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朱淑娟 《科教文汇》2008,(27):210-210
近几年,在国外成功经验和惨痛教训的刺激下,我国各企业对内控制度的需求日益强烈。我国党和政府机关、企业及其他各类盈利或非盈利组织越来越倾向于将内控制度当作治本的手段,用来遏制领导干部贪污腐败、堵塞国有企业资产流失的漏洞、规避企业及其他盈利或非盈利组织的经营风险和制止虚假企业会计信息流人证券市场以至整个社会等等。新经济条件下企业内部控制有许多问题值得关注,企业内部控制将要发生明显变化,内部控制需要不断进行创新,内部控制既有国际化问题,也有国家化问题,内部控制应当结合国情和企业实际。  相似文献   

2.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企业成为市场竞争的主体 ,企业的成本管理必须以市场经济为导向 ,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企业必须改变只注重内部信息的封闭的成本管理体系 ,建立面向市场、面向全球的、动态的成本管理体系。1 在企业内部进行适应市场经济的全面的、全员的成本管理产品成本产  相似文献   

3.
信息技术对企业组织模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信息技术改变了企业组织的内外部环境 信息技术作为高新技术之一,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和强大的渗透性,在企业管理和生产中得到了普遍应用,改变了企业层层传递信息的规则.企业内部的信息交流实现了直接化:企业的基层员工借助内联网直接与高层管理人员互通信息,组织中的信息沟通传递更加畅通.  相似文献   

4.
会计信息化的发展使企业内部控制的内容、手段都发生了变化,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企业必须从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和沟通、监督各方面入手,加强会计信息化条件下企业的内部控制。本文对会计信息化条件下如何强化企业内部控制环境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杜广西 《中国科技信息》2007,(17):137-137,140
内部审计是一项独立、客观的保证和咨询活动,其目的在于增加价值和改进组织的运作,通过系统化和规范化的方法,评价和改进风险管理、控制和管理其有效 性,帮助组织实现目标。作为企业内部控制的关键环节,审计工作从来就是企业经营管理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企业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审计工作的重要性曰益凸显,已经成为企业生存和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6.
市场经济与企业信息需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明华 《情报杂志》1996,15(4):28-29
依据大量的调查数据,对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对信息需求发生的变化作了分析,并就如何提高企业的信息需求满足率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7.
在当今的市场经济条件下 ,建筑施工企业的造价管理是企业内部在实施合同条件活动中依法实现利润的过程。笔者从动态角度、企业生产力水平、企业管理等角度阐述了施工企业应如何在保证进度和质量的前提下降低成本、获得丰厚的利润。抓住施工企业针对项目实施管理过程的各个环节来突出造价管理的组织措施、经济措施、合同措施 ,来控制工程造价。说明了加强实施造价管理对建筑施工企业在市场竞争机制中的生存和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1 重新认识施工企业造价管理十六大明确了要在 2 0 1 0年前加大力度完善与创建适应市场经济的制度与体制 ,做为…  相似文献   

8.
入世后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企业间的竞争日趋激烈。我国在加入WTO后,企业又面临着更大的国际挑战,为提高竞争和抵御风险能力,企业管理层越来越重视加强企业内部控制,以谋求生存和发展。本文首先介绍了内部控制的概念及其发展,并分析了企业内部控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几点企业加强内部控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企业如何快速协调机会情境与战略执行之间的关系从而突破商业模式既定框架以抢占市场先机成为实践界和学术界重点关注的问题。本文选取“蒙草生态”进行探索性单案例研究,基于动态资源管理视角探究机会窗口驱动下主导逻辑指导商业模式创新的演进路径。研究发现:(1)主导逻辑作为管理者感知外部情境的认知桥梁,因其呈现较强能动性使得组织可以快速捕捉外部机会情境信息进行内部战略响应与更新,是组织将信息内化的重要媒介;(2)动态资源管理具体表现为主导逻辑指导下资源能力与资源行动交互产生瞬时行动驱动差异性战略结果生成的过程,其作为沟通管理者认知与商业模式创新的核心组件,推动了管理层认知向组织战略执行层行为的跨越;(3)管理者与外界机会情境互动产生的主导逻辑指导企业改变资源能力与资源行动的协奏模式促使企业在创业过程中依次形成“市场适应型-技术引领型-共享开放型”的商业模式创新类型。  相似文献   

