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听说能力被列入高校英语教育的重要培训方向,在高校英语教学中,传统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现代教育的需求,这就需要我们找到一种新的可行的教学方法,应用于现代教学的英语听说课堂,以便更好更快地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文章就如何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英语听说能力发表了看法.  相似文献   

2.
中西文化比较在高校英语教育中始终处在边缘地位,导致教育效果难以达到理想化状态,亦对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的培育带来了反向影响.对此,在高校英语跨文化教育中应基于文化生态学实施教育活动,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与表达能力.从文化生态学视域下高校英语跨文化教育的时代意义入手,提出了文化生态学视域下高校英语跨文化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3.
在当今社会中,凡是涉及到语言领域的,必然会涉及到其跨文化交际能力水平。在此形势下,高校在英语教育中针对跨文化教育应做出相对的改革。当前,社会对于语言专业人才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基地,实施英语跨文化教育是必然的。通过提高高校英语教学质量,增加学生英语文化素养,以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英语专业人才是高校应该遵循的教育目标。本文首先分析了高校在英语教育中进行跨文化教育的必然性,其次分析了高校英语教育中跨文化教育现状,最后针对高校英语教育中跨文化教育现状所处的困境提出了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4.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将小学英语正式纳入小学必修课程,小学英语课外补习培训机构如雨后春笋纷纷涌现。参与补习的学生愈发低龄化、大众化,课外补习由精英化教育变成大众化教育。在家长、老师、学生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下,英语补习机构不断扩张,随之而来的师资问题、监管问题,学习效果问题也引发一系列的讨论。英语补习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应因材施教,减轻学生学习负担,提高培训效果。  相似文献   

5.
<正>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大学是人才培养的主要基地,大学教学效果与学生素质能力有着密切的联系。多元化背景下,如何进行英语教育系统的改革和教学方法的创新,建设符合新时代发展的教育体系,提高学生英语学习兴趣和英语综合实践能力,实现英语教学效果和目标,是当代大学英语教育研究者必须思考的问题。由周帆著,吉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高校英语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一书,内容涵盖了高校英语教育教学理  相似文献   

6.
高校英语鉴于其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备受社会各界的关注。本文在从语言和文化的关系以及对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方面介绍高校英语教育的基础上揭示出高校英语教育中出现中国文化失语问题,尝试性地从构建高校英语教育教学新体系、英语教学法,提升学生英语综合技能和挖掘高校内外学术资源等方面探究高校英语教育中的中国文化失语的应对措施,以促进高校英语教育的发展与完善。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我国国际地位逐渐提高,对于英语人才的需求量逐渐提高。因此,高校对于英语教育给予高度重视。在英语教育中教师积极应用新型教育方式,有效提高高校学生英语水平。基于此,分级教学模式在高校英语教育中应用逐渐广泛。通过分级教学模式开展高校英语教育,有效提高学生英语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实现学生个性发展的同时,促使全体学生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8.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飞速发展,社会对英语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小学开设英语课程,让学生从小就打好英语学习的基础大势所趋。然而随着小学英语教育的发展,许多问题也逐步显现,其中课外英语课外培优问题尤为突出。本文解读小学英语培优现状,探索培优"热"的成因,对当下的小学英语培优提出相关问题和反思,以期小学英语教育有一个更加光辉的前景。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趋势的推动下,多数高校英语教育的职能从培养英语精英人才转变为培养具有就业竞争力的人才。以省属高校为大型国际会议及中国旅行社输送英语志愿者为例,主要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探讨真实性社会实践与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与未来职业发展的关系。研究发现,学生参与真实性社会实践,有效提高了英语学习自主性,改善了英语交际策略,提高了英语表达能力,并对未来职业发展产生影响和启示。校企联合模式,不仅使英语教育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习动机、学习策略、学业评估等方面更具真实性,也使英语人才培养根植于一个符合学生需求的真实语境。校企联合所创造的真实性体验具有目标引导性和自我激励性的教育意义,是高校英语人才培养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英语培训市场的发展壮大,用人需求不断增长,吸收了大量的英语教育专业毕业生。由于我国多数高校英语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在培养中小学英语教师,不完全符合培训机构的用人要求,因此,通过对比培训机构和公办学校的教学差异,本研究分析了英语培训机构的人才需求情况,以期为应用型本科英语教育专业的教学改革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为应对基础教育英语课程改革,提高高校英语教师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和水平,在经过实地调研、认真反思的基础上,从培养机制、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职业技能培训模式、与中小学的关系、学习效果评价等方面着手改革,加强学生英语专业技能和英语教育技能训练,重构英语教师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2.
新世纪基础教育阶段英语教育新课程改革不断向纵深发展的形势对高校英语师范生的创新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为高校教师教育类课程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以及英语师范生职业技能培养模式的创新打开了新的视角和思路。新课标理念下高校英语师范生的创新培养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展开:高校要积极优化英语师范生培养目标,调整英语教师教育课程体系,完善英语教师教育课程的教学过程,强化英语师范生教学实践环节及实训基地建设,引导学生在教学实习过程中积极开展反思性教学和行动研究并在教学实践中深刻理解贯彻新课标理念,积极促进其英语教师专业化发展,为基础阶段英语教育新课改培养优质的英语教师。  相似文献   

