无论从文化概念的广义讲,还是从文化概念的合狭义论,大豆食品都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它既是中华民族所创造的物质财富,也是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的重要内容。世界上一致公认,中国是大豆的故乡。据出土文物考证,我国在3000年前就已有大豆种植,公元前留下的《诗经》、《左传》、《史记》等著作都有关于"稷、黍、稻、麦、菽"和"中原有菽、庶民採之"以及"周子有兄而不慧,不能辨麦菽"的记载,此中"菽"字即为大豆。  相似文献   

11.
《世界发明》2007,(1):34-35
北京:打造中国创意产业中心作为文化创意产业中心,北京将文化创意产业写入"十一五"规划重点项目。2006年11月7日,《北京市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正式发布。根据《政策》,京外人才可优先办理调京或办理《北京市工作居住证》,银行也将优先对文化创意产业安排贷款。现在,北京已建成包括石景山北京数字娱乐产业示范基地、中关村创意产业先导基地、大山子文化艺术区等在内的十数个创意产业园区。  相似文献   

12.
李约瑟问题与中国传统科学范式的二重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库恩的科学范式论来看 ,以元气阴阳五行说为基础的中国古代自然哲学是构成中国传统科学范式的基本思想内核 ,它形成了中国传统科学中共同的世界观、认识论与方法论。然而 ,由这种基本思想内核演进而成的中国传统科学范式 ,既有其合理性 ,也有其局限性 :合理性在于有利于中国传统科学的积累性和渐进性的发展 ;局限性在于从范式的原型遗传和原型控制方面否定了中国传统科学变革为近代科学的内在可能性  相似文献   

13.
<正>我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现在全国上下在习总书记的引领下掀起了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浪潮。在我认为,实施中华传统文化教育,首先要在概念上做到以下几个区分,避免思想上的混乱和误区。1、经典≠传统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方式,是阅读中国古代的经典著作,如《论语》、《大学》、《诗经》等。但需要意识到的是,经典并不等于传统。经典中的内容并不一定就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体现。为什么呢?第一,经典不能涵盖传统。中华传统文化除了在经典中体现  相似文献   

14.
近代早期赫尔墨斯主义与科学史的关系为两个问题所困扰,一是事实性的:能否认为《赫尔墨斯文集》与卡巴拉等思想通过激励隐秘科学的发展而促成了新科学观念与态度的诞生,并且通过进入更加宽泛的宗教与政治语境而塑造了作为新科学产生背景的文化与思想;二是概念性的:能否把"赫尔墨斯主义"看作一种可以明确界定的、有确定思想载体与传人的学说,以至于可以清晰明确地谈论一种"赫尔墨斯主义传统"。通过对过去赫尔墨斯主义编史思路的考察,本文认为,一方面"赫尔墨斯主义"这一概念的使用需要经过改造以适应科学史研究的需要;另一方面应逐步将"赫尔墨斯主义传统"的历史叙事纳入对"秘传学说"这一更具包容性的概念的使用之下。  相似文献   

15.
199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文化政策促进发展行动计划》中指出:"文化的繁荣是发展的最高目标"。文化作为一种生产力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当今世界的较量实质上是文化这一"软实力"的较量。谁占领了文化制高点,谁就占领了主动权。作为文化资源大国,中国也意识到文化生产力的巨大价值,"文化软实力"不仅成为2007年"两会"的热门话题,而且在党的十七大上,"文化软实力"被正式写入党的报告,标志着提升文化软实力不仅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而且表明了文化软实力已经成为我国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支撑点。  相似文献   

16.
今年初,物理学家何祚庥院士在《环球》杂志上提出"人类无须敬畏大自然"的说法,著名环保人士汪永晨女士对此提出了强烈的反驳。这二位中国国内的著名人士在几大媒体上针锋相对的辩论观点越来越把公众读者群鲜明地分为了二部分。众多的学者、甚至是市民也加入进来参与这个话题的讨论,一时社会舆论颇为热闹。无疑这应该是21世纪到目前为止关于科学最有意义的一次公众参与的大讨论,这有些让我们想起也是在上个世纪初发生在中国学术界中关于"科学"与"玄学"的那场著名辩论。有趣的是那场辩论的起由也是由一名当时的国内著名科学家丁文江的《玄学与科学--评张君劢的<人生观>》一文所引起,后来又有众多社会上的著名学者、名流加入进来,如梁启超、胡适、唐钺、瞿秋白、吴稚晖、陈独秀、邓中夏等等。那场思潮辩论的结果是科学占了上风,似乎从此在中国这个传统文化深厚的国家里,曾占主导地位的"玄学"让位给了科学,或者说在人们的心里,已有的平衡被打破了。但今天的这场似乎是科学与敬畏大自然之争呢?在这一期的"科学与文化"栏目里,我们刊出二篇文章。一是著名的环保人士唐锡阳先生的文章,第二篇是北京几位在研究"科学"这一领域里很有自己学术思想的青年学者之间的谈话。显然这二篇文章的观点都是何祚庥院士观点的对  相似文献   

17.
传统的概念,科学就是指自然科学,这是近代西方的科学观,是唯西方和文化中心主义,唯自然科学,唯自然科学方法,唯科技理性的产物,21世纪,科学的主体是人民大众,是自然与人文的结合,科学文化是东西方的结合,自然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统一。我们对科学观需要有新的认识,科学的概念需要有新的界定,这关乎到我国社会、经济、科学、教育等事业的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8.
科学与艺术     
正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科学与艺术的交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并已成为当今世界科学文化发展的特征之一。为进一步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将我国科学家宝贵的思想财富通过中国传统书法艺术形式传承给广大青年学子,《科学中国人》联合西泠印社出版社于2016年8月隆重推出"‘科学与艺术’——中国科学家书法作品征稿邀请"活动。本期刊登的是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国  相似文献   

19.
《周易》博大精深,是中华文化元典。中国传统文化对科学发展是阻碍还是促进?5月13日-14日,北京周易研究会、国际理学研究所(比利时)、中国文化复兴研究院、北京大学国情中心太极文化研究所、曲阜孔子书院、天地生人学术讲座等学术机构在北京联合举办了“周易阻碍科学发展还是促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主要是从美学的角度来探析"原生态"舞蹈集《云南映象》的创作手法,并从美学角度深刻探析了原生态歌舞集《云南映象》艺术创作所体现出的文化心理以及民族文化与美的水乳交融,充分体现了"原生态"文化的艺术魅力。在信息、现代化的今天,《云南映象》的成功是中国民族舞蹈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作品,其具有的文化价值和市场价值对传统民族文化的发扬和继承起了巨大的推波助澜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