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这样一个故事:某先生看了一位学生的作文后说“:好,有进步,这才像作文。”过了些时候,看到另一位学生的作文,某先生又说“:太棒了,已经不像是在写作文了。”有学生就问“:老师‘,像作文’好,还‘是不像作文’好?”先生道“:有的人原来写文章,东拉西扯,词不达意,颠三倒四,杂乱  相似文献   

2.
朱玉翠 《教师》2013,(36):33-33
有这样一个故事:某先生看了一位学生的作文后说:“好,有进步,这才像作文。”过了些时候,看到另一位学生的作文.某先生又说:“太棒了,已经不像是在写作文了。”有学生就问:“老师,‘像作文’好,还是‘不像作文’好?”这样的评价搞得学生一头雾水,那么,作为一线教师如何正确评价学生的作文,在教学实践中润物细无声般地引导学生写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  相似文献   

3.
冯萍 《教育文汇》2004,(11):37-37
“从来没有想到当了10多年学生的我,竟然也当起了‘老师’。在‘学生’(同学)的作文本上‘朱批’起来,太有意思了,这一年,我不仅批阅了十几篇作文,更重要的是认认真真地‘精读’了十几篇文章.学到了十几位学生作文的长处……”这是一位学生以“互批”“互评”作文为话题写的作文中的一个片断。  相似文献   

4.
张志公先生曾感叹:“语文教学在普通教育工作中恐怕算得上一个‘老大难’。而作文教学恐f自又是语文教学工作中的一个‘老大难’。换言之,作文教学是‘老大难’的‘老大难’。”学生搜肠刮肚却未凑得只言片语。视作文为畏途;教师费尽唇舌始终打不开学生的灵感之门,劳而少功。教学效果确实如吕叔湘先生说的“少、慢、差、费”。  相似文献   

5.
陈明海 《广西教育》2005,(7A):22-23
小学作文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有人曾这样概括:“说假话,虚张声势;说大话,不着边际;说空话,向壁虚构;说套话,人云亦云。”钱理群先生也在他的一篇文章里写道:“近来看学生的课堂和考试中的作文,又发现了另一类型的写作,我称之为‘伪作文’,即假抒情、假天真,以致假叛逆……”  相似文献   

6.
作文是一种具有高度综合性、创造性的言语活动,学生的作文能力体现为对社会生活实际的感悟和驾驭语言的能力。指导学生写好作文,说起来不容易,做得比较好就更困难。叶圣陶先生指出“:语言文字的学习,出发点在‘知’,而终结点在‘行’,能够到‘行’的地步,才算有了这种生活的能力”。叶老先生的‘行’,就是指“行文”“、作文”,就是指对“语言文字”的运用。初中一年级学生的作文,刚开始往往会出现如下状况:一是无话可说。出现这种情况的学生主要是因小学阶段怕学语文,当读的课文不读,当背的美文不背,当记忆的词语又不能掌握,平时更是少看课…  相似文献   

7.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一位哲人曾说:“成功和失败,都是人生的十字路口,‘从零开始’,才可能有永远的新天地。”  相似文献   

8.
一天,山羊老师把小熊叫到办公室,指着句子“西瓜像蜜一样甜”对它说:“这里的‘象’字你写错了,应该写成‘像’字。”“为什么?这两个字有什么不同?”小熊摸摸脑袋,满脸不解地问。山羊老师说:“这两个字的读音相同,都念‘xiànɡ’,可是不一样的地方多着呢。你再看看,哪儿不一样?”小熊仔细一瞧说:“字形不一样,‘像’字多了一个单人旁。”山羊老师说:“对!可是最重要的是使用方法不一样。我教你一首儿歌吧:‘像’和‘像’,都念‘xiànɡ’,使用方法不一样。形态样子要写‘象’,景象、气象和印象;相似比喻要写‘像’,眉毛弯弯像月亮。”小熊…  相似文献   

9.
一、学生要从思想上重视作文,解决好态度和习惯问题张志公先生在谈到作文的态度和习惯问题时说:“在写作这件事情上不少中学生有两种不好的态度和习惯。一是怕作文,至少是不爱作文;一是马马虎虎,不严肃,不细心。”形成这种态度和习惯的原因,其根源实际在教师。一个学生不可能一开始接触作文就不喜欢、不认真,可能是由于在写作文的过程中,教师不注意引导,以至于伤害了学生写作文的自尊心。张志公先生说得好:“作文这件事情上,教师万万不能做‘难伺候的婆婆’,也不能老做‘医生’,而是要做‘园丁’。要注意按时施肥浇水,帮助幼苗迅速的发育成…  相似文献   

