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8月16日1时40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将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发射升空。这将使我国在世界上首次实现卫星和地面之间的量子通信,构建天地一体化的量子保密通信与科学实验体系。量子卫星首席科学家潘建伟院士介绍,量子通信的安全性基于量子物理基本原理,单光子的不可分割性和量子态的不  相似文献   

2.
北京时间2016年8月16日凌晨1时45分,"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该卫星是世界第一颗从事空间尺度量子科学实验的卫星。升空之后,它将配合多个地面站,在国际上率先实现星地高速量子密钥分发、星地双向量子纠缠分发及空间尺度量子非定域性检验、地星量子隐形传态,以及探索广域量子密钥组网等实验。"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将扩大我国在量子通信领域的国际领先地位,为未来覆盖全球的天地一体化广域量子通信网络建立基础,并将加深人类对量子力学基本原理的理解。  相似文献   

3.
正2016年8月16日1时40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发射升空。这将使我国在世界上首次实现卫星和地面之间的量子通信,构建天地体化的量子保密通信与科学实验体系。量子卫星首席科学家潘建伟院士介绍,量子通信的安全性基于量子物理基本原理,单光子的不可分割性和量子态的不可复制性保证了信息的不可窃听和不可破解,从原理上确保身份认证、传输加密以及数字签名等的无条件安全,可从根本上、永久性解决信息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4.
正2016年8月16日1时40分,中国自主研制的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升空。2017年8月10日,中国科学院宣布"墨子号"量子卫星提前并圆满实现全部三大既定科学目标,将"绝对保密"的量子通信从理论向实用化再次推进了一大步,为我国在未来继续引领世界量子通信技术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提前一年完成三大任务中国科学家原计划在量子卫星两年的设计寿命中完成星地高速量子密钥分发实验;在相距1200公里的尺度上测试被爱因  相似文献   

5.
正2016年8月16日,中国研发的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升空。它将有望实现全球化量子保密通信,这也是中国科技开始引领世界的一个象征。什么是量子卫星呢?它又将如何引领人类的发展呢?小编带你一探究竟。量子通信,独步天下量子卫星是什么?简单地说,量子卫星是一颗通信卫星。不过,量子卫星可不是一颗简单的通信卫星,因为它在信息传播的过程中,传播速度不仅高效,而且还有一项独步天下的本领一一量子通信!量子通信的最大特点就是所有的数据和信号传输都是绝对保密的,再也不必担心信息被窃取。  相似文献   

6.
正8月16日,在我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随着一片火光冲天,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发射升空,使我国成为世界上首次实现卫星和地面之间量子通信的国家。量子卫星究竟是何方神圣?作为太空密使,它有哪些神秘技能,又会给地球人的生活带来哪些变化?"小精灵"让信息穿越科学家称量子为物理世界的"小精灵",它不是一种粒子,而是一个能量的最小单位,包括分子、原子、电子、光子等  相似文献   

7.
信息科技     
<正>基于星座的量子通信进展中科大潘建伟教授及其同事彭承志、张强等组成的研究组,成功实现了白天远距离(53km)自由空间量子密钥分发,通过地基实验在信道损耗和噪声水平方面有效验证了未来构建基于量子星座的星地、星间量子通信网络的可行性;相关研究发表于《自然—光子学》。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目前已经在国际上成功实现了首次星地量子通信,然而由于阳光噪声的影响,"墨子号"卫星只能在夜晚工作,单颗该类低轨道卫星至少需要3天才能完成全球范围内地面站点的覆盖。  相似文献   

8.
正2016年8月16日,当中国奥运健儿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为国争光时,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将世界上首枚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发射升空,在通信技术领域为中国摘得了一枚金牌。“墨子号”的成功发射,将我国自主研发的量子通讯设备带上了太空,它将产生并发出光量子,与地面信号接收系统实现“针尖对麦芒”式超高精度对接。这意味着一个通信新时代——量子通信时代即将到来。全世界的通信方式,在不久之后都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正>近10年来,我国在高科技领域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特别是在量子科技、超级计算机、激光技术、特高压输电技术、第三代核电技术等领域领跑世界。量子科技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科学院考察时指出,科学家们开始调控量子世界,这将极大推动信息、能源、材料科学发展,带来新的产业革命。2016年,全球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成功发射,此后率先在国际上实现星地量子通信。2017年,世界首条量子保密通信干线——“京沪干线”正式开通,并与“墨子号”连接,  相似文献   

10.
国内速递     
正中国量子卫星实现"一步千里"的世界跨越从百公里到千公里,中国"墨子号"量子卫星将量子纠缠分发的世界纪录提高了一个数量级。6月15日,美国《科学》杂志以封面文章形式发布了中国"墨子号"量子卫星的重大成就,并在一份简介中将这项中国科  相似文献   

