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本文针对当前语文课堂教学的虚假热闹的现状,提出要追求语文课堂"静界"的主张,强调语文课堂要重视"静读"、"静思"、"静写"、"静听"。  相似文献   

2.
本文针对当前语文课堂教学的虚假热闹的现状,提出要追求语文课堂"静界"的主张,强调语文课堂要重视"静读"、"静思"、"静写"、"静听"。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堂到底要达到怎样的境界才算是成功的?教师应努力给学生创设一个静界,通过静读、静听、静写,让学生真正走进文本,使语文课堂真正回归本真。  相似文献   

4.
人教社崔峦先生在《高年级阅读教学的问题与对策》一文中指出,语文教学应静下心来“潜心会文本”,切忌“把语文都讲肿了”。可见,语文课堂既是一个师生、生生、生本心灵对接、合作交流、个性发展的过程,也是一个需要貌静而实动的思维训练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正>为了一味追求小学语文课堂的活跃,出现了"假对话""滥合作"等现象,如何拒绝这种假热闹真肤浅?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还语文课堂的"静界",让学生在"静寂"中去读、听、思、写,达到宁静而致远。1.静读"思"之远。课堂上学生与文本之间需要静默式的朋友对话,默读是这种对话的最好方式。特级教师张祖庆老师在执教苏教版六上《詹天佑》时引导学生静静地默读课文,在静读中让学生放飞思绪,营造静读致远的  相似文献   

6.
杨扬 《现代语文》2010,(1):107-107
语文新课标所阐释的全新的教育理念,给语文课堂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思考与实践。语文课堂上不同的“静”界,可以保证学生用较多的时间上探究文本、解读文本,实实在在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具体而言,课堂教学中应该有三重“静”界,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叶军 《文教资料》2011,(3):55-57
语文课堂需要"冷静"一下,教师要静下心来静心地做好课前准备,保持一颗冷静的等待之心,即要培养学生平心静气地默读、安静用心地倾听、冷静凝神地思考的习惯,使语文课堂真正地和谐起来。  相似文献   

8.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和深入,我们发现表面热闹非凡的课堂,效益并不高。究其原因,这样的课堂与“静”太远。“宁静方能致远”。没有“静”的酝酿,就没有“动”的热烈。让学生静下心来去探索、去思考、去发现,让他们在静思默想的场域既长知识又长智慧,应该成为我们率性的追寻。  相似文献   

9.
查静 《江苏教育》2007,(6):20-21
提到“静”字,人们会想到许多与之相关的词语:寂静、平静、宁静、幽静……中国的古诗词中有许多诗句描写的是“静”态:“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这是一种独处的静;“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这是没有私心杂念的静;“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是一种超然物外的静……与静相联的事物都是美好的:明月、幽林、清泉、星空、古刹……一切皆让人宁静。在古人心里,静,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境界。  相似文献   

10.
包晓 《文教资料》2011,(36):177-179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发展,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过去的“满堂灌”到现在的“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讨论、交流等形式.可以说我们的语文教学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这种“课堂讨论、交流”的形式有时候会走向另一个极端——“满堂闹”。本文主要就“满堂闹”这种现象来分析语文课堂教学中“静”的缺失问题,以及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并提出通过静读、静听、静思三个方面的努力来为语文课堂打造一种“静”界。  相似文献   

11.
在目前轰轰烈烈的语文教学改革过程中,各种教学模式应运而生,众多的教学模式都追求"互动""合作",呈现一片"闹"的景象。但是,一些教育专家和一线教师却清醒地认识到:许多"闹"的课堂其实是"伪互动""伪合作",其结果是低效,甚至无效。"沉静的课堂"才应该是"一道永不消失的风景"。不过,"静"的课堂如果缺乏智慧的设计、科学的方法,势必会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因此,"静"的课堂要"合情""合理""合式"。  相似文献   

12.
放眼今天的文化环境,已是一个充满浮躁和喧嚣的世界,在这个变形的广阔的世界中,人文科学越来越难以找到它的宁静的圣坛,世界似乎已经失去了创造宁静的本领……因此,一个热爱读书的人在这样的环境中,在这个浮躁的时代,在阅读中坚守心灵的安静,精神的安静,生命的安静,的确是很不容易,寻求安静的读书,阅读带来安静,或者阅读几本安静的书卷,则更近乎是一件奢侈的事情……  相似文献   

13.
口语表达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在学生的生活接触面更广了,谈论的话题涉及的面也宽了,家长也越来越注重和孩子交流。这些都是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催化剂。从语文教学的角度看,口语交际训练的主渠道仍然是课堂训练。本文,笔者试图通过一些教学片断,努力寻找出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引发大家深度思考。  相似文献   

14.
教研教改纷繁复杂的今天,语文课堂教学异彩纷呈。老师们都全心地、巧妙地安排课堂结构,精心设计课堂中的每一个细小环节,但是老师总是机械地、程式化地去执行“命令”。那怕是一个讨论,老师总怕偏了方向,不能体现主题,超了时间。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评价一节课时.总认为一节成功的课是课堂气氛活跃,形式多样,即:书声琅琅,议论纷纷,有写有练。笔者有着两点与之不同的见解:  相似文献   

15.
语文课堂教学的任务是多方面的,尤其是低年级的语文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我们要努力做到让学生学会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教师的主导性,并找到教与学的结合点,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使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有良好的专业素养和行之有效的科学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6.
崔峦老师在《高年级阅读教学的问题与对策》中指出。当前语文教学需要静下心来“潜心会文本”。眼前的语文课堂,多注重动态式的交流、辩论、表演、视听,往往会忽视文本自身所涵括的厚重的知识和深刻的哲理,使互动显得苍白无力。课堂互动是一个十分复杂、意味丰富的教学过程,它是师生、生生、生本之间通过心灵和思维的激烈碰撞与交流后,实现知识共同拥有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注重个性的全面发展。因此,看似外静实则内动的思维活动,这才是有效的互动课堂。  相似文献   

17.
课堂上只有热热闹闹、激烈讨论的教学场景而缺乏静态的教学过程,不能算做一节完美的课堂教学。在课堂上适时适度地出现一些“休止”或是“停顿”,的教学细节,是明智之举,它看似课堂不活跃,但是很有实用,因为它能使学生在宁静的课堂氛围中,思维驰骋,想象放飞,个性张扬,真正达到自主学习。  相似文献   

18.
作为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主阵地的课堂需要以下四个静界:静观、静听、静候、静忆。静观,是思维启动的触角;静听,是思维运作的前提;静候,是给思维以等待的时间;静忆,是给思维以发散的空间。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给学生营造静界,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促进了语文教学观念的更新和发展,传统教学的一些弊端、积习得到了改善。但是,问题也不少,比如说活动教学。《课程标准》在教学理念层面提出了合作探究的要求,要求改变过去老师单向传授知识的做法,强调让学生发挥主体性去探求知识,在探求的过程中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一教学理念的提出,使得活动教学的提法应运而生。活动教学,顾名思义,指教学目的通过学生活动来  相似文献   

20.
丁海华 《小学生》2013,(2):77-77
新课程改革给语文课堂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对话取代了传话,体验取代了训练,素养取代了能力,以往教师为中心喋喋不休的讲解分析,被平等中的首席所替代,学生机械记录被独特体验所置换。课堂上学生思维活跃,教师神采飞扬,气氛煞是热烈,真是个喜人的语文之春!在我们的语文课堂,热闹非凡的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