10.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常常谈“写”色变。张志公先生说过:“语言教学在普通教育过程中恐怕算得上一个‘老大难’问题、而作文教学恐怕又是语言工作中的一个‘老大难’,也就是说作文教学是‘老大难’中的‘老大难”’。那么如何改变作文教学的现状,消除学生对写作的恐惧心理,使他们愿意写作、乐于写作呢?我是这样做的:  相似文献   

11.
清人唐彪说:“文章不能一作便佳,须频改之方入妙耳。”文章“佳”、“人妙”,是“频改”的结果。好文章是写出来的,更是改出来的。叶圣陶先生在谈到作文修改时说:“‘改’与‘作’关系密切,着重在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茅盾先生说:“‘模仿’是创造的第一步,‘模仿’又是学习的最低形式。”学生作文必经模仿,但,模仿是手段,是基础,而不是终极目的。作文训练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抒写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在表达实践中发展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发展创造性思维”,“培育科学理性精神”。  相似文献   

13.
张志公先生曾指出:“语文教学在普通教育工作中恐怕算得上一个‘老大难’。而作文教学恐怕又是语文教学工作中的一个‘老大难’。换言之,作文教学是‘老大难’的‘老大难’。”他又指出:“为什么会有这么难呢?我想,这也许跟对待作文这件事有些不大对头的看法有关系。...  相似文献   

14.
开心乐园     
问 路一对父女在大街上散步,一位乘车的先生从此路过,向那对父女问道:“请告诉我,我现在是在什么地方?”女儿忙说:“多奇怪,您不是正在自己的车里吗?”◎供稿/苏婉蓉广西百色市福利院居民楼二楼左(533000)高兴的虚字眼一位先生给学生讲《论语》,讲到“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时说:“‘子’,孔子;‘曰’,说;‘学’,学习;‘而’,虚字眼;‘时’,时常;‘习’,温习;‘之’,虚字眼;‘说’,高兴;‘乎’,虚字眼。”讲完先生问道:“你们听懂了吗?”“懂了!”学生回答。先生指着一位学生说:“那你连起…  相似文献   

15.
培养学生自改作文能力的尝试霍山县教委教研室刘华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指出:“‘改’与‘作’关系密切,‘改’的优先权应该属于作文的本人,所以我想,作文教学要着重在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如何培养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呢?近年来,我在教学中作了尝试,取得了一...  相似文献   

16.
列宁说过:“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我笃信这一点,所以决定在高三第一学期布置学生做一篇“亲情”作文。 我先把我发表在《中国校园文学》上的“下水作文”《一杯薄薄的思念》读给学生听,这是我追忆已故父亲的一篇纪念文章,读过之后,我对“亲情”作了一番自我理解意义上的阐释,话不多,但在学生心中激起了反响。有学生后来在作文中写道:“如果老师不布置我们写这篇作文,如果没有他那寥寥的几句,我还一直以为,父母亲为我做的一切是应该的,我无需报答。然而,我现在明白,这十多年,我愧欠太多…  相似文献   

17.
个性化作文是本色的作文。吕叔湘先生对学生说过:“本色主要是就内容方面说,就是写自己所看见的,写自己所知道的,写自己的思想和感受。不要存着一份心,说我‘应当’看见什么什么呀,我‘应当’知道什么什么呀,我‘应当’有这样那样的思想感情呀,就照这个去写。如果这样去写,就不免弄虚作假,或者套用别人的文章,或者搜索现成的材料。这样写出来的文章就没有本色了。”也就是没有个性了。有这样一篇作文: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60年代初,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在为《文汇报》写的《教师下水》一文中就提出了“教师下水”一说。叶老指出:“语文教师教学生作文.要是老师自己经常动动笔,或者作跟学生相同的题目,或者另外写些什么,就能更有效地帮助学生.加快学生的进步。经常动动笔,用比喻的说法,就是‘下水’。”  相似文献   

19.
明朝崇祯十七年,李自成攻打北京,明朝政权危在旦夕。有人向信奉算卦的崇祯皇帝朱由检推荐了一位测字先生。测字先生要皇上说个字出来,朱由检随口说了个“友”。测字先生说:“不好了,‘反’出头了。”朱由检大惊失色,连忙更正说:“你弄错了,我说的是‘有’字。”  相似文献   

20.
一天,某青年教师一边拿着作文本,一边惋惜地说:“秦老师,你看,学生的作文写得多好呀,可惜就是分不清‘的’、‘地’、‘得’,唉!我不知讲过多少遍了,可就是没有什么效果!你说该怎么办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