10.
文章指出:在当前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内部审计的主要职能依然是查错防弊,但是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健全,内部审计的职能也逐渐转向为内部管理服务,内部审计的重点也从内部检查和监督向内部分析与评价方面转变。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究后发企业组织惯例的形成机理及其演进规律,追踪动态情境下企业突破惯例路径依赖构建差异化组织惯例的微观基础,架构一个基于资源能力视角下组织惯例生成与演化的理论框架。依据这一研究框架,对飞鹤集团进行纵向案例研究。研究发现:(1)组织惯例的生成是组织学习形成共同认知,并在执行异动实践修正下反复交互直至稳定的过程;(2)资源能力作为企业依据环境变动并通过资源管理过程将情境信息内化的重要手段,是驱动组织学习与执行异动交互突破惯例路径依赖构建差异化组织惯例的关键;(3)组织惯例在外部环境刺激与企业竞争优势的动态反馈下呈现“操作惯例—搜寻惯例—柔性惯例”的演化轨迹。  相似文献   

12.
郭华 《青海科技》2001,8(1):49-53
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发展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是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有效途径,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在这一科学论断的指导下,许多国有企业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实现了三年脱困目标,用事实证明了公有制与市场经济是可以结合的。诚然,要寻找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结合的有效途径,还有许多理论和实际问题需要解决。本文就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必然性及应注意把握的几个问题谈些认识。一、艰难的探索——国有企业如何成为市场竞争的主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关键在于国…  相似文献   

13.
中国高校:政府?企业?社会? 西方高校:关注学术品味 我国有些高校在行政权力的控制下.在市场经济的冲击和社会各种因素的影响下、办得倒有些像政府、企业和小社会,不太像学校。  相似文献   

14.
国有企业与市场经济结合的三个基本特征苏树厚,张福明国有企业与市场经济的有效结合是建立富有效率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关键,因此,要使国有企业的深化改革卓有成效,必须首先探讨国有企业与市场经挤相结合应当具有什么样的基本特征。一、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并非所有...  相似文献   

15.
会计信息化的发展使企业内部控制的内容、手段都发生了变化,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企业必须从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和沟通、监督各方面入手,加强会计信息化条件下企业的内部控制。本文对会计信息化条件下如何强化企业内部控制环境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随着改革事业的发展,企业过去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管理制度和方法已不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客观上要求必须进行制度创新。在研究我国内部控制理论及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了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在界定科技服务企业服务创新内涵的基础上,从网络关系维度、资源配置维度和信息传递维度三维并进视角构建中国科技服务企业服务创新有效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作为评价方法,测度中国科技服务业2010—2019年三维并进程度和省际差异,并进一步从企业内部与外部两个层面分析了影响科技服务企业三维并进的因素。结果显示:(1)中国科技服务业3个维度整体保持着协调并进的发展水平,但还存在着三维内部发展不平衡、发展质量低的问题;(2)中国科技服务业三维并进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总体上体现为东部地区优于中西部地区的发展态势;(3)企业规模、企业数字化水平、经济发展水平和政府财政支出在科技服务业三维并进中作用显著并存在着区域异质性和产权性质异质性。  相似文献   

18.
周友梅  管亚梅 《科技管理研究》2005,25(7):117-118,116
德国内部审计的发展,除了得益于由企业经营活动和组织结构日益复杂所引发的加强内部管理和控制的内在需求外,还与内部审计自身目标定位、工作理念的转变及其对提升企业价值的贡献密不可分。在德国内部审计的发展中,既体现了国际内部审计发展的一般趋势,也明显受到具有德国特色的企业内外环境因素的影响,因而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内部控制问题,已经逐渐引起我国理论界和实务界的普遍关注。其中,控制环境是内部控制的核心,是推动企业发展的引擎。任何企业的中心是企业中的人及其活动,人的活动在环境中进行,人的品性包括操守。  相似文献   

20.
张佳敏  薛晋洁 《科研管理》2022,43(8):140-147
   随着经济全球化,愈来愈多的企业在国际范围内建立竞合关系以应对市场需求的多样化。然而,仍有企业不愿改变组织内部原有的行为模式,导致创新绩效降低。为此,本文采用竞合视角以103家国际企业为研究对象,利用层次回归分析着重探讨竞合行为对创新绩效的作用及其对组织惰性与创新绩效间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1)国际企业的组织惰性(洞察力、行为、心理惰性)对创新绩效有负向影响,其中心理惰性的影响最大。(2)竞合行为负向调节组织惰性、洞察力惰性与创新绩效的关系。(3)国际企业的竞合行为对创新绩效(产品创新、工艺创新)有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