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程峰 《科教文汇》2010,(14):100-101
从2005年创办文学社以来,笔者就努力探索如何让写作教学在文学社的滋润下幸福成长,这是一块处女地,是一块需要我们开垦的地方。经过研究,笔者发现文学社社员的写作因为突破了作文呆板乏味和僵化的命题的模式,在自由宽松的写作氛围中,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写出了一篇篇语言富有文采、内容清新活泼,并且有较强思想性的佳作。5年来,文学社的发展促进了社员写作,甚至让整个学校的写作教学都能在文学社的带动下、滋润下幸福成长。  相似文献   

2.
从2005年创办文学社以来,笔者就努力探索如何让写作教学在文学社的滋润下幸福成长,这是一块处女地,是一块需要我们开垦的地方。经过研究,笔者发现文学社社员的写作因为突破了作文呆板乏味和僵化的命题的模式,在自由宽松的写作氛围中,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写出了一篇篇语言富有文采、内容清新活泼,并且有较强思想性的佳作。5年来,文学社的发展促进了社员写作,甚至让整个学校的写作教学都能在文学社的带动下、滋润下幸福成长。  相似文献   

3.
新文学的诞生有其鲜明的标识:其一要有完备的、可实际操作的文学理论体系;其二更要创作出具备新样式的文学作品。这一过程循序渐进且有迹可循,对新文学起点的笼统划分往往存在忽略文学细节的弊端。以阅读原始资料的方法回归理论文本和创作文本,是从微观角度爬梳文学实事、还原文学之"新"的逐步确立,有利于建构一种更客观真实的新文学发生观。  相似文献   

4.
顾辉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4):167-167,294
文学翻译的基本单位是意象。意象作为文学作品创作的关键因素在文学理论中可以找到其理论依据,因此,意象也应该在文学翻译中作为最重要的翻译单位出现。文学意象蕴含在文学作品的各个层面,归纳起来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层面上:语音层面、语义层面、结构层面。  相似文献   

5.
七夕节是中国传统节日的重要组成部分,七夕文化为诗、词、小说、戏曲等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该文主要定位中国古代文学发展时段,通过对文学作品进行分析,以梳理七夕文化在传统文学中的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6.
武琳蕴 《金秋科苑》2011,(6):177-177
本文首先阐述了翻译的性质及奈达的翻译等效论。进而谈翻译家对文学作品的翻译创作,并指出这样的创作是一种再创造,而不是简单的两种符号的转换。文章认为,翻译文学应该是译者本国文学财富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7.
文学作品的语言形式即为文学之"形",而文学作品的精神,意境,风格和情感则反映了文学之"神","形"和"神"的矛盾是文学翻译的一对基本矛盾。文学翻译的根本在于透过文字现象把握文字背后的精神世界,即原作之"神",在把握"神"的基础上再寻找完美的艺术形式来表现,这就是"神似而后形似"的道理。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于日据时期台湾文学以及以日据时期的台湾社会环境作为创作母本的文学作品进行了一系列系统的梳理,发现从日据时期到当代书写台湾小说中的"湾生"形象在共有的写作模式之上也发生了转向,并由此透析台湾小说中"湾生"这一形象书写的独特性,力图从文本中"湾生"形象建构这一视角对于殖民记忆中这段苦难的历史加以观照。  相似文献   

9.
儿童文学是指为儿童创作的,适合儿童年龄特点审美要求和阅读欣赏水平,有利于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各种文学作品。通俗来讲,儿童文学就是写儿童的文学,是适合于儿童接受并为他们所喜闻乐见的文学作品,也是对儿童具有审美、认识、娱乐、教育等多种功能和价值。  相似文献   

10.
高二那年,我创办了学校第一个文学社——新星文学社,一度开启了被自卑蒙蔽的心灵,心中透着一丝丝自信的光亮。从召开社员大会,到聘请指导教师;从组织稿件,到油印分发新报;从举办写作大赛,到张罗颁奖(总结)大会……事事亲躬,忙得不亦乐乎。  相似文献   

