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刘刚 《兰台世界》2014,(9):92-93
中朝之间的朝贡制度是好于典型的朝贡制度。高丽后期,蒙古人多次入侵朝鲜半岛,最终形成了中朝朝贡制度中的一个特例。蒙古人没有能够灭亡朝鲜半岛,并与高丽王室结成姻亲,元朝与高丽之间形成了一种主仆关系。  相似文献   

2.
蔡垂岳  周畅 《兰台世界》2011,(10):62-63
朝鲜半岛自古以来便与中国保持了极为频繁的文化交流,其中医学的交流也十分活跃。对高丽人参在中国传播情况的研究,必然有助于中朝医学交流的进一步研究,甚至可以成为中朝文化交流互动研究的另一个突破点。  相似文献   

3.
朝鲜半岛自古以来便与中国保持了极为频繁的文化交流,其中医学的交流也十分活跃.对高丽人参在中国传播情况的研究,必然有助于中朝医学交流的进一步研究,甚至可以成为中朝文化交流互动研究的另一个突破点.  相似文献   

4.
文化交流是双向性的。在渊源流长的中韩文化交流过程中,中国文化对韩国产生了明显而又深远的影响。同时,韩国文化也有所反馈。宋时高丽物品的输入,就是其表征之一。宋代高丽与中原交流频繁,高丽物品通过朝贡、使节互访及民间贸易等途径大量输入中国。  相似文献   

5.
辽代雕成《契丹藏》之后,该藏经以赏赐、购买等方式传入高丽,这为高丽藏经的雕印提供了重要基础。《契丹藏》进入高丽是中国与朝鲜半岛佛教交流史上的一件盛事。  相似文献   

6.
孙雨苗 《历史档案》2023,(4):94-101
高丽布作为一种外来面料,很受清廷重视,尤其在皇室丧葬、祭祀以及宗教场合中占重要地位。皇太极统治时期,在政治、经济形势的推动下,高丽布输入量呈爆发式增长,其输入途径由强制贸易等方式转化为稳定的朝贡模式。入关后高丽布在服用、赏赐等方面的用途逐渐减少,因此清廷大幅削减朝贡高丽布的数量。但终清一代,清廷强调高丽布在皇室祭祀场合不可替代,体现了宫廷对于传统习俗的坚守。高丽布在清代宫廷的发展历程反映了满族文化的吸收调整性和保持传统的坚韧性。  相似文献   

7.
《祝圣寿万国来朝》是现存八部明代万寿庆典承应戏中唯一的历史题材剧。依其所演之高丽贡海东青等外交事迹可考知,该剧的初次编演时间当在成化时期。作为一部在帝王万寿庆典这样的重大涉外场合演出的剧作,其礼乐特征尤其突出。杂剧敷演的四夷朝贡情节谨遵明代礼制,艺术化地呈现了当时的朝贡制度;内容亦与大宴飨的乐歌相近,极有可能是大宴仪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8.
高丽系我友好邻邦,“周为箕子之国”,自古与中国关系密切,文化交流源远流长,影响深广。 公元918年,王建创立的高丽王朝统治朝鲜半岛凡四百七十五(918—1392)年。在此期间,中国历经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宋(辽、金)、元、至明朝初年。高丽朝创建伊始,即遣使后梁,随后不断与中国历朝政府通好,使节往来,互献方物,保持友好关系。 据不完全统计,自宋太祖建隆三年(962,高丽朝光宗十三年)十月至南宋孝宗隆兴二年(1164,高丽朝毅宗十八年)三月,这203年间,高丽遣使来宋达67次,宋朝正式遣使去高丽也有二十七次以上。通过非正式外交途径,自宋真宗大中祥符五年(1012),到南宋帝昺祥兴元年(1278),这266年中,宋商以民间贸易形式去高丽达129次,人数有5000余人。两国交往频繁,经济、文化交流为其重要方面。 宋丽之间的文化交流多种多样,内容广泛,而典籍(包括印刷术)交流则是其中极重要的内容。宋丽典籍交流主要在三个方面:一是儒家经书及其他诸子百家书籍;二是医药典籍及有关验方;三是《大藏经》等佛典交流。当时,高丽使节入贡常来求书,宋帝曾先后把重要典籍,如《大藏经》、御制《秘藏诠》、《逍遥咏》、《莲花心  相似文献   

9.
马琳编著、赵季校订的《朝鲜半岛古代诗人追和中国古代诗歌辑考》对朝鲜半岛自高丽时代以来一千余年中400多位诗人追和中国诗人的诗作,进行了开创性的系统汇辑和深度考释,由之延展了域外汉籍整理的传承谱系,填充了中国古代诗歌的传播图景,开辟了朝鲜半岛诗歌研究的新路径,同时也为当前推动东亚文明交流互鉴提供了实践借鉴。  相似文献   

