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科技馆是随着西方科技发展而逐渐兴起的一类"博物馆",最早的科技馆可以追溯到第一次工业革命后。在经历了近一个世纪的发展后,以芝加哥科学与工业博物馆为代表的科学博物馆,在有关科普教育基地的管理、策展、科学传播效果等都累积了丰富的经验,因而借鉴西方科技馆的经验,对于我国科技馆的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科学博物馆的发展历史早期的博物馆起源于私人或组织机构的收藏品,主要以收藏自然物品、艺术品为主,例如曾属于美第奇家  相似文献   

2.
科技馆是我国科普教育的重要实体场所,其展览设计模式对科普工作效果影响较大。我国科技馆行业目前过于偏重科学中心模式的建设而缺失科学工业博物馆类型,科技馆需要尽快在理论和实践上进行积累和发展,补强科学工业博物馆类型,在科学技术和历史2个维度都有所建树,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3.
<正>科技馆是博物馆中的一个重要类别,是展示人类文明、普及科学知识的场所。最早的科技馆是在工业革命后建立的,工业革命中蒸汽机、机车、轮船等的发明太大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状态。为了纪念人类的这些伟大成就,并延续发明创造,科技馆酝酿而生,它们又多被称为科学与工业博物馆。现在,许多科技馆已发辰成科学中心,不同于一般的博物馆,其教育意义已远大于收藏价值。1.巴黎科学与工业城  相似文献   

4.
李晋 《科协论坛》2007,(2):41-43
四川科技馆在建之际,我有幸应邀考察了英、法、德等国科技馆。考察重点是英国布鲁内尔大学、英国科学探索宫、英国格拉斯哥科学中心,法国科学工业城、德意志博物馆等。  相似文献   

5.
正科技馆发展历程是与其社会基础功能和基本结构形态相关联的,其发展大致经历了自然博物馆、科学工业博物馆、科技中心三个阶段,每一个发展阶段都对应着不同的基础社会功能和基本结构形态。从当今到可以预见的未来,人类社会必将展现自然客观存在与人类创新创造的高度融合,从而创新未来科技馆的基本结构形态,以实现其基础社会功能。一、科技馆发展历程简述科技馆发展历程是与其社会基础功能和基本结构形态相关联的。关于科技馆发展阶段,在业界和学界比较  相似文献   

6.
正海南省珍珠科技馆海南省珍珠科技馆依托海南京润珍珠博物馆建设,2007年被认定为海南省专业科技馆,科技馆坐落在风光旖旎的三亚湾之畔,四面通达,景色秀丽。它是目前中国唯一的大型珍珠博物馆,与日本的御木本珍珠博物馆、法属波利尼西亚的大溪地珍珠博物馆并列世界三大珍珠博物馆。在海南京润珍珠科技馆,游客可以欣赏到数以万计的珍珠藏品  相似文献   

7.
从世界科技博物馆的发展走向与我国科技馆在发展中的理论研究,寻求科技馆建设理论的创新;从展示理念、展示内容、展示方式及展示技术诸方面的创新来剖析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发展规律;从科技博物馆以人为本的展示、改单项科学原理为过程教育以及作为学校教育延伸的尝试,来探索科技馆建设理论转化为实践的有效途径与创新方向.  相似文献   

8.
科技馆作为博物馆的一种类型,以传播科学文化为主要教育功能。随着信息时代的高速发展,新媒体技术在科技馆中的应用日益广泛,且在博物馆的信息传播方面有极大的优越性和感染力。本文通过介绍体感技术及其在北京天文馆"月球行走"展项和美国旧金山探索馆的应用,重点分析了扬州科技馆"梦幻森林"展区的体感技术的现状。  相似文献   

9.
樊庆 《今日科苑》2021,(7):64-70
文创产品是科技馆展览功能和教育功能的有效补充和延伸,是可以带回家的"移动科技馆",开发成功的文创产品可以辅助科技馆更好地传播科学和服务公众.本文通过梳理国内外博物馆文创产品的开发现状及有效做法,结合中国科技馆文创产品开发试点工作的实践经验,对博物馆文创产品的内涵进行了界定,并围绕科技馆行业如何更好地发展文创产业提出建议和对策,以期为全国的科技馆文创产品开发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刘芳  王洪鹏 《学会》2012,(9):57-60
学校是科学传播的首要教育阵地,而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科技馆已经成为新型的社会教育阵地。江泽民同志为中国科技馆的题词"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明确为科技馆赋予了神圣的职责,这"四科"相结合的理念也是现代科技馆教育的新观念。提高科技馆科学传播的效益,更好地促进公众对科学的理解是现代科技馆需要思考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博物馆中,讲解是一项基本的辅助教育手段,通常采用"我讲你听"的方式进行讲解,可以说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学习方式,通常讲解内容是根据观众的时间需求进行讲解。科技馆要改变"自上而下的学习策略"为"自下而上的学习策略",就是要营造一种环境,在这里观众能够探索出一条主动改变他自己与科学技术之间关系的路径。在科技馆应大力加强"启发式讲解",只有这种形式的讲解才能够更好地引导、激励公众在科学实践中进行学习和思考,真正达到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科技风》2017,(2)
科技馆起源于博物馆,与博物馆"收藏"属性不同,它侧重于向公众开展科普教育。自从《全面科学素养行动纲要》颁布以来,我国科技类场馆事业处于一个蓬勃发展机遇期。本文结合文献追溯科技馆的发展历史,总结科技馆的建设经验,探究科技馆的定位与作用,对科技馆在未来发展中所应扮演的角色进行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科技馆的科学实验表演是最受观众群体喜爱的科普形式之一,是最直观感受科学趣味性的一种方式。随着科普事业蒸蒸日上,科技馆的科学实验表演亟待从内容和形式上推陈出新。本文以第五届全国科技馆辅导员大赛一等奖作品"扭转乾坤"系列实验为例,通过对实验开发模式中七个要点的总结,对科技馆的实验表演设计提出了新的模式和思路。  相似文献   

