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人生的学问     
有个要圆寂的老和尚,把身边一帮虔诚的弟子聚在一起,嘱咐他们每人去南山打一担柴。弟子们匆匆行至高山不远的河边,人人目瞪口呆,只见洪水从山上奔泻而下,无论如何也不能渡河打柴了。  相似文献   

2.
人生的学问     
(一)有个要圆寂的老和尚,把身边一帮虔诚的弟子聚在一起,嘱咐他们每人去南山打一担柴。弟子们匆匆行至高山不远的河边,人人目瞪口呆,只见洪水从山上奔泻而下,无论如何也不能渡河打柴了。无功而返,弟子们都有些垂头丧气。惟独一个小和尚从怀中掏出一个苹果,递给师父说:“过不了河,打不了柴,见河边有棵苹果树,我就顺手把树上惟一的一个苹果摘来了。”老和尚接过苹果说:“你就是老衲的传人啦!”世上有走不完的路,也有过不了的河,但真正明智的人是:放弃思想,摘下果实。(二)一次毕业典礼上,校长一句话也没讲,手里却高举着一张10元钞票,面对一千多…  相似文献   

3.
学问与人生     
这个话题,前辈学人多有议论,原因恐怕就在于真正的学问家一定是眷注内心的,一定要对自家的人生作一番考量,去问一个究竟。在我看来,学问与人生两者之间的关系不外乎以下两种情形:第一种情形是,在“学问人”那里,“学问”只是敲门砖,“著书皆为稻粱谋”(龚自珍当年有此慨叹,他肯定不是倡导为生计而学问,只是对于生存窘境的一种无奈的惆怅;除此以外,恐怕还有一层用意,那就是在“文字狱”盛行的专制社会,干脆说自己是为生计所迫才著书,也可表白自己没有政治上的图谋,省得权势者担心自己有犯上作乱的嫌疑)。学问人也只是“雇佣的知识生产者”,与…  相似文献   

4.
<正>之所以讲这个题目,是因为这是一个完全与我自己相关的题目,源于我个人的生活经验。我不讲教条、空洞、套话的东西。两个主题:人生和学术。人生讲什么?讲气象、讲境界。人不正则无气象,无气象则无大学问。如果每个人日常生活都在偷鸡摸狗,那么也不可能做出大学问来。学术讲什么?四个字:追比先贤。——邓正来  相似文献   

5.
6.
静下心来读两篇文章: 爱的街灯在汉城某地,有一个居民区,里面密密麻麻布满了矮小的平房。胡同如此之多,又如此拥挤不堪,太阳一落山,胡同里就变得漆黑一片。人们看不清路,所以常常发生事故。但是,在一个拐角处,挂着一盏路灯,好像来一阵风就能吹走似的,在风中飘摇。  相似文献   

7.
我是客家人,小时候生活在南岭大山中,很闭塞,很落后。当时的梦想,就是能像我的大哥大姐那样,中学毕业后就去广东打工,一个月挣几百块钱,养活自己。高中后,才明白还有大学,才开始考虑上大学。本科时,我在南京大学就读行政管理专业,硕士时我在北大念中共  相似文献   

8.
爱读肖川教授美文久矣。读肖川的文章,正如他描绘的挑灯夜读:恰似夜半江上传来的杳杳钟声,清幽绵长, 给世人焦灼的心田以清凉的抚慰,让孤独的旅者警醒,在静夜中仔细思考教育以至人生的哲学问题。近日又拜读肖川的新作《学问与人生》,深感其学识渊博,引经据典, 信手拈来,收放自如,且思想平实深远。想必凡自以为是“学问人”者,读之定生百味,或羞愧,或警醒,或自勉,或思考……按中国人的思维,从事教育的,大凡是有学问的,这得感谢中国教育的始祖孔老夫子。因此,教育者列入“学问人”之列似乎是理所当然的事。我也是教书的,教的是小学,和许多同事一样,自知才疏学浅,本是不敢以“学问  相似文献   

