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明代建阳书坊媒介生态下的文人群落由文人稿源渠道群落、文人刻印群落和文人传播群落组成。购买、征稿、组织创作等稿源渠道汇集了一支稿源队伍,组成了文人稿源渠道群落。文人刻印群落表现为家族性和绘、刻一体性的特点。文人传播群落主要包括建本白话小说的注解和评点者和序者,注解和评点者大多为书坊主本人,注解和评点的也是该书坊刻印的作品,注解和评点的目的主要表现出商业性、理论探讨性特点。  相似文献   

2.
淮安是京杭大运河上的重要城市,凭借着独特的运河交通优势与商业贸易,吸引并聚集了一大批外来文人,分为漕运官员、过路文人与寓淮文人三大类型.这些外来文人与当地文人进行文学互动,组织文会,诗文唱和,促进了当时地方文化的繁荣.他们以运河为背景的诗歌创作,展现了运河特有的历史面貌,成为关于运河的珍贵记忆.  相似文献   

3.
晚清之际,从书籍到报刊的媒介转型开启了文人书写语言的雅俗转型,并对后世的文人书写产生了重要影响。在漫长的典籍媒介时代,中国文人在书写实践中形成了“趋雅避俗”的价值观念,且一直规范指导着文人群体的日常书写行为,然而报章媒介的崛起催生了“去文返质”的通俗白话书写。为了改变典雅书写的惯习,坚持通俗化书写的文人群体以“信息传递观”为文人的典雅化书写祛魅,同时将通俗化白话语言与民众启蒙、开启文明等理念相勾连,为通俗化书写正名,推动了书写观念的转型和价值信仰的革命。本文采用文化心理学方法,剖析晚清文人在媒介转型和雅俗之辩中的书写选择、身心阵痛,并尝试对人类历史中媒介、语言与文人之关系作出诠释性理解。  相似文献   

4.
石倩  夏维中 《兰台世界》2016,(17):93-95
将宜兴文人这一特定群体放在太平天国战乱这一具体历史场景中,以家谱与地方志为中心,对宜兴文人领导的团练进行初步考察。太平天国战争期间,宜兴各地团练的兴办,地方文人是主要发起者和组织者,在与太平军激战中,宜兴文人率团出死力者甚多,他们在斗争中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同时也伤亡惨重。  相似文献   

5.
玉缘     
张贤亮多年未有新的、有分量的作品推出,此次推出的作品是优质的,具有个人特质,具有时代精神的作品,文笔犀利,极具风骨,观点直率,争议性大。为中国文人提供了一种成功而又洒脱的活法和思路。自古以来,有多少文人愤世嫉俗而无法改变现实,有多少文人孤芳自赏、郁郁寡欢而终生不得志?而张贤亮,像当代苏东坡一样潇洒!相比之下,中国文人是否能思考另外一种出路?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代文人是传统文化的创造者和传播者,对他们的传记以及作品的内涵进行语义组织有助于提升历史文化知识服务水平。采用本体与语义网技术对文人生平内容进行语义表示,重点关注文人的生平事件与作品内涵,从文人生平的时空维度出发,构建文人的生平事件以及作品信息之间的语义关联,以期通过可视化技术对文人生平经历以及思想演化特征进行呈现和分析。实例部分,以李白和杜甫为对象,基于构建的古代文人语义模型,对他们的生平和作品信息进行半自动标注,构建“李杜”生平知识图谱,并存入neo4j图数据库,采用可视化技术展示和分析两位文人的人际关系、生平事件、时空轨迹、作品风格演变。关注文人生平的时空信息,将他们的生平事件与作品特征关联起来,从而直观地观察他们的生平经历与思想感情变化之间的联系,为传统人文研究助力。  相似文献   

7.
近日,西南大学文学院何宗美教授的巨作《文人结社与明代文学的演进》(以下简称《演进》)由人民出版社出版.这是“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重要成果之一.全书分上编《明代文学结社现象与文学流派、文学思潮研究》和下编《明代文人结社编年辑考》,共百余万字,皇皇之著,对明代文人结社现象作了迄今为止最为翔实的全面考察,对文人结社与明代文学发展演进的深层关系作了细腻而深刻的剖析.作者以严谨的学术姿态,敏锐的观察角度,纯熟的文学思维,在文人结社的框架下,为我们展示了明代文学演进的宏图.近日翻读此著,感触颇深.兹就书中所论及明代文学研究相关问题谈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8.
巴陵 《编辑之友》2008,(1):69-69
读完<闲侃中国文人>,最让我欣慰的是作者给文人下了一个准确的定义:文人也是人,他们的另一面在于文人的风度:豁达、敢爱敢恨、有做人原则.我才发现作者的智慧深远,其启发着我固执的思维.  相似文献   

9.
明代江西文人与台阁文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地域角度考察了明代江西文人与台阁文学之间的关系,指出台阁体的主要成员为江西文人,而江西科举之盛、阁臣翰林之多是产生此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台阁文学的创作及文风的形成得力于秉承江西乡邦文学传统的江西文人的努力,景泰年间问世的《皇明江西诗选》则是江西台阁文学创作的标本。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文人是一代又一代具有政治情结的文人。产生这种情结,有生计层面上的原因,更有理想层面上的原因。古代文人从政多为悲剧,政治理想难以实现,而在个人命运上往往招致不幸。对于中国古代文人的政治情结,我们以为这是中国知识分子对国家社会责任的一种自觉,应该给予肯定和赞美。但同时也应该看到他们在对人生价值及个人定位的认识上,有其时代的局限性。对于古代文人的政治悲剧,固然有封建政治黑暗等外在的原因,但我们还应看到文人自身的原因,很多文人本身并不具有比较突出的政治智慧与政治才能。以为文学家就一定会在政治上大有作为,这是认识上的一种谬误。  相似文献   

