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只蚂蚁和它的孩子住在一个小山丘上的洞里,小山丘下有一个池塘。一天,小蚂蚁在池塘边玩,不小心掉进了池塘里。它大声呼喊:妈妈,妈妈!蚂蚁妈妈跑出洞外,看到儿子在水里挣扎,急得大声呼喊:谁来救救我的孩子?一只青蛙正在附近无所事事地跳来跳去。蚂蚁妈妈跑到青蛙身边,向它求救。  相似文献   

2.
宝宝要不要学习科学知识?能不能学习科学知识?对于这个问题,有一部分家长认为,科学是神秘而深奥的,它距离宝宝的生活太遥远了,等他长大些再学吧!而今天请来的几位妈妈却对培养宝宝学习科学、热爱科学很感兴趣,她们的做法或许会改变一部分家长在这个问题上的片面认识。场景一:雨儿是个小“问题家”,他和妈妈外出玩时会有问不完的问题:“妈妈,为什么小鸭会游泳而小鸡却不会游泳呢?“”天上的云彩为什么会走,它会不会到地上来玩呢?”……场景二:南南是个喜欢观察的孩子,这不,整整一个上午他都蹲在院子里看小蚂蚁是怎样搬家的,怎样把比它体重重…  相似文献   

3.
三、孩子爱玩危险的游戏小T是个6岁的男孩,因他家附近没有操场,也没有其他玩的场所,所以他就和邻居家的孩子一起到路上扔球玩。那条路上车辆不多,但有时也有出租车通过。父母担心路上危险,所以不让他到那儿玩。妈妈经常喝斥小T:“不要在路上玩!”挨批后,小T老老实实地回家了。但当妈妈不在或看不到他时,小T又在路上玩。危险的玩耍,如在公路、铁路线上玩耍或玩刀、玩火等,一定要严加管教。当孩子屡教不改时,家长有必要打打孩子的屁股或手心。一旦事故发生后,大人往往会后悔自己没有批评得更严厉一些。  相似文献   

4.
孙毅 《幼儿教育》2001,(11):30-30
孩子具有亲近自然的天性。我们经常可以看到类似这样的情景:孩子们蹲在一起用小木棒搭桥,用小石头垒灶,就连捡到几根干草也会玩上半天。抓住孩子这一特性,我把一些可供幼儿操  相似文献   

5.
《父母必读》2009,(2):126-126
去公园玩的时候,看到地上的小蚂蚁、毛毛虫,宝宝常常上前去踩;看到鲜花,他就嚷嚷着要摘下来。怎样才能让他变得有爱心呢?  相似文献   

6.
我园每期开学有一部分新入园的孩子总是爱哭:有的要大人陪他一起玩,一起上课,不准大人离开,否则就哭得死去活来:有的不愿进幼儿园的门,家长抱进幼儿园,他不下地,哭着吼着'要回家!"有的是在室外玩他不哭,一进教室就哭;有的是看到别的孩子哭他就跟着哭,喊着要妈妈,要回家;有的孩子哭起来不得了,不管老师采取什么办法,都不行.  相似文献   

7.
"帮孩子"有时候也是干扰孩子 小炘炀喜欢玩积木,直到大学一年级,积木还是他在家里常常玩的玩具.他的第一套积木是红颜色的,小家伙简直是爱不释手,一玩就是大半天,摆弄得满地都是.圻炀妈妈回家,看到满地乱糟糟的,自然要去整理一下.孩子有时候玩别的去了,妈妈整理积木他也没有在意.可是他回来后,看到玩具不在了,就显得比较失落,有时候明显地表现出不高兴.时间一长,我看出点问题来了,本能地觉得这样做不好,就让她别再收拾了.  相似文献   

8.
夏晴 《父母必读》2009,(5):110-110
《父母必读》:我问过一些妈妈,是否和孩子玩过音乐方面的游戏,很多妈妈都说,不知道怎么和孩子玩。王甘:很多妈妈都觉得,这个事情做不了,所以要交给专家去做。其实,我们生活中的很多活动都和音乐有关。比如孩子刚出生的时候,妈妈或家里其他人会抱着他唱摇篮曲;宝宝大一点了,把他放在腿上,一边说歌谣,一边有节奏地颠动,或者玩拍手之类的游戏,这其中就有节拍,  相似文献   

