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审美意象内蕴的朦胧乃至晦涩多义是早期象征派诗歌教学上的一个难题。发散性思维方法可索解意象内蕴的多重性;多方位的横纵比较可凸现该诗派迥异于之前诗派的艺术特征;将通感手法由“理论”引向“生活”更可以深入浅出地诠释该诗派最为突出的艺术手法。  相似文献   

2.
本文认为顾城诗歌的意向世界常用的表现手法,首先是象征隐喻法,第二是抽象变形法,第三是通感法,第四是物角叠台法,第五是物人转换法,第六是因意取象法;第七是省略跳跃法。  相似文献   

3.
发散性思维是一种很重要的创新性思维,在高中诗歌教学中,一方面需要运用发散性思维来理解与品味诗歌,一方面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也要求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本文就此问题结合相关理论与个人教学经验,阐述了诗歌教学中运用发散性思维的诸种依据,然后指出在诗歌教学中更好地达到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目的。  相似文献   

4.
《考试周刊》2013,(A5):57-58
数学教学中需要对学生进行多种能力的培养,其重点是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创新能力的核心是创造性思维能力,它具有独立性、运动性、跳跃性和发散性等特点.本文结合数学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5.
在当前的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授式"的教学模式,注重对学生能力与思维的培养,把写作的主导权交给学生,让他们在写作中可以自由发挥与想象,激发内心的写作灵感。同时,教师也要注重对学生发散思维的训练。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重视每一位学生之间存在的个体化差异,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与创新,这样才能够使学生写出特色新颖、独具一格的文章来。  相似文献   

6.
课堂知识的延伸有利于学生对问题的触类旁通,灵活地应用知识来解决实际的问题。教师要鼓励学生深入思考、善于发现问题理清知识网络,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7.
科学的数学教学方法首先是让学生摆脱小学时对老师的过分依赖,形成自己独立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紧抓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组织学生合作交流、共同探讨数学问题,集思广益.老师应该提高自身素质,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使学生高效学习,快乐学习.  相似文献   

8.
黄玲 《广西教育》2011,(8):18-19
发散性思维也叫扩散式思维、辐射性思维,是指在思维过程中充分发挥人的想象力,突破原有的知识圈,从一点向四面八方想开去,通过知识和观念的重新组合,找出更新、更多可能的答案或解决的办法。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就应该重视对学生进行发散思维的训练和培养。本文以古典诗歌教学为例试做说明。  相似文献   

9.
中国象征诗派形成和创作实践说明,西方象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适宜的历史条件、现实状况、传统因素在起作用,导致中国在对西方象征主义的一些层面加以吸收的同时,又对另一些层面进行了排拒.说明由于受西方象征主义的影响,中国象征派的创作在内容、手法及理论上都呈现出新的面貌,然而由于忽略了西方象征主义超验的一面,所以造成了二者根本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象征主义,作为一种美学现象和文学潮流,兴起于十九世纪中期的法国诗坛,并从十九世纪末开始传播至欧美各国乃至全世界。可以说,象征主义不仅在法国而且遍及西方世界,20世纪诗歌观念已为法国象征主义运动  相似文献   

11.
诗歌的多义性是诗歌教学的重、难点。诗歌的多义性可分为双关义、情韵义、象征义、底蕴义和言外义。在诗歌多义性的教学中 ,要善于比较揣摩 ,弄清诗歌的多义性 ;从修辞手法切入 ,把握诗歌的双关义、象征义、比喻义 ;探索源流 ,把握诗歌的情韵义 ;联想补充 ,把握诗歌的言外义 ;剖析创作技巧与背景 ,把握诗歌的底蕴义  相似文献   

12.
一般的诗论家认为,中唐著名诗人张祜只是以宫词和山水寺庙题咏诗著称于世,其他的诗歌则少有价值。但通过对张祜诗集的全面爬梳,发现其咏史、寓怀、投献诸诗有济世报国、志趣高尚,关心国运、悲悯生民,讥刺奸邪、讴歌贤良的特点,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展示了诗人的思想与个性。  相似文献   

13.
为适应我国新时期的教育方针和培养目标,将过去低能知识型,培养成高能创造型,业务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人才,在教师指导下,参与设计制作教学急需的仪器设备,是对学校、实验教学人员、学生多方都有利的。本文详细介绍了彩色电视机示教板设计制作及为了教学设置故障点的情况。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认为“诗的本职专在抒情”是郭沫若早期诗歌美学的核心思想。在此基础上,郭沫若形成了他诗歌形式论、审美目的论以及审美风格论等美学思想,从而建构起了他的浪漫主义诗歌美学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15.
诗歌是最美的语言艺术和文学样式 ,它集美于一体 ,又把美传播给千千万万的读者 ,无论是中国古体诗词 ,还是新诗或外国自由体诗 ,其给予人的审美享受都是相同的 ,是作者内心主观体验情态的美在读者心中的一种复观。要发现美 ,再现美 ,应从以下方面去把握 :诗词美的类型 ,诗词审美的方式。  相似文献   

16.
柳宗元的思想,除积极入仕之外,还有自适的一面。诗人在永州时期创作的自适主题的诗篇,其自适思想,经历了怨愤中的自适、失望中的自适、积极中的自适三个阶段,变化过程反映出诗人在这一时期思想由怨愤、郁闷、失望到重新燃起希望之火的变化轨迹。  相似文献   

17.
华兹华斯所提出的“儿童乃成人之父”及“灵魂前存在”的观点是他独特的儿童观的核心内容。诗人用一种理想主义的方式来寻求人与自然、社会及上帝的和谐关系,这是诗人在特定的环境下独特的创作方式及内心境界的真切流露。童年经历在华兹华斯儿童观的形成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诗人对童年的回忆,对本真的追寻,实际上是想寻找失落的自我、逝去的天堂,渴慕永生和无限,向往欢欣与自由。  相似文献   

18.
南朝陈代的诗歌受人关注的主要是宫体诗,它是梁代宫体诗的延续,以赏玩的笔调表现女性生活,成为陈代诗歌中的一支。然而陈代还有山水诗、边塞诗,二疏离了宫体诗的风格,前步竟陵八友山水诗的后尘,更多承袭的是谢朓山水诗中清丽的风采,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齐、梁诗的风格;后出自以军乐为乐的风习,在对边塞生活的表现中,呈现出新的诗歌面貌,从而奠定了唐以后边塞诗的基本主题和风格。  相似文献   

19.
吕豪爽 《天中学刊》2003,18(6):66-68
朦胧诗诗人以自己个性化的文本显示了思维领域中存在的英雄主义与个人主义的困惑;用自己独特的创作实践为整合传统诗艺与现代诗艺寻找着可能。他们在价值观与艺术观上的最后选择使朦胧诗由短暂的历史瞬间演蜂成为永恒的意义使者。  相似文献   

20.
杜濬处在明清交替这一特殊时期,其诗歌有自己的独特之处。杜濬诗歌的特点在他的山水诗中表现得尤为突出,自然山水中的一景一物,都是他内心的真实写照。国破家亡、入世无门等遭遇,造就了杜濬山水诗中一种独特的意象——“孤”,其诗中的一山一水,大都被蒙上了一层悲清的面纱,较之其他遗民诗更深婉。同时,这奠定了杜濬在诗歌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