11.
韩春萌  彭小庐 《知识窗》2011,(3X):24-26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实训教学,是提高本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重要一环。本文运用"行动研究"的方法,结合本专业的特点与实际情况,就文学社活动的开展对提高学生写作能力、阅读能力以及技能竞赛对师范生综合素质的提升等问题,对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实训教学进行探讨,有助于提高汉语言文学专业实训教学的成效。  相似文献   

12.
新时期背景下,文学已经逐步被边缘化,这无疑对英语语言文学教学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文学具有"抽象性",是当前英语语言文学教学中的最大难题,因为文学手法和长句,都不容易理解,容易打击学生的信心和耐心,同时,教师片面关注文学作品具体化,不利于学生理解文学作品的内涵。因此,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探究了"抽象与具象"在英语语言文学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龚海龙 《科教文汇》2014,(20):69-71
索尔仁尼琴---这位在正义里守望、逆境中前行的伟大苏联作家,以其批判性的文学作品,采用独特的人文主义情怀来阐述人性之爱。本文以索尔仁尼琴的《红轮》为研究对象,首先将《红轮》以及命运多舛的创作历程呈现出来,然后从社会环境、文学传统以及宗教信仰三个角度,对《红轮》创作的文学背景加以深刻分析,目的是透过《红轮》这部长篇巨著,为现代人展现俄罗斯革命时期的芸芸众生与社会百态,最后则从《红轮》的文学视角出发,对索尔仁尼琴所具有的人文主义、批判主义等文学思想加以深刻理解。  相似文献   

14.
以高校图书馆为例,将读者借阅频率较高的文学作品进行对比分析,了解读者喜欢借阅那些文学作品、喜欢那些文学作家、借阅率高的经典文学有何特点,以期为高校图书馆进一步开展深阅读推广活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文化"走出去"是目前中国最重要的文化发展战略之一,是中国进一步融入世界经济体系的客观需要。翻译保质保量的文学作品并送出去,是文化"走出去"的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之一。美国文学翻译家葛浩文翻译了五十多部中国现当代的文学作品,使中国的文学作品与文化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的认可,在文化"走出去"的过程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人的姓名是一种文化,它反映出该民族的历史、地理、风俗和信仰,这在文学作品中能够得到充分体现。俄罗斯人的名字有多种不同的变体形式,这成为了俄罗斯文学家们在创作文学作品时的丰富资源,俄罗斯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姓名因此往往带有明显的文化信息,其主要源于宗教经典、词汇本义和谐音联想,能够体现出作品人物的品质特性、职业地位和社会阶层,对奠定俄罗斯文学的地位和俄罗斯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都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7.
赵锐 《科教文汇》2008,(21):212-212
荣格是神话原型批评的创始人,并对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提出了集体无意识、原型、原型意象等概念。论述了文学作品与原型的内在关系,对文学作品创作的根源、表现的内容作了合理的阐释,揭示了文学与原型的内在联系,说明了文学创作的奥秘所在。本文通过利用荣格的原型批评理论对部分英国文学作品的解读,旨在说明其原型批评理论为读者提供了一把解读大量文学作品的钥匙,使读者能透过作品内容的袁象理解其深邃的内涵。  相似文献   

18.
文学意境蕴含了作者深邃的思想感情,通过借物抒情、寓情于景等方式将景物与情感完美融合在一起,在引人无限遐想的同时,与作者情感产生共鸣。文学意境欣赏与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教师具有良好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能够熟练掌握文学意境的创作手法,并引导学生学会欣赏意境,了解意境创设的意图,帮助学生理解文学作品的主旨涵义,深入剖析作者的思想情感。基于此点,本文在分析构成文学意境基本模式的基础上,对文学意境欣赏与教学的策略进行浅析。  相似文献   

19.
正阅读文学作品是获取艺术鉴赏力、感悟丰富百态的生活、濡染民族精神的重要手段。贯穿高中课程始终的"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则通过整本书的导读实现阅读的科学有效性,强化了阅读文学作品对学生文学素养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助力作用。  相似文献   

20.
指掌步履之间──香港文学资料搜集及作品赏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指掌步履之间——香港文学资料搜集及作品赏览"是结合信息检索、文学作品和实地考察的推广阅读活动。本文简述这项活动的宗旨、概况及成效,藉此分享推广阅读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