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辽宋时期文献中的大食一般仍指阿拉伯,在有些场合下则指喀喇汗王朝。《辽史》所载可老公主出嫁之大食即喀喇汗朝,请婚之王子册割乃卡迪尔汗之子察格里特勤。辽与喀喇汗朝和亲的背景是双方政治经济往来的需要,和亲加强了这种联系。  相似文献   

2.
《福乐智慧》是喀喇汗王朝时期优素甫·哈斯·哈吉甫创作的一部哲理长诗。喀喇汗王朝地处丝绸之路咽喉、欧亚交通要冲的天山南北,必然受到与之毗邻的几大发源地的多元文化影响,使得《福乐智慧》一书“融东西方文化于一体,集各种古老民族于其中”,继承了本民族的文化,又海纳百川地吸收了外来文化,呈现出多元文化色彩。  相似文献   

3.
关于这个问题很早以前在国内外学者中间就引起了很大的争论,国外有的学者说十四—二十世纪初的维吾尔语是人为的语言,有的学者认为是古乌兹别克语;国内有的学者则把它说成是察合台维吾尔语,或者说是近代维吾尔语,还有的认为它是察合台维吾尔语等等。这些问题还有待于学者们进一步研究解决。笔者认为这个时期的维吾尔语是在喀喇汗王朝维吾尔语的基础上逐步发展的,到十五世纪达到了高峰,大量的阿拉伯语词和波斯语词以及一些语法形式渗入到维吾尔语。在文字上沿用了喀喇汗王朝使用的阿拉伯字母为基础的文字,并作了一些修改,废弃了由阿…  相似文献   

4.
在囘鹘文化史上被称作“黄金时代”的喀喇汗王朝持续了372年,在这段历史年代里,囘鹘人民把自己灿烂夺目的文化珍宝献给了中华民族,在东方文化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人民引以自豪的著名的维吾尔学者麻赫穆德·喀什噶里的《突厥语大辞典》(以下简称《辞典》),就是生活在喀喇汗王朝时期的囘鹘和其他突厥人民文化繁荣的佐证。这部辞书被  相似文献   

5.
喀喇汗王朝别称“大食”中国史籍之大食(Tajik),最初指阿拉伯人及其建立的伊斯兰教国家,随着时间的椎侈,其内含变得越来越宽泛,到蒙古征服时代,几乎所有穆期林部被称作Tajik,而不管他是哪个民族的,历史上信仰伊斯兰教的喀喇汗王朝曾别称“大食”,就是...  相似文献   

6.
(一)根据历史学家们的研究,在公元十世纪末,喀喇汗王朝的萨士克·布格拉汗时期,伊斯兰教开始传入现今新疆喀什一带,然后逐渐传到和田、库车、吐鲁番等地,取代了曾经长期盛行的佛教。①随着宗教信仰的变迁,维吾尔族的文字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阿拉伯字母式的文字逐渐代替了回鹘文。但这一过程是漫长的。明代的高昌、哈密地区还在使用回鹘文,《高昌馆来文》、《高昌译语》等文献仍是用回鹘文书写的。由此可见,阿拉伯字母式的文字同回鹘文在新疆各地并存的时期有四、五百年之久。维吾尔族人民使用多种文字,主要的有突厥文(又称作“突厥如尼文”或“鄂尔浑—叶尼塞文”)、回鹘文和以阿拉伯字母为基础的文字。阿托伯字母式的文字历史最长,将近一  相似文献   

7.
喀喇汗王朝境内的回鹘人于公元10世纪接受了伊斯兰教以后,曾在阿拉伯字母的基础上创制了一套书写回鹘语言的文字,被称为“哈卡尼亚文”,《福乐智慧》就是用这种文字创作的。论文在对其语音描写的基础上,重点与古代突厥碑铭文献和回鹘文文献进行对比,归纳总结了《福乐智慧》语音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从《突厥语词典》看喀喇汗王朝的物质文化邓浩喀喇汗王朝是9世纪末至13世纪初由突厥语民族(主要是回鹘族)在塔里木盆地西部和帕米尔以北地区建立的一个强大的政权。极盛时期的疆域包括今塔里木盆地的中部和西部、伊犁河流域和巴尔喀什湖以南、楚河流域和伊塞克湖周围...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突厥语大词典》中有关服饰词汇的整理及分析,阐述了喀喇汗王朝时期维吾尔族和其它突厥民族的服饰特点.  相似文献   

10.
公元16—17世纪,新疆出现了一个维吾尔族的地方政权——叶尔羌汗国。这时期,维吾尔族已在政治、宗教、文字等方面实现了统一。由于政权比较稳定,社会生产和生活环境相对安定,与中亚、伊朗、印度等地保持着比较密切的关系,因此,出现了一个文化繁荣的局面,创造了具有时代特点的维吾尔民族文化。这时期的文化与以《福乐智慧》、《突厥语大辞典》为标志的喀喇汗朝古代文化是一脉相承,又有所区别的;也是自喀喇汗王朝以来维吾尔族伊斯兰文化取得了丰硕成果的又一个高峰时期。这时期的文化主要有三个特点。  相似文献   