10.
文化交流是双向性的。在渊源流长的中韩文化交流过程中,中国文化对韩国产生了明显而又深远的影响。同时,韩国文化也有所反馈。宋时高丽物品的输入,就是其表征之一。宋代高丽与中原交流频繁,高丽物品通过朝贡、使节互访及民间贸易等途径大量输入中国。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中国文化的内容。本文选取其中较有代表性的扇、纸、墨三种,详加考证,窥豹一斑。一、折叠扇的输入扇的历史,在中国大概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唐人徐坚《初学记》卷二十五引《世本怕:“武王作霎。”“霎”,《说文》释曰:“扇也。”又引崔豹站今注》曰:“殷高宗有雅…  相似文献   

11.
中国与朝鲜半岛是一衣带水的邻邦,有明一代保持着良好的往来关系。高丽、朝鲜两朝大臣出使明朝,必记载沿途之见闻、会见之盛况,并抒发自己的感想。他们在接待明朝使臣过程中,必以诗文唱酬,有些还通过交往成为至交。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影印出版的《韩国文集中的明代史料》收录的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梳理清代多元法文化存在的主要原因,概括清代蒙古朝贡法律制度的形成与发展,分析并说明清代民族法制中所蕴含的多元法文化的具体样貌,由此论证文化存在与法制发展的互动性。  相似文献   

13.
清代琉球国朝贡活动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保存明清档案1000余万件,内容涉及有清一代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诸方面,其中不乏记载清政府与琉球国交往的文件。本文仅就馆藏档案中有关琉球朝贡的部分记载,描述琉球国朝贡活动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4.
1952年新年伊始,朝鲜半岛冰天雪地。朝鲜战争进入了十分艰苦的相持阶段。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十九兵团第四十七军一四一师与兄弟部队一起刚刚粉碎了侵朝美军的“秋季攻势”,奉命撤至成川郡休整。  相似文献   

15.
清代朝贡文书种类众多。但我国对清代朝贡文书的研究却没有得到应有重视。作为学术研究领域,我国学术界应该形成专门的"清代朝贡文书学"。清代朝贡文书作为一种特殊的外交文书,对其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6.
《清代中琉关系档案选编》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明清两朝,中国与琉球国(今日本冲绳县)之间以“册封”和“朝贡”为轴心的友好往来持续了500余年的时间.频繁的交往在两国政府之间、中国的官府衙门之间,形成了大量的往来公文书和记录等历史档案资料,随着中琉关系史和冲绳文化研究的拓展与深入,中日双方就这一课题学术交流的扩大,由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的《清代中琉关系档案选编》(以下简称《选编》)一书,也于1993年4月由中华书局正式出版了.  相似文献   

17.
王秋华 《兰台世界》2006,(20):50-51
韩国闵氏渊源于中国,始祖闵称道是孔子弟子闵损(子骞)的后代,宋朝以使臣身份东渡高丽,定居半岛,其后裔发达、势力雄厚。通过对中朝历史档案的研究,展示闵氏的渊源、家族的辉煌以及现在人口等状况。  相似文献   

18.
清宫旧藏高丽纸的来源以域外朝贡、商贸和再造仿制为主,近代以来这批高丽纸陆续散出,坊间可得,同时民间也有通过再次加工的手段获得高丽纸的情况。因高丽旧纸质地优良,兼具古意,以周叔弢、傅增湘及故宫博物院为代表的一批藏书家及出版机构,纷纷以此纸作为印刷珍贵古籍、书画、碑帖用纸,成为民国时期古籍印刷的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通过文献梳理,可以考证出民国时期以高丽旧纸印刷的线装书实物,展现高丽纸作为古籍印刷用纸的特点,同时探求民国时期藏书家及出版机构在传播珍贵古籍时所作的贡献和“好古求旧”的心境。  相似文献   

19.
清代文献在对周边国家进行分类时,都把缅甸归类于中国传统的藩属国。清代官方文件乾隆《会典》对此作了总结:“凡四夷朝贡之国,东日朝鲜,东南日琉球、苏禄,南日安南、逞罗,西南日西洋、缅甸、南掌,皆遣陪臣为使,奉表纳贡来朝”。作为中国的西南邻国,缅甸一直被清政府看作是中国正式的朝贡国。现代研究清代中缅关系的学者们也大都认可这一说法,把缅甸看作与朝鲜、越南和琉球一样地位的藩属国。但实际上,有清一代,缅甸并不把中国作为它的天朝上国,也从未自己主动承认过是中国的藩属国。与之相反,缅甸几乎一直以一个平等国家的身份与清朝来往。关于缅甸的藩属国身份问题,在19世纪末期还引出了中国与英国之间的国际纠纷。本文结合清代的中缅关系发展演变,试就缅甸藩属国的身份问题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20.
清自康熙朝开海禁后,南洋各国纷纷入华朝贡.由于交通、语言及朝贡程式等方面的原因,南洋许多国家聘任华商为贡使或通事,并搭乘华人商船,入华朝贡,从而形成了华商充当南洋国家贡使的独特外交现象.在南洋诸岛国中,苏禄是距离中国航程最远的清朝封贡外藩,其聘任华商充当贡使最为频繁,史料也较详实,故本文以苏禄国朝贡为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