9.
小孩子也会有心理压力吗很多人以为,成年人才会有心理压力,孩子天生就是无忧无虑的,即使是受到外界的影响,这些影响也会很快消失。而事实上,孩子也会有心理压力,幼儿阶段的心理压力将会影响孩子的一生。壮壮四岁多了,最近,妈妈发现他特别爱着急。一次,壮壮玩积木,总是搭不好,他就大声地哭着喊:“妈妈,我搭不好!”妈妈过来了,只见壮壮一边拿着积木使劲敲地板,一边哭着说:“我搭不好,我搭不好!”妈妈劝壮壮再试试,可他就是哭,妈妈强忍着没发脾气。妈妈开始担心宝贝儿子,怕他以后心理不健康。她在咨询过心理专家后,才了解到小孩子也有心理压力,…  相似文献   

10.
如今,让家长头疼的不是孩子太懦弱,而是太好胜,即嫉妒。这种心理可能造成幼儿认知上的偏差,从而影响他的健康发展。但也要看到嫉妒的动力机制,适度的好胜可以激发出幼儿的潜能,获得更好的发展。你家宝宝好胜嫉妒吗?3岁的峰峰和妈妈去王阿姨家玩。王阿姨家的孩子可可和峰峰一起玩搭积木,两个小朋友一人搭了一个高楼,玩得可高兴了。妈妈也高兴地表扬王阿姨的孩子可可搭得真好,比自己家的峰峰聪明多了。可是没一会儿,可可就哭着跑过来说峰峰把她的高楼推掉了。妈妈一下脸红了,不知道说什么好。这么小的孩子嫉妒之心怎么会这么强烈!嫉妒是一种负…  相似文献   

11.
小霖家的院子里有棵很茂盛的梧桐树。春天,小霖在树下看小蚂蚁找食;夏天,小霖在树下乘凉听妈妈讲故事;秋天,小霖在树下捡落叶;冬天,小霖在树下和小伙伴玩捉迷藏。最让小霖快乐的是,傍晚站在树下听着小鸟回巢时阵阵的欢叫声!  相似文献   

12.
正总是以自我为中心,一点儿不懂得关心他人?别以为孩子长大就懂了,该出手引导时必须出手。会关心人,不仅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重要的社会适应能力。洋洋5岁了,可是一点也不懂得体谅妈妈。妈妈出差刚到家,累得瘫在沙发上想休息一会儿,他像没看见一样,照旧拉着妈妈马上要读故事、玩假扮汪汪队救小动物的游戏,虽然妈妈会强打精神陪他玩,尽量满足他的要求,可是心里还是有些担心:为什么这孩子不懂得体谅人,不知道关心人呢?  相似文献   

13.
孩子:希望有个心理医生老爸我的父亲就是那种很传统的中国父亲,只管家里的生杀大权,从来不管他认为鸡毛蒜皮的小事情。在他的眼里,买房子、买车子、工作赚钱都是大事情,烧菜洗衣、陪我玩、开家长会都是小事情。我不知道大人的世界究竟有多么的忙碌,看到《成长的烦恼》里,爸爸会为了妈妈而放弃事业照顾孩子,爸爸还会为了孩子抽出时间来和他们聊天,陪他们玩,我好羡慕。在现代教育中,父亲因为工作繁忙等种种原因与孩子的交流越来越少,相反母亲成了家庭教育中的主要角色。母爱多了,父爱少了,这个问题在现代家庭中逐渐突显出来。作为家长,在这个…  相似文献   

