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晚年马克思所作的“人类学笔记”博大精深,蕴含着丰富的理论问题,特别是关于国家问题的研究,给我们留下了极其宝贵的遗产。这组笔记中阐述的国家思想,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国家起源之前的社会制度(氏族)和社会形式(家庭)的研究;国家起源的不同发展道路及原因考察;氏族的衰落和崩溃、政治国家的产生过程探究;国家的本质和职能探究;“国家”的发展与消亡分析。  相似文献   

2.
关于马克思的法哲学思想,多数人倾向于将它解读为统治阶级意志论、国家意志论和物质决定论,而此"三论"非但没有准确理解马克思主义法学对法的本质的理解,而且不利于当代中国的法治建设。试着超越传统的思维定势,以马克思晚年人类学笔记为考察文本,梳理出人类学笔记中马克思法哲学思想的三方面发展:在本体论方面,提出法学的多元观和建构理论,区别于先前的一元观和反映论;在法学方法论方面,采用深度描述的方法,关注动态的法律而非静态的法律,对它们进行解释而非评价;在法学的发展论方面,主张一种融西方法律中的普适性与东方法律的特殊性于一体的复合式发展观。本文的价值在于首次从法哲学层面上解读人类学笔记,希冀能给中国法制现代化以裨益。  相似文献   

3.
4.
正曹典顺博士的新作《马克思〈人类学笔记〉研究读本》已经由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该著作是《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研究读本》丛书第一批出版的10本著作之一,获国家出版基金项目资助,入选中央编译局文库,曹典顺教授同时出任丛书编委。研究马克思的晚年笔记,的确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作为丛书主编,在计划出版的40本经典著作研究读本中,我们选了4个有关马克思晚年笔记的读本。一本是《马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是一个“艺术整体”,既包括五种社会形态“依次演进”的理论,又包括社会“跨越”发展的理论。前者,是从整个人类历史中抽象出来的人类历史发展的“类规律”;后者,则是通过对一定民族或国家的具体国情和历史环境的具体分析得出的,它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个体道路”。二者虽然有着内在联系,但是两个不同的问题。人类发展的“类规律”是宏观的,好像是一种参考系,成为人们观察、研究社会发展的依据;“个体道路”是微观的,这要通过具体国情和历史环境的研究来把握或理解。本文依据马克思的《人类学笔记》、《历史学笔记》,具体探讨了人类历史的“类规律”。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晚年暂时将《资本论》的写作搁置一旁,而将他的主要精力投入到对人类学的研究之上。由于马克思晚年这一兴趣的转移一直是学术界争论的热点,本文就马克思晚年研究人类学的动机的可能性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7.
本文的主要目的首先是介绍国内对于这本书的相关研究.并归纳总结出研究这本小说的三个方向。其次是通过对于相关研究的总结和归纳,进一步向读者和研究者们介绍更多的研究这本小说的切入点,为以后对这本书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一个更加广阔的平台。  相似文献   

8.
一部长达四十多万字的《务虚笔记》以其深邃的思想内涵和不同凡响的文体形式震撼文坛,作品中生存的困境与难题、人生的矛盾与悖论,对人生种种可能性的探讨,深沉的宗教情怀,直透心灵的语言,独特的隐喻方式,多声部回旋变奏的复调结构以及云遮雾绕的叙事美学,令众多研究者赞叹不已。  相似文献   

9.
《金色笔记》在国内的研究虽然起步较晚,但经过专家学者的不懈努力,研究成果越来越多,也开始形成系统。试从研究成果特别是国内的研究成果中加以整合,让大家能对《金色笔记》有更加深入的了解。  相似文献   

