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年清光绪31年,日本作山川早水从湖北宜昌开始记述他的《巴蜀》一书之旅;经三峡、奉节、云阳、万县、梁平、大竹、顺庆(南充)、保宁(阆中)、成都、郫县、灌县、彭县、绵州、剑阁、昭化、广元后又至眉山、嘉定(乐山)、峨眉、自流井、叙府、南溪、江安、纳溪、合江、江津、巴县、重庆、丰都、忠州、巫山、巴东等地,对沿途及游历之地无不记述其历史沿革,人概况、山川风物、古迹名胜、  相似文献   

2.
黄金东 《图书馆学刊》2014,(10):121-123
谢肇淛是明代著名的文学家、诗人,一生著述丰富,《滇略》为其代表作之一,是谢肇淛对云南文化的最大贡献,记述简明扼要,体例独具特色,内容无所不包,涉及经济、政治、经济、民族、文化等各方面.该方志保存了大量的史料,对研究古代云南历史、经济、文化及民族等方面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阚祯兆是清代云南省著名的藏书家,《中国藏书家考略》一书唯一收载的云南籍人,可记述仅12个字,远不如别人全面完整。作为在云南曾有过一定影响的藏书家,其有关史料零星散见于各书。将散见于各史籍记载中的有关零星资料汇集考证,以期最大限度地复原其生平事迹及贡献。冀望能对我省藏书史、地方史研究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4.
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大部分地区的出版事业受战争影响而衰落。但云南的出版事业却由于各出版机构、学校团体的大量内迁而出现了云南近现代史上最为繁荣的一个时期。文章记述抗日战争期间在云南出版过的期刊、报纸,反映了抗日战争时期云南期刊、报纸出版的兴起、繁荣和衰落的历程。  相似文献   

5.
《史记·五帝本记》中有一段话记述舜帝东巡事迹: 岁二月,东巡狩,至于岱宗,紫,望秩于山川。遂见东方君长,合时月正日,同律度量衡,修五礼,五玉、三帛、二生、一死为挚,如五器,卒乃复。 这段话出自《尚书·舜典》。其中“如五器,卒乃复”这六个字颇有争议,古人留下  相似文献   

6.
战区百日     
去年云南边防老山、者阴山地区对越自卫还击作战前后,我作为一名战地记者在前线生活了一百三十多天。这里记述的仅仅是与我们工作有直接关系的几个生活片断。在紧张的战地追踪采访对象是一件困难的事。但是我在采访一开始就碰到得不到采访对象回答问题的困难。  相似文献   

7.
<正>由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漫游彩云之南》一书,原著者埃米尔·罗歇,译者李明强。《漫游彩云之南》记述了一百五十多年前,埃米尔·罗歇在他就任法国驻云南府领事期间的所见所闻。当时的云南正值战乱,由于埃米尔·罗歇与以马如龙为代表的当时云南地方文武官员良好的关系,使得他得以参观军事设施并深入战场前线,对当时云南的军事装备、部队编制进行了观察和记录,为云南、乃至中国清末时期近代军事史的研究留下  相似文献   

8.
《昭明文选》所收碑文五篇,即东汉蔡言《郭林宗碑文》、《陈太丘碑文》,南朝王俭《请渊碑文》、王巾《头陀寺碑文》、沈约《齐故安陆阳王碑文》。其中除《头陀寺碑文》外,都是立于墓前,记述死者姓名、事迹,用于称颂功德、以志不朽的碑文。实际上,碑文的种类很多,有立于名山大川的山川碑,有立于寺观的寺观碑(如《文选》所收《头陀寺碑文》即属此类),有记述、歌颂功德业绩的纪功碑、颂德碑,等等。本文仅就墓碑文加以探讨,人们习惯上所说的碑文,也大都是指这一类。据(礼记·丧大记》:“君葬用循,四绰二碑,御格用羽获。大夫葬…  相似文献   

9.
<正>云南地处西南一隅,远离中原地区,由于山川阻隔,消息闭塞,在一般人眼中是南蛮之地。千百年来无论是为官的、还是经商的都不愿意远离家乡父老到这蛮荒之地的云南来。实际上在近代历史中云南在很多方面都开创了全国之先河,如我国最早修建的水电站——石龙坝水电站,我国最早的国际铁路——滇越铁路,中国第一架望远镜于1939年在昆明诞生等等,这些都说明云南人也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优秀一员。就以云南的女子教育来说吧,昆明女子中学的创办在全国来说都算得上起步较早的一所女子学校了。  相似文献   

10.
杨慎(1488-1559),四川新都人,1511年状元及第,授翰林院修撰。1524年因"大礼议"被谪戍云南永昌(今保山),至1559年病逝于戍所。杨慎博学多才,著述丰硕,戍滇期间,创作了大量关于云南的诗文,其中以《滇程记》较具代表性。《滇程记》是第一部系统记载云南交通路线、途程的档案文献,是研究云南交通历史、边疆民族历史地理的重要史料。本文以杨慎《滇程记》为切入点和线索,结合他从戍地云南数次往返故乡四川的历程,通过系统研读、梳理其戍滇诗文中关于交通的记述,管窥明朝时期云南的交通状况。  相似文献   

11.
任佩 《云南档案》2013,(5):30-33
<正>故乡云南,江流纵横,河谷错落,溪涧交织,致使道路阻隔,交通梗塞。先辈们为了互通往来,人得其道,货畅其流,促进交往,便在千沟万壑,急流险滩间,架起一座座"横空贯索插云蹊,补天绝地真奇绝"的桥梁。这些古桥,飞跨于大自然间,与山川融为一体,相互映衬,组成了一幅幅生动的风景画卷。在云南众多的古桥中,我尤其喜欢那一座座建有蓬檐、  相似文献   