14.
幽默小故事     
孩子的眼光小汤米七岁,他把所有的业余时间都在用铅笔和蜡笔画他所看到的世界。他妈妈带他去公园,他不想和其他孩子一起玩。他甚至不想玩秋千和跷跷板。他只想画画。他的父亲为此深感担心。"我不希望汤米把自己的一生都用在画画上。"他说。"为什么不可以?"他妈妈说,"有些人就是这样的。想想所有著名的艺术家——伦勃朗、高更、梵·高。他们生活中的主要兴趣就是绘画。""呵,他们有天赋。汤米只是画画而已。"汤米的爸爸说。"他还小,"他妈妈说,"他会好起来的。何况我认为他已经显示出非凡的能力了。""如果他真那么棒,也许我们最好给他找个老师。那样他就能学会如何正确  相似文献   

15.
尹建莉 《辽宁教育》2013,(4X):44-45
<正>我们的话题从一道选择题开始:周末,两个初中生各自在家玩电脑游戏,午饭摆上桌了也不愿下线。一位妈妈愉快地把饭碗端给孩子,让他边玩边吃;另一位妈妈把饭倒进垃圾桶,惩罚孩子,不给他吃饭。两种做法非常典型,代表家长面对孩子玩电游的两种心态:让孩子玩得高兴,无任何惩罚行为;让孩子玩得内疚,有或明或暗的惩罚行为。那么,同样的情境,换一个前提,孩子不是因为玩电游,而是因为思考一道数学题或读一本书而沉迷,家长会采取哪一种方法呢?我相信大多数人会因为换了情境细  相似文献   

16.
<正>在美国华盛顿州福克斯镇有一个不幸的小男孩儿,他的头部长了个瘤子,医生诊断为恶性肿瘤。手术成功摘除了瘤子,但是他却因这个瘤子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手术之后的他什么也看不到了。8岁的他哭着说:"妈妈,我还能看到吗?我想要读书,我想和小伙伴们一起踢足球。"妈妈抚摸着他的头说:"孩子,你一定能看到的,只要你不放弃努力,总有一天会感动上帝。到时候,你想要干什么都可以。"  相似文献   

17.
我儿子4岁半,院子里有个男孩比我儿子小半岁,俩人经常一起玩。但是那个男孩脾气暴躁,有时玩着玩着就起急打人,我儿子比较温和,每次都让着他。那个男孩妈妈从来不说自己的孩子,有一次把我儿子的手抓破了,男孩妈妈也不说,我很生气,就对那个男孩说:“要是再打我们,就不跟你玩了。”男孩妈妈听了,直接拉着孩子就走了。但事后我儿子还想去找那个男孩玩,我该不该再让他们一起玩呢?  相似文献   

18.
乐乐四岁了。那天,妈妈上班去了,从事科研工作的爸爸在认真地看书,思考问题。乐乐很乖地坐在地板上玩积木。玩着玩着,乐乐的小嘴巴开始说话了:“把这块放在哪呢……好,我要搭个房子,妈妈住这间,爸爸住这间……还有一块到哪去了……”很少有时间陪伴孩子的爸爸吃了一惊,想:这孩子在和谁说话呢?他停下手中的笔,看着乐乐。乐乐仍是一边忙  相似文献   

19.
星期天,妈妈带笛笛去公园玩。笛笛和妈妈走着走着,突然(tūrán),笛笛看到了玩具。他对妈妈说:“妈妈,我去玩一会儿玩具。”妈妈说:“好吧!”接着又说:“孩子,我去给你买瓶(píng)水。”笛笛说:“好吧!”他就玩去了。笛笛玩够了,却找不到妈妈。“咦(yí),妈妈到哪(n  相似文献   

20.
正妈妈带儿子又萱到楼下玩溜滑梯,旁边一小朋友看到别人加入了,非但不欢迎,还大声地对他们说:"这是我们家的溜滑梯,你们不准玩!"又萱看到这位大姐姐恶狠狠地瞪着他,害怕极了,躲到妈妈背后不敢出声:在旁游玩的另一位小妹妹看到了,立刻站起来说:"这是大家的溜滑梯,每个人都可以玩!"看到这幅画,不禁让我想起每个孩子的个别差异性。从三岁大的孩子身上你就可以看到他们之间的差异。图中又萱在面对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