10.
人类学笔记和历史学笔记在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发展中的地位就在于:从侧重对作为结果的世界历史的研究,进一步扩展到对作为过程的世界历史的研究,从而深化了关于世界历史性联系生成的认识;不仅对原始社会的认识更加准确,而且把东方社会进一步纳入到整个世界历史过程中来考察;内含着对西方中心论深刻批判的世界历史比较研究,深化了关于世界历史发展统一与多样关系的认识;赋予了政治经济学批判更丰富、更深厚的历史底蕴;丰富了关于世界历史发展前景的认识。但我们也应看到:这两部笔记只是马克思为作进一步的系统研究而进行的材料准备、整理和分析工作的一部分。人类学笔记和历史学笔记的这种特点也给后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丰富和发展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活动空间。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人类学诗学研究在中国学术界的影响日益扩大。人类学诗学这一概念在广泛使用的同时,概念本身出现了种种不同甚至相反的"阐释"。文章试从目前研究现状出发,从现象层面的分述达到对整体现状的把握;通过分析各学者产生分歧的原因和语境,探讨人类学诗学的本源及发展演变的各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人类学诗学研究对我们当下的文学创作、文学研究和人类学研究具有何种推动作用以及人类学诗学研究本身的理论缺失等。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的审美人类学思想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美学与人类学、艺术人类学既有联系又有区别。马克思审美人类学思想有三个方面值得关注:(一)马克思关于人的身体与审美需要的关系的思想和理论;(二)马克思对古希腊神话的永恒魅力这一问题所表现的思想;(三)审美活动与历史进步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历史学笔记》中的世界史观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晚年《历史学笔记》与《资本论》衔接极为紧密,它不是马克思对历史资料的随意性摘录,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世界史观,是马克思世界史观的历史溯源,也是马克思晚年进行更深入地研究的准备材料,对我们理解马克思晚年的理论空间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4.
杨观《周密笔记词汇研究》一书收集资料丰富,论证翔实,立论中肯,体现了作者扎实的功底和较好的语言研究能力及良好的学风。对汉语词汇史、语文辞书编撰皆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因果报应作为一种影响深远的佛教理论与小说这一体裁相互作用,成为中国古代小说的一个母题。《阅微草堂笔记》继承传统,用因果报应作为手段来完成作者救时弊,匡世风;自娱自乐,韬光养晦;超越前文,追求奇美创作动机。  相似文献   

16.
进入21世纪以来,关于陆游《老学庵笔记》的研究整体上呈逐渐纵深拓展的趋势,这些研究主要涉及到语词文字、文学价值、史学价值、文化风俗、文本内涵及校勘考证等几个方面。然而,值得进一步研究的视角和内容依然很多。  相似文献   

17.
多丽丝·莱辛《金色笔记》研究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英国女作家多丽丝.莱辛《金色笔记》问世已有近半个世纪,对它的认识也经历了一个从片面到多元,从单一到丰富,从零散到系统的逐渐深化的过程。英美学界对于《金色笔记》的系统化的研究兴起于60年代,并在70-90年代形成高潮,进入21世纪后,依然吸引许多研究者参与讨论。梳理这一研究历程并揭示不同阶段的特点,对于全面认识这部作品的价值和特色,乃至发现晚近英美文学批评的某种趋向,都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运用空间理论中关于第三空间的差异性来分析《金色笔记》中伦敦都市环境下以父母安娜、摩莉等为代表的中年空间和以孩子汤姆、简纳特为代表的青少年空间。在这两个空间的生产中,中年和青年扮演的不同角色形成了不同的空间所指。通过对中青年都市差异空间的分析,展现他们的生活状态,从而引起了世间对这两个空间如何和谐共生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9.
田野笔记(fieldnotes)是人类学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已广泛运用到教育观察研究中,它主要用书面语言进行叙述性记录。观察者可以针对某个较大主题,在一段时间内(如半小时或一天1持续地、尽可能详尽地记录观察对象所有的行为表现.以及该对象与环境及他人的相互作用与交往.田野笔记是定性观察最基本的记录方式。这种形式的记录为研究提供了大量的文字资料,不但要求观察者记录在现场所观察到的人、  相似文献   

20.
英国作家多丽丝·莱辛在小说《金色笔记》中深刻探讨了爱情悲剧这一主题,以该小说中的两对情侣的情感历程为基础,试以原型理论和施虐一受虐的两性关系模式的视角对当时英国社会人们的情感世界进行精神分析解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