11.
唐婧 《新闻世界》2013,(10):272-273
“文人论政”是近代中国独有的一种特殊现象,它的存在为我国近代的思想开放、社会进步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本文以新记《大公报》为切入点,通过对其最具文人论政色彩的版块——“星期论文”和“社评”进行包括人员配备、编排策略、行文风格等视角的考察分析,探讨近代中国“文人论政”的特点和主要表现形式,以期对现代社会知识分子舆论空间的构建提供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明代苏州园林历经三百年间的风雨变迁,最终成为中国古典园林的杰出代表从历史发展轨迹、社会环境变化、政治经济背景、民风民俗变迁等角度,梳理自元末明初至晚明等不同历史时期文人参与造园的方式和途径、文人造园的核心理念和精神内涵,以及文人造园与社会、政治、经济变化之间的联系和互动,从而明晰以明代苏州文人园林为代表的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本质.  相似文献   

13.
李树娟 《新闻传播》2010,(7):109-109,111
文人论政特指近代文人通过报纸发表言论,议论政事的一种特殊现象.也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优良传统。19世纪.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腐朽的清政府以国家利益为代价换取了帝国主义的挟持.中华民族陷于水深火热之中。当时.一些进步文人在学习了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和社会体制后.对国家前途进行思考,并通过办报、办学堂、办会社等形式宣传变法、革新思想、启迪民智,以期促进民族之强大。王韬、梁启超、张季鸾、储安平等报人都是其中的杰出代表.特别是任《大公报》15年主笔的张季鸾更可谓文人论政的典范.虽然“文人论政”渐随历史消逝.但中国文人试图用自己的力量救国救民的这一探索、实践.已经构成了中国新闻史上独特且耐人寻味的一页篇章.也对反思现在新闻界出现的问题有所警示、帮助。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历史发展的进程中,春秋时期是文人游学活动十分频繁的一个历史阶段。本文从春秋战国时期文人游学活动出发,探讨了在春秋战国时期文人游学活动的开展对我国旅游产业发展的主要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5.
郭芳芳 《大观周刊》2012,(37):338-338
笔者日前在为学生教授陶渊明先生的《归园田居》作总结时,告诉学生陶渊明是隐逸诗人之宗,他的诗充满了田园气息.他的名士风范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文人.他的诗文成为了诗意的中国文人心灵的慰藉。就在下课之际.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占主流地位的中国文人阶层与图书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探讨了阅读成为中国文人生活时尚的原因,指出随着科举考试的废除和文人阶层的瓦解,与之相关的文人的阅读生活时尚也逐渐式微,代之而起的是,阅读成为大众生活时尚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7.
韩旭  晏选军 《图书馆杂志》2022,(8):84-92+127
玉山雅集堪称中国古代文人倡和的典范,所处吴中之地是元末重要的文学中心。以玉山雅集为例,使用社会网络分析(Ucinet)和可视化(Gephi,QGIS)方法,从数字人文视角考察吴中文人的社会关系网络,力图呈现文人交往的全貌与特征,进而揭示他们的创作对元末文学思潮演进产生的影响。研究发现,文人交游网络呈现“核心—边缘”结构的圈子化特征;雅集诗会客观上推动了铁崖诗风在元末文坛的传播;玉山模式对后世文人的人生理念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8.
自古以来,中国文人大凡都有这样的雅好,都以拥有一个专门读书、藏书和写字的场所而自足,并美其名曰,书斋。据说,自汉代以来,文人就开始有个人的书斋,汉代杨雄的书斋就叫玄亭。到了盛唐,书斋便更加成熟而具备规模。如杜甫的草堂,便是典型的文人书斋,并有幸留存至今。那些落魄文人,即使身居陋室,也不忘把自己的居  相似文献   

19.
北宋后期是文人画理论的成熟时期,此时的文人画家关注着如何以文人的思致跨越传统绘画思维的障碍,获得新的艺术表达方式。李公麟的《龙眠山庄图》是北宋文人山水画领域里比较有影响力的代表作品,本文即以此图作为个案来管窥文人画家以诗入画、以禅入画的绘画思致。《龙眠山庄图》描绘了一群文人居士在龙眠山中结社、禅修的生活,但本质上是一幅文人禅观山水画。画家移步换景,借用图像象征的方法暗示、指引着观画者观想以八功德水池为中心的西方净土世界,以寻求精神上的解脱。此外,李公麟《龙眠山庄图》的画意和禅定观想次第离不开苏辙《题李公麟山庄图并叙》的阐释,李、苏二人的画与诗是一体的。  相似文献   

20.
龙文展 《图书馆杂志》2018,(12):113-118
晚清文人袁祖志长年寓居上海,活跃于近代上海报坛,是由旧式文人向报界文人转型的典型代表,然其生平、著述至今争议尚多。本文以袁氏本人著述和《申报》为主要考查对象,辅以当时其他相关文献,爬梳剔抉,详细考订其卒年及著述所署别号,拟为今后的相关研究解决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