12.
在晚清时期的小说中,《老残游记》是一部比较有特点的作品。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称赞它:“其书即借铁英号老残者之游行,而历记其言论闻见,叙景状物,时有可观”。从作为新闻写作的借鉴来讲,我认为《老残游记》中的叙景状物,有两个方面值得注意。首先,《老残游记》中对山川景物、人物形象的记述和描绘,大都采用了纪实的笔法,努力把客观事物的真面貌和特点写出来。中国古典小说,一般爱用夸张的手法叙景状物。在这一点上,《老残游记》可以说是别开生面。例如,对黄河结冰,它是这样写的:  相似文献   

13.
云南、真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奇异的山川地貌,复杂多样的气候环境,二十多个民族的风土人情,酿造出多少美丽的传说。流传神州大地乃至走出国门的、便是“云南十八怪”。约定俗成的“云南十八怪”是这样描述的:鸡蛋用草串着卖;米饭饼子烧饵块;三只蚊子炒盘菜;石头长到云天外;摘下草帽当锅盖;四季服装同空戴;种田能手多老太;竹筒能做水烟袋;袖珍小马有能耐;蚂蚱能做下酒菜;常年都出好瓜菜;好烟见抽不见卖;茅草畅销海内外;火车没  相似文献   

14.
《今传媒》2002,(6)
今年8月5日,是江泽民总书记 关于“再造一个山川秀美的西北地区”的重要批示发表5周年。陕西几家地市报以此为契机,对“山川秀美工程”因地制宜地进行了形式多祥、独具特色的宣传报道,读后很有收获。 《汉中日报》从8月1日到9月3日,在一版显著位置,开设了“再造一个山川秀美的西北地区”专栏,  相似文献   

15.
从1953年11月担任云南农民报主编开始,我先后在云南日报主办的云南农民报、春城晚报唱了18年的“总编戏”。纸上传真言,酸甜苦辣,喜怒哀乐,都尝尽。可喜可慰者,18春秋,我耕耘过的两报土地尚有叶茂花艳之景。云南农民报发行量一度超过云南日报一倍多,基本上靠自费订阅和零买的春城晚报一度达24万多份。回顾18年的耕耘历程,斗胆凑成《总编辑的酸甜苦辣》,记述途中实况、心底真言,倘有点滴真知,亦足自我安慰。  相似文献   

16.
方志之区分     
方志也称志书。因记述的区域范围不同,而名称也有区分,主要类别有:1、记述全国范围的叫一统志。如《元一统志》,《明一统志》等。2、记述一省范围的叫通志或总志。  相似文献   

17.
<正>近日,一部全面记述云南省古今气象灾害情况的志书———《中国气象灾害大典·云南卷》(以下简称《大典》),由云南省气象局史志编委会历时两年编撰完成,并由气象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随着现代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气候变化和气象灾害问题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大典》的问世将有助于提高全民族对气  相似文献   

18.
吴强 《云南档案》2003,(2):31-31
云南人民出版社《云南近代史》第127页有这样一段记述:“1905年,法国神南魏雅丰在德钦纳枯村,诬指村民抢教堂财物,将藏族妇女茨称斩首、挖心。清政府将这个杀人犯交法国驻蒙领事审理,法领事宣布魏雅丰无罪释放护送回国。”该书所述事件距离今天已近百年,读来仍不免觉得心中隐痛,清末的中国竟是这般不济,洋教竟可如此残杀我无辜村民而“无罪释放护送回国”,清政府之腐败无能已尽极至。然而,这段记述却有点庇漏,被杀者茨称,并非妇女,而是一坐居家中念经理佛的六十五岁的老年男子。何以为证呢?那就是云南省档案馆馆藏清代档案。三年前笔者有幸…  相似文献   

19.
畤祭与山川祭祀都是东周秦汉时期重要的国家祭祀活动。根据相关考古发现,畤祭与山川祭祀所采用的祭祀方法以及留存下的遗迹遗物具有许多相似的特点,也有文献记载可以说明二者之间存在长期的密切的联系。而此种联系在不同阶段应有不同的背景与意义。东周初年,秦人借鉴山川祭祀以及其它祭祀活动的礼仪规程创设了畤祭制度。此后,随着秦人扩张步伐,畤祭与山川祭祀因同样具有宣示领土控制和君主权威的理念,联系日益紧密。秦汉统一之后,以泰山封禅和五岳祭祀为代表,山川祭祀迎来重大变革,其背后来自畤祭的影响尤为显著。畤祭与山川祭祀的相伴发展贯穿秦人崛起至横扫天下,后经汉王朝终成天下一统的历史过程,就二者关系展开研究可以为考察由分封制向中央集权的发展过程,特别是其中礼仪制度和政治观念的变迁提供新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20.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这块五彩斑斓的国土上,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象一块璞玉浑金镶嵌在云南边陲。过去,人们还很少知道这个地方,直到对越自卫还击战打响之后,它以拥有400多公里中越边界线和老山、者阴山、扣林山、八里河东山这些英雄的山而出名起来,为人们所向往。为了向读者介绍千里边境线上的各族人民和边防部队指战员多姿多彩的生活和英雄的战斗事迹,介绍西南边陲雄伟壮观的山川风貌以及风土人情,我们文山报的四名少数民族记者,于今年3月5日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