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北周千金公主宇文芳,为缓和中原王朝与突厥关系而远嫁塞北和亲,却一生与大隋为仇,屡次挑起突厥与隋王朝战争,甚至不惜付出生命为代价。  相似文献   

2.
一、唐代对外贸易概况在唐代的对外交往中,贸易占有最为重要的地位.依托丝绸之路的便利和汉代以来的外贸传统,唐王朝十分重视与周边各少数民族政权间的经济交往.唐初就开始与突厥、回纥以及西域的高昌、龟兹、疏勒等国进行贸易活动,"伊吾之右,波斯以东,职贡不绝,商旅相继".  相似文献   

3.
向衡 《兰台内外》2014,(2):20-20
正所谓"东突",即"东突厥斯坦"的简称。这个名词的来源,是6—8世纪活跃在亚洲北部草原上的一个古代民族——"突厥"。其初属柔然,6世纪中叶并铁勒部、灭柔然,建突厥汗国。6世纪末,突厥分裂成东、西两部,至8世纪回鹘政权灭后突厥汗国,作为古代民族的"突厥"随即退出历史舞台,不复存在。突厥只是个语言学概念"突厥"虽已消失,但把它的名字留给了亚洲北部草原上那些语言与突厥部众大体接近的其他民族。草原南方的波斯人和阿拉伯人把这些游牧人统统说成"突厥人"。直到今天,突厥依然是个语言学概念,用来表述阿尔泰语系中"突厥语  相似文献   

4.
突厥民族自古以来尚武好战,形成了独特的骑射文化,以及各种与骑射相关的体育活动。突厥民族的体育文化,对于后世新疆及内蒙地区的民族体育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5.
张治国 《兰台世界》2014,(11):83-84
突厥民族自古以来尚武好战,形成了独特的骑射文化,以及各种与骑射相关的体育活动。突厥民族的体育文化,对于后世新疆及内蒙地区的民族体育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6.
<正>[展览时间]2009年7月至10月[展厅面积]1000平方米[展品时代]新石器时代至14世纪元王朝[展品数量]140余件(套)[重点展品]蜷体玉龙、彩陶猪首罐、红陶女神像、虎纹金饰牌、狮纹鎏金银盘、凉城出土的突厥武士墓复原、蟾蜍形嵌水晶金戒指、琥珀璎珞项饰、鎏金银冠、真容木偶像、彩绘汉白玉卧佛、银鞓玉饰马龙头、釉里红玉壶春瓶、龙凤纹金鞍饰  相似文献   

7.
祁连影像     
祁连山,一个令人神往的地方,绵延在青海和甘肃的边界上,早在秦汉以前就已载入文献。起初月氏部游牧于此,后迫于强盛的匈奴远迁至中亚,继而西汉王朝与匈奴在此多次激战,名将霍去病马踏祁连,终将匈奴势力逐出河西,大大扩张了西汉的版图。当时匈奴人不禁哀叹,"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夺我焉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汉室衰微以后,有党项、突厥、吐蕃、回鹘、蒙古诸部族先后在祁连山下建立牙帐,共筑五彩缤纷的历史。  相似文献   

8.
唐太宗时期,对突厥的封授被作为一项重要的边疆治理政策加以施行。唐太宗数次利用封授政策来改变边疆局势,保障了唐朝边疆的稳定和发展;巧妙利用对突厥封授级别的调整来加速唐朝边疆的内地化进程。  相似文献   

9.
<新唐书·张仁愿>传:"神龙中,进左屯卫大将军、兼检校洛州长史.神龙三年,朔方军总管沙吒忠义为突厥所败,诏仁愿摄御史大夫代之.景龙二年,拜左卫大将军、同中书门下三品、封韩国公."卷末校勘记云:<旧唐书·张仁愿传>亦作景龙二年拜左卫大将军.<新唐书·宰相表>、<旧唐书·中宗纪>及<资治通鉴>卷二0九均作左屯卫大将军.案:作左屯卫大将军是.<新唐书·中宗本纪>载:"神龙二年十二月己卯,灵武军大总管沙吒忠义及突厥战于鸣沙,败绩.景龙元年五月戊戌,右屯卫大将军张仁直为朔方道行军大总管,以备突厥.  相似文献   

10.
"一个王朝的尊严与潇洒",是《1911年中国大革命》的最后一个章节的小标题。按照作者马勇的说法,"开创一个王朝不容易,结束一个王朝也很难"。  相似文献   

11.
赵彦龙  张倩 《档案》2022,(3):4-9
西夏檄文属于官府军事文书范畴,用于发布相关的军事信息,或与他国进行军事方面的联系、沟通、协商及处理某些军事事项等。在与中原王朝檄文进行比较研究后发现,西夏檄文的功用及体式均对中原王朝有所借鉴,其功用主要为告晓、声讨及征召;其体式均包含首称、正文、末称及押署,仅在首称年款与姓名的书写顺序上与唐宋王朝有所不同,但形式要素基本一致。西夏檄文的语言运用骈散结合,以散为主,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2.
语言是人类传递信息、交流思想感情及经验的工具。世界上有一百多个国家及九千多个民族,国家与国家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的联系与交流,就是通过语言来完成的。翻译和出版多语词典当然也就成为语言交流的桥梁。新疆是以维吾尔族为主体的多民族、多语言、多文字、多文化的地区,13个世居民族的语言属于阿尔泰、汉藏、印欧3个语系,分属于突厥语、汉语、蒙古语、通古斯语、伊朗语、斯拉夫6个语族。而分属突厥语族的维吾尔、哈萨克、乌孜别克等多个民族,则分布在中国新疆和中亚、西亚、南欧各地。仅中亚各国就有20多个民族属突厥语系,  相似文献   

