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传统的数学教学活动主要是以教师为中心,备课、讲课主要考虑的是"我怎么讲学生才听得懂".而新课程理念强调:"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在课改的环境下,数学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如何当好"引导者"的角色?下面笔者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无锡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坚持"学校有特色才有生命、教师有特技才有权威、学生有特长才有出路"的办学理念,积极推进课改,打造团队,提升质量,彰显特色.  相似文献   

3.
刘地煌 《考试周刊》2014,(32):141-142
正随着高中课程改革的深化,历史教师的教学观念、技法和模式正在发生变化,课改"顶层设计"的理念正在"草根课堂"中得到或多或少的落实。其实,教学的根本不在于教师向学生讲了多少,而在于教师对学生理解了多少。倘若教学指向于理解,教师的任何讲授必须建立在对学生的倾听之上。只有创造机会让学生言说和表现,教师才可能理解学生,学生才可能相互理解,教师的讲授和其他教学行为才有可靠的基础。因此,教学的本质是倾听和对话。笔者认为,激趣乐学,促进互动高  相似文献   

4.
课改前历史教学活动中教师多采取"填鸭式"教学法向学生灌输知识,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尚未形成,没有重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因此,不利于提升课堂教学质量。课改后,明确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同时养成善于发现、归纳和总结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正>一、教不越位,是落实课改理念的关键新课改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强调学生要通过能动的探究性学习活动,实现自主性发展.但探究性学习不是对学生放任自流,它重视学生的"学",也重视教师的"导",强调教师的科学指导是前提条件和主导,强调教  相似文献   

6.
江苏省高中历史新课改的提出已有好几年了,课改的具体目标是"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可见,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改变引导学生学习的方式是新课改的核心.因此,教师只有抓住学习的主体,突出引导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着力构建高效课堂,才是实现新课改目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正>自实施高中化学新课程改革以来,广大教师对课改的热情日趋高涨,他们努力工作、积极探索,取得了一定的实效。不容忽视的是有些教师对课改还存在一些认识上的误区。下面谈谈化学新课程教学改革中的认识误区及走出这些误区的方法。一、化学课堂要以学生自学代替讲授,教师尽量少讲或不讲。新课程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作为课改的一项重要目标提出来,特别是强调要以学生为主体,克服硬性灌输、包办代替等现象,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有些教师对这一精神产生了误解,"谨小慎微",唯恐讲多了落个  相似文献   

8.
课改之前,不少教师认为讲授的知识越多,教学质量也就越高,"多"讲一点比"少"讲一点强。课改之后,不少教师又认为教师讲得越少越好,学生活动得越多,教学质量就越高。究竟是教师讲得多点好,还是学生活动得多点好呢?"多"与"少"并不能从表面上去看,而应辩证地区别对待,教师讲得少、讲得精固然不错,但学生的活动如何开展才是根本。  相似文献   

9.
郭荣喜  陈红 《中国教师》2013,(Z1):63-64
在新的一轮基础教育改革中,关注课堂生成就是为学生搭建舞台,发展学生个性,放飞学生梦想,释放生命的活力,同时也为教师发挥聪明才智提供机遇。然而,新课程教育改革长达十年之久,很多教师在课改实验中,追求体育课堂的动态生成,由于一味地"追求",却忽视了体育课堂的"本真"。课貌似"生成",实则偏离了课改的轨道,矫枉过正,从而产生了过分强调"主体",忽略"主  相似文献   

10.
正最近,有许多专家学者提出了"后课改"时代这一新概念,对于这个概念的提法是否贴切,可能有较大的争议。我认为,争议不在这种概念的界定上,而在于课改目前基本现状的存在过程。假设我们已进入"后课改"时代,后续的问题仍然很多,需要理论上求同,方法上求异,实验上求变。对此,我有以下三点建议:一、强化理论认同对课改的思想理念,不论是理论研究者还是实践工作者,都应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探索。一是强调为学而教,在教学改革过程中,对教师如何教的问题众说纷纭,有人主张少教,有人提出0+40分钟不教。教是教师的天职,但不是为了教而教,而是为了学而教,要教给学生做人的思想,做事的本领,不但要使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教学生会学。教师既不该少教,也不能多  相似文献   