11.
伊斯兰教最早是在喀喇汗王朝时期大规模地传入新疆的,古代新疆的多宗教并存格局和喀喇汗王朝当时的政治环境都为伊斯兰教的传播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喀喇汗王朝时期的文学作品的语言、写作方式和内容都反映出伊斯兰文化和当地居民原有文化的冲突与融合,正是这些文学作品呈现出来的文化碰撞、交融痕迹见证了新疆伊斯兰教独特体系的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论述以喀喇汗王朝历史文献的基础下,《突厥语大词典》中所反映的知识为起点,有关古代维吾尔社会生活文化的技术方法为参考对象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3.
在公元9──13世纪,古代维吾尔人曾并行使用过两种书面语言,这就是回鹘文献语言和喀喇汗王朝文献语言。回鹘文献语言是通行于高昌回鹘汗国的书面文学语言,又称北部回鹘语;喀喇汗王朝文献语言则是以喀什噶尔为中心的通行于喀喇汗王朝的书面文献语言,又称之为南部回鹘语。两种文献语言在通行范围上虽然有南北之分,但是基本的特点是相同一致的,并没有十分明显的差异,只是回鹘语的两种书面语言变体而已。但是,由于两个王朝长期的宗教对立,使得彼此的语言交流时常中断,加之受不同语言和文化的影响,南北两地的回鹘书面语又不可避免地…  相似文献   

14.
“回回”一词起源新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沈括《梦溪笔谈》记录的边兵凯歌之四为西夏人作品,“打回回”的口号是西夏人提出的。西夏所打“回回”指喀喇汗王朝回鹘,“回回”一词最初就是指伊斯兰教徒。“大食”、“回回”都曾是喀喇汗王朝的别称,都经历了从专指某一民族到泛称某种文明类型的演变过程,所不同的是“大食”一词的范围随着伊斯兰教的东传从西向东扩延,止于伊斯兰教文化圈的东端喀喇汗朝;“回回”一词随着宋元人对中亚认识的深入由东向西扩延,起点也是伊斯兰教文化圈的东端喀喇汗朝。“回回”一词语源自回鹘,用来区别与喀喇汗朝回鹘种族相同而文化不同的高昌回鹘  相似文献   

15.
中亚的钱币和货币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是对伊斯兰征服中亚之后中亚钱币和货币制度发展的概览,下限是16世纪初帖木儿王朝的末期。作者将这一历史分为4个时期,即从阿拉伯征服到10世纪末萨曼王朝灭亡;11-13世纪初蒙古兴起前以喀喇汗王朝、塞尔柱王朝、哥疾宁王朝等为主的时期;13和14世纪蒙古统治时期;14世纪后期和15世纪帖木儿王朝和帖木儿后王统治时期。文章对了解各个时期钱币的铸造、发行、流通和相应的钱币制度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6.
11世纪初期,喀喇汗王朝在灭亡佛国于阗之后,开始以于阗的名义与北宋进行贸易往来。至11世纪30年代以西夏攻占河西走廊为标志,西夏开始介入到宋与喀喇汗王朝之间的贸易活动。此后各方的关系通过它们在丝绸之路上的行为得以体现。  相似文献   

17.
塞尔柱突厥与中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亚一词是个相当含混的概念,有多种不同的理解。根据俄国出版的安德列耶夫斯基编的《百科辞典》,中亚指的是帕米尔以西的突厥斯坦、咸海、里海一带及伊朗地区。①本文所说的中亚正是取这一含义。 在阿拉伯帝国走向衰落和蒙古人大举西征之前的两三百年中,也就是中国的五代至宋辽金时期,中亚相继出现了萨曼王朝(874-999年)、伽色尼王朝(962-1186年)、喀喇汗王朝(840—1212年)、塞尔柱王朝(1037-1300年)、花刺子模纳施特勤王朝(1097-1231年)、西辽王朝(1124-1211年)等几大对亚洲和世界历史有影响的政权,而影响最大者当推塞尔柱王朝及其所建立的塞尔柱帝国。塞尔柱帝国最盛时,其版图“论长是从突厥人的国土最边远的城市喀什噶尔到耶路撒冷,论宽是君士坦丁堡到里海。”②塞尔柱人首创的以苏丹为伊斯兰世界最高世俗统治者并使哈里发的宗教权威服务于苏丹权  相似文献   

18.
11世纪“突厥语诸的百科全书”《突厥语大词典》是维吾尔族的最宝贵经典书之一。《突厥语大词典》的作者麻赫穆德·喀什噶里的全名是麻赫穆德·本·侯赛音·本·穆罕默德·喀什噶里,按维吾尔族的习俗,本名的后面加缀的就是他的祖父名和父名,这就向世人公布了他的身份,他是喀喇汗王朝11世纪中期侯赛音汗的儿子,穆罕默德汗的孙子。  相似文献   

19.
《突厥语大词典》是喀喇汗王朝(即中世纪)问世的一步有关突厥语言的名著,他不仅是中华民族的珍贵文献,而且是属于人类世界的优秀文化遗产,是维吾尔族的先辈为人类文化发展所做的重要贡献。本文探讨《突厥语大词典》对于各学科和领域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阿①ā——阿姨、阿斗、阿拉伯 ②ē——阿谀奉承、《阿房(páng)宫赋》 腌①ā—一腌躜(ā za,不干净) ②yān——腌菜、腌肉 挨①āi——挨门挨户 ②ái——挨打挨骂、挨饿挨冻 呆①ái——呆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