11.
高新技术     
<正>"墨子号"量子卫星实现星地量子密钥分发和地星量子隐形传态中科大潘建伟教授及其同事彭承志等组成的研究团队,联合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王建宇研究组、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光电技术研究所、国家天文台、紫金山天文台、南京天文仪器有限公司、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等,利用"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在国际上首次成功实现了从卫星到地面的量子密钥分发和从地面到卫星的量子隐形传态;两项成果同时发表  相似文献   

12.
国内速递     
正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7月发射中科院日前宣布,我国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7月择机发射,将在世界上首次实现卫星和地面之间的量子通信,构建一个天地一体化的量子保密通信与科学实验体系,完成包括星地高速量子密钥分发、广域量子通信网络、星地量子纠缠分发以及地星量子隐形传态等多项科学实验任务。新一代海啸预警业务系统投入使用  相似文献   

13.
正顺利完成12天太空飞行后,2016年4月18日下午,中国首颗微重力科学实验卫星实践十号回收舱于16时30分准确降落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着陆区域。回收舱携带有小鼠胚胎等"乘客",着陆状态正常、外观良好,卫星搜索回收任务顺利完成。实践十号科学实验卫星的重要研究项目之一是,把6000余枚小鼠早期胚胎带上了太空,研究表明,小鼠早期胚胎在太空中顺利完成从2个细胞到囊胚的全程发育。这是世界上第一次  相似文献   

14.
<正>2016年8月16日,我国成功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量子卫星。在这之前,中国科技大学的量子实验室成功研发出半导体量子芯片和量子存储技术,宣告了我国对量子计算机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而美国谷歌公司则宣称,有望在2017年底前建成一台完全可超越目前全球最好的超级计算机的量子计算机。可以说,量子通信和量子计算机这两项量子领域的前沿项目正在"比翼齐飞";中、美两个在量子领域研究中领先的国家也在开展一番"较量"。  相似文献   

15.
量子科技     
正"墨子号"实现基于纠缠的无中继千公里量子保密通信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及其同事彭承志、印娟等组成的研究团队,联合牛津大学Artur Ekert、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王建宇团队、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光电技术研究所等相关团队,利用"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在国际上首次实现千公里级基于纠缠的量子密钥分发。研究论文发表于Nature。基于卫星的远距离安全通信实验成果不仅将以往地面无中继量子保密通信的空间距离提高了一个数量级,并且通过物理原理确保了即使在卫星被他方控制的极端情况下依然能实现安全的量子通信,取得了量子通信现实应用的重要突破。这是朝构建全球化量子密钥分发网络甚至量子互联网的重要一步。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科技史研究方法为基点,对"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这一大科学工程的发展和管理实践进行长时间大跨度的案例深描,在此基础上提炼出"墨子号"大科学工程独特的管理模式,包括"首席科学家+工程两总"的管理组织,以及分布式天地大系统的集群式创新等,还独创性地提出大科学工程共同体的概念,阐释科学家与工程师的有效融合对降低工程风险的作用。最后,就"墨子号"所折射出的大科学工程管理中存在的代表性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几点政策建议,以促进创新型国家建设。  相似文献   

17.
<正>2月14日,在华盛顿举行的美国科学促进会(AAAS)第185届年会上,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教授领衔的"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科研团队被授予2018年度克利夫兰奖。这是美国科学促进会设立克利夫兰奖九十余年来,中国科学家在本土完成的科研  相似文献   

18.
正我国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将于2016年8月择机发射,这是世界上首次实现卫星和地面之间的量子通信。因其运用量子物理基本原理,具有单光子的不可分割性和量子态的不可复制性,确保了信息的不可窃听和不可破解,从原理上确保身份认证、传输加密以及数字签名等的无条件安全,可以有效解决信息安全问题。所谓量子理论,从微观领域来讲,就是某些物质可同时处于多个可能状态的叠加态,只  相似文献   

19.
正2016年12月22日3时22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全球二氧化碳监测科学实验卫星(简称"碳卫星")。这是我国首颗、全球第三颗专门用于"看"全球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卫星。从厚厚包裹着地球的大气层中识别出哪些气体是二氧化碳,要画出一张张"动态图"——碳卫星需安上特制的"千里眼"。本次发射的碳卫星搭载了一台高光谱与高空间分辨率二氧化碳探测仪。这台探测仪的工作原理是在可见  相似文献   

20.
正中国科学院量子科学实验卫星2016年7月发射,并连接地面光纤量子通信网络。这是世界首个量子卫星,中国也成为国际上率先实现高速星地量子通信的国家。卫星成功运行后,中国不仅在世界上首次实现卫星和地面之间的量子通信,结合地面已有的光纤量子通信网络,中国将初步构建一个广域量子通信体系,其中包括全长2000千米的广域光纤量子通信网络"京沪干线"。这意味着一个"天地一体化"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