13.
英语在高校教学中占据了重要地位,是大学阶段重要的科目之一,在学生核心素养培养过程中需要充分发挥英语的作用。英语学科的特征决定了其在学生思维能力和文化意识塑造方面能产生显著影响,英语和语文学科的差异导致学生在文化认识和理解方面存在偏差。教育改革的持续推动使教育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多学科的融合和交叉需要持续渗透传统文化,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地位,培养学生文化自信并激励学生主动利用英语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效解决高校英语教育长期存在的传统文化失语问题。围绕高校英语教育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价值和具体途径展开分析和研究,为英语教育改革和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做出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4.
随着社会对人才需求转型,大学培养人才的方向必须要随之而改变。而培养人才上的英语教育是一门重要学科,其最终效果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综合素质。但是许多专业学生在大学仅仅用极少时间学习英语,而到高年级不再开设英语课程。针对这种现象,必须要做好后续教育,这是确保学生英语应用能力有力保障。本文阐述了英语的后续教育必要性,进而依据实况提出英语教育和后继教育的整合。  相似文献   

15.
英语教育目的一是使学生获得语言知识与技能,二是培育学生的人文素养。要达到这两个目的,必须改革现行的专业课程设置体系和传统的教育模式,重构一个以促进学生的内在成长、培养学生的整体能力为目标,寓人文教育于英语教育之中的立体化课程模式。以英语阅读课程为例,把传统教学模式与网络课程教学相结合,采用两套具有互补功能的教材,让课堂阅读测试训练与课外小说阅读互为补充,使课堂网络讨论与课外小组讨论相映衬的立体化教育模式,教学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6.
网络给教育带来了巨大变革,网络技术突出“以学生为主”的课堂地位,也大幅度提升了高校英语教师教学的效率与质量。同时,网络时代高校英语教育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应用存在认识不足,课堂教学环境建设薄弱,英语信息教育意识淡薄等问题。针对此现象,可通过以下策略,开发应用高校英语教育信息资源,例如改革大学英语教材,培养复合型人才,建立教材库,学生自主建立资源库以及改革教学模式等。  相似文献   

17.
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对当前社会中的语言专业人才提出的重要要求,所以对高校英语教育中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做出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以提高高校英语教学质量以及学生英语文化素养为出发点,从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的提高、高校英语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以及跨文化交际能力教育中面临的问题与解决对策几个方面对高校英语教育中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能力培养做出了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18.
英语作为一种全球化语言,其重要性有目共睹。因此,加强英语教育至关重要,而英语教育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可见,英语情感教育能否操作到位,对英语教育的成败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针对此,本文主要论述了英语教育中的情感教育的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19.
高职英语教育是国家高职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具有重大研究意义。该文以高职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为导向,提出通过以校园阵地为依托,建立高职学生英语水平评估体系,完善英语教材制定和教学方法改革,积极开展高校团学工作并有效利用各种校内资源满足学生英语学习的个性化需求。该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英语教育实习,作为高校英语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英语专业学生成为合格英语教师的必要环节。本文结合独立学院学生的特点,在分析教育实习中出现的问题的基础上,就如何培养独立学院英语专业学生素质,提高其应用能力给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