11.
"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出自<论语·子路>,意思是对他人说过的话就一定要做到,做事一定要有成果.如果将这句强调言行一致的箴言改为教师"言"学生"行"、教师"导"学生"演",做到教师、学生高度一致,这对于新课程下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就具有了现实的指导意义.只有学生对教师的"言"必信,才会使学生的"行"必果,只有教师布置的具体任务学生做到了,学生的学业才会有成果.  相似文献   

12.
正新的课改已经进行了几年,一线的广大教师在新课改的实施中有些茫然,这不得不引起大家进行课改后的思考。下面,笔者简单谈一些自己的肤浅的认识。体育教学就是为了学生的健康、和谐发展服务。无论是传统的体育教学还是新课改下的体育教学,搞学生中心论和教师中心论都有片面性。只有把二者很协调地结合起来才是和谐的。二者协调结合的"度"和"火候"的把握是"学问"。我们不能犯"左"的和"右"  相似文献   

13.
新的课程标准和课改理念为教师确定了新的角色定位:转变教学理念,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我校针对目前学生的被动学习状态,通过到福建建瓯的川石中学实地考察学习,决定尝试探索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杜郎口"教学模式。本文以一年多的亲身课改教学经历,谈谈各个层次学生在"杜郎口模式"课堂的学习状况。  相似文献   

14.
反思课改以来的语文课堂,我们不难发现以下教学效率低下的现象:(1)简单地让学生自己读书;(2)放任自流的自主学习;(3)对文本的冷落.这些"强调学生的独特见解,忽略对文本的尊重;强调了学生的自主,忽视了教师的主导;强调对学生的尊重和赏识,忽视了对学生的正面教育"的状况,就是教师主体严重缺失所导致.  相似文献   

15.
<正>课改,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课改,唤醒了校长,师生也觉醒了。有些教师就扛着"我的课堂我做主"的大旗,放开一切顾忌,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却把教育引入了偏离的、迷茫的途中,干着"随性教学"的事,导致教育越位、失位。教育是一场负重前行,是深埋在师者心中的火种。教师不仅仅是一份职业,更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高尚事业,教育的过程是对生命的礼赞。因此,在教育问题上,  相似文献   

16.
<正>什么是有效课堂?有效课堂就是通过组织和参与,提高效率、优化教育的课堂。课改专家、华东师范大学崔允郭博士说:"教学有没有效率,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习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只有学生学到知识,学好知识才是有效的课堂,才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教育。"一、遵循"三性三动"原则,把学习的主动权交  相似文献   

17.
课改是基础教育第二轮课程改革的简称。新课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重视培养学生主动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新课改的实质是为了唤醒教师的教学热情,唤醒学生的内在潜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促进传统教学方式的根本变革,在帮助学生自主学习、探究、交流合作等方面具有强大优势,但教师不能因此而对学生进行"机灌"或用不利于学生学习的教学方式,无视课改。  相似文献   

18.
孙双雨 《考试周刊》2014,(17):77-77
<正>一、教学观念上思考课改,首先更新教学观念,打破陈旧的教学理念,苏霍姆林斯基说:"懂得还不等于已知,理解还不等于知识,为了取得更牢固的知识,还必须反思。"教师长期以来已习惯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传统课堂教学过分强调教师的传授作用,把学生看做消极的接收知识的容器,单纯地填鸭式教学,学生被动地接受,结果事倍功半。新课改强调学生的全面发  相似文献   

19.
课程改革注重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法的转变,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老师的课堂教学中,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强调学生能力的培养,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课改进程中,通过对课改理念的学习,老师们的教学方式有所转变,但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仍存在着"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有的老师不相信学生的能力,总是担心学生学不会、听不懂,课堂上讲得太多,包办太多,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很少,甚至没有;有的老师也尝试着将课改的教学理念融入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实施教学改革,通过提问、小组讨论、交流、老师讲解等形式组  相似文献   

20.
课改进行到今天,人们逐步认识到,关注学生的发展,首先要关注教师的发展。确立教师在课改以及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发挥其主导作用,才会引领学生更好地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才会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而教师主体地位的确立必须以教师的持续发展与不断提高为根基。课改中教师的主体地位与主导作用的落实,是教师自我生命自由与健全发展、专业化素质与通识素养全面提高的具体显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