9.
忍让者总是以宁静平和的心情去感化他人的浅薄行为,以宽厚博大的胸怀去容纳他人的悖理举动。忍让是理性的以柔克刚。能够忍让者,意志必定坚强,性格必定坚韧,心理必定强健,道德必定高尚,而最终也必定赢得大家的拥护和尊敬。  相似文献   

10.
学问和人生合一才是高质量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七大报告在多处提到教育问题,不仅提出要"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还提出了"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作为一个大学校长,需要经常思考的一个基本问题,就是如何来保证我们的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11.
祖父早在清朝末年就在上海的十里洋场做外贸生意;外祖父是河南省第一个西医;父母亲在上世纪30年代矻矻以求于颇有名气的高等学府……这样的家庭背景,让蒋乃平从小就耳濡目染了很多的书墨之香,大家之气。也正是这样的家庭背景,让蒋乃平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不可能拥有更多的想法。  相似文献   

12.
郑南宁近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中国青年报》10月19日),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不能简单地用学生的学习成绩好,或者是出了多少教学名师,出了多少精品课程等数据来评价。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质量观,对人才要求的内涵也是不一样的。现在我们培养大学生,除了要求他们具有创新的能力、创业的能力之外,还要注意培养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要认识到现在大学生的价值观决定了我们未来社会的价  相似文献   

13.
人生与学问──略论郭沫若历史研究新范式邓鸿光,孙延霞关键词郭沫若;历史研究;新范式;人生与学问的统一郭沫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对中国古代社会历史发展进行了科学的解释,从而奠定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历史学的基础,创立了历史研究的新范式。将人生与学问结合起来去探...  相似文献   

14.
钱穆从中小学教师最终成长为一代国学大师,除刻苦攻读外,积极的生活态度、克己修身的坚忍毅力和生活中求学问的实践,同样也是他获得成功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张海鹏先生的学术研究领域主要是中国近代史。他的各种研究论著,虽不乏具体而微的史实考辨,但更多的是有关中国近代史研究理论与方法的宏观思考与评论。事实上,他的主要学术旨趣正在于探索近代中国的历史进程,建构中国近代史的学科体系。他不是一位纯粹书斋式的学者,既有传统士人的入世精神,又有现代知识分子的参与意识。作为历史学家,他研究历史,不是为学术而学术,而是立足现实,既从现实社会中发现历史研究的问题意识,又力图从历史研究中寻求解决现实社会政治问题的思想资源。研究历史,观照现实,是其基本的学术品格。  相似文献   

16.
王冠 《下一代》2014,(9):46-47
1.成语接龙 格子里含有十个成语,从“学”字开头,到“问”字结束,你看出它们各是什么成语了吗?用拆线把它们连起来吧!  相似文献   

17.
(接上期)基础学问的重要性日本大学里很少有教员食堂,在我工作的京都大学曾经有过,但现在又取消了。美国大学的教员食堂却办得非常好。是日本比不上的。比如美国的芝加哥大学,就有一个名叫"考得兰俱乐部"的教员专用食堂。吃午饭的时候,各教研  相似文献   

18.
儿玉信次郎老师(京大名誉教授)是应喜多老师的邀请,从住友化学公司转到这里来的。燃料化学系就是喜多老师创建的。儿玉老师主讲"碳氢化合物物理化学讲座"(当时叫燃料化学系  相似文献   

19.
关于化学和物理的区别,我在说明化学这门学问复杂性的那一段落里,已经有所触及。正象前面提到的那样,最近,这两门学问间的区别正在逐渐消失,两门学问的交界处相互重迭的部分增多,还常常深入专业领域。例如"超导电"这个物理学概念,是指特殊金属的导电程度(导电度)在接近绝对零度(-273.16℃)的低温下,急  相似文献   

20.
不过据我看,日本的企业也不会再象从前那样,把对基础学问的研究全部推给大学。就说化学工业吧,实际上已经是这样做了。迄今的化学工业一直围绕符从地下采掘出的石油、煤一类的天然矿物质,出发点无非是重新组合以碳为中间体的结合,时至今日,这种化学工业也没有完全消失。但往后将不得不逐渐转到尖端化学工业上去,因为作为化学工业的原料和能源,这种天然的、方便的物质越来越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