13.
本文阐述了我国科技馆的发展历程和基本功能,厘清了科技馆与科技类博物馆、科技馆与科技创新博览馆的区别,以及科技馆与人的科学兴趣的关联,分析了科技馆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探究了科技馆建设的突破性路径,从理论层面深入理解、准确把握科技馆性质和发展方向,从实践层面积极探索如何高质量建设科技馆以更好地提升全民科学文化素质,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14.
邵杰 《科协论坛》2006,21(1):24-26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科学技术博物馆的建设标准》文中明确阐述了科技博物馆或科技馆的主要目的:“——激发人们对科学和教育的关注。促使更多人对科学、工业和研究产生兴趣!——增长青年一代的创造才能;——向不同年龄和文化水平的市民普及科学技术知识……。”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使科技馆能够激发人们对科学的兴趣,普及及科学技术知识,培养青少年的发明创造才能,就必须使展览生动活泼、丰富多彩具有艺术感染力。一个干巴巴、毫无生气、异常呆板的展览是不受欢迎的。  相似文献   

15.
李瑞宏  方家增 《科技通报》2012,28(7):219-224
通过针对已建成开放、在建或筹建等不同阶段的浙江各级科技馆建设的现状,与广东省相应的科技馆建设加以横向比较,从区域分布、建设规模、地级市不设馆等诸方面,剖析我省科技馆建设存在的问题;通过科技馆管理体制方面大陆与台湾的比对、人力资源方面浙江省馆与日本未来馆的比对,探讨我省科技馆在管理方面存在的差距;通过阐述世界科技博物馆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借鉴国外的先进理念与成功经验,并针对"浙江省科普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相关科技馆建设的目标任务,提出实施与落实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科技馆、科学中心、博物馆是一个国家和地区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是忠实记录历史发展和科学进步的档案,是公益事业,更是公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供应者。科技馆无论是建筑风格,还是内容实质,都应该有其独到之处,因为它是历史与现代的结合。  相似文献   

17.
戚方晨 《科学生活》2012,(12):86-87
位于米兰圣·维托雷广场的达·芬奇国家科学技术博物馆是意大利最大的科技馆,也是世界著名的科技馆。它于达·芬奇诞生500周年的1953年正式开馆。达·芬奇不仅是历史上著名的画家、文艺复兴三杰之一,而且是一位大科学家,他在工程、技术上的成就同样伟大。  相似文献   

18.
正美国是当今科技馆最多、最为发达的国家。参观美国科技馆最令人震撼的感受之一,就是其展品的精巧与壮美。很多人认为,中美两国科技馆在展品制作水平上存在20年的差距。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美国科技馆在展品的功能定位、设计制作与维护更新等方面,比国内科技馆积累了更丰富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一、功能定位关于美国科技馆展品的功能定位,可归纳为以下几点:科技馆教育主要通过展品完成;工业藏品是科技馆  相似文献   

19.
《学会》2015,(6)
<正>我国科技馆建设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进入21世纪以来,科技馆已成为我国发展速度最快、规模最大、接待观众数量最多的科技类博物馆。2000年底,全国冠名"科技馆"的场馆共有320余座,其中以科普展教功能为主、基本符合《科技馆建设标准》的科技馆仅有11座,大多数名为"科技馆"实际上是办公楼、招待所。此后,中国科协颁布了《科技馆建设标准》,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以科普展教功能为主的"达  相似文献   

20.
互动展览是科技馆发挥科学教育功能最重要的形式之一。为充分设计开发展览的科学教育价值、激发观众深度学习体验,本文运用建构主义及情境学习理论分析科技馆环境中的深度学习体验,梳理美国博物馆联盟卓越展览奖科技馆获奖作品的特点和成功做法,探索基于问题情境、任务驱动的互动展览设计,提出有效促进观众动手、动脑以获得深度学习体验,培养观众在真实情境中迁移应用、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的实施策略,以期为提升科技馆互动展览科学教育价值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