13.
林立坤 《兰台世界》2022,(7):141-143+148
朝贡是双方以物品或其他方式进行财富交换的一种特殊的交往方式。中国朝贡自古有之,费正清先生称其为“中国的世界秩序”。朝贡关系实则是一种经济、文化等因素互相交杂在一起的复合关系,朝贡频率的高低、朝贡关系的疏离或密切,正是中国古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及社会关系的体现。唐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繁盛的王朝,与周边王朝和少数民族藩属国往来密切,唐与渤海国的朝贡研究不仅体现中原王朝与少数民族政权的交往,更反映出中原唐王朝所在时段内整个社会的历史背景。  相似文献   

14.
国内研究伊朗历史的图书很少,专门介绍伊朗巴列维王朝的图书更是罕见。新华出版社新近出版的《巴列维王朝的兴衰:伊朗前情报总管的揭秘》就填补了这个空白,向读者展现了西亚大国伊朗的动荡岁月。巴列维王朝(1925年~1979年)是伊朗最后一个伊斯兰王朝。《巴列维王朝的兴衰》一书从作者侯赛因·法尔都斯特少年时在学校里认识王子穆罕默德·礼萨·巴列维开始,展开了伊朗巴列维王朝跌宕起伏的后半期历史。出身贫寒的侯赛因·法尔  相似文献   

15.
和卓阿赫拉尔是伊斯兰教苏非派纳合什班底教团第三任教长。从帖木儿王朝速檀卜撒因开始,和卓阿赫拉尔及其家族渗入帖木儿王朝各项事务。他保护王朝民众的安全;凭其声望帮助卜撒因速檀获得王位,成为速檀在宗教方面的代理人,还在王朝王公中充当调停人;他鼓动帖木儿王朝速檀接受伊斯兰教,并缴纳税以获得统治者和民众的信任。到王朝后期,其家族利用其宗教影响参与王室纷争,成为导致中亚帖木儿王朝灭亡不可忽视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6.
在俄语中,"契丹"写作Китай,直接翻译过来就是"中国"的意思。通过对史书资料进行细细的梳理与研究,可知契丹人与西域各部族有着较深的渊源,其中,尤以与突厥、回鹘等族群关系较密,这从政治、婚姻以及文化等方面都能考察得出来。  相似文献   

17.
唐开元二十五年(737年)颁布的内附蕃胡赋役令中税银钱的对象理应包括突厥等内迁民族。唐代北方缘边地区是从境外输入银钱的,有一定数量的外来银币支持税收政策的实施。材料分析显示突厥等民族是缴纳银钱的,出土萨珊银币从7世纪分布空间发生变化,向突厥等内附民族征收银钱应该是导致萨珊银币东输的一个重要因素。颉利可汗败亡后,虽然东突厥人失去了对商道的控制权,但是内迁后他们在东西方之间居中转贩贸易的角色并未发生改变。向其征收银钱一方面保留了他们在商道上的既得利益,具有对其进行安抚的性质;另一方面也是唐政府集中白银的方式之一,具有建立有利于自己的贸易关系的性质。  相似文献   

18.
掌握多种语言为耶律楚材家族与汉人家族最显著的区别之一。从现存史料来看,耶律履通契丹、汉、女真等语言,做过大量的汉文经籍翻译工作;耶律楚材通契丹、汉、蒙古等语言,曾翻译契丹文《醉义歌》;耶律铸通汉、蒙、突厥等语言,对史籍记载的译音进行考辨。考察耶律家族的多语学习与翻译情况,对深入研究金元历史与文化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9.
胜州在隋唐时期的军事、外交活动中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作出贡献。在唐王朝中后期,由于一系列政治、经济、民族局势的变化,胜州在军事上逐渐丧失了重要性,几乎伴随着唐王朝共兴同亡。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中国历代王朝图书活动"言"与"行"的观察与分析,可以总结出古代王朝关于图书事业的若干政治心态,即:1.图书一统——"大一统"观念的文化表达;2.典籍资治——强调图书政治功用;3.不惜代价——典籍价值高于一切;4.盛世修书——政权强盛心态的表征。通过从政治角度对古代王朝图书事业进行观察与分析,可以对"文化传统"取向型的中国古代政治在图书生产、保存、传播领域里的表现有一个更为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