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乐高教育及"STEAM"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化,作为一名创新型教育工作者,需要不断探索、开拓创新。本文通过一个乐高EV3项目——小轮椅、大宇宙对乐高教学中的探索进行阐述,在实践"STEAM"教育理念的同时,拓展对学生的美德教育,力求通过"V+STEAM"教育,将学生培养成具有中国传统美德的创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笔者在"行知思想"的引领下,结合所在幼儿园开展"儿童博物馆"的实践研究,从幼儿园"儿童博物馆"的开发途径、使用原则和建构步骤这三个层面阐释了如何充分利用生活中的资源,践行陶行知先生所倡导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3.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属性。笔者从自己的课堂实践,通过"科学探究"活动来诠释"科学探究"这个概念,帮助学生把外界刺激所提供的信息整合到自己原有认知结构内,帮助学生建构起"科学探究"的过程与一般步骤。  相似文献   

4.
博物馆是非正式教育资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场馆这种自由的情境中,互动探究成为学习的一大特色,对发挥场馆的教育功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针对儿童的认知特性,博物馆教育更强调兴趣而非知识,强调探索而非接受。因此选择合适的教育方式,创设合理的教育情境,将直接决定博物馆儿童教育的成效。笔者结合多年博物馆教育实践,以上海自然博物馆"化石挖掘体验"活动为例,从情境教育活动设计与效果分析入手,通过观察法、访谈法的研究总结出博物馆情境教育的驱动方式,发现创设适合儿童学习的教育情境对提升博物馆儿童教育品质,激发儿童在博物馆学习兴趣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创设问题情境、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等都是科学课中的探究性元素,而小学科学探究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前概念的转变或新概念的建构,因此,对探究性元素进行"精耕细作",才能提高科学探究的有效性,促进前概念的转变或新概念的建构。  相似文献   

6.
心理学视角下的“儿童媒介素养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蕊 《大众科技》2012,14(4):200-202
文章从儿童、媒介素养、媒介素养教育三个方面出发,以儿童心理学的角度对"儿童媒介素养教育"进行解析,以求为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和媒介素养教育的融合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学会"和"会学"虽然只是两个字的颠倒,却是两种不同教育观的反映。教幼儿学会是着眼于当前,着眼于孩子具体的认知结果,如学会了多少知识,掌握了哪些技能技巧,我们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往往十分强调教师的教而忽视儿童自身的学,因而在很大程度上使幼儿失去了主动探索发现的机会,不利于幼儿知识、智力的重新建构;教幼儿会学,则着眼于孩子的未来,即教师引导幼儿去发现、去观察,掌握学习的方法,培养幼儿学习的积极性、探究的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以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那么,在幼儿学习中怎样变教幼儿"学会"到教幼儿"会学"呢?为此,我结合语言教育活动作了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8.
《3-6岁儿童与学习发展指南》中将"创设丰富的环境教育"作为"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的途径之一。但在日常教育中,往往看到的是环境在追求美,追求奇的特效,教师在忙忙碌碌,却忽视幼儿的主体作用。怎样才能让环境体现教育意义,引发幼儿互动呢?天和幼儿园环境创设在具体实践中,基于"儿童本位",用"有心、有效、有趣、有意"四个关键点总结一些经验分享。  相似文献   

9.
3-6岁的儿童,认识活动表现为具体性和形象性,他们不能够离开实物来理解事物。游戏中自言自语正是他们社会语言的基础。该文以《爸爸去哪儿》为例,结合电视节目中的学前儿童语言发展情况概述学前儿童语言发展和教育。引起家长对学前儿童创设丰富语言情境的重视。  相似文献   

10.
当今社会,在卢梭"发现儿童"的几百年后的今天,成人仍在控制着、误解着儿童。我们只是在用我们的眼睛来看儿童。于是我们看到的是弱小、幼稚的,没有独立思想的,等待成人去帮助、教育、塑造的生命。但是,如果我们尝试用爱心去看儿童,可能看到的儿童就是另外一个样子了。本文为读者列举了几位"伟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儿童观,并呼吁成人应该用爱心发现儿童的需要。最后,阐述了儿童对成人情感、认知、个性等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在实施高效"建构式"课堂以来,这种教学模式给课堂教学带来了新气象。新课程注重创设一种轻松愉悦的情境,孩子们可以充分地展示自己的见解,因此学生变得不再"听话","顺从",出现了"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的大好局面。但课改下的数学课堂"建构"展示交流缺乏规则,如何提高交流展示的有效性,让小组合作学习的效能得到充分发挥,我作了以下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2.
“另类词”是贴在处于教育情境下的一个儿童群体身上的标签,传统的智力观导致了这些“另类词”的存在;“另类词”的存在同当代科学的研究成果相抵触,它应当也必然消亡;消亡“另类词”需要教育者树立科学的儿童学习观。  相似文献   

13.
何苗 《科教文汇》2015,(3):82-83
在涉外活动日益频繁的当今社会,跨文化交际能力是新时代职业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观念,这种观点为新时代高等职业教育"跨文化交际"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了理论依据。因此,只有提高学生对本土文化的自觉性,强化因材施教的教学内容,创建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环境,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和提高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4.
面对不同的学生,面临不同的情境,教学中应结合采用不同的方式、不同的程序,根据各模块的功能,依据教学的实际灵活进行课堂建构,要切实发挥建构式课堂的优势,全面提高学生知识、能力与情感协同发展的水平。  相似文献   

15.
在传统的教育中,儿童常常因其年龄与认知的局限性而成为老师眼里被质疑、被否定的对象,"教育应当平等、尊重……"师生交往中,教师应确立儿童立场,让儿童真正拥有主体地位,拥有独立的人格,真正享有说话的权利。  相似文献   

16.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生活即教育。"新课程理念也倡导品德教学回归生活,强调以儿童现实生活为课程基础。  相似文献   

17.
鲍婷婷  陈建良  孙伟 《科教文汇》2009,(33):83-83,167
情境教育在高职高专教学中具有普遍指导意义,他可以帮助我们创造富有教育意义的情境,以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在公共关系学教学中引进情境教育,利用图片、实物等创设出合适的教学情境,可以转变传统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18.
数学课堂教学必须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以学生所熟悉的生活素材,适时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里进入学习状态,在情境中导入新知识,让学生对数学课堂产生良好的感性认知,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本文从三个方面来阐述:(1)、巧设生活情境,以境生情;(2)、巧设问题情境,以境促思;(3)、巧设游戏情境,以境生趣。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只要从学生实际出发,把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巧妙地结合起来,巧设情境,就会不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主动性,数学课堂教学就会更加丰富多彩,新课程就会焕发出更加蓬勃的生机与活力,学生就会"动"起来,数学课堂就会真正"活"起来。  相似文献   

19.
"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作为杜威教育理论建构的基本方法,成功验证了实践在教育理论创新中的核心作用。本文"问题诊断学习法"吸取了杜威教育理论的精髓,旨在实践中引导学生进行条理性、目标化的学习,使其在新教育理念下仍可以灼灼生辉。  相似文献   

20.
<正>浙江省湖州科技馆是一所现代化综合性中型科技馆,该馆围绕"科技与人类"这一主线设置了"高新技术"、"科技与社会"、"基础科学"、"少儿科技园"四大主题区。2014年,湖州科技馆开始实施"趣味小实验"项目,该项目以"小小实验大奥秘,每个周末来相见"为口号,以儿童为目标人群,固定在周末和节假日开展科学小实验活动,通过互动性的参与呵护儿童的好动天性,激发儿童的创新思维,引导儿童的探